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1-2+人口迁移(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1-2+人口迁移(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18 19:53:45

文档简介

地理·必修2(中图版)
第二节 人口迁移
1.读以下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3)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2)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美国、墨西哥 D.美国、澳大利亚
解析: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表现是人口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由图上信息可知,P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且人口流向国外,应为发展中国家,Q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到城市,还存在城市流向乡村,故应为发达国家。
答案:(1)B (2)A (3)A
2.近现代人口迁移中,始终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
A.北美洲、大洋洲 B.北美洲、非洲
C.亚洲、大洋洲 D.欧洲、非洲
解析:二战前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亚洲、非洲、欧洲迁往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口主要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迁往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答案:A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4.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3~4.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该国50-60年代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这一阶段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从1951-2000年来看,该国净迁入人口较多,因此是人口的净迁入国。人口增长了多少个百分点无法计算。第4题,从上题可知,该国是人口的净迁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都很低,符合欧洲国家人口数量的变化特征。A、C、D三项无法判断。
答案:3.A 4.B
下表为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读表,完成5~6题。
地区
1965-
1970年
1970-
1975年
1975-
1980年
1980-
1983年
东北地区
-715
-1 342
-1 486
-640
中北部
-673
-1 915
-1 173
-1 062
南部
656
1 829
1 764
1 194
西部
696
708
893
509
5.与此时期美国人口迁移特点不符的是(  )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6.导致此时期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质量的变化 B.地区间气候差异
C.经济收入的变化 D.经济结构的调整
5~6.解析:第5题,读表可知,1960年之后,美国东北地区一直都是人口的迁出区。第6题,此期间,美国东北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大批的退休工人迁移到环境优美的西部和南部地区。
答案:5.C 6.A
(2013·东莞模拟)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根据下表,完成7~8题。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和流入该地的前5位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5
位人口
流入省
第1位
人口流
出地
第2位
人口流
出地
第3位
人口流
出地
第4位
人口流
出地
第5位
人口流
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8.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7~8.解析:第7题,广东省的流入人口有部分来自四川省、湖北省,其并不与广东省相邻;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区也有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如黑龙江;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区大都在东部,但西部也有,如四川。第8题,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因此推断,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答案:7.B 8.C
(2013·东莞检测)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读表,完成9~10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 600
5 000
25-44
2 000
30 000
15-24
2 400
27 500
0-14
640
5 000
9.表中反映出的现象可导致(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C.加速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0.影响该地区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文化因素 B.自然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9~10.解析:第9题,从表中可看出,该地迁入人数远大于迁出人数,这会加大该地区土地的压力,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第10题,大量人口向该地迁入,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
答案:9.C 10.D
11.(2014·广东卷)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则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将减少,所以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答案:C
1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____国家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从人口迁移方向看,该人口迁移的类型是________人口迁移。
(2)图中所示的人口迁移,其迁移人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该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制约该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发达 发展中 由农村到城市
(2)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经济因素 交通不便、路途遥远
(3)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环境污染严重、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等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自南方沿海开始向北方各省市延伸的企业困境,不断爆出玩具业、纺织业、地产业、炼钢业等产业的破产、停工、裁员消息。持续多年的“民工荒”,在经济紧缩中,正演变为民工的“就业难”。
(1)我国民工流出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省(市、区),民工净流入较多的省区是广东、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省、市或区)。
(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B.加重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D.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3)请为解决“民工荒”和当前的民工“就业难”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两条即可)
解析:第(1)题,由中国民工流出省份空间分布图,结合图例可知,四川省流出人口最多;再读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确定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四省区的流入民工均在1 000万人以上。第(2)题,大量劳动力迁入会增加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力,使经济更好地发展,但同时也加重了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第(3)题,针对“民工荒”“就业难”的原因和目前中国经济形势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四川 浙江、江苏、上海(任意两个) (2)A (3)解决“民工荒”的措施:①完善劳动力用工市场,以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劳动力需求造成的影响;②改善民工工作环境,维护民工权益,提高待遇。解决“就业难”的措施: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②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种田,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③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④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任意两条)
课件73张PPT。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栏目链接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有多种类型。
(1)按迁移时间长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按有无组织:__________________迁移、有__________________迁移。定居地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自发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组织 (3)按迁移规模:个人迁移、集体迁移。
(4)按迁移意愿:自愿迁移、被迫迁移。
(5)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__________________迁移、__________________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新大陆发现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__________迁移活动。国际人口  国内人口基 础 自主 梳 理旧大陆 栏目链接跨洲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______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
(1)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由______________流域向________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_____流域的人口迁移。外籍工人基 础 自主 梳 理黄河  长江 栏目链接珠江劳务输出国际难民优秀人才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开发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组织地移民。
(4)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家实行严格限制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制度,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河北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山东新疆甘肃内地  边疆 (5)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之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到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为主。
(6)________________人口向________________迁移和集中是发达地区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欠发达发达乡村城市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2.政治因素:往往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或国家有组织地大规模人口迁移。
3.社会文化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社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5.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等都能引起人口迁移。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宗教 种族灾难性 栏目链接知识点一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19世纪,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不顾禁令,冒着被惩罚危险,互 动 释疑 解 惑探究活动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闯”入东北,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 800万人,新中国前夕近4 000万人。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 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壮举”。
当年大批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栏目链接 经济因素。东北人少地多,森林资源丰富,吸引大批农民迁入。1.概念的理解:中心词是“人的定居地”“发生改变”,时间尺度通常以一年为标准,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
知识运用:判定人口的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行为时,依据就是要看一是否改变了定居地,二是否达一年左右时长。三是否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限。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归纳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人口从A1到B1,及C1到A2常被认为属于人口迁移;而从A2到A1,及C1到C2则被认为不是人口迁移。
2.主要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2)国内人口迁移。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拓展延伸
二战前后,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迁移变化可归纳如下表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特别提醒:我国目前以务工、季节性的大规模人口移动现象(如“民工流”)并不是人口迁移,而是人口流动现象。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强化训练1.读下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互 动 释疑 解 惑B 栏目链接①由城市迁往农村 ②由农村迁往城市 ③由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由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对中国国情的理解能力。从图中看出,主要迁出地区是中东部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和城市,主要迁往东北和西部边疆地区,即①③两项符合图中情况。当时主要是为了开发边疆和开发矿产资源而进行人口迁移,故不可能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应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故⑤也符合。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互 动 释疑 解 惑探究活动 栏目链接 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上述两例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具体分析如下。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归纳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拓展延伸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等都有有利和不利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特定时空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因素。
②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2.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读图,完成(1)~(2)题。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强化训练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图中B点所示省(市、区)因迁入人口而对该省(市、区)造成的正面影响可能有(  )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DD①缓解了当地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②改善了当地的治安环境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改变了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第(1)题,由图可知,A点所示省(市、区)的迁出率远大于迁入率,这最有可能是经济落后造成的。第(2)题,对比迁入率可知,B点所示省(市、区)为经济发达地区,迁入人口对迁入地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容易造成迁入地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但也可以缓解迁入地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不同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教材案例探究本案例主要介绍了德国移民的结构、分布、影响等问题,为便于大家掌握,整理归纳如下表。 栏目链接教材案例探究 栏目链接教材案例探究 栏目链接教材案例探究 栏目链接德国移民的主要特点有:(1)数量多,来源广;(2)分布不均,集中在西部 、南部各州及城市;(3)平均年龄较低;(4)土耳其人占首位;(5)移民浪潮渐趋缓和。 栏目链接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完成1~2题。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称为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B.c不能称为人口迁移
C.b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
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图中哪种情况(  )
A.a B.b C.c D.dAB 栏目链接 此题通过示意图考查人口迁移类型划分,属基础题。第1题,题干中已经说明a、b、c、d均为人口迁移,故解题重点是区分a、b、c、d分别属于哪种人口迁移类型。现逐一分析如下: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第2题,发达国家由于乡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交通便捷,出现了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迁移。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读以下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3~4题。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3.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
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学 业 达标 演 练CD 栏目链接 第3题,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C错。第4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下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5~6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5.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
A.原始农业 B.种植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6.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学 业 达
标 演 练BC 栏目链接 因为阶段②人口迁移量非常少,应属于种植业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迁移越来越大。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完成7~8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7.“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CB 第7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在”二战”前后有较大的改变,“二战”前由于东北工业区经济较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吸引大量南部移民进入,“二战”后由于西部、南部新兴工业的出现和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的恶化,导致人口开始向西部、南部迁移。第8题,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且多为有组织的迁移;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民工流动现象,多为农村流向城市,主要是为了就业和经商。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9.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完成(1)~(2)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①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②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③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④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
①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③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④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CC 第(1)题,重庆市属于直辖市,由图可知,该区人口没有增加;中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区仅仅是安徽和湖北,其他省区人口都有所增加;东部省级行政区的人口都在增加;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以西部地区最多,在中部地区只有两个,东部地区没有。第(2)题,人口增加的地区,既有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也有自然增长率低的地区,因此并不是自然增长率都高,例如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很低;东部地区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因此人口的增加主要是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人口减少地区大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因此人口迁出多于迁入;人口增加的省区并非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云南、江西等。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2013·中山模拟)下图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10.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老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结构相似
11.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BD 第10题,人口迁移到城市,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属于经济因素影响;计算可知,男性迁入人口少于女性;江苏人口增长模式属现代型,老年人口比重较大,而迁入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很小。第11题,迁入人口要靠该市供养,必然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如交通)压力。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12.读以下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中欧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北美←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欧洲(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__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4)从全球来看,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_区。学 业 达
标 演 练人口过多压力人才外流 栏目链接廉价劳动力迁出 二战前后北美、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区,而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相反的是欧洲、南美洲等地区。二战后人口的迁移主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引起的。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1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国家共投入约80亿元。结合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完成下列各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 (1)此次普查投入巨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____________管理制度,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一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二是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人口迁移规模大户籍西北  东北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频率加快,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从内地迁往____________,从山区迁往____________,从农村迁往____________,从贫困地区迁往____________地区。
(4)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工流出的省区主要有:____________、贵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南、山西和湖南等省区。 栏目链接沿海  平原城市  发达四川 安徽江西学 业 达
标 演 练(5)民工流入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市。
(6)我国的人口迁移有何重要意义? 栏目链接答案:广东 上海 北京 天津等(任选两个) 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人口迁移规模大,给人口普查带来诸多困难;从图例表示的箭头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9-1986年,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另外也有东部和四川农村人口自发地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地区;80年代中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人口流动的方向、流量、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频率均发生了大的变化,总体上是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这一阶段人口流动的最根本原因。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