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结构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
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课程标准
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
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趫中的历史地位。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意义。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视频导入
1、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南京召开,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概况
首都:
总统:
国旗:
南京
1912年1月1日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
临时在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
性质:
纪年:
改用公历,民国纪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
五色旗
孙中山:“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3、民国纪年法
中华民国成立于 年,这一年被称为民国元年。练一练,民国36年是指公元多少年?
1912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4、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外交政策:通过承认和保证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寻求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
看法:
1.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南京政府外交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作为新生政权,争取外交承认,创造和平环境是必要的。南京政府的“和平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与纷乱的国内形势下的无奈之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视频: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袁世凯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背景:
(2)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也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
(1)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武昌起义后,清廷连发7道御旨要袁世凯出山“统兵平乱”。
1911年10月30日,清廷正式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掌大权。
1911年11月,袁世凯督率北洋军一举攻下汉口,汉阳。
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同年12月,南北双方代表正式和谈。
(3)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在袁世凯逼迫下宣布“退位”。
(4)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5)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6)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过程:
(1)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力图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共和。
(2)南京临时政府成产后,孙中山表示有条件地推荐袁世凯为大总统。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外因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2)内因: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
(3)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思考探究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
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
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3、意义: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成功
(1)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
有改变。
非革命,国家无以救存之
非革命,国家无以获生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主权在民、人民享有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力,提出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主张,反对专制独裁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
√
√
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②辛亥革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了有利条件。
遗憾: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没有完成。
X
1.【史料证实】1912年元旦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是指 ( )
A.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B.清帝下诏退位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2.【史料证实】“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这是蔡元培对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他评价的是 (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叶挺 D.聂耳
B
3.【史料证实】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
A.中国同盟会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
4.【史料证实】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 )
A.金田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C
5.【史料证实】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表述辛亥革命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据此对应辛亥革命的意义是 ( )
A.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制
B.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
A
6.【唯物史观】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它”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C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