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综合测评(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 会直立行走 B 使用打制石器
C 会钻木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2.我国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是在
A.黄帝时期 B.尧舜时期
C.禹统治时期 D.启统治时期
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 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所致
4.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A.民族间的相互征战
B.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
C.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战争
5.夏商西周社会区分尊卑等级的标准是
A.才能高低 B.血缘亲疏
C.财富多寡 D.功劳大小
6.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 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 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C 各国的社会变革 D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8.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治”
9.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①二王庙 ②分水鱼嘴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石人水尺 ④飞沙堰 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秦统一后使用的全国性标准文字是
A.小篆 B.大篆
C.隶书 D.金文
11.《史记 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A.统一文字 B 焚书坑儒
C.大兴文字狱 D 诛尽百家学者
12.下列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A.焚书坑儒 B.修筑都江堰
C.修筑长城 D.开凿灵渠
13.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做给农民看
C、稳固自己的统治 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14.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情况是由谁造成的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5.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
A.监督地方官员 B.抑制地方豪强
C.防止贪赃枉法 D.强化皇帝权力
16.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17.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对佛教在我国传播起了很大作用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明帝 D.汉和帝
1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壮心”指
A.打败袁绍 B、消灭东汉
C、 南下统一全国 D、 赢赤壁之战
19.请你为历史剧《三国演义》的船(见下图)上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 )
A、 杜康酒 B、 玉米 西红柿
C、葡萄 D、 萝卜
20.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 )的评价。
A、 刘备 B、 孙权
C、 曹操 D、诸葛亮
21.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A、麻痹人民 B、扩大寺院势力
C、发展石窟艺术 D、维护封建统治
22.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A.北方 B.南方
C.长江流域 D.长城以北
23.下列属于冶炼技术一大进步的是
A.实行麦稻兼作 B.灌钢法的发明
C.制瓷业的进步 D.织锦业的推广
24.下列哪些属于《齐民要术》的内容
①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
②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
③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④从该书中可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25.下列著作由北魏人撰写的是
①《缀术》②《水经注》③《齐民要术》④《神灭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填空题
26.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 和 。
27.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提出“_________”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 ”的有利地位。
28.东晋十六国时期,在“五胡”所建立的政权中,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
和 。他们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和 。
29.山西大同的 和河南洛阳的 ,都是我国古代雕塑中石窟艺术的宝库。
三.材料题
30.阅读下列材料:
在南阳武侯祠前有一副对联:“收二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这两则材料描述的是哪个人物
(2)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与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四.简答题
31.有人说,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是一样的,都从根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说明原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综合测评(一)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DBDB
6————10 DBBDA
11————15 BBCAD
16————20 BCCBD
21————25 DABAC
二.填空题
26.秦始皇 汉武帝
27.尊王攘夷 挟天子以令诸侯
28.氐族 鲜卑族 前秦 北魏
29.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三.材料题
30 (1)诸葛亮。
(2)“取西蜀”是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曹军。
(3)功盖三分国。
(4)三顾茅庐、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简答题
31.不同意这种看法。汉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国力不足,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但未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而汉元帝时的“和亲’’是在匈奴已无力对抗西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的情况下出现的,体现了汉匈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