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全效提优期末模拟测试卷B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
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大的原理
2、下列符号既表示某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SO2 B. H2 C. Ο D. Cu
3、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4、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能在晚上进行
B.若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体失水萎蔫
C.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
D.进食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显著减少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各一个,已知ρ铁=7.8 ×103千克/米3,ρ铜=8.9 ×103千克/米3,ρ铅=11.3 ×103千克/米3,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可能铁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铅球是空心的 B. 可能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铅球是空心的
C. 可能铅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铁球是空心的 D. 三个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6、体积为60L的救生圈,所受重力为50N,体重为450N 的林林同学在水中使用这个救生圈,当他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人和救生圈没入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B. 人和救生圈漂浮,部分露出水面
C. 人和救生圈沉入水底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住山区的小明星期天上午 8:00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骑车去亲戚家,途经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平直的路,最后是下坡路,于9:00到达。若三路段的长度相同,且他在三个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 1:2:3,则 8:30时他行进的路段情况是( )
A. 上坡路段 B. 平直路段 C. 下坡路段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一薄塑料片托住(塑料片重量不 计),放入水面下16cm处,然后向管内缓慢倒入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当塑料片开始下沉时,煤油在管内的高度是( )
A. 12.8cm B. 8cm C. 20cm D. 16cm
9、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取部分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是V甲、V乙,则( )
A. V甲可能等于V乙 B. V甲一定大于V乙 C. V甲可能小于V乙 D. V甲一定小于V乙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人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
A. 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 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 没放球的杯子最大 D. 三个杯子一样大
11、质量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 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6秒A货物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的平均速度
C. 吊车钢索对A货物的拉力大于A货物的重力
D. B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12、如图,吸盘的两种用法,已知甲(左)、乙(右)两种用法中,所挂的重物都达到了吸盘承受的最大值,则( )
A. 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砝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利用甲,可粗测大气压的值
D. 利用乙,可粗测大气压的值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一个力F的作用在物体A上,带动着小车和物体B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直线运动,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B不受到摩擦力
②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物体B受到向右摩擦力
③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小车受到物体A对它向左摩擦力
④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A. 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②④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确
14、一弹簧右侧接触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
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1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 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 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
A. 在 B点保持静止 B. 沿 BE方向运动 C. 沿 BC方向运动 D. 沿 BD方向运动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如图,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照物)如图。已知V2>V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0~ 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C.t2~ t3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小物块不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D.0~ t2时间内,小物块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加速度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17、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下列实验过程和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变量为光的对照实验
C. 步骤③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D. 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18、根据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尿液
B. 植物根毛区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C.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D.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19、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幅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若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时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可是尿素
B. 图乙BC表示人体的呼气过程,此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C. 图丙可表示植物一昼夜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且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d点
D. 图丁表示某食物链中草、鼠、狐三者数量关系,则A、B、C依次是草、鼠、狐
20、磷酸氯喹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之一。磷酸氯喹的化学式C18H32ClN3O8P2,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磷酸氯喹是化合物
B. 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
C. 磷酸氯喹分子由碳、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
D. 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18:32:3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如图产是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据图回答:
(1)该过程中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
①沉淀 ②过滤 ③蒸馏 ④结晶
(2)现在很多家庭在家中自来水出口处加装净水装置,清除水中有害物质,可直接输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该饮用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2、考古学家发现了唐代开元前后的独木舟,为我国独木舟发展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如图是茎的结构示意图,制作独木舟主要取材于茎中结构a,a为 ;
(2)确定独木舟建造于唐代开元前后,是利用碳-14测定的,碳-14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6个质子,则其核外有 个电子;
(3)若独木舟漂浮在河面上,排开水的体积为1.2米3,则其受到水的浮力为 (河水密度取1.0×103kg/m3)。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三个不同形状的容器A、B、C的底面积都等于S,装有相同深度h的同种液体,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试比较:
(1)各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
(2)液体对各容器底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 ;
(3)如果各容器本身所受重力不计,三个容器底面面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
24、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气态单质,并确定其化学式为F2,它几乎可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的化合价几乎都呈-1价。
(1)F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科学家还用Xe(氙)和PtF6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XePtF6,其中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XePtF6中Pt的化合价为 。
25、如图为冬奥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中苏翊鸣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分析:
(1)丰盛的午餐为苏翊鸣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经过心脏的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小肠绒毛、肺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 的生物学观点。
26、图甲是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乙是小徐和小王两人饮用等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分析(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为0.1%):
(1)图甲A、C、D、E中的液体是血液的是 ;
(2)图甲中若在D处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 有病变;
(3)由曲线图乙可知,小徐血糖浓度过高,图甲 中不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全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27、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研究小组在相同环境中用同种材质的小球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得出相关数据如表。
(1)该实验可以探究小球下落过程中影响其收尾速度的因素有 ;
(2)比较1、2、3号小球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8、守恒思想是科学中重要学科思想,电荷守恒便是其中之一。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之和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之和。例如,某Na2SO4溶液中有x个Na+和y个SO42-, 则该溶液中电荷守恒可表示为x=2y。现有一混合溶液,组成如表所示。请回答:
(1)该混合液的电荷守恒可表示为 (用a、b、c、d表示);
(2)若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这两种溶质可以是KCl和MgSO4,也可以是 (填化学式)。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进行探究。甲装置U形管内装有已染色的水,实验装置经测试可以正常使用。
(1)如图甲,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将橡皮膜置于空气中,发现U形管内液面已有高度差,可以通过
方法进行调节。
(2)调节好压强计,图丙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 ;
(3)小东同学提出“若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出现的高度差较小,测量时会导致较大误差”,下列操作能增大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的操作是 。
A. 将U形管换成更粗的 B. 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C. 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 D. 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30、小明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小明为了搞清楚“蛋壳是否真的能促进植物生长”这个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①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其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和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的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
(3)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4)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了 (填选项字母)。
A. 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 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 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 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31、小宇同学为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玻璃的平面上,观察并记录小车水平滑动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目的是 ;
(2)小宇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速度-时间关系图(乙),其中在玻璃表面滑行的图线是 ;
(3)图丙是各科学家先后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 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大量的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E. 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四、解答题((第32题8分,第33题6分,第34题8分,共22分)
32、为了增强中学生体质,进一步加强防溺水教育,某地体育中考中设有游泳项目;下表是中考100米游泳项目的部分分数区间:
(1)游泳时,小柯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 。当我们认为小柯在游泳过程中是运动的,是因为我们选择了 作为参照物。
(2)男生小柯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游40m所用时间为80s,请计算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按这个速度游完100米,小柯应得多少分?
33、 如图,5G智能机器人安装有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将消毒液均匀雾化到空气中进行消毒。下表为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工作1小时能够雾化消毒液的体积。求:
(1)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以0.5米/秒速度匀速行驶10分钟通过的路程;
(2)机器人示装消毒液且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机器人在消毒一段时间的一,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了2000Pa,该过程所消耗的消毒液的质量。
34、我国某地使用“沉管法”建跨海隧道:用钢筋水泥等材料浇筑若干个中空管段,用隔墙封闭两端并使其漂浮在水中;用拖船牵引到指定位置,向管段中的水箱注水使其下沉(如图);对下沉的多个管段进行依次连接,拆除隔墙形成隧道。
(1)拖运管段时,若速度为2千米/时,拖运距离为3千米,需要 小时;
(2)图中,当往水箱中注水的质量为6×104千克时,管段刚好能够在水下匀速缓慢下沉。若管段排开水的体积为3.06×103米3,则注水前管段与水箱的总质量为多少千克?(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3)管段隔墙设计需要考虑其下沉到海底时受到的压力大小,这一压力的大小与 因素有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全效提优期末模拟测试卷B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
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大的原理
[解析] A、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当吸气时,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故A正确;B、大型载重汽车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故B正确;C、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D、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D错。
[答案] D
2、下列符号既表示某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SO2 B. H2 C. Ο D. Cu
[解析] D可以指铜元素、铜原子或铜;A不能表示元素和原子;B不能表示元素和原子;C不能表示物质。
[答案] D
3、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所以A说法正确;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B说法错误;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若推力与其它力平衡,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所以C说法错误;D、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D说法错误。
[答案] A
4、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能在晚上进行
B.若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体失水萎蔫
C.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
D.进食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显著减少
[解析] A、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故不符合题意;B、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故不符合题意; C、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能量,只是消耗能量较少,故不符合题意;D、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岛属于内分泌部,分泌的激素叫胰岛素.在饭后一小时内,由于摄入一些糖类,从而使得胰静脉内血糖的浓度最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使葡萄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的浓度,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各一个,已知ρ铁=7.8 ×103千克/米3,ρ铜=8.9 ×103千克/米3,ρ铅=11.3 ×103千克/米3,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可能铁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铅球是空心的 B. 可能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铅球是空心的
C. 可能铅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铁球是空心的 D. 三个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解析] 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可知:铁球体积V铁=m/ρ铁,,铜球体积V铜=m/ρ铜,铅球体积V铅= =m/ρ铝,∵ρ铁<ρ铜<ρ铅,∴V铁>V铜>V铅,又因为题目告诉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答案] A
6、体积为60L的救生圈,所受重力为50N,体重为450N 的林林同学在水中使用这个救生圈,当他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人和救生圈没入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B. 人和救生圈漂浮,部分露出水面
C. 人和救生圈沉入水底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 判定人和救生圈的状态(即浮沉)决定于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浮力可由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重力等于人和圈的重力之和。假设救生圈浸没在水中,则救生圈所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ρgv排=1.0×103kg/m3×10N/kg×0.06m3=600N;G=G人+G圈=450N+50N=500N<F浮力;并且人在水里也受到水的浮力,也排开一部分水,所以人和救生圈漂浮,人和圈可以部分露出水面,故选B。
[答案] B
7、住山区的小明星期天上午 8:00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骑车去亲戚家,途经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平直的路,最后是下坡路,于9:00到达。若三路段的长度相同,且他在三个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 1:2:3,则 8:30时他行进的路段情况是( )
A. 上坡路段 B. 平直路段 C. 下坡路段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 通过的路程相等:s=v1t1=v2t2=v3t3;又因为v1:v2:v3=1:2:3;所以时间之比为6:3:2;全程所需时间为t=9:00-8:00=1h;所以在上坡路上行驶的时间为t1=6t/11=6×60min/11≈33min,即8:33时上坡路结束;故上午8:30时他行进在上坡路上,故选A。
[答案]A
8、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一薄塑料片托住(塑料片重量不 计),放入水面下16cm处,然后向管内缓慢倒入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当塑料片开始下沉时,煤油在管内的高度是( )
A. 12.8cm B. 8cm C. 20cm D. 16cm
[解析] 塑料瓶在水面下16cm处,受到水对他向上的压强和煤油对他向下的压强,当后者大于前者时,塑料片开始下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则有ρ水gh水<ρ煤油gh煤油,代入数据则有1.0×103kg/m3×10N/kg×16×10-2m<0.8×103kg/m3×10N/kg×h煤油,解方程得h煤油>0.2m=20cm。
[答案]C
9、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取部分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是V甲、V乙,则( )
A. V甲可能等于V乙 B. V甲一定大于V乙 C. V甲可能小于V乙 D. V甲一定小于V乙
[解析] 均匀圆柱形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可以用公式p=ρgh来计算,由于现在二者的质量相等,观察可知,甲的体积大于乙,故甲的密度小于乙,即ρ甲<ρ乙,要使切去甲和抽取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p甲>p乙,即ρ甲gh甲>ρ乙gh乙,h甲、h乙分别是剩下的甲和乙的高度,故h甲>h乙,又因为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故甲剩余的体积V甲一定大于乙剩余的体积V乙,B正确。
[答案]B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人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
A. 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 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 没放球的杯子最大 D. 三个杯子一样大
[解析]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又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各自排开水的重力,所以两个小球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其各自的重力,因此三个杯子的总重量是相等的。
[答案]D
11、质量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 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6秒A货物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的平均速度
C. 吊车钢索对A货物的拉力大于A货物的重力
D. B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解析] A、甲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正确;B、由图象可知:前6秒内,sA=0.4m,sB=0.6m,所以根据v=s/t可知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C、A货物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不正确;D、B货物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正确。
[答案]B
12、如图,吸盘的两种用法,已知甲(左)、乙(右)两种用法中,所挂的重物都达到了吸盘承受的最大值,则( )
A. 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砝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利用甲,可粗测大气压的值
D. 利用乙,可粗测大气压的值
[解析] 平衡力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A选项中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不是平衡力;B选项中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物体受到的力,也不是平衡力;甲图中,吸盘收到钩码拉力与收到的大气压力不是平衡力,无法估测大气压大小。乙图中可以根据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钩码对吸盘拉力粗测大气压。
[答案]D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一个力F的作用在物体A上,带动着小车和物体B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直线运动,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B不受到摩擦力
②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物体B受到向右摩擦力
③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小车受到物体A对它向左摩擦力
④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A. 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②④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确
[解析] ①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则AB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二者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没有摩擦力,即物体B不受到摩擦力,①正确;②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则物体B受到合力水平向右,它在水平方向上向左不受力,只能是物体B受到向右摩擦力,②正确;③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AB间相对静止,AB间没有摩擦力作用,则A受到平衡力作用,B对A没有摩擦力作用,则是向右的拉力F与小车对A向左的摩擦力相互平衡,故小车受到物体A对它向右的摩擦力,③正确;④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小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及A对小车的摩擦力,这两力平衡,故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④正确。
[答案]D
14、一弹簧右侧接触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
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解析] 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B正确;C、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C错误;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答案]C
1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 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 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
A. 在 B点保持静止 B. 沿 BE方向运动 C. 沿 BC方向运动 D. 沿 BD方向运动
[解析]小球摆到B点时,位置最高,速度为0;如果细线恰好断开,重力的作用下,小球将沿BE方向运动。
[答案]B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如图,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照物)如图。已知V2>V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0~ 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C.t2~ t3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小物块不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D.0~ t2时间内,小物块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加速度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解析] 0~t1时间内木块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然后向右匀加速,当速度增加到与皮带相等时,一起向右匀速,摩擦力消失;t1时刻小物块向左运动到速度为零,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故A错误;A正确;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运动方向未变,故BD错误;t2-t3时间内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故C正确。
[答案]C
17、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下列实验过程和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变量为光的对照实验
C. 步骤③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D. 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解析] A、该步骤①为暗处理,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生物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而且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该实验中叶片的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只有一个变量即光照,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可以形成对照,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C、步骤③中,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隔水加热酒精是因为是酒精易燃、易挥发,隔水加热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叶绿素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所以当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后,叶片变成黄白色,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D、步骤④是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是:用黑纸遮盖部位不变蓝,没有用黑纸遮盖的部位变成蓝色,即见光部分变蓝。见光部位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可见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答案]D
18、根据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尿液
B. 植物根毛区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C.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D.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解析] A. 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血液重吸收形成尿液,A不正确;B. 植物根毛区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正确;C.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正确;D.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正确。
[答案]A
19、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幅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若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时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可是尿素
B. 图乙BC表示人体的呼气过程,此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C. 图丙可表示植物一昼夜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且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d点
D. 图丁表示某食物链中草、鼠、狐三者数量关系,则A、B、C依次是草、鼠、狐
[解析] A.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故A不正确;B. 图乙BC表示人体的呼气过程,此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都处于舒张状态,B正确;C. 图丙可表示植物一昼夜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且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d点,正确;D. 图丁表示某食物链中草、鼠、狐三者数量关系,则A、B、C依次是草、鼠、狐,正确。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20、磷酸氯喹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之一。磷酸氯喹的化学式C18H32ClN3O8P2,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磷酸氯喹是化合物
B. 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
C. 磷酸氯喹分子由碳、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
D. 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18:32:3
[解析] A. 根据磷酸氯喹的化学式可知,磷酸氯喹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是化合物,A正确;B. 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B正确;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磷酸氯喹这种物质由碳、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C不正确;D. 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18:32:3,D正确。
[答案]C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如图产是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据图回答:
(1)该过程中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
①沉淀 ②过滤 ③蒸馏 ④结晶
(2)现在很多家庭在家中自来水出口处加装净水装置,清除水中有害物质,可直接输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该饮用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解析](1)据图可知,该过程中使用了净水方法有沉淀和过滤两种;(2)净化后的水中仍然溶解有大量的可溶性矿物质,因此属于混合物。
[答案] (1)①② (2)混合物
22、考古学家发现了唐代开元前后的独木舟,为我国独木舟发展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如图是茎的结构示意图,制作独木舟主要取材于茎中结构a,a为 ;
(2)确定独木舟建造于唐代开元前后,是利用碳-14测定的,碳-14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6个质子,则其核外有 个电子;
(3)若独木舟漂浮在河面上,排开水的体积为1.2米3,则其受到水的浮力为 (河水密度取1.0×103kg/m3)。
[解析](1)a是茎是坚硬部分是木质部,(2)原子电中性,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其核外电子与质子数相等,为6个,(3)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2m3=12000N。
[答案] (1)木质部 (2)6 (3)12000N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三个不同形状的容器A、B、C的底面积都等于S,装有相同深度h的同种液体,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试比较:
(1)各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
(2)液体对各容器底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 ;
(3)如果各容器本身所受重力不计,三个容器底面面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
[解析] (1)因为三个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所以ρA=ρB=ρC=ρ,且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也相等,hA=hB=hC=h,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所以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即pA=pB=pC; (2)根据压强公式p=F/S,有F=p·S,因为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SA=SB=SC=S,所受压强也相等,所以三个容器的底面所受的压力都相等,即FA=FB=FC=p·S=ρghS; (3)若容器本身所受重力不计,则容器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就是容器内液体所受重力.由G=mg,m=ρV知∶GA=ρgVA;GB=ρgVB;GC=ρgVC。根据压强公式:P=F/S=G/S有PA=ρgVA/S;PB=ρgVB/S;PC=ρgVC/S;由图可知,三个容器中液体体积VB>VA>VC,且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所以容器底面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比pB>pA>pC。
[答案](1)pA=pB=pC (2)FA=FB=FC (3)pB>pA>pC
24、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气态单质,并确定其化学式为F2,它几乎可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的化合价几乎都呈-1价。
(1)F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科学家还用Xe(氙)和PtF6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XePtF6,其中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XePtF6中Pt的化合价为 。
[解析] (1)F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2)PtF6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则F的化合价为-1,设Pt的化合价为x,则x+(-1)×6=-1,得x=+5,即XePtF6中Pt的化合价为+5价。
[答案] (1)非金属 (2)+5
25、如图为冬奥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中苏翊鸣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分析:
(1)丰盛的午餐为苏翊鸣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经过心脏的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小肠绒毛、肺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 的生物学观点。
[解析]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主要是在小肠被人体吸收;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大脑,其经过的心脏四腔依次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2)小肠绒毛、肺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都由一层细胞椹,利于物质交换,体现出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1)①→②→③→④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6、图甲是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乙是小徐和小王两人饮用等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分析(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为0.1%):
(1)图甲A、C、D、E中的液体是血液的是 ;
(2)图甲中若在D处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 有病变;
(3)由曲线图乙可知,小徐血糖浓度过高,图甲 中不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全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解析] (1)图甲A、C、D、E中的液体是血液的是A和C,而D是尿(终尿),E是原尿;(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若出现异常,则可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等,所以才导致D处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3)肾小管的重吸收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所以图甲B肾小管中不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会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
[答案] (1)A、C (2)肾小球 (3)B肾小管
27、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研究小组在相同环境中用同种材质的小球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得出相关数据如表。
(1)该实验可以探究小球下落过程中影响其收尾速度的因素有 ;
(2)比较1、2、3号小球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探究的因素的小球的质量和半径,因此影响其收尾速度的因素有小球的质量和小球的半径;(2)在实验1、2、3中,小球的半径都相同,而质量1<2<3,小球的收尾速度1<2<3,所以结论:当小球半径相同时,小球的收尾速度随着小球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1)小球质量和小球半径 (2)当小球半径相同时,小球的收尾速度随着小球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28、守恒思想是科学中重要学科思想,电荷守恒便是其中之一。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之和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之和。例如,某Na2SO4溶液中有x个Na+和y个SO42-, 则该溶液中电荷守恒可表示为x=2y。现有一混合溶液,组成如表所示。请回答:
(1)该混合液的电荷守恒可表示为 (用a、b、c、d表示);
(2)若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这两种溶质可以是KCl和MgSO4,也可以是 (填化学式)。
[解析] (1)根据各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该混合液的电荷守恒可表示为:a+2b=c+2d;(2)若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这两种溶质肯定是阴阳离子构成的,故除了KCl和MgSO4还可以是K2SO4 和MgCl2。
[答案] (1)a+2b=c+2d (2)K2SO4 和MgCl2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进行探究。甲装置U形管内装有已染色的水,实验装置经测试可以正常使用。
(1)如图甲,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将橡皮膜置于空气中,发现U形管内液面已有高度差,可以通过
方法进行调节。
(2)调节好压强计,图丙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 ;
(3)小东同学提出“若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出现的高度差较小,测量时会导致较大误差”,下列操作能增大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的操作是 。
A. 将U形管换成更粗的 B. 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C. 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 D. 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解析](1)若使用压强计前,U形管内液面不相平,可重新安装软管;(2)图丙和丁中,液体密度不同而探头所在深度相同,因此,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即:图丙中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只改变探头方向,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不会变化;(3)根据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要增大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只能通过减小液体密度的方法,故D符合题意。
[答案](1)拆除软管重新安装(重装) (2)不变 (3)D
30、小明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小明为了搞清楚“蛋壳是否真的能促进植物生长”这个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①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其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和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的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
(3)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4)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了 (填选项字母)。
A. 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 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 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 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解析](1)根据题意,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合理均可)
(2)甲和乙的变量是有无蛋壳,甲中不放蛋壳,一段时间后植株弱小、叶色变黄;乙中放蛋壳,一段时间后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说明通过甲和乙可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3)若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则出现两个变量,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绪论(4)吊兰烂根的主要原因是浇水过勤,使土壤中的空气被水排除,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而死亡,D符合题意。
[答案](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 甲、乙; (3)不能; (4)D
31、小宇同学为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玻璃的平面上,观察并记录小车水平滑动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目的是 ;
(2)小宇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速度-时间关系图(乙),其中在玻璃表面滑行的图线是 ;
(3)图丙是各科学家先后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 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大量的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E. 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解析] (1)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控制变量(阻力不同)的唯一性;(2)小车在玻璃表面上滑行是速度减小最慢,滑行的距离应最远,故C符合题意;(3)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去维持,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故不正确;B、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其实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正确;C、相对于牛顿观点来说,笛卡尔观点中只提及运动物体不受力的运动状态而未提及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正确;D、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加逻辑推理的方式得出的,不正确;E、科学观点的形成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故正确,所以CE正确,ABD不正确。
[答案] (1)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2)C (3)C和E
四、解答题((第32题8分,第33题6分,第34题8分,共22分)
32、为了增强中学生体质,进一步加强防溺水教育,某地体育中考中设有游泳项目;下表是中考100米游泳项目的部分分数区间:
(1)游泳时,小柯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 。当我们认为小柯在游泳过程中是运动的,是因为我们选择了 作为参照物。
(2)男生小柯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游40m所用时间为80s,请计算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按这个速度游完100米,小柯应得多少分?
[解析](1)游泳时,小柯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我们认为小柯在游泳过程中是运动的,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地面等作为参照物;(2)根据速度公式v1=s1/t1=40m/80s=0.5m/s;所以总时间t总=S总/v=100m/0.5m/s=200s=3min20s,根据得分区间表可知,小柯应得12分。
[答案]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地面(合理均可)(2)12分
33、 如图,5G智能机器人安装有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将消毒液均匀雾化到空气中进行消毒。下表为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工作1小时能够雾化消毒液的体积。求:
(1)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以0.5米/秒速度匀速行驶10分钟通过的路程;
(2)机器人示装消毒液且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机器人在消毒一段时间的一,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了2000Pa,该过程所消耗的消毒液的质量。
[解析] (1)由v=s/t可知,s=vt=0.5m/s×10×60s=300m;(2)由表格数据可知,机器人自身重力G=500N,故对地面压力F=G=500N,对地面压强p=F/S=500N/200×10-4m2=2.5×104Pa;(3)一段时间后对水平地面减小量ΔF=ΔpS=2000Pa×200×10-4m2=40N,即消耗的消毒液重力G液=ΔF=40N,由G=mg可知,m=G/g=40N/10N/kg=40kg。
[答案] (1)300m (2)2.5×104Pa (3)40kg
34、我国某地使用“沉管法”建跨海隧道:用钢筋水泥等材料浇筑若干个中空管段,用隔墙封闭两端并使其漂浮在水中;用拖船牵引到指定位置,向管段中的水箱注水使其下沉(如图);对下沉的多个管段进行依次连接,拆除隔墙形成隧道。
(1)拖运管段时,若速度为2千米/时,拖运距离为3千米,需要 小时;
(2)图中,当往水箱中注水的质量为6×104千克时,管段刚好能够在水下匀速缓慢下沉。若管段排开水的体积为3.06×103米3,则注水前管段与水箱的总质量为多少千克?(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3)管段隔墙设计需要考虑其下沉到海底时受到的压力大小,这一压力的大小与 因素有关。
[解析] (1)拖运时间t=s/v=3km/2km/h=1.5h(2)管段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06×103/m3=3.06×107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沉管匀速下沉时,G总=F浮=3.06×107N;则注水前管段与水箱总质量:m=G/g-m水=3.06×107N/10N/kg-6×104kg=3.0×106kg。(3)根据p=ρgh及F=pS可知,F=ρghS,即压力与海水密度、深度及隔墙面积等有关。
[答案] (1)1.5小时,(2)3.0×106kg (3)海水密度、海底深度、隔墙面积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HS版八上科学全效提优期末模拟测试B 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1) ;(2) ;
22、(1) ;(2) ;(3) ;
23、(1) ;(2) ;(3) ;
24、(1) ;(2) ;
25、(1) ;(2) ;
26、(1) ;(2) ;(3) ;
27、(1) ;
(2) ;
28、(1) ;(2) 。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1) ;
(2) ;(3) ;
30、(1) ;
(2) ;(3) ;(4) ;
31、(1) ;
(2) ;(3) 。
四、解答题((第32题8分,第33题6分,第34题8分,共22分)
32、(1) ; ;
(3)解:
33、解:
34、 (1) ;
(2)解:
(3)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