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一乐章:勇往直前
(1)这首歌是一部影片的主题曲,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歌曲号召青年学生“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唱出了当时青年学生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在青年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共鸣,逐渐成为青年学生毕业时所必唱的一首歌曲。 (2)这首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它号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 (3)“我的家……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歌名抢答
(4)这首歌作于1937年7月,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歌词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5)“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6)该曲以我们的母亲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着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它后来成为中国交响乐团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它的歌词是“风在吼,马在啸……” (7)“……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8)该曲作于1939年5月,是一首音调雄浑壮阔、节奏沉稳有力的进行曲,初稿源于陈毅的诗篇《十年》,其中歌词“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连续反复三次,给人深刻的印象。
(9)该曲作于1939年7月,原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在解放战争时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0)该曲和《义勇军进行曲》一起是“一二 九”运动中传唱最广的两首歌曲,它真实的再现了“一二 九”运动的场面,号召“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
要求:必答题,说出下列抗日歌曲诞生的背景,由抽签决定答哪题。
1.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知识竞赛
《松花江上》背景介绍:《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2.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游击队之歌》背景介绍: 贺绿汀词曲。作于1937年。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作曲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用鲜明的音乐形象,反映了活跃在敌后的游击战士的生活和精神风貌。这里有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又有灵活机智的行军战斗;既有对敌人的蔑视嘲笑,又有誓死卫国的雄心壮志。如“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人们造”,成功地反映了人民战争中游击队员们在极其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首短小的歌词,其容量如此丰富,内涵如此深邃,真不愧为传世之作。
3.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毕业歌》背景介绍: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4年。影片《桃花劫》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号召青年学生“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这首歌唱出了当时青年学生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因此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许多有志青年就是唱着这支歌奔赴抗日救亡战场,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全曲分为四段:第一段的音乐是号召性的,像声声警钟;第二段是宣誓性的,展现了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第三段聂耳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以高昂的音调、果敢的节奏,突出了“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势;最后一段也是号召性的,但变成更为急切、更为热情的呼吁。
4.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团结就是力量》背景介绍: 牧虹词,卢肃曲。1943年秋创作于晋察冀边区。原来是反映边区减租斗争的同名小歌剧的主题歌(剧中的齐唱曲)。小歌剧由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后,这首歌受到群众欢迎,于是作为一首独立的群众歌曲广泛流传。歌曲气势雄壮,表现出人民群众团结战斗的精神。抗战胜利后,传到北平,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民主运动中,起了团结群众、鼓舞斗志的作用。
背景介绍: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哲元率领第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第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全国抗战开始,守卫卢沟桥的第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背景介绍: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背景介绍:贺敬之词,马可曲,作于1943年。在日伪军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封锁包围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发出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根据地广泛掀起了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都投入到开荒种田、纺纱织布的大生产运动中。中共中央领导人都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为了歌颂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由鲁艺戏剧系的贺敬之作词,音乐系的马可作曲的歌舞剧《花篮的花儿香》,后经贺敬之、马可对《花篮的花儿香》进行修改,整理为《南泥湾》,并很快在边区和大后方传唱开来。
第二乐章:团结协作
同学们,激昂的歌曲不仅仅把我们带回到烽火连绵的年代,它也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奋斗。听完这些歌曲,你是否被深深地感动,敞开你的心扉,让我们共同倾诉吧!
第三乐章:自我展示
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独唱抗日歌曲、演小品、相声、诗朗诵、谈感想和体会。然后选出你所喜欢的小演员,并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第四乐章:教你一招
介绍资料取材的渠道,详细说明:书籍名称、网址、查找的方法、剪辑思路、图片标语的构思,通过何种方式学会的歌曲。
在灿烂阳光下
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