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文学文化常识与语法知识(二)-2023一模分类汇编(山东地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7文学文化常识与语法知识(二)-2023一模分类汇编(山东地区)(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3: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7 文学文化常识与语法知识(二)-2023一模分类汇编(山东地区)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刘禅的一篇表文,言辞恳切,感人肺腑。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2.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伴随一首《送别》曲,一群人手捧发光的柳条枝,缓缓行进。走过之处,微风轻拂,柳枝摇曳,柳絮漫天飞舞,飘到人们手中……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①“折柳寄情”环节以独具传统文化内涵的演绎,展现了中国人传承千年的送别方式,如梦如幻,唯美浪漫。
②“背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中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惜别思念画面□当年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归来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借景写境,依依之情跃然而出。
因为“柳”与“留”谐音,在中国古代,送行者用柳枝这一意象,将临别的万千心情道尽。记述秦汉都城建设的著作《三辅黄图》上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灞桥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曾十里长堤栽满柳树,自汉以来,送行者皆至此桥,折柳赠别。
A.“柳”是形声字,从木,卯声,第六笔的笔顺是竖提。
B.语段中画横线四个短语“柳枝摇曳”“唯美浪漫”“寥寥数语”“栽满柳树”类型各不相同。
C.①句的句子主干是“演绎展现方式”。
D.②句中的标点分别为冒号、句号。
3.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陋室铭》中,“说”“铭”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
B.“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妻间也以“卿”为爱称;“孤”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自称。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我们学过的《蒹葭》《子衿》都属“国风”。
D.“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中的“社稷”指国家,《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弟弟,“世先生同在桑梓”(《范进中举》)中的“桑梓”指家乡。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消息讲究时效性和真实性,其标题要准确概括主要内容,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此句说法正确)
B.在词典中,“敝”的含义之一是“谦辞,用于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据此可推,“敝处”的词义是“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处”词义推断正确)
C.“旅游业真正卖的不是机票和饭店房间,而是旅途中的经验。”(此句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爸爸,您的箫呢?”我说,“真想听您再吹吹!”父亲笑了,把箫放在了嘴边。(此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B.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和“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都与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关。重阳节的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的两大重要主题。
C.《天净沙 秋思》是元代作家马致远所写的最为有名的一首词,被誉为“秋思之祖”,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社神,祈求丰收。社神就是谷神。
6.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夏日的山野清新而又迷人。”句中加点词语“清新”的词性是形容词。
B.“举止优雅”“学识渊博”“雄心壮志”都是主谓短语。
C.“读书是一生的修行。”这个句子中“读书”是主语。
D.“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取得了辉煌成就,更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个句子是递进复句。
7.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许多称谓有特定的含义,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黄发”指小孩。
B.古代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C.“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中的“阴”指的是汉水的南部。
D.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B.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C.《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D.《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9.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有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事物以“阴阳”划分,如“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古代的年龄有特定的称谓,如小孩子七八岁时叫“始龁”,男子十八岁时叫“弱冠”。
10.下面是小青同学积累的文学、文化知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11.下面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主要记载当时各国策士们游说诸侯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B.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准确。
D.春天的五龙河,草长莺飞,风声鹤唳。漫步在五龙河两岸,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加点成语使用准确。
1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垂髫”指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泛指幼年;“豆蔻”指十二、三岁的孩童;“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B.《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也是一种有着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其图案是程式化的,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红脸表示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黑脸表示阴险奸诈,刚愎自用;白脸表示直爽纯洁,有智慧。
D.《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凡尔纳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13.阅读古诗词,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渲染了恩爱和睦的氛围,引出男主人公的痴情追寻,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B.《十五从军征》中“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写老兵终于回归家园,与家人一起采摘院子里的谷物和野菜做饭,以慰藉思乡之情。
C.《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老翁看似不合理的愿望,强烈地表现出古代底层劳动人民的穷困潦倒、生活艰难。
D.《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将近社日,百姓为了祈求丰收举办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充满浓浓的民俗风情。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
B.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社戏》《故乡》《孔乙己》都选自《呐喊》。
B.前往拜访称“造访”,请人阅读自己的文章称“拜读”,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C.《论语》是很多成语的溯源地,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一些成语就出自其中,如温故知新、不惑之年,择善而从、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D.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优秀作品,比如我们学过的《马说》《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16.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后,锋锋同学对其事件进行积累,并进行了精神的概括,下列事件与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主题 事件
A 忠诚报国 钱七虎,献身国防六十年,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B 无私奉献 2004年,邓小岚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18年从未中断,她在马兰出生,在马兰离世,她用温暖、真挚的坚守,回报了这片生养过她的土地。
C 勇于创新 北京冬奥会,老将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她克服伤病困难,咬牙坚持,凭借完美一跳,成就个人职业生涯的大满贯,终于圆梦赛场。
D 不忘初心 杨宁曾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她下决心要当“脱贫领头人”。她自掏腰包为村民提供种子和肥料,带领江门村3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A.A B.B C.C D.D
17.选出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赤壁》的作者是杜牧。杜牧,唐代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泊秦淮》。
B.《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饮酒》《行路难》《登飞来峰》的作者生活的朝代分别是东晋、唐代、北宋。
18.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小说表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主旨深邃,艺术高超。
B.阅读剧本不仅要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品味语言,还要关注舞台说明和故事背景。
C.辛弃疾,南宋豪放派爱国词人、著名抗金将领,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不善用典,风格柔媚绮丽、委婉含蓄。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分国编次;《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选自该书。
C.《简 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这一小说是在英国妇女处于从属、依附地位的背景下写成的。
D.“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指家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朝廷;“伛偻提携”分别指老人与小孩。
20.下列选项括号内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一假期,万达广场终于迎来了春节后第一个客流高峰,商场里生意兴隆,人满为患。(“万达广场”“生意兴隆”结构相同;“人满为患”表示人多,贬义词褒用)
B.她会爬树,一扯一扯的,跟猴子似的,爬得飞快。(“扯”“爬”是动词,准确生动;“跟猴子似的”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
C.开学前一天,市教育局有关领导一行三人莅临我校,视察开学工作准备情况。(“莅临”是敬词,此处表达得体)
D.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公民个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这是一个单句,缺宾语的中心语)
2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著名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和《秋天的怀念》等。
B.《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字雁冰,是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创作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22.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B.坊:城市中划定的贸易场所或商业区;市:城市居民聚居的名称。
C.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D.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2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社交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中途先走用“失陪”。
B.我国古代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社稷”指国家。
C.“始龀”“而立”“加冠”“不惑”“花甲”“耄耋”,是按从小到大的年龄顺序排列的。
D.古代文人好以居士命名,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
2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对酒杯的别称也较多,如“樽”“筋”“能”“白”等。
B.古代常以官职称人,如杜甫被称“杜工部”;亦用字称人,如“乐天”就是刘禹锡。
C.“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D.古代在竹简上写字,以火炙烤竹片,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汗青”,后指史册。
2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戏剧性、剧场性、综合性是戏剧的三大基本特性;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语言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舞台说明是剧本独特的形式。
B.在古代,“方”可计量面积,“石”可计量容积,“寻”可计量长度,“更”可用作夜间计时。
C.《范进中举》是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和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功名利禄的社会风气。
D.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武松,他在《水浒传》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智取生辰纲等。
26.选出对下列语文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真正喜欢的,是心爱的汉字摇曳在纸上的美感。清峻的横折是梅花,飘逸的撇捺是兰草,灵动的钩钩点点则是四下翻飞的蜂蝶和鸟雀。(“我”是代词,“摇曳”是动词,“蜂蝶和鸟雀”是偏正短语)
B.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该句句子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了保障。(句子没有语病)
D.企业30年发展历程让我深切体会到,如果没有党的阳光雨露,企业就不可能从一家作坊式加工店壮大并发展为规模化集团公司。(语序不当,把“壮大”“发展”对调)
2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和《巴黎圣母院》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和雨果的代表作品。
B.《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C.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表示尊敬,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顾茅庐》中尊称为“孔明”,自称为“亮”。
D.我国文学作品中“桑梓”“婵娟”“汗青”分别指代家乡、月亮、史册。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C.①句“‘折柳寄情’环节以独具传统文化内涵的演绎,展现了中国人传承千年的送别方式,如梦如幻,唯美浪漫”的主语是“‘折柳寄情’环节”,谓语是“展现”,宾语是“送别方式”,故此句的主干是:“折柳寄情”环节展现送别方式;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
C.《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而非“正统的宫廷乐歌”;表述有误;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C.依据关联词语“不是……而是……”,可判断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不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
C.《天净沙 秋思》是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所写的最为有名的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其中“天净思”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社神是土地神,并非“谷神”;
故选B。
6.B
【详解】B.有误。“雄心壮志”是并列短语。故选B。
7.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黄发”指的是老人,“垂髫”指的是小孩;
故选A。
8.B
【详解】B.表述有误,《稼轩长短句》是以号命名的。故选B。
9.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男子十八岁时叫‘弱冠’”有误,男子二十岁时叫“弱冠”;
故选D。
10.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D.有误。《尚书》不属于“四书”,应该改为《中庸》。
11.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和基础知识运用。
B.有误。“钧”“锱铢”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C.有误。“仅此而已”是对上文内容的概括,这句话到这里已经表述完了,故应把“而已”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D.有误。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与语境不符;
故选A。
12.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A.有误。“豆蔻”指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的少女;
C.有误。黑脸表示正直无私,刚正不阿;白脸表示阴险狡诈,刚愎自用;
D.有误。凡尔纳是法国作家;
故选B。
13.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B.“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意为: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其中“谷”和“葵”是自然生长的“旅谷”和“旅葵”,再联系后文“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可知,老兵回家却已物是人非,亲人都去世了。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选项中“与家人一起采摘院子里的谷物和野菜做饭,以慰藉思乡之情”有误;
故选B。
14.A
【详解】A.“‘弱冠’,指未成年男子”有误,“弱冠”指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故选A。
1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阅读对方文章称“拜读”,请人阅读自己的文章称“垂阅”;
故选B。
16.C
【详解】本题考查对事件主题的理解。
A.“钱七虎,献身国防六十年”体现了他对国家忠诚,报效国家的思想。与主题相符;
B.“邓小岚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18年从未中断”体现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主题相符;
C.“老将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她克服伤病困难,终于圆梦赛场”体现了她具有顽强的意志。与主题不符;
D.“杨宁自掏腰包为村民提供种子和肥料,带领江门村3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体现了她不忘初心,扎根农村。与主题相符;
故选C。
17.C
【详解】C.“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的合称。范仲淹不是其中之一。
故选C。
18.C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其词不善用典,风格柔媚绮丽、委婉含蓄”错误,辛弃疾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其词艺术风格多样,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故选C。
19.B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这些知识要随学随记,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B.有误,《社戏》选自《呐喊》,此项说选自《朝花夕拾》有误;
故选B。
20.A
【详解】A.有误,“万达广场”是偏正短语,“生意兴隆”是主谓短语,两者结构不同;“人满为患”指因人多造成困难,贬义词,用于形容“商场里生意兴隆”不恰当;
故选A。
21.A
【详解】《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作品。故选A。
22.B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市:城市中划定的贸易场所或商业区;坊:城市居民聚居的名称。
故选B。
23.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始龀”指七八岁,“而立”是三十岁,“加冠”是二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岁,“耄耋”是八九十岁,不是按从小到大的年龄顺序排列的。
故选C。
2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错误。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字梦得;
故选B。
25.D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D.智取生辰纲与武松无关。智取生辰纲共七人,分别是:赤发鬼刘唐、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入云龙公孙胜。
故选D。
26.D
【详解】考查语法知识。
A.“蜂蝶和鸟雀”是并列短语;
B.主干是: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D。
27.B
【详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B项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表述有误。
故选B。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