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 在19世纪60-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的史实,用下列哪一专题来概括最为恰当()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早期的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经济和社会生活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3. 1874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A. 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B. 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 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D. 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4.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A. 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 B. 兴办新式学堂,派遭留学生
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 .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
5. 抓关键词来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收复新疆”两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曾国藩 B. 奕 C. 左宗棠 D. 张之洞
6. “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的历史功绩有()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身处晚清的他,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建议设立新疆行省。此人是(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曾国藩
8. 以下内容共同反映出洋务运动()
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 兴办了第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建立了第一批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A.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 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D. 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9. 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镇压农民起义 B. 抵抗外来侵略 C. 发展民族工业 D. 维护清王朝统治
10. 中国的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A. 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D.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11.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对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
A. 英法炮轰广州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黄海海战 D. 威海卫战役
1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这“战败”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3. 《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 增辟通商口岸
14. 晚清人士谢缵泰在甲午战败后绘制了《时局图》警示国人,并题字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反映出甲午战败后( )
A. 民族危机因瓜分狂潮而空前严重 B. 沙俄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C. 谢缵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 日本在中国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15. 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代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他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 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 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6.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的压力,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日本的长处,审视中国的内部问题。他们的意图是( )
A.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C. 仿效日本变法强图 D. 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17. 下侧是一位历史人物1895年至1898年间的主要经历(部分),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时间 主要经历
1895年 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1897年 再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受到光绪帝召见,推动维新变法
1898年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被迫出逃
A. 洪秀全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康有为
18.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A. 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 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1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 A B. B C. C D. D
20.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A.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21. “北地终招八国并,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2.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
A.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23. 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材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英法联军的侵略 C. 义和团运动 D. 八国联军的侵略
24. 2021年4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安克雷奇举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大国姿态赢得世界的广泛尊重。一百二十年前,中国却被迫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C.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苦难史和屈辱史.中国首都先后三次遭到沦陷和劫掠.其中第二次沦陷导致的后果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26.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典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主要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3)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族复兴。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1)根据材料一,曾国藩等在中国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什么样的根本目的?
(2)这次运动为了实现“剿发捻”和“勤远略”,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
(3)这场运动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日本称为“日清战争”,中国称为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4)材料二中的“甲午”指的是公历哪一年?在这场战争中的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清朝爱国将领是谁?
(5)此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其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那一条?
(6)从近代列强对华历次战争的结果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过34年的高速增长,为什么被一场战争打回原形?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中国还在亚洲第一中陶醉,还在坚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本位。这场战争戳破了几十年“跛足现代化”假象,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跛足现代化”指的是什么?开启了怎样的新时代?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相关战役和民族英雄。
(3)这场战争有何深远影响?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条约?
(2)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述三个条约分别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个条约的共同点。
(4)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战争,请列举两例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并指出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B
22.【答案】C
23.【答案】D
24.【答案】D
25.【答案】C
26.【答案】 (1)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①创办军事和民用企业;②建立新式海陆军;③创办新式学校(教育)。(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主张: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侧重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3)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共同点:目的都是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统治),影响上都对中国近代化(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勇于创新,敢于变革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记)
27.【答案】(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创办军事企业、创办民用企业、发展近代教育、发展新式海陆军。
(3)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不触动落后的封建制度。
(4)1894;邓世昌。
(5)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抗;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28.【答案】(1)跛足现代化:洋务运动;新时代: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2)黄海大战;邓世昌。
(3)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9.【答案】(1)材料一:《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影响:《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共同点:从背景上看,都是列强反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内容上看,都是掠夺性条约,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巨额的赔款使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从影响上看,都对中国上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破坏中国的主权独立,激化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严重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4)史实:①关天培战死虎门炮台;②陈化成力守吴淞,力竭牺牲;③平壤之战,左宝贵牺牲;④邓世昌黄海海战以身殉国;⑤徐邦道孤军守旅顺;⑥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⑦天津保卫战聂世成殉国。原因:清朝封建制度腐朽,经济落后;或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