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
1.有一种萤火虫很奇怪,它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吸引那种萤火虫的雄性个体前来,那么雌性萤火虫的这种行为的意义可能是( )。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B. 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C. 诱骗不同种异性以取食 D. 对不同种异性表示友好
2.响尾蛇能对哪种猎物进行追寻?( )
A.活的未被咬伤的老鼠 B. 被它咬伤的或咬死的老鼠
C. 没被它咬的死老鼠 D. 以上三者都行
3.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 )
A.听觉 B. 视觉 C. 嗅觉 D. 体温
4.下列有关“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老马识途一样,是鸟类从鸟妈妈那获得的本领
5.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在获得途径上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
6.有一种兰花蜂,在繁殖季节,雄蜂专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然后,许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时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兰花蜂的这种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兰花的香味物质不是兰花蜂分泌的性外激素
C.兰花与兰花蜂之间为捕食关系
D.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兰花的香味物质减少,会导致兰花蜂的数量减少
7.春天来了,两只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到一户农家屋檐下,开始忙忙碌碌的衔泥筑巢,不几天,一个精致的燕窝就筑好了。以上至少具有( )。
①觅食行为
②防御行为
③生殖行为
④迁徙行为
⑤社群行为
⑥先天性行为
⑦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⑦
8.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以控制蛾蝶类害虫的数量,这种做法直接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
A.信息交流 B. 交配 C. 运动 D. 摄食
9.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 )。
A.学习行为 B. 社群行为 C. 取食行为 D. 领域行为
10.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和肌肉组成的
B.在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配合下,动物就能完成各种运动
C.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但都有利于它们的存活和繁殖后代
D.动物的取食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
11.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数量的性外激素,控制蛾蝶类害虫的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
A.通讯 B. 摄食 C. 运动 D. 产卵
12.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运动依赖骨骼和骨骼肌
B. 鸟发达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
C. 蚯蚓依靠肌肉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D.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13.当鹿发现有敌情时,为首的鹿尾巴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展开来,肛门后面白色部分显露出来,告知同伴,这种行为是( )。
A.防御行为 B. 社会行为 C. 攻击行为 D. 繁殖行为
14.下列哪项不是动物传递信息的“行为语言” (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 蜜蜂发现蜂源时跳圆形舞
C. 响尾蛇遇到敌害时尾部发出响声
D. 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
15.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张良用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
A.学习行为 B. 节律行为 C. 取食行为 D. 防御行为
16.缉毒犬经过专门训练,可在各种场所对不同行李物品进行搜索,查缉隐藏的毒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缉毒犬拥有查缉毒品的能力,是通过长期学习和训练获得的
B.缉毒犬学习查毒的行为,是建立在其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
C.缉毒犬查缉毒品主要依赖嗅觉,形成嗅觉的中枢位于鼻腔内
D.缉毒犬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
17.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交流信息,在动物信息交流中不能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动作 B. 声音 C. 气味 D. 语言
18.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给汽车加油 D. 树苗长大
19.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A.行为过程是否引起死亡 B. 行为结果有无伤
C. 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D. 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20.下列哪项不是攻击行为?( )
A.两只狗为一块骨而撕咬 B. 两只雄鹿在繁殖季节的吼叫和打斗
C. 一条雌鱼吞食自己的受精卵 D. 一只公猫正向一只老鼠发起攻击
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
21.蟑螂因其食物广泛、适应力强而成为头号家庭害虫,也正因其这些特点成为生物学家常用的实验材料,如图所示是研究蟑螂的微生物种实验:在标本瓶内装几只蟑螂以及它们吃的食物,瓶口用白纱布封住,使瓶内透气。白天用黑纸袋套在瓶外,使瓶内成为暗室,晚上揭开黑纸袋,用灯照射,使瓶内成为白天,经过一星期左右,蟑螂调节了自己的生物钟节律,在人工的“黑夜”活动了。(5分)
(1)蟑螂在黑夜活动,蜜蜂在白天活动,这属于____行为,这是由____决定的,属于____行为。(3分)
(2)有人说: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你觉得对吗?____(1分)
(3)与蟑螂不同,以下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昆虫是____。(1分)
①苍蝇
②蚂蚁
③蜜蜂
④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某同学做了两个有趣的实验,他把许多纸片按图甲排列,把一些面包碎末放在一端,然后把几只蚂蚁放在另一端,一会蚂蚁就会爬上纸片,取食后沿着纸片返回,等返回的蚂蚁离开纸片后,该同学将这些纸片排成图乙中所示的圆圈,把面包碎末放在圆圈中央。他又发现有些蚂蚁爬上纸片,只不过爬上纸片的蚂蚁只沿着纸片转圈,不知道爬到圈中央取食,根据已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二批蚂蚁为什么只在纸片上转圈?____。(2分)
(2)由此你可以推测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____。(2分)
23.鹿是山林中常见的动物,也是山林中的弱者。鹿的警惕性很高,在安全的环境中,鹿的尾巴总是不停地摆动;当鹿发现“敌人”时,鹿的尾巴垂直不动,周围的鹿见此信号时,立即警觉起来,向四周眺望;一旦狼来了,鹿拔腿就跑,尾巴向上竖起,显示出自己肛门后盾,其它鹿见到肛门后盾的信号后立即跟着逃跑。(10分)
(1)鹿的上述行为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属于鹿的____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这种行为是鹿对生存环境适应性的表现。(4分)
(2)鹿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鹿体内____的控制。(4分)
(3)在进化过程中,为逃避狼的追捕,鹿的奔跑速度越来越快,这是长期____的结果。(2分)
24.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10分)
(1)实验方法与步骤:(3分)
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该来自同一蚂蚁洞,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 ____,观察蚂蚁的行为;
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2)实验结果:(4分)
步骤③:蚂蚁会沿着“桥”到达____岛;
步骤④: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____;
步骤⑤:____。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____进行通讯。(3分)
25.如图是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8分)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____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决定的。(4分)
(2)黑猩猩摘香蕉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获得的。(2分)
(3)黑猩猩搬箱子、摘香蕉等行为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实现,该系统由骨、____和肌肉构成。(2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C A B C C A C C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D A C D
非选择题
21.
节律;遗传物质;先天性
不对
C
22.
因为第一批蚂蚁在纸上留有气味物质
同类释放的气味
23.
防御;先天性行为
遗传物质
自然选择
24.
无食物
C;行走到达A岛;蚂蚁的行动受到影响,不能顺利找到食物
气味
25.
先天性;遗传物质
学习
关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