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
1.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设计中需要几只死老鼠?( )
A.一只 B. 两只 C. 三只 D. 数量不限
2.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
B.
C. D.
3.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变色龙从绿色变成褐色 B. 鸟类迁徙
C. 白猫生下的小猫有白猫和花猫 D. 海豹顶球
4.下面有关探究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要从它的幼虫开始进行隔离饲养
B.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发现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C.蜜蜂主要通过嗅觉识别气味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D.蚂蚁可用触角的触觉功能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5.在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非条件反射
B.测定时,被测者的拇指和食指要对准尺子零刻度,并轻握尺子
C.测定时,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大,表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越快
D.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
6.下列科学家中,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是( )
A.法布尔 B. 弗里施 C. 廷伯根 D. 劳伦兹
7.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
A.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
B.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
C. 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D. 以上都是
8.在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研究中,要从卵进行隔离饲养,是为了( )。
A.排除后天学习因素影响
B. 证明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C. 卵比较好取食
D. 卵有传染性
9.下面对有关实验和探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选择的实验动物越大越好
B.观察蚯蚓时,保持其体表湿润有利于它的体壁呼吸
C.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其他叶片做对照,如芹菜叶、菠菜叶等
10.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实验法研究的( )。
A.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实施计划 D. 得出结论
11.探究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选择这种动物的要求应该是( )。
①刚出生的
②较成熟的、有一段经历的
③一只
④多只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
B.实验法中可以没有观察
C.观察法要求不对被研究对象施加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D.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13.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描写记录法
14.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15.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既有先天性行为,又有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B.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C. 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 学习行为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
16.将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属于什么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分类法
17.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于( )。
A.实验条件下 B. 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 C. 养殖情况下 D. 自然状态下
18.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
A.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作标本 D. 表达与交流
19.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20.人类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实验法和干扰法 B. 实验法和刺激法 C. 干扰法和刺激法 D. 观察法和实验法
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
2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雀是捕食各种“毛虫”的能手,跟所有的飞鸟一样,它们有两组胸肌,一组是胸小肌,另一组是胸大肌。如图1所示,胸大肌一侧固定于由胸骨特化成的龙骨突,另一侧连接着肩关节外的肱骨腹侧(向下一侧);胸小肌一侧固定于龙骨突,另一侧连接着肩关节外的肱骨背侧(向上一侧)。发达的胸肌使山雀具有出众的振翅飞行能力,但面对“伪装高手”木橑尺蠖,它们往往也很难成功发现和捕食。(8分)
木橑尺蠖是常见的林木害虫,是尺蛾的幼虫,对核桃树危害很重;鸟类要想捕食它却不容易,因为它们的外观很像干枯的小树枝(如图2)。当木橑尺蠖休息时,停在树枝上,身体直直地斜立,一动不动,就像树枝的一部分,很难被天敌发现。有人观察到,在木橑尺蠖发生量小的年份,山雀们经常对木橑尺蠖“视而不见 ”,捕食率很低。而在木橑尺蠖发生量大的年份,个别山雀偶尔捕食到木橑尺蠖后,会尝试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进而会捕捉到更多的木橑尺蠖。这种捕食方法还会“扩散”开来, 很快,大量的山雀会啄咬所有见到的类似小枯枝的东西,木橑尺蠖被捕食的几率大大增加。当木橑尺蠖的数量减少而其它昆虫数量增多 时,山雀便逐渐不再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结束这种经常“费力不讨好”的捕食方式。
(1)山雀的身体结构非常适合于飞行生活,它们具有发达的肌肉如_____为飞行生活提供动力;此外山雀体表的____不仅仅构成了流线型的身体轮廓,也加大了翼面积。飞行时,山雀不断扇动双翼,根据文中信息,当向下扇翼时,____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运动。(3分)
(2)木橑尺蠖休息时,身体一动不动,就像树枝的一部分,这一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获得途径上属于 ____(填写“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山雀偶尔捕食到木橑尺蠖后,尝试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这种行为属于____(填写“先天性”或“学习”)行为,该捕食方法很好地应对了木橑尺蠖的伪装。(2分)
(3)在木橑尺蠖数量 ____的年份, 山雀不再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说明了这类行为方式可以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____。文中对尺蠖和山雀的行为进行研究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3分)
22.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6分)
(1)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____,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1分)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 ____,观察蚂蚁的行为。(1分)
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2)实验结果:
步骤③: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步骤④: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____。(1分)
步骤⑤:蚂蚁的行动____。(1分)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 进行通讯。(1分)
(4)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____。(1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D D D D A A B B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C B D
非选择题
21.
胸肌/胸大肌/胸小肌;羽毛;胸大肌
先天性;学习
减少;环境;观察法
22.
①同一个洞穴;③无食物
④气味行走;⑤靠气味
气味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