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同学们都来给花儿浇浇水吧。
出示教科书第46页例2的情境图一。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一共有5人在浇花。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减法。
出示教科书第46页例2的情境图二。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走了2个同学。
生2:还剩3个同学。
师:你们能把这两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吗
生:原来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了2人,还剩下3人。
指导学生理解:“走了2人”,就表示从5人里去掉2人。
组织学生讨论应怎样列算式。交流汇报:5-2=3。(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号。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理解算法。
师:你是怎样算出5-2=3的
生1:从5里去掉2,就一个一个地去掉。生2: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2=3。
生3:2+3=5,所以5-2=3。
指导学生用小棒代替人摆一摆,说一说。
体会从5根里面拿走2根,还剩3根的过程。
3.“试一试”。
出示教科书第46页“试一试”中的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并在书上填写算式。
集体交流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使学生明确:“走了”就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科书第47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后,再填算式。
第二幅图要使学生明确:原来有几只青蛙,跳走了几只。
2.完成教科书第47页“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先画一画,再计算。
3.完成教科书第4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4.完成教科书第47页“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弄清图意后再列式计算。
5.完成教科书第47页“想想做做”第5题。
指导同桌间进行游戏。
四、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5以内的减法,并明白了减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方法。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读作:5减2等于3。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达到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