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微材料阅读(读思)-2023一模分类汇编(山西地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5微材料阅读(读思)-2023一模分类汇编(山西地区)(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3: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5 微材料阅读(读·思)-2023一模分类汇编(山西地区)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好自己的三只青蛙
刘船洋
①制订“三只青蛙”任务的第一步是选好三件事,不过,大多数人对“三只青蛙”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要列三件事上面,如以下三位小伙伴的“三只青蛙”清单。
②甲的今日三件事:吃饭、喝水、睡觉。这样自欺欺人式地实践“三只青蛙”纯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③乙的今日三件事:阅读、假炼身体、上课。乙的“三只青蛙”明显比甲的要多了一层思考、他是在选择重要的、有意义的事。
④丙的今日三件事:阅读图书《xxx》50页、锻炼身体(跑步5000米)、整理房间(衣橱)。比起乙的计划,丙的计划明显更详细,也正是因为目标具体,丙执行起来会更顺畅、更高效。
⑤所以,制订“三只青蛙”任务的第二步就是要注意做到目标具体化、可量化。
⑥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每天我们要做的事情那么多,三件事未必能概括完,这么多事情该如何处理呢?
⑦博恩·凯西为大家介绍了一套相匹配的时间管理方法——ABC法,即每天确定“三只青蛙”之后,还要再花一点时间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对其进行安排,确保可以先处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完成A类任务后就要着手B类任务,完成B类任务后再着手C类任务,以此类推。
1.文章告诉我们管好自己的“三只青蛙”的三个步骤,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个步骤。
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围绕“时间管理”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小宇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才能保证把时间用好。”小文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律是做好时间管理的第一要素。”
小慧说:“时间管理是有窍门的,掌握一些时间管理的好方法很重要,例如列“三只青蛙”清单就是一种好方法”。
对于“时间管理”,你有什么看法呢?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恰当使用课内或课外的事例;③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人粘蝉
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动作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镜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__________”
弟子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做成一件事的关键!”
3.请结合语境,想象孔子当时可能对弟子说些什么,为文中画横线处补写相应内容。
4.好的故事常能给人启迪、引人深思。阅读上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以此为观点,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失去雄心的千里马
相马能手伯乐看见一匹马正在磨坊里拉磨,“呀!这不是一匹千里马吗?怎么能干这种活儿呢?”伯乐暗暗惋惜。
伯乐便与磨坊主人讲好,把千里马放了出来。他对马说:“你是一匹千里马,你的世界应该是外面的广阔天地。”千里马向伯乐道了谢,便朝远处奔去,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过了不久,伯乐再次经过磨坊时,看见那匹马仍在磨坊里拉磨。伯乐十分诧异,问:“你怎么又回来啦?”
千里马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___________________”
伯乐惋惜道:“即使是千里马的料,没了千里马的心,也就不是千里马了。”
5.千里马会怎样回答伯乐再次见到千里马拉磨时的问话呢?请结合语境,补写完整。
6.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一个皮球的启示
黄小平
①那时,我正处于人生的逆境,意志消沉,迷茫颓废。一天,我回到家里,父亲拿出一只皮皮问我:“怎样才能将一个皮球送上高处呢?”
②“向上抛就行了。”我说。
③“当我们向上推举皮球时,皮球可以到达高处,但还有一种方法照样可以把皮球送上高处。”父亲说完,将手中的皮球用力向地面砸去,皮球与地面相撞,反弹到了高处。
④“向上推举皮球,皮球处于顺境;向下击打皮球,皮球处于逆境。对于一个皮球来说,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都能达到一种高度。"父亲说,"当无人将你向上推举,也就是说,在你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是不是也能实现人生的成功,抵达人生的高处呢?当然可以!人生也能像皮球那样,当受到打击处于逆境时,内心会产生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力量,就像令皮球反弹的那种力量,从而将自己送上人生成功的高处。”
⑤“然而,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逆境都可以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呢?”这时,父亲将皮球里的气放掉,然后拿起皮球向地面砸去, 。
⑥“在逆境中,气只可鼓,不能消。如果在命运的打击下,胸中的志气荡然无存,那逆境带给人生的只能是一蹶不振,消沉颓废。”父亲说。
⑦父亲用一个皮球赋予的人生哲理,教会了我如何在人生的逆境中,一路走向人生成功的高处。
⑧父亲用一个皮球赋予的人生哲理,教会了我如何在人生的逆境中,一路走向人生成功的高处。
7.【补写】被放掉气的皮球会怎样?请结合语境,为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8.【议论性微写作】优秀的作品总能给人有益的启示。阅读文章,请你就感悟最深的一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释。
写作提示: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②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变与常
叶春雷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是一汪清泉,流动是它的常态。若停滞了,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变”是一种自我更新,就像年年春天树木会长出新叶,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吸纳新知识与新思想的过程。一个人是否有活力,不仅要看他外在的精力,更要看他内在的思想。而思想的活力,离不开“变",离不开推陈出新。
《周易》中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一个民族如此,对一个生命个体更是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因此自身一定要跟着变化。人在剧烈的变化中,如果抱残守缺,很快就会被淘汰。
但是,在适应“变”、跟着“变”的同时,人也要保持自己的“常”。这就是《老子》所言:“知常日明。”为何“知常”是明智的?因为懂得“常”,人才能守住自己的心,才不会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失去方向。
什么叫“常”?“常”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世间万物虽然变动不居,但是规律却是常态的、恒定的。比如万有引力,水只能往低处流,不可能往高处流。这就是“常”。同时,对个体生命而言,“常”指一个人恪守的基本的生活原则。一个人固然要变化,但“变”之中,也要有“不变”的东西。
生活中,有人不知“变”,很快就被这个剧变的时代淘汰了。但我们也要看到有人倒是不怕“变”,在巨变的时代如鱼得水,但是他却失去了“常”,变成了投机分子。
人要不怕“变”,但也应该守住自己的“常”。
9.文中的“变”是指 ,“常”是指 ;在“变与常”的问题上,作者提出了 的观点。(用原文语句填空)
10.阅读了短文《变与常》,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小涛说:“守住自己的‘常’,要有纯正的精神追求。”
小波说:“守住自己的‘常’,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海说:“守住自己的‘常’,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
请围绕“如何守住自己的‘常’”这个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
曹德旺
可以说,我最初的经商理念都来自父亲。我记得有一次,父亲一边剥花生酌酒,一边问我将来想做什么。
将来做什么?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有谁会想这样的问题?我正在想如何回答,父亲自顾自地接着说:“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心?和心有关的词有哪些?我伸出手数着,“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似乎十个指头用不完。“有那么多的心吗?”我问父亲。“当然有。”父亲说,“以后你就知道了。”父亲喝了一口酒,接着说:“但当你悟到爸爸讲的道理时,爸爸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后来,我的确知道了。随着我的事业发展,我能数出来的心已不是一双手能够数得尽了。父亲的确也不在人世了,但父亲所说的话一直都在。
11.阅读选文,请你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2.好的故事总能给人心灵上的启迪,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院士做客《开讲啦》。何院士诚恳地讲道:“1964年,我当研究生的时候,一次,老师指导我写一篇有关医疗建筑的论文,我为了完成这个论文,到北京收集资料,我从朋友那里借到一本书,是一本英文书,但是,人家只让我看3天,不能拿走,当时,我就住在西单教育部的一个小招待所里,房子里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我就狠了狠心,买了透明纸,用3天时间把整本书原样地抄录下来,这个本一共61面,167000多个字,包括图形,我又没带尺子,都是徒手画下来的。”
何院士把这本手抄本带到现场,它的大小像长条形记账本,顶部的两端用黑色的夹子夹着,封面是白纸,内页的纸张微微发黄,打开这个不起眼的手抄本,简直太惊人了!每一个英文字母誊抄得都特别工整,就像打印的一样,而且,一行一行排列整齐有序,每一个图形以及高难度的建筑平面图,都是按照原图的比例徒手画出来的。太不可思议了!撒贝宁赞叹说:“____________。”
何院士还展示了他当年抄书的笔,那是一支极其普通的蘸水笔,想想他抄书时,一边蘸点墨水,一边抄写,那是何其艰难。3天时间,对于我们来说能干什么?而何老因为对知识的无比渴求,他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将整本书一丝不苟地抄了下来。
13.阅读材料,结合语境,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14.读了这篇短文,很多同学们深受启发。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请围绕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陈世龙是一名粉刷匠。胡雪岩建新房,需要粉刷墙面,管家和陈世龙是同乡,就安排陈世龙刷墙。一个月后,墙刷好了,结果陈世龙不小心碰倒了门旁的扫帚,墙上一下子多出了几道划痕。
划痕不深,在墙根部,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但陈世龙却很认真地把划痕用刀刮掉,又调了些涂料补上。风干后,陈世龙又觉得新补上的涂料色调与原来的墙壁不一样,于是他花了两个多星期,重新粉刷这面墙。这时,陈世龙又发现新剧的墙壁与相邻的墙壁有色差,就把这事跟管家说了,然后将所有的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因为耽误了两个月的工期,陈世龙没要工钱。
胡雪岩验收后很满意,想赏陈世龙钱,但陈世龙坚决不要。管家把前因后果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高兴地对陈世龙说:“这说明你能管住自己,是个好苗子啊!”他收下陈世龙当伙计,下本钱培养他,还对他寄予厚望。学成之后,陈世龙当上了分号的掌柜,成了胡雪岩的左膀右臂。
15.陈世龙最终得到胡雪岩赏识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16.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不会打字的梁晓声
根据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201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热播剧于2022年播出后,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央视点评道: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用情用力,讴歌人民!原著《人世间》的原稿是100多万字的手稿,4000多页,差不多有四尺高。作为已有上千万字的文学创作量高产作家,梁晓声因不会使用电脑打字,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用手中之笔一字一句创作而来的。
1949年出生的梁晓声因对电脑的使用不够熟练,在使用电脑创作时常常困难百出,如此多次后他干脆选择延续自己的老传统——用笔写稿。
有人问过梁老师:“用电脑打字几乎是当代写作者的必备条件,不会打字的你是怎么做到如此高产的?”梁晓声回应道:“_________。”
《人世间》共100多万字,梁晓声花了近3000多个日夜才为它画上圆满的句号,但在他的手写稿中,我们看不出一丝潦草浮躁的痕迹,每一字都那样端正清晰。而这一部标示了新时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新高度的《人世间》便是在一次又一次换墨、一次又一次购入新纸中诞生的。
当代人常以条件受限为借口放弃计划,但不会打字对于一位当代作家来说已是不小的限制,可梁晓声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就是以看似费事低效的用笔写稿为读者奉献了一部部经典。
17.对于别人的提问,梁晓声会怎样回答呢?请你结合语境,为文中横线处补写人物语言。
18.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小老虎学武艺
桂剑雄
东山的大老虎武艺超群。西山的小老虎很崇拜它,于是跑到东山拜它为师。
几天后,大老虎对小老虎说:“你的身体还不够灵活,需要向行动敏捷、能飞檐走壁的老猫学习。我跟老猫说好了,它答应教教你。事不宜迟,你现在就去找它。”小老虎只好遵照执行。
学习间歇,小老虎颇为不屑地对老猫说:“______”。
老猫哈哈一笑,告诉小老虎说:“虽然我的武艺不如你师父,但是你别忘了,你现在跟我学的不是武艺,而是爬树……”
19.根据语境,在文中的横线处把小老虎的话补充完整。
20.好的故事总给人以启迪,使人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首先要选好三件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其次要做到目标具体化、可量化:最后运用ABC,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安排好事情的先后顺序。 2.示例:自律是做好时间管理的第一要素。正如教育家叶圣商所说:“今日事今日毕,不失信于自己。”科比成为篮球巨星,是因为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按计划训练,将训练计划落在实处,不找理由推诿,不失信于自己,不事负时光。反之,没有自律,所谓的时间管理不过是一纸空文,只能“明日复明日”,最终“万事成蹉跎”。因此,让我们绷紧“自律”这根弦,做时间的主人吧!
【解析】1.本题考查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根据文中第①段“制订‘三只青蛙’任务的第一步是选好三件事”以及第③段“明显比甲的要多了一层思考、他是在选择重要的、有意义的事”,第⑤段“所以,制订‘三只青蛙’任务的第二步就是要注意做到目标具体化、可量化”以及第⑦段“花一点时间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对其进行安排,确保可以先处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可以总结得出“三只青蛙”的三个步骤:第一步,选好三件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第二步,做到目标具体化、可量化;第三步,使用ABC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安排好事情的先后顺序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题目要求,围绕着“时间管理”点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根据材料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才能保证把时间用好”“自律是做好时间管理的第一要素”可以得出观点:做好周密的计划才能利用好时间、自律是做好时间管理的第一要素;根据材料中“时间管理是有窍门的,掌握一些时间管理的好方法很重要”可以得出观点:要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时间管理。与此同时还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时间管理能力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和多任务压力下,我们的必备能力等。根据自己确定的观点,使用简单的论据(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都可以)进行简单的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时间管理能力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和多任务压力下,我们要必备能力。目前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压力也不断增加。在宝贵的空闲时间时,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放弃了纸质阅读,选择了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手机新闻或在微信或QQ上与好友聊天。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便是在地铁上,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在踏上地铁门的一刻不由自主的掏出手机,熟练地用手指在上面划来划去,反而是老一辈的人或是外国人常常在地铁上看书或背东西。我们只有利用好时间,拥有时间管理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效率、节省自己的效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示例: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告诉我们的道理啊! 4.示例:专注使人获得成功。文中的驼背老人信手拈来的粘蝉技艺源自他的专注。宋濂曾言:“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王羲之临池练字,废寝忘食,专注使他在书法领域成就斐然;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一心读书,专注使他成为西汉时期的思想大家;牛顿醉心于实验,错把手表当鸡蛋煮,不止一次忘记吃饭,专注使他成为近代“物理学之父”。可见,专于一事,心无旁骛,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解析】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段“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镜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可知,文段老人其实是在阐述一个道理,即: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从中启示我们:做事要专注,不要被外界因素干扰。同时这也是孔子获得的道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示例:所以做事情一定要勤学苦练,并保持专注啊,这样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告诉我们的道理啊!
4.本题考查对主题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
根据文段“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我的眼镜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可知,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掌握一门技巧,一要勤学苦练,粘知了看似简单,但老人也是花费了很多时间,才能站在那里如“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二要集中注意力,不能被外界事物影响。老人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所以“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同时注意议论文的格式,则在进行写作时要有论点、论证。
示例:专注使人获得成功。专注于知了的翅膀,驼背老人才能有信手拈来的粘蝉技艺;专注于学习,高尔基才能成为文学巨匠,专注于奔跑,刘翔才能叱咤赛场;专注于真理,伽利略才敢于挑战权威;专注于飞翔,莱特兄弟才能在天空中翱翔。因为专注,成功才得以诞生。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集中精神,要心无旁骛,认真对待,不可三心二意,倘若心性浮躁,则容易一无所得,也不易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
5.示例:外面的世界确实很大,可沟坎风险也多,不如磨坊里安稳…… 6.示例: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安于现状,要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要不畏艰难,并为之坚持不懈。要想实现目标,总要付出代价,也许是不知道多少个深夜的挑灯奋战,也许是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也许是放弃很多玩乐的时间,也许是放弃原本拥有的东西……要想达到目的,需要毅力,需要坚持,不能只是“三分钟热度”。否则,就容易像那匹千里马一样产生惰性,消磨了意志,选择了安逸,过着“躺平”的生活。
【解析】5.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
文章写了一匹失去雄心的千里马宁愿在磨房里安逸的度过余生,也不愿意到外面广阔天地里去奔驰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有雄心壮志使多么重要。结合千里马的神态“不好意思”和后文中伯乐“惋惜道”,围绕“外面的广阔天地不如磨房里的安然舒适”等话题进行表达即可。
示例:外面的世界确实很大,可沟坎风险也多,不像磨房这样安然平稳。我思前想后,还是回来了……
6.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
解答此题,要仔细读题干要求,围绕“雄心壮志”来确定自己的观点,观点必须正确鲜明,如:一个人一定要有雄心。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理由,并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分析。要注意语句连贯,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一个人一定要有雄心。雄心能唤醒你沉睡的潜能,能擦亮你朦胧的双眼,能滋润你疲惫的心灵。雄心能给你目标,给你力量,让你拥有更成功的人生。千里马如果失去了雄心,即使是千里马的料,没了千里马的心,也就不是千里马了。所以说,一个人有雄心壮志是多么的重要。
7.示例:不再饱满的皮球竟然一点都弹不起来了。 8.答案示例一:面对逆境志气满满,不屈不挠,生命才能绽放耀眼光芒!正如苏轼所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司马迁身受酷刑,却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奋而著书,写出了“史家之绝唱”;贝多芬双耳失聪,却用坚强的意志抵抗命运的不公,靠木棍感知声音进行创作,谱写了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刘禹锡屡遭贬,却仍积极乐观坚定信念,高唱着满怀豪情的不朽诗篇。身处逆境自励自强,意志助你触底反弹、勇往直前。
答案示例二: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迎接挑战,才能走向成功。易卜生曾说:“真正的强者,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季羡林身处逆境,初心不改,利用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终在中国翻译史上建立了不朽丰碑;武大靖不被伤病所困,怀抱必胜决心坚持训练,终在冬奥舞台谱写了时代华章。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和坎坷,处于低谷保持元气,努力向上,才能在逆风中飞翔,在困境中突围。
【解析】7.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根据第⑤段“这时,父亲将皮球里的气放掉,然后拿起皮球向地面砸去”第⑥段“在逆境中,气只可鼓,不能消。如果在命运的打击下,胸中的志气荡然无存,那逆境带给人生的只能是一蹶不振,消沉颓废”可知,泄气了的皮球是反弹不起来的,所以,横线处可补写:不再饱满的皮球竟然一点都弹不起来了。
8.本题考查微写作。
根据第④段“人生也能像皮球那样,当受到打击处于逆境时,内心会产生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力量,就像令皮球反弹的那种力量,从而将自己送上人生成功的高处”可知,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在面对逆境、面对挫折时,要不屈服于命运,要勇于挑战。据此写出观点并阐释即可。
示例一:勇于挑战、敢于拼搏,让逆境变坦途。休谟曾说“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真正精彩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根据第⑥段“在逆境中,气只可鼓,不能消。如果在命运的打击下,胸中的志气荡然无存,那逆境带给人生的只能是一蹶不振,消沉颓废”可知,在逆境中,我们要直面人生,敢于乐观面对挫折,才能走向成功。可据此写出观点并阐释。
示例二: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爱迪生面对挫败的乐观、不气馁成就了他一项又一项的创举。一个人可以胜利,可以失败,但是绝不能气馁!
9. “变”是指不断吸纳新知识与新思想的自我更新过程; “常”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也指一个人恪守基本的生活原则; 中心论点:人要不怕“变”,但也应该守住自己的“常”。 10.示例:我同意小涛的观点,守住自己的“常”要有纯正的精神追求。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让他身居陋室而有“谈笑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的雅致;宋濂缊袍敝衣却毫不羡慕“烨然若神人的”公子哥,只因他心“中有足乐者”,读书求学问带给他无穷的乐趣;樊锦诗舍半生给茫茫大漠,将一腔爱交付于一场文化苦旅,守住了初心也守住了中华文化的根。在时代的洪流中,只有坚守始终不变的“常”,坚持做人的原则,才不致迷失自己。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标题“变与常”是文章的论题,由“‘变’是一种自我更新,就像年年春天树木会长出新叶,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吸纳新知识与新思想的过程”可知,“变”是指不断吸纳新知识与新思想的自我更新过程。由“‘常’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同时,对个体生命而言,‘常’指一个人恪守的基本的生活原则”可知,“常”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也指一个人恪守基本的生活原则。
由最后一段“人要不怕‘变’,但也应该守住自己的‘常’”可知,中心论点:人要不怕“变”,但也应该守住自己的“常”。
2.本题考查写作。结合文章内容,“常”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也指一个人恪守基本的生活原则。小涛的观点侧重强调要有纯正的精神追求;小波的观点侧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海的观点侧重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写作时,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同意小波的观点,守住自己的“常”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苏东坡不断被贬,可是依然写诗作文,并一如既往地造福当地群众,那是他对诗词热爱的初心,做官为人对百姓的奉献之心;梵高执着于绘画的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世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初心,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总之,在时代的洪流中,只有坚守始终不变的“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追逐自己的梦想。
11.最初的“心”来自父亲 12.示例:恒心总会给人带来希望的曙光,恒心是实现目标最近的路。吕不韦受官场侵害,却初心不改,耗费多年心血写下《吕氏春秋》,名传千古;史铁生双腿瘫痪,但他锲而不舍地书写着生命中的美好、终成家喻户晓的作家;女排秉持为国争光的恒心,拼下了一场又一场比赛,为祖国争得荣誉。有恒心就会让人所向披靡。
【解析】11.本题考查拟写文章标题。
结合“可以说,我最初的经商理念都来自父亲。我记得有一次,父亲一边剥花生酌酒,一边问我将来想做什么”“我正在想如何回答,父亲自顾自地接着说:‘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后来,我的确知道了。随着我的事业发展,我能数出来的心已不是一双手能够数得尽了。父亲的确也不在人世了,但父亲所说的话一直都在”可知,选文主要讲述了父亲对“我”的教导,“我”一直铭记在心。据此可拟写标题“父亲与我”“最初的心来自父亲”“最真的教导最初的心”等。
1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
结合“‘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似乎十个指头用不完。‘有那么多的心吗?’我问父亲”可得出启示:生活中要用心;生命需要真心与爱心;做事要有决心;做事要专心,要有恒心;做人做事要有耐心;待人要有怜悯心等等。据此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示例:坚强的意志力、恒久的耐心,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异常重要的。鲁迅曾经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人歧途的人”。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有恒久的耐心,遇到任何困难或者挫折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目标,遇到任何诱惑都不改变自己的理想,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最终都能有所收获。一个人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坚定的信念,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克服,遇到任何诱惑都不会动心,那么他一定会取得成功,这也是各个领域里的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共同品质。
13.示例:这哪里是抄下来的书,这就是一部艺术品。 14.示例:顽强的意志会让我们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海伍德曾说:“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完全失去听力的贝多芬,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终于成功创作著名的《命运交响曲》;既盲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坚信“心还在,希望便不会消失”,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可见,顽强的意志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解析】13.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
分析语境,联系前句“打开这个不起眼的手抄本,简直太惊人了!每一个英文字母誊抄得都特别工整,就像打印的一样,而且,一行一行排列整齐有序,每一个图形以及高难度的建筑平面图,都是按照原图的比例徒手画出来的”可知,何院士抄下来的书就像是艺术品一样准确、精美。再联系前句中的“赞叹”,可知,空白处补写的句子应是对何院士抄写的手抄本的赞叹之意。可补写为:这哪里是抄下来的书,分明就是一件艺术品呀!意近即可。
14.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围绕着末段中提到的“对知识的无比渴求”“顽强的意志力”表述即可。如:只有保持对知识的无比渴求,才能学有所获。被朱元璋称为“开国第一文臣”的宋濂小时候家里贫穷,没有书读。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从有藏书的人家里借来书,“手自笔录”,即使手指不能弯曲,也不敢懈怠。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可见,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是我们学有所成的关键。
15.陈世龙敢于直面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并勇于承担犯错所造成的后果。(意思对即可) 16.示例:只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就会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陈世龙不小心犯错,但他没有逃避错误,而是认真弥补和改正。正因为有勇于担当的精神,他才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他才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人都会犯错,不要想着蒙混过关,而是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学会反省和纠正,才能行稳致远。
【解析】15.本题考查材料提取和概括。
结合材料“划痕不深,在墙根部,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但陈世龙却很认真地把划痕用刀刮掉,又调了些涂料补上。风干后,陈世龙又觉得新补上的涂料色调与原来的墙壁不一样,于是他花了两个多星期,重新粉刷这面墙。这时,陈世龙又发现新剧的墙壁与相邻的墙壁有色差,就把这事跟管家说了,然后将所有的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因为耽误了两个月的工期,陈世龙没要工钱”可知陈世龙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弥补改正错误却不要分毫的钱得到了胡雪岩的赏识。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16.本题考查观点提炼和论证。作答时先写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悟。
示例:我们做人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做一个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人。就像陈世龙一样,一个小小的错误,他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修正、弥补,直至做到完美为止,而在这过程中坚决不要一分钱,这种不贪便宜的、有担当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如此,犯错并不可怕,勇于承担并改正才最可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17.示例:有志者事竟成。我总不能因为不会打字便放弃写故事。我一笔一画地写,写着写着,也就写到了大结局。 18.示例:有志者事竟成。志向,不仅是想要追求的目标,更支撑着追求目标的过程。英国文豪狄更斯立志写尽人生,无惧风雨雪霜,每天都到街头记录生活、观察人物,成功创作出震惊文坛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双城记》;好莱坞巨星史泰龙立志出人头地,虽因轻微面瘫导致表情木讷、发音含混,但通过学习多种才艺,终成动作明星典范;乒坛“大魔王”张怡宁立志摘取桂冠,自幼苦练技术,终获19个世界冠军。奥维德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当志向成为人生的风向标和季候风,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解析】17.本题考查语言应对。要求结合语境,结合第一段“为已有上千万字的文学创作量高产作家,梁晓声因不会使用电脑打字,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用手中之笔一字一句创作而来的”和“因对电脑的使用不够熟练,在使用电脑创作时常常困难百出,如此多次后他干脆选择延续自己的老传统——用笔写稿”可知,虽然梁晓声不会打字,可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但是仍然完成了很多作品。围绕这个主题,符合人物言行,语言准确,句子通顺即可。
示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我不擅长打字,但是我不会因此而放弃创作。我用笔认认真真的写,日积月累,慢慢的就写完了一个一个故事。
18.本题考查小作文。
要求结合上文,写出自己最深的感悟,明确好观点,运用不同的论证方式进行论证,合乎逻辑。这段材料通过梁晓声的作品《人世间》的爆火,讲述了背后的小故事,梁晓声作为当代作家,但是不会打字,但是他却用笔写出了成千上万的文字。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以“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不怕困难”“成功需要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为观点,列举古今中外事例论证观点,层层论证,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成功需要毅力。从古至今,有毅力的人不计其数。莲娜玛莉亚没有双手要做一件事都难上加难。她学游泳时,旁人都劝他放弃,他们认为不可能。但莲娜玛莉亚靠着她的毅力,不但学会了游泳,甚至打破了世界纪录,赢得了无数奖牌。林义杰挑战穿越撒哈拉沙漠,吃不好,睡不好,白天要承受高温,夜晚还要待在零度以下的低温,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种极度恶劣的环境下,林义杰也凭着毅力,成功横越了撒哈拉沙漠,说明了每一个成功者都拥有坚定的毅力。
19.示例:我真是搞不懂,为什么我师父非要让我跟你学习!难道你的武艺比我师父的还厉害吗? 20.示例:“满招损,谦受益。”保持谦逊的品格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许多人只看别人的缺点而不看优点,这就容易产生片面的看法。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是讲述了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不应该带着傲慢与偏见待人接物。只有谦虚谨慎,取长补短,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才能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经验。
【解析】19.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
根据空白处前文“小老虎颇为不屑地对老猫说”可知,小老虎对老猫的武艺非常看不起。根据后文“虽然我的武艺不如你师父”可知,它认为老猫的武艺比不上自己的师父。
据此可补写为:我的老师为什么让我跟你学习呢?难道你的武艺比我的师父还要高明吗?我真是想不明白?!
20.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围绕着“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满招损,谦受益”来拟写即可。
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认识一个人,需要有全面的眼光。每一个都有自己值得别人学习的长处,也都有阻碍自身进步的缺点。我们应努力学习他人的长处,从中获得补益。对于他人的缺点,应反思自身,而不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满招损,谦受益”,保持谦虚的态度与品格,向周围的每一个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经验与学识,为自己的成长助力。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