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7.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5 08: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2)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碳氧平衡和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认识人与植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探究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作用示意图,沙漠和森林的图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棉线或胶带,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动画,1988年长江洪水录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们一日三餐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可见人的生存是离不开绿色植物的。绿色植物的作用难道只是满足我们吃的要求吗?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二)互动授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120页“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什么是生物圈?
学生: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称为生物圈。
(2)生物圈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氮、磷、碳、氧等各种必需的物质。
2.展示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作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描述碳氧循环的整个过程。提问: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来源于哪里呢?
学生:生物的呼吸作用,生产、生活和交通燃料的燃烧。
师生共同总结: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燃烧煤、石油等,都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却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教师补充讲解: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消耗其中约1千克的氧。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 000~70 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3.展示沙漠和森林的图片。我们都知道,在沙漠中空气特别干燥,呼吸时觉得鼻腔特别难受;而在森林中我们通常会觉得空气特别湿润,甚至有时呼吸都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水分。提问:为什么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我们对空气中湿度的感觉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沙漠中绿色植物少,空气湿度相对就小,森林中的植物多,能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空气湿度相对就大。
4.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第120页的“实验”完成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什么?
学生: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来自哪里?
学生: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3)这些水分从植物的什么器官、什么部位散失出来?
学生:水分从植物的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出来。
(4)如果选择一株没有叶片的植物做同样的实验,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塑料袋内壁没有水珠出现。
5.播放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提问:植物体内的水是怎么由根送到叶的气孔再散失出去的呢?
学生: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环境中的水分,然后通过根、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到达叶,最后以水蒸气的形式由叶的气孔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
教师总结: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由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6.创设情境: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总量 所占比例
生长期需水总量 204 228克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 872克 0.29%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克 0.12%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 202 106克 98.96%
提问:这些水分的散失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水分散失会吸收热量,降低植物的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灼伤。同时也能促进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促进了根对水的吸收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②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③降低了植物体的温度,避免植物被高温灼伤。④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21页的图7-5,并展示以下资料。
资料1:据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1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 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资料2: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 950毫米每年,蒸腾量是1 570毫米每年。
提问:结合教材第121页的图7-5,描述生物圈的水循环。
学生:生物圈的水循环是指大自然中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光能,它可以使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蒸发到大气中的水遇冷凝结成雨、雪、冰雹,形成降雨等。降落到陆地上的水,除了供给植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外,一部分重新蒸发,另一部分渗入地下而成为地下水或汇成河流,这些水再流回海洋。
8.播放1998年长江洪水的录像。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类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灾难?
学生:人类过度开发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是引发洪水的重要原因。我们要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人类要爱护环境,保护森林。
教师结语: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由茎运输到叶,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