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主观题讲解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主观题讲解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14:4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课前小练习
1.《氓》中用水流有边界来喻示凡事有边际,而自己痛苦的无边及爱情终结的句子是: , 。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
3. 《蜀道难》写出山路萦回曲折,攀爬艰苦的是: , 。
4.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喝酒惜别,也描写了空旷、寂寥的江景,将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在一起的句子: , 。
5. 古代有“路上行车,水上行船”的说法,而船按照大小功能种类可分为舟、船、舫等,这些名称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1.《诗经 氓》中写女子乘车回娘家的情景的诗句是: , 。
2.《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3.《蜀道难》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
4.《琵琶行》诗人以酒为媒介,抒发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的诗句: , 。
5.“扁舟”作为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更是追求自由、隐居的媒介,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如“_______,________”。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1、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2、《氓》中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城墙遥望男子的诗句是“ , ”。
3、《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 。
4.小明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集成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学习、做事贵在坚持,可选择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21 全国甲卷)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题型二:修辞手法的结构及表达效果分析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拟人
明修辞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棉花

①把棉花吸收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才能健康生长,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长得好(2分)。
解构成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①把棉花吸收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才能健康生长,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长得好。(2分)
②使表达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共鸣。(2分)
③流露了作者对新疆棉花的喜爱赞赏之情。(1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构成
明效果
【2021年新高考1卷】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题型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
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题型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
分析其构成和
表达效果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
①构成:
“剪纸灯谜”对“秧歌花鼓”属于名词,都是传统文化;
“描绘”对“传播”属于动词;“城乡”对“时代”名词表范围;“风物”对“精神”属于名词。
两个句子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构成对偶。
②表达效果:
内容上,简洁凝练地说明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和传统节日的价值。
形式上,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
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答题思路】
1.开门见山,指出所用手法
2.结合材料,分析手法的运用
3.结合模板,立足全文说明效果(气势、内容、形象、情感、音韵)
题型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
一、找准修辞手法,不能错;
☆☆ 二、理解修辞手法,识记专业术语;
☆☆☆三、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
2023届扬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乍听起来这鼾声很甜也很香,但细细辨味就能听出很有一种无奈的酸楚,它能解饥解饿么?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①运用通感手法,
将听觉的“鼾声”与味觉的“甜”、嗅觉的“香”相通,
表现修路人的辛劳;
②运用反问手法,
加强语气,
表现修路人生活条件艰苦;
明修辞
解构成
明效果
2023届T8联考
由此,陆元九提出了“99分都是不及格”的观点,这句“名言”至今在我国航天界 ③ 。他的赤子之情,奉献之功,创新之道,仁者之风,是老一代科学家的缩影,更是中国腾飞的号角。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连用四个“之”字短语构成排比,
形式整齐,节奏感强;
表达对老一代科学家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解构成
明效果
2023届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
互联网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网民可以呈现出爆炸式的追捧,也会如潮水般退去。当最初的新鲜感失去之后,农村网红靠什么留住粉丝?显然不是简单的耍宝、恶搞就可以的。
20.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运用比喻,将网民的追捧比作爆炸来临,网民的退去比作潮水退潮,
形象地表现出互 联网网民猛然出现又猛然散去的现象。
②运用设问,
引发读者对农村网红命运发展的思考。
解构成
明效果
【江苏苏州八校联盟】
孤独的冬天像一匹凄厉的狼,火焰使它无所适从,大地的花裙子让它迷路。它夹着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缩,终于,在骤然而来的火焰里弃阵而逃。
2.比拟富于情味,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分析。(4分)
解构成
把冬天当作孤独的狼来写,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天慢慢离开而后突然不见的特点;
“夹着枯槁的尾巴”写出作者对冬天的嫌恶,说它“退缩”“弃阵而逃”又表达了对它突然离开的高兴情绪。
明效果
修辞主观题答题总结
语句使用单一修辞,题干却不点明修辞:
语句使用单一修辞,题干只点明修辞:
语句使用单一修辞,题干点明修辞及特点:
语句使用多个修辞,题干不点明修辞:
明修辞+解构成+明效果
解构成+明效果
解构成+说明题干中点明的效果及特点
明修辞1+解构成+明效果
明修辞2+解构成+明效果
……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杨柳青木版年画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杨柳青木版年画”为本体,“活化石”“百科全书”为喻体。(2分)
形象地表现了杨柳青年画历史积淀厚重,具有极高的社会研究价值,以及能够反映历史丰富多彩的风貌的特点。(3分)
解构成
明效果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
画面中,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似有皓月普照,清透明亮。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的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夏夜画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构成:三个“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结构相同,语气一致。
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列举了三种不同的景物,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突出了画面独特的色彩和莲池幻境。
解构成
明效果
(2020新高考全国卷1)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
③车流和水流相似;
④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构成
明效果
①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2分)
②“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
③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
④增加了语言的文采。(3)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解构成
明效果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届高三10月大联考】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20.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4分)
解构成
①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
②“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可以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2分)
明效果
9.(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
9.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分析。(4分)
①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作者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人的情态动作
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
③作者赋予静态的树以动感蕴含着喜爱之情。
解构成
明效果
游客慕名而来,常常随身携带一只装饰精美的木盒,跑到峰上,打开盒子,收纳云气,紧固盒口。等到下山返乡,这个负离子满满的木盒便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地道“旅游纪念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亲友们好奇而郑重地掀开盒盖,“云气”瞬间“结成峰朵,直冲霄汉”,引来啧啧赞叹。这奇观恐怕十之八九是作者的想象,不过时人千里送云,想必本来也就在于一份情怀吧。
夸张的特征是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请说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怎样的夸张及其效果。(6分)
①“云气”能够装进盒子里,
②盒子里的空气能被看到,
③盒子里的些许空气能形成云气的“峰朵”,
④盒子里的“云气”能“直冲霄汉”。
⑤展现出了黄山云朵的神奇魅力,
⑥体现出人们对黄山云朵的赞叹和喜爱。
解构成
明效果
【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
书院何以取名“逸迩”?创办人高金平先生说,逸迩阁书院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为“一二”的谐音。意思是希望有更多图书馆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实现全民阅读的好景象。
20.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
①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
这可以引发读者对书院起名原因的思考。
②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在祖国大地上涌现的图书馆比作雨后春笋,
生动表达了创办者对实现全民阅读的期望。
③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引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介绍书院名称的由来,使其更具文化意蕴。
解构成
明效果
明修辞
我站在大运河的源头向着万里长城呼喊,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文化生命和魅力的两大工程原来靠得这样近,几乎一踮脚、一弯腰就可以牵手共舞。这究竟是天造地设还是鬼使神差 古老的运河与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这是雄迈与坚韧的对视,是阳刚与阴柔的对视,是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对视,是石破天惊的伟烈与世俗生活常态的对视。在它们对视的眼波中,有倾慕,有祝福,有幽怨的诉说和相濡以沫的厮守。但绝对没有嫉妒,因为它们本身太强大了,有足够的自信,而嫉妒在本质上只属于弱者。长城和运河把那么一大片朴素的原始形态展示在你的面前,让你在惊悸中叹为观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构成:①本体是“古老的运河”与“长城”,用“对视”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行为、情感态度。
效果:②形象地表达了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
③表现了作者对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喜爱与赞叹之情。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叹为观止,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构成:①四句都是“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结构相同,意思相关,
效果:②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凸显舞蹈之美
③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
④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广州的部分骑楼拱形窗和强烈的垂真线条反应出哥特式装饰风格,给人带来如音乐般美妙的审美。骑楼作为广州的特色建筑,如一首历久弥新的乐曲,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值得一代代的广州人传唱。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构成:①建筑是本体,音乐是喻体,“是”是比喻词(将建筑比喻成音乐)
效果:②形象的写出骑楼的哥特式建筑的特点(1分)
③描写了骑楼带给人们如音乐般旋律的审美感受(1分)。
④表达作者对骑楼的欣赏、赞美与喜爱(1分)。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