1.4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04 22:0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C.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需要将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
2.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tAB<tBC B.tAB=tBC C.vAB>vBC D.vAB<vBC
4.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到达位置B和位置C,记录下小车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AB为40.0cm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
C.根据图示测量数据,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在BC段的平均速度
5.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s1=60cm,s2=30cm,秒表每格为1s,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②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③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8m/s
④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10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柱,将玻璃管反转后如图所示,观察气柱从A点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气柱的运动情况如表(表中均以气柱上端移动的距离进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A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2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A.从表格数据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它的大小无关
B.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40cm位置时,它的平均速度为0.18cm/s
C.从表格数据可知,2cm高的气柱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根据公式 可知:若本次实验中的气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8.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后半程的路程是BC段的距离,下列能得出后半程运动时间的方案是:   (选填“甲”、“乙”或“丙”)。
甲方案: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开始计时,到B点停止计时
乙方案: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开始计时,到C点停止计时
丙方案:用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C点的时间减去甲方案中测得的时间
9.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是   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D段的平均速度,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m/s。
10.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经过考虑他选择了较小坡度的斜面,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秒表甲、乙、丙分别为小车在A、B、C位置所对应的时刻图,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1.小明一家利用假日到荆州方特去玩,汽车上公路时,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由图可知,汽车在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   km/h,到荆州方特的距离是   km;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中的标志牌处到荆州方特至少需要   h;若小明一家实际用了1h才到达荆州方特,则小明一家所乘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
12.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机记录跑步者甲、乙两次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   (选填“甲”或“乙”,下同)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2)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   的运动;
(3)若跑步路程6km用时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4)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    (选填“>”“<”或“=”)vAC.
14.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用电子停表记录小车滑行的时间,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数字分别如图中所示。已知电子停表显示时间的方式为“小时:分:秒”,AC之间的距离x=80cm,B为AC的中点。
(1)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时间为     s。
(2)小车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cm/s。
(3)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vAB   vBC。
(4)如果小车还未到达C点小明就按下了停表,那么他测得的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将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
(5)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措施。   
15.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cm,=   s,=   m/s(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A
6.A
7.变速;8.00;0.1
8.丙
9.0.3;小于;0.1
10.时间;0.2m/s;小于
11.(1)100;80
(2)0.8;80
12.(1)乙
(2)甲
(3)5
(4)t2;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少
13.(1)40.0;25.0
(2)小
(3)同一位置
(4)>
14.(1)5
(2)16
(3)<
(4)大
(5)减小斜面的倾角
15.(1)
(2)小
(3)5.00;1;0.033
(4)大
(5)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