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09: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简要复述能力。这篇小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学生讨论交流、朗读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不足之处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尤其对文言文接触较少,对于断句和停顿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教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板块活动一:激趣引入,进入课题
1.师: (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 (生:曹冲称象)。
2.师:曹冲七岁时,就聪明过人,用化零为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 (生:司马光砸缸)
4.师:司马光小时候遇事就沉着冷静,与其他小朋友做法不同,及时地把缸砸破就救出了小伙伴。
5.师:同学们,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曹冲和司马光小时候的聪明机智,那么,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聪明的小朋友,他叫王戎。(简介王戎)
6.指导学习“戎”,田字格中板书“戎”。
7.师:王戎做了什么事呢?(出示课题)教师补齐课题。
8.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9.师: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他有什么奇思妙想呢
(设计意图:出示画面,引出曹冲和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最终目的是要顺势引出王戎,简介王戎。引出课题,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板块活动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1.师:同学们,文言文短小,精炼。朗读时要有它独特的“味道”。请大家看着大屏幕,我们一起听一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2.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课文的朗读,你们也能试着读一读吗?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呦!
3.学生自由读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4.指名读文(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教师指导读文,适当的做出评价,针对读不好的同学,师范读指导。
5.师:同学们,你们刚刚已经读得很棒了,老师给这篇小古文又划分了节奏,请大家再试着读一读吧,注意节奏的停顿!(课件出示划分好的节奏课文内容)
6.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停顿。
7.师点评。
8.针对不好:请同学们跟着我读(灵活应变),着重强调: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的读音
9.再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开比赛读。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要能理解文中意,必先读文之韵味。所以设置听朗读录音,自已试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跟读等环节,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听音正韵)
板块活动三:借助注释粗知大意
1.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会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明白文言文的意思。大家回忆一下,学习古文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借助画面、联系上下文、组词等等。
2.《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利用刚刚总结的学习古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意思,用三角符号标出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解决对方不懂的地方。(师要一边巡视一边看学生的理解情况)
3.师:我刚才发现同桌之间相互之间解决了许多不懂的问题,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举手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请能解决此问题的同学回答,师最后帮助,在此解决生字书写、生词意思,难理解的句子)
4.学生反馈问题,师生帮助解决问题,后巩固这些问题。(适当处出示课件折枝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折枝”,并板书:多子折枝)
5.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么多不懂的地方,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吧。(课件出示带有注释的课文)
6师:这真是一个很棒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吧!注意加上表情动作。 (同学之间相互讲故事,巩固文之意。师巡视指导。)
7.师生共同翻译文章之意。(师带领大家一起说即可 )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8.师: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过渡:古文中经常会出现“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它们有时表示代词,在不同的语句中表示不同的意思,往往用于指代某一样事物,有时就是表示语气,不表示任何意思。那么,请同学们找一找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小古文中,出现了哪个虚词呢?在文中一共出现几次?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9.着重理解:“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并且发现共同点都有“之”字。(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三个“之”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师生交流,并出示明确: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交流,借助注释,师生共同理解等方法,解决文中生字及生词的意思,以此帮助更好的理解文意。)
板块活动四:讨论交流,感受人物形象,背诵课文
1.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人物是哪些?学生:诸儿 王戎 (板书:诸儿 王戎)
2.师:他们看到路边李树上结了许多的李子,各有什么表现呢?(板书:诸儿 竞走取之 王戎 不动)
3.师:其他小朋友都挣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为什么不动呢 (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师:同学们,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啊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5.师:那文中哪句话说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取之,信然)
6.师:大家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回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教师相机板书
7.师:同学们,你从王戎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过渡:是啊,勤于思考,爱动脑筋,通过一些现象来进行合理的判断真是一个好习惯,这正是我们像王戎学习的地方,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王戎的聪慧之举,大家一起来尝试背诵这则小古文吧。
8.师:我们可以先来填一填(由易渐难,尝试背诵)。
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
9.能背下来吗 (出示课文连环画,学生试背,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文之意,体会王戎的遇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并尝试背诵课文)
板块活动五:推荐阅读,扩展知识。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一部聪明人的故事集。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 竞走取之
多子折枝
王戎 不动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善于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