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搅和(hé) 恐惧(jù) B.花蕊(ruǐ) 皮靴(xuē)
C.僻(bì)静 追悼(dào) D.肮脏(zāng) 破绽(dìng)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
A.有误,“搅和”的“和”应读作“huo”。
B.正确。
C.有误,“僻静”的“僻”应读作“pì”。
D.有误,“破绽”的“绽”应读作“zhàn”。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援助 教悔 B.严骏 恐怖 C.通霄 细腻 D.耽误 幼稚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A.有误,“教悔”的“悔”应为“诲”;
B.有误,“严骏”的“骏”应为“峻”;
C.有误,“通霄”的“霄”应为“宵”;
D.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楼(lóu)”字的意思最可能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楼台 B.农具 C.丝线 D.刻刀
【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形声字的字义辨析。
B“耧”是左形右声的字,形旁是“耒”,意思是古代的农具,前边牵引,后边人扶,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字义辨析。理解字义,要注意根据字本身的偏旁结构去推敲。看偏旁可以关联哪些,然后联想推敲最可能是什么。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良)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样)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从前)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只是)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有误,这里应该解释为“擅长,善于”。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小明的演讲确实很精彩,夸夸其谈、妙语连珠,最终拿下了比赛冠军。
B.张老师上课幽默风趣,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他常常在课堂上指手画脚。
C.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D.看着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滔滔不绝的汽车,筑路工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A.使用不当,“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漫无边际地乱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含贬义)。与“小明的演讲确实很精彩,最终拿下了比赛冠军”的语境不符。
B.使用不当,“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与“张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语境不符。
C.使用恰当。
D.使用不当,“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不能形容“南来北往的汽车”。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6.下列节日习俗与寓意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年贴春联——除旧迎新 B.除夕夜吃鱼——年年有余
C.中秋吃月饼——年年长久 D.建筑雕蝙蝠——福气盈门
【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
C.有误,“中秋吃月饼”寓意为团圆和睦。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重点考查了对节日习俗与寓意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7.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句中的横线上,正确的是哪一项?( )
黑暗时,____;枯竭时,____;成功时,____。父亲就是我们的及时雨、雪中炭,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①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②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③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首先第一空是针对前面黑暗而言的,所以应该选择照明的灯,也就是②句,第二空是针对前面的枯竭而言的,所以应该选择生命之水,也就是①句,第三空是针对成功而言,所以选择鼓励和警钟,也就是③句,所以应该顺序是②①③。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8.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名言,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古人云:“____”,的确如此,我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才能让自己更快地进步、成长起来。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根据语境“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才能让自己更快地进步、成长起来”可知,本句选用的句言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答题时先要理解俗语的意思,再根据语境进行选择。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9.《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多少年?最后回到了哪里?( )
A.28年 英国 B.20年 美国 C.10年 法国 D.18年 德国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A《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最后回到了英国。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把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草地上的羊儿,野地撒欢的小狗,树上呱呱叫的乌鸦,都披着落日的余晖回家了。
①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②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③夜色越来越浓了。④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写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褪去;然后是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接着写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家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紧接着写夜色越来越浓;最后是村落啦,坑洼啦,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二、按要求作答。(共25分)
11.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爱上课本,潜心读书,你不仅能从书中欣赏到阳光míng mèi 、百花齐放的美景,感受到时间在我们pái huái 中匆匆流逝的惋惜,还能认识在荒岛上凭借顽强意志战胜孤独和jì mò 的鲁滨逊,体会到科学lǐng yù 的发现发明都需要人类付出艰辛的努力,领悟到完全chè dǐ 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读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答案】明媚;徘徊;寂寞;领域;彻底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
“míng mèi”写作“明媚”;“pái huái”写作“徘徊”;“jì mò”写作“寂寞”;“lǐng yù”写作“领域”;“chè dǐ”写作“彻底”。
故答案为: 明媚 徘徊 寂寞 领域 彻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1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 更新 万不得 翻箱倒 山倒海
别出心 全神 注 不可思 死得其
【答案】象;已;柜;排;裁;贯;议;所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与正确书写。
本题注意“别出心裁”的“裁”的写法。
故答案为: 象 已 柜 排 裁 贯 议 所
【点评】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与正确书写。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积累成语,不仅要记住成语的出处与意思,还应会读会写,正确运用。
13.回顾所学内容,按要求填空。
(1)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淮南子》)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服务》)
(4)中华古诗词瑰丽无比。诗词中有古老的传说,如“盈盈一水间, ”;有美妙的比喻,如“水是眼波横, ”;有美丽的景色,如“天街小雨润如酥, ”;有传统节日,如“ ,不知秋思到谁家”;有托物言志,如“千磨万击还坚劲, ”有深情厚谊,如 ,西出阳关无故人”;有胜利的喜悦,如“更喜岷山千里雪, ;有爱国的情怀,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
【答案】(1)少壮不努力
(2)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4)脉脉不得语;山是眉峰聚;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夜月明人尽望;任尔东西南北风;劝君更尽一杯酒;三军过后尽开颜;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循、脉、峰、颜、照。
故答案为:(1)少壮不努力 (2) 不必法古不必循旧(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4)脉脉不得语 ;山是眉峰聚 ;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夜月明人尽望;任尔东西南北风;劝君更尽一杯酒;三军过后尽开颜;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14.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共4处错误修改出3处即可。)
岁月匆匆,我们已经即将毕业。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心情格外感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舍。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忘不了同学的朝夕相伴,忘不了美丽整洁的校园……六年里,我们收获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
【答案】“已经”和“即将”矛盾,删去“已经”。把“感动”改为“激动”;懂得了做人之后加上“的道理”把“桨”改为“浆”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
前后矛盾,“已经”和“即将”矛盾,删去“已经”。搭配不当,把“感动”改为“激动”。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懂得了做人”之后加上“的道理”。错字,把“桨”改为“浆”。
故答案为:“已经”和“即将”矛盾,删去“已经”。把“感动”改为“激动”;懂得了做人之后加上“的道理”把“桨”改为“浆”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
三、阅读说明类文本《泉州端午节》,完成下面各题。(15分)
阅读
泉州端午节
泉州有句俗谚:“未食五月节粽,破裘呣通放。”闽南人所说的“五月节”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民俗文化传承良好的泉州,端午节保留着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的特点。
【材料一】传统习俗多
清·乾隆《泉州府志》中对炒午时盐、悬挂“五瑞”、饮雄黄酒、系挂香袋等泉州端午节传统习俗多有记载。
悬挂“五瑞”:在大门、房门的门橘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葛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这些多为芳香科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
炒午时盐:端午节中午十二点前后,取茶叶等和盐少许,入锅热炒,炒至盐色发乌,越热包好收藏,作为家庭药茶。
【材料二】趣味民俗多
每年端午节,泉州沿江沿海举行具有海洋气息的特色文化活动:赛龙舟、嗦啰嗹(lián)、海上泼水、水上抓鸭等,其中,石狮的“闽台对渡”和安海的“嗦啰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闽台对渡,这是国内唯一海上泼水节,至今已传承了200多年,成为一种别具特色闽台对渡文化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竞舟泼水是石狮蚶(hān)江与台湾鹿港人端午节的特殊风俗。每逢端午节,两岸对渡的船只都要在蚶江海边追逐泼水,一起在海上演绎激情水战,交融情谊,并祈求平安兴旺。
嗦啰嗹又称为“采莲”,闽南语中,“采莲”谐音“采梁”,取采尘、拂尘之意。因《采莲歌》中反复咏唱“嗦啰嗹”一词,当地人就称之为“嗦啰嗹”。“嗦啰嗹,嗦啰嗹,风度翩翩似神仙。摇啊摇,摇啊摇,摇到五里桥。”每逢端午时节,古老的闽南歌谣便会在泉州的晋江安海、南安等地飘荡。伴随着歌声,饮着雄黄酒、迈着醉舞步的旗手引领着“嗦啰嗹”队伍开始表演,舞者抬着造型奇特的木刻龙王头,举着缚挂“榕枝艾草”的采莲旗,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采莲”。
【材料三】特色“食俗”多
端午节泉州家家户户还会包粽子、煎堆、蒸麦饺粿等,敬祖先粑神佛,不仅是泉州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能满足味蕾。
煎“堆” 麦饺粿 ……
配料 麦粉及其他配料 稻麦和蔗糖 ……
做法 把麦粉以及其他配料调成糊状粉团,下油锅煎成一片一片的圆形软饼。 麦粉、糖、水搅拌成浆状,让其充分发酵,再包上柿子叶,放在蒸笼里蒸熟即可。 ……
—— 煎堆,用以敬奉神灵,目的是堵住裂缝的天,反映了惧怕久雨成灾,期盼夏季农作物有个好收成的心理。 孝敬祖先和劳动时当点心。 ……
——本文根据福建电视台乡村振兴公共频道《端午》及泉媒体《泉州人的端午 真的不止“粽子”》等材料整理。
15.下列不属于“五瑞”的植物是( )
A.榕枝 B.大葱 C.柳枝 D.大蒜头
16.下列哪一项不是嗦啰嗹队伍的表演?( )
A.佩戴香袋 B.饮雄黄酒
C.抬木刻龙王头 D.举采莲旗
17.特色“食俗”的表格中“____”填什么最合适?( )
A.心愿 B.好处 C.过程 D.寓意
18.材料二中“200多年”“800多年”可以看出“海上泼水节”“嗦啰嚏”什么特点?( )
A.形式多样 B.历史悠久 C.内容丰富 D.稀有珍贵
19.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闽台对渡”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B.“堆”和麦饺粿都能以麦粉做为配料。
C.端午节能看到大门上插有艾叶等植物。
D.嗦啰嗹也称“采莲”,有采尘、拂尘之意。
20.材料一引用泉州俗谚:“未食五月节粽,破裘呣通放。”有什么好处?
21.泉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特点?你觉得这些节日风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更好传承下来?
【答案】15.B
16.A
17.D
18.B
19.A
20.关于引用俗谚的好处,可从“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等方面去答题,如: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呈现泉州的语言特色,更有地方风味;说明端午节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和气候等也有关系;说明泉州端午节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等。
21.问题一: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 问题二:学校教育;家长引导;社会宣传等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引用;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 本题是关于“端午节”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信息筛选,第二题考查信息筛选,第三题考查内容理解,第四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五题考查内容理解,第六题考查引用的作用,第七题考查信息筛选和观点表达。
15.B.有误,原文是“在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故答案为:B。
16.A.有误,原文是“伴随着歌声,饮着雄黄酒、迈着醉舞步的旗手引领着‘嗦啰嚏’队伍开始表演,舞者抬着造型奇特的木刻龙王头,举着缚挂‘榕枝艾草’的采莲旗,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采莲’”,没提到“佩戴香袋”;故答案为:A。
17.结合“目的是堵住裂缝的天,反映了惧怕久雨成灾,期盼夏季农作物有个好收成的心理”可知,这是“煎堆”的寓意。故答案为:D。
18.“200多年”“800多年”是很长的时间,反映了历史悠久的特点。故答案为:B。
19.A.有误,原文是“石狮的‘闽台对渡’和安海的‘嗦啰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故答案为:A。
20.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引用俗谚证明了“在民俗文化传承良好的泉州,端午节保留着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的特点”,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俗谚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俗谚具有泉州的语言特色,更有地方风味;说明端午节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和气候等也有关系;俗谚是长时间形成的,说明泉州端午节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
故答案为:关于引用俗谚的好处,可从“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等方面去答题,如: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呈现泉州的语言特色,更有地方风味;说明端午节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和气候等也有关系;说明泉州端午节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等。
2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观点表达的能力。
结合“在民俗文化传承良好的泉州,端午节保留着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的特点”可知,泉州端午节风俗的特点是: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节日风俗传承下来的方式很多,例如: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对孩子进行节日风俗引导;社会加大节日风俗宣传等。
故答案为:问题一: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 问题二:学校教育;家长引导;社会宣传等
四、阅读文学类文本《父亲的后车座》,完成下面各题。(20分)
阅读
父亲的后车座
筱琴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小的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思念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乡间的蜿蜒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的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我们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贪吃,不知道那是父亲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就为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父亲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带上我们其中的一个,去的时候我们坐后车座,回的时候后车座上装满种子化肥农药或者农活用具,我们就被父亲放到前车梁上。一条土路颠簸下来硌得屁股疼,却挡不住我们的开心与快乐,因为我们的衣兜里揣着父亲给的糖果。
⑥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邻村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站在后车座上,父亲怕我掉下来,一边看电影,一边牢牢地环住我的腰。看着看着就趴在父亲肩头闭上了眼睛,回来的时候后车座空了,父亲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握车把,因为我早已睡得像小猪一样了。
⑦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父亲换上雪白的衬衫,穿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⑧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是两个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等我吃完就再塞给我。看我吃得满口流油,不忘取笑我:“唉呀呀,这吃相,这闺女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我才不管,骄傲地再咬一大口,鼓着腮帮子对着父亲傻笑。
⑨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后车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车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⑩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后车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至今,那辆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相依相偎,一起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思念您的后车座。
(选自《博爱》2019年第11期,有删改)
22.“我们最喜欢夏天”的原因是哪一项?( )
A.“我们”能吃到好吃的糖果 B.“我们”能吃到各种水果
C.“我们”能去县城赶集玩耍 D.“我们”能坐父亲的后车座
23.“我们”坐在前车梁上,一条土路颠簸下来硌得屁股疼,但“我们”还很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
A.被四周的景色吸引了 B.跟“父亲”在一起很难得
C.一路上颠簸很刺激 D.“父亲”给“我们”买糖果
24.第四自然段“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哪一项?( )
A.设置悬念 B.承上启下 C.埋下伏笔 D.总结上文
25.第八自然画“ ”的句子,描写父亲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是哪一项?
A.神态 外貌 B.动作 语言 C.外貌 心理 D.语言 神态
26.全文“我”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
A.思念—期盼—开心—感动—骄傲—思念
B.思念——开心—期盼一感动—骄傲—思念
C.思念—期盼—开心—骄傲一感动—思念
D.思念—开心—感动—骄傲—期盼—思念
27.有读者认为“父亲换上雪白的衬衫,穿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这两处关于“父亲”的外貌描写与“父亲”带“我”去考试这件事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28.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完成这个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
29.阅读完文章,文中“父亲”哪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答案】22.B
23.D
24.B
25.B
26.A
27.①不可以删去。②理由:这两处“父亲”外貌描写,体现了“父亲”对“我”参加考试比赛的重视,蕴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
28.①去邻村看电影睡着了被父亲抱回家。②上小学时,父亲每学期骑自行车带“我”考试。③崭新的大金鹿。④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
29.示例1:父亲非常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父亲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省下午饭钱给我们买的水果;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站在后车座上,父亲怕我掉下来,一边看电影,一边牢牢地环住我的腰……示例2:父亲十分勤劳。——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乡间的蜿蜒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原则:①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中找出“题眼”,带着问题读文章;②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原则: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答题时,要对具体题目涉及的相关段落反复研读。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
(5)本题考查文章情感梳理。文章以“车后座”为线索,文章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勤劳、肯吃苦、关爱子女的人,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6)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理解。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7)本题考查文章事件概括文章以“车后座”为线索,记叙了父亲载着“我们”去供销社买东西;父亲带着“我”去邻村看电影;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父亲给结婚后的“我”带家里的特产。
(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①结合人物描写;②结合人物所做的事;③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④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我们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可知“我们”喜欢夏天的原因是能吃到各种水果。故答案为:B。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一条土路颠簸下来硌得屁股疼,却挡不住我们的开心与快乐,因为我们的衣兜里揣着父亲给的糖果”可知“我们”开心是因为“父亲”给“我们”买糖果。故答案为:D。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可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故答案为:B。
2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文中的划线句子“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父亲慈爱地看着我吃得满口流油,不忘取笑我:“唉呀呀,这吃相,这闺女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我才不管,骄傲地再咬一大口,鼓着腮帮子对着父亲傻笑”,刻画父亲时运用的描写方法是神态和语言。
故答案为:B。
26.本题考查文章情感梳理。
根据“凝视那张图片,思念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可知首先是对父亲的思念,接着回忆童年时期;根据“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可提取“期盼”;根据“一条土路颠簸下来硌得屁股疼,却挡不住我们的开心与快乐”可提取“开心”;根据“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可提取“感动”;根据“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可提取“骄傲”;根据“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思念您的后车座”可提取“思念”。
故答案为:A。
27.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理解。
结合“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可知父亲打扮得体,穿着气派是为“我”去参加考试感到骄傲,体现了父亲对“我”的重视与爱意,因此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①不可以删去。②理由:这两处“父亲”外貌描写,体现了“父亲”对“我”参加考试比赛的重视,蕴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
28.本题考查文章事件概括。
①根据“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邻村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站在后车座上,父亲怕我掉下来,一边看电影,一边牢牢地环住我的腰”“回来的时候后车座空了,父亲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握车把”可概括为:去邻村看电影睡着了被父亲抱回家;②根据“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可概括为:上小学时,父亲每学期骑自行车带“我”考试;③根据“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可概括为:崭新的大金鹿;④根据“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后车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可概括为: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
故答案为:①去邻村看电影睡着了被父亲抱回家。②上小学时,父亲每学期骑自行车带“我”考试。③崭新的大金鹿。④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
2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从文章第④段“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未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乡间的蜿蜒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可以看出父亲的吃苦耐劳;从第⑥段父亲带“我们”买东西回来不忘给“我们”兜里揣糖果;第⑦段“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邻村看电影”;第⑨段“我”读中学后父亲骑车给“我”送吃的、用的;第⑩段“我”结婚后父亲依然对“我”的冷暖温饱牵肠挂肚等情节,都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深爱。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示例1:父亲非常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父亲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省下午饭钱给我们买的水果;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站在后车座上,父亲怕我掉下来,一边看电影,一边牢牢地环住我的腰……示例2:父亲十分勤劳。——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乡间的蜿蜒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五、写作(30分)
30.写策划书。
为了庆祝小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六年1班决定举行一个富有意义的联谊活动,请你根据主题把下面的策划书补充完整。
六年1班“六一”儿童节联谊活动策划书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通过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活动,感受童年的快乐。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分工 节目统筹:徐凯 赵英 会场布置:林辉 张天天 奖章、奖品准备:吴燕 江华 主持与串词撰写:陈兰 胡明 活动报道:林晶 范晨 活动流程 1老师致辞 2 3
【答案】略;略;略;略;略
【知识点】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根据活动目的“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活动,感受童年的快乐”,可以取名为“多彩童年”等表现童年美好的题目。庆祝“六 一”一般在前一天或当天举行文艺活动。活动地点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操场、体育场等地方。活动流程一般分为:致辞、汇报演出、总结颁奖等几个部分。
【点评】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1.题目:我遇见 ▲ 光
艾青说:“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美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是啊,光的普照,驱走黑暗,生活才会越来越好!生活中,总有一束光照亮我们的生活。
这一束光,可以是善良之光,可以是坚强之光,可以是阅读之光……同学们,你遇到了什么光,请以“我遇到了 ▲ 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把你与“光”的相遇、遇见后的变化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以“我遇到了 光”为题写一篇文章。根据要求作文,首先要读要求,抓题眼。先理解“光”的含义,本作文中的“光”,是“光”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即积极乐观、希望、正面的等概念,写像“阳光”一样,给人温暖,要把“光”带来的作用明确突出。即“帮助、爱心”等给人带来温暖与关爱、信心与希望的事情。“光”可以是人物:老师、父母、同学等。也可以是事物,如:书籍、诗歌及音乐等。还可以是美好的精神品质,如:自信、鼓励、诚实等。可以把老师看成是生活中的光,引领自己掌握知识,教育我做人,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还可以把书籍看成是生活中的光,写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读书的作用;还可以写自强不息是我心灵中的光,写自己通过自强不息获得了成功,感到欣喜。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在写作时,可以使用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的写法及细节描写。
【点评】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1 / 1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搅和(hé) 恐惧(jù) B.花蕊(ruǐ) 皮靴(xuē)
C.僻(bì)静 追悼(dào) D.肮脏(zāng) 破绽(dìng)
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援助 教悔 B.严骏 恐怖 C.通霄 细腻 D.耽误 幼稚
3.“楼(lóu)”字的意思最可能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楼台 B.农具 C.丝线 D.刻刀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良)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样)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从前)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只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小明的演讲确实很精彩,夸夸其谈、妙语连珠,最终拿下了比赛冠军。
B.张老师上课幽默风趣,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他常常在课堂上指手画脚。
C.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D.看着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滔滔不绝的汽车,筑路工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下列节日习俗与寓意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年贴春联——除旧迎新 B.除夕夜吃鱼——年年有余
C.中秋吃月饼——年年长久 D.建筑雕蝙蝠——福气盈门
7.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句中的横线上,正确的是哪一项?( )
黑暗时,____;枯竭时,____;成功时,____。父亲就是我们的及时雨、雪中炭,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①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②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③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8.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名言,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古人云:“____”,的确如此,我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才能让自己更快地进步、成长起来。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9.《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多少年?最后回到了哪里?( )
A.28年 英国 B.20年 美国 C.10年 法国 D.18年 德国
10.把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草地上的羊儿,野地撒欢的小狗,树上呱呱叫的乌鸦,都披着落日的余晖回家了。
①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②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③夜色越来越浓了。④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二、按要求作答。(共25分)
11.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爱上课本,潜心读书,你不仅能从书中欣赏到阳光míng mèi 、百花齐放的美景,感受到时间在我们pái huái 中匆匆流逝的惋惜,还能认识在荒岛上凭借顽强意志战胜孤独和jì mò 的鲁滨逊,体会到科学lǐng yù 的发现发明都需要人类付出艰辛的努力,领悟到完全chè dǐ 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读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1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 更新 万不得 翻箱倒 山倒海
别出心 全神 注 不可思 死得其
13.回顾所学内容,按要求填空。
(1)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淮南子》)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服务》)
(4)中华古诗词瑰丽无比。诗词中有古老的传说,如“盈盈一水间, ”;有美妙的比喻,如“水是眼波横, ”;有美丽的景色,如“天街小雨润如酥, ”;有传统节日,如“ ,不知秋思到谁家”;有托物言志,如“千磨万击还坚劲, ”有深情厚谊,如 ,西出阳关无故人”;有胜利的喜悦,如“更喜岷山千里雪, ;有爱国的情怀,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
14.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共4处错误修改出3处即可。)
岁月匆匆,我们已经即将毕业。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心情格外感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舍。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忘不了同学的朝夕相伴,忘不了美丽整洁的校园……六年里,我们收获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
三、阅读说明类文本《泉州端午节》,完成下面各题。(15分)
阅读
泉州端午节
泉州有句俗谚:“未食五月节粽,破裘呣通放。”闽南人所说的“五月节”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民俗文化传承良好的泉州,端午节保留着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的特点。
【材料一】传统习俗多
清·乾隆《泉州府志》中对炒午时盐、悬挂“五瑞”、饮雄黄酒、系挂香袋等泉州端午节传统习俗多有记载。
悬挂“五瑞”:在大门、房门的门橘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葛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这些多为芳香科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
炒午时盐:端午节中午十二点前后,取茶叶等和盐少许,入锅热炒,炒至盐色发乌,越热包好收藏,作为家庭药茶。
【材料二】趣味民俗多
每年端午节,泉州沿江沿海举行具有海洋气息的特色文化活动:赛龙舟、嗦啰嗹(lián)、海上泼水、水上抓鸭等,其中,石狮的“闽台对渡”和安海的“嗦啰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闽台对渡,这是国内唯一海上泼水节,至今已传承了200多年,成为一种别具特色闽台对渡文化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竞舟泼水是石狮蚶(hān)江与台湾鹿港人端午节的特殊风俗。每逢端午节,两岸对渡的船只都要在蚶江海边追逐泼水,一起在海上演绎激情水战,交融情谊,并祈求平安兴旺。
嗦啰嗹又称为“采莲”,闽南语中,“采莲”谐音“采梁”,取采尘、拂尘之意。因《采莲歌》中反复咏唱“嗦啰嗹”一词,当地人就称之为“嗦啰嗹”。“嗦啰嗹,嗦啰嗹,风度翩翩似神仙。摇啊摇,摇啊摇,摇到五里桥。”每逢端午时节,古老的闽南歌谣便会在泉州的晋江安海、南安等地飘荡。伴随着歌声,饮着雄黄酒、迈着醉舞步的旗手引领着“嗦啰嗹”队伍开始表演,舞者抬着造型奇特的木刻龙王头,举着缚挂“榕枝艾草”的采莲旗,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采莲”。
【材料三】特色“食俗”多
端午节泉州家家户户还会包粽子、煎堆、蒸麦饺粿等,敬祖先粑神佛,不仅是泉州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能满足味蕾。
煎“堆” 麦饺粿 ……
配料 麦粉及其他配料 稻麦和蔗糖 ……
做法 把麦粉以及其他配料调成糊状粉团,下油锅煎成一片一片的圆形软饼。 麦粉、糖、水搅拌成浆状,让其充分发酵,再包上柿子叶,放在蒸笼里蒸熟即可。 ……
—— 煎堆,用以敬奉神灵,目的是堵住裂缝的天,反映了惧怕久雨成灾,期盼夏季农作物有个好收成的心理。 孝敬祖先和劳动时当点心。 ……
——本文根据福建电视台乡村振兴公共频道《端午》及泉媒体《泉州人的端午 真的不止“粽子”》等材料整理。
15.下列不属于“五瑞”的植物是( )
A.榕枝 B.大葱 C.柳枝 D.大蒜头
16.下列哪一项不是嗦啰嗹队伍的表演?( )
A.佩戴香袋 B.饮雄黄酒
C.抬木刻龙王头 D.举采莲旗
17.特色“食俗”的表格中“____”填什么最合适?( )
A.心愿 B.好处 C.过程 D.寓意
18.材料二中“200多年”“800多年”可以看出“海上泼水节”“嗦啰嚏”什么特点?( )
A.形式多样 B.历史悠久 C.内容丰富 D.稀有珍贵
19.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闽台对渡”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B.“堆”和麦饺粿都能以麦粉做为配料。
C.端午节能看到大门上插有艾叶等植物。
D.嗦啰嗹也称“采莲”,有采尘、拂尘之意。
20.材料一引用泉州俗谚:“未食五月节粽,破裘呣通放。”有什么好处?
21.泉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特点?你觉得这些节日风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更好传承下来?
四、阅读文学类文本《父亲的后车座》,完成下面各题。(20分)
阅读
父亲的后车座
筱琴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小的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思念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乡间的蜿蜒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的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我们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贪吃,不知道那是父亲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就为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父亲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带上我们其中的一个,去的时候我们坐后车座,回的时候后车座上装满种子化肥农药或者农活用具,我们就被父亲放到前车梁上。一条土路颠簸下来硌得屁股疼,却挡不住我们的开心与快乐,因为我们的衣兜里揣着父亲给的糖果。
⑥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邻村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站在后车座上,父亲怕我掉下来,一边看电影,一边牢牢地环住我的腰。看着看着就趴在父亲肩头闭上了眼睛,回来的时候后车座空了,父亲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握车把,因为我早已睡得像小猪一样了。
⑦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父亲换上雪白的衬衫,穿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⑧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是两个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等我吃完就再塞给我。看我吃得满口流油,不忘取笑我:“唉呀呀,这吃相,这闺女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我才不管,骄傲地再咬一大口,鼓着腮帮子对着父亲傻笑。
⑨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后车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车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⑩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后车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至今,那辆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相依相偎,一起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思念您的后车座。
(选自《博爱》2019年第11期,有删改)
22.“我们最喜欢夏天”的原因是哪一项?( )
A.“我们”能吃到好吃的糖果 B.“我们”能吃到各种水果
C.“我们”能去县城赶集玩耍 D.“我们”能坐父亲的后车座
23.“我们”坐在前车梁上,一条土路颠簸下来硌得屁股疼,但“我们”还很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
A.被四周的景色吸引了 B.跟“父亲”在一起很难得
C.一路上颠簸很刺激 D.“父亲”给“我们”买糖果
24.第四自然段“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哪一项?( )
A.设置悬念 B.承上启下 C.埋下伏笔 D.总结上文
25.第八自然画“ ”的句子,描写父亲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是哪一项?
A.神态 外貌 B.动作 语言 C.外貌 心理 D.语言 神态
26.全文“我”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
A.思念—期盼—开心—感动—骄傲—思念
B.思念——开心—期盼一感动—骄傲—思念
C.思念—期盼—开心—骄傲一感动—思念
D.思念—开心—感动—骄傲—期盼—思念
27.有读者认为“父亲换上雪白的衬衫,穿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这两处关于“父亲”的外貌描写与“父亲”带“我”去考试这件事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28.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完成这个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
29.阅读完文章,文中“父亲”哪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五、写作(30分)
30.写策划书。
为了庆祝小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六年1班决定举行一个富有意义的联谊活动,请你根据主题把下面的策划书补充完整。
六年1班“六一”儿童节联谊活动策划书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通过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活动,感受童年的快乐。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分工 节目统筹:徐凯 赵英 会场布置:林辉 张天天 奖章、奖品准备:吴燕 江华 主持与串词撰写:陈兰 胡明 活动报道:林晶 范晨 活动流程 1老师致辞 2 3
31.题目:我遇见 ▲ 光
艾青说:“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美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是啊,光的普照,驱走黑暗,生活才会越来越好!生活中,总有一束光照亮我们的生活。
这一束光,可以是善良之光,可以是坚强之光,可以是阅读之光……同学们,你遇到了什么光,请以“我遇到了 ▲ 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把你与“光”的相遇、遇见后的变化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
A.有误,“搅和”的“和”应读作“huo”。
B.正确。
C.有误,“僻静”的“僻”应读作“pì”。
D.有误,“破绽”的“绽”应读作“zhàn”。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A.有误,“教悔”的“悔”应为“诲”;
B.有误,“严骏”的“骏”应为“峻”;
C.有误,“通霄”的“霄”应为“宵”;
D.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形声字的字义辨析。
B“耧”是左形右声的字,形旁是“耒”,意思是古代的农具,前边牵引,后边人扶,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字义辨析。理解字义,要注意根据字本身的偏旁结构去推敲。看偏旁可以关联哪些,然后联想推敲最可能是什么。
4.【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有误,这里应该解释为“擅长,善于”。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5.【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A.使用不当,“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漫无边际地乱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含贬义)。与“小明的演讲确实很精彩,最终拿下了比赛冠军”的语境不符。
B.使用不当,“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与“张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语境不符。
C.使用恰当。
D.使用不当,“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不能形容“南来北往的汽车”。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6.【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
C.有误,“中秋吃月饼”寓意为团圆和睦。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重点考查了对节日习俗与寓意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7.【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首先第一空是针对前面黑暗而言的,所以应该选择照明的灯,也就是②句,第二空是针对前面的枯竭而言的,所以应该选择生命之水,也就是①句,第三空是针对成功而言,所以选择鼓励和警钟,也就是③句,所以应该顺序是②①③。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8.【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根据语境“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才能让自己更快地进步、成长起来”可知,本句选用的句言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答题时先要理解俗语的意思,再根据语境进行选择。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9.【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A《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最后回到了英国。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写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褪去;然后是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接着写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家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紧接着写夜色越来越浓;最后是村落啦,坑洼啦,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11.【答案】明媚;徘徊;寂寞;领域;彻底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
“míng mèi”写作“明媚”;“pái huái”写作“徘徊”;“jì mò”写作“寂寞”;“lǐng yù”写作“领域”;“chè dǐ”写作“彻底”。
故答案为: 明媚 徘徊 寂寞 领域 彻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12.【答案】象;已;柜;排;裁;贯;议;所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与正确书写。
本题注意“别出心裁”的“裁”的写法。
故答案为: 象 已 柜 排 裁 贯 议 所
【点评】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与正确书写。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积累成语,不仅要记住成语的出处与意思,还应会读会写,正确运用。
13.【答案】(1)少壮不努力
(2)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4)脉脉不得语;山是眉峰聚;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夜月明人尽望;任尔东西南北风;劝君更尽一杯酒;三军过后尽开颜;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循、脉、峰、颜、照。
故答案为:(1)少壮不努力 (2) 不必法古不必循旧(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4)脉脉不得语 ;山是眉峰聚 ;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夜月明人尽望;任尔东西南北风;劝君更尽一杯酒;三军过后尽开颜;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14.【答案】“已经”和“即将”矛盾,删去“已经”。把“感动”改为“激动”;懂得了做人之后加上“的道理”把“桨”改为“浆”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
前后矛盾,“已经”和“即将”矛盾,删去“已经”。搭配不当,把“感动”改为“激动”。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懂得了做人”之后加上“的道理”。错字,把“桨”改为“浆”。
故答案为:“已经”和“即将”矛盾,删去“已经”。把“感动”改为“激动”;懂得了做人之后加上“的道理”把“桨”改为“浆”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
【答案】15.B
16.A
17.D
18.B
19.A
20.关于引用俗谚的好处,可从“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等方面去答题,如: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呈现泉州的语言特色,更有地方风味;说明端午节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和气候等也有关系;说明泉州端午节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等。
21.问题一: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 问题二:学校教育;家长引导;社会宣传等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引用;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 本题是关于“端午节”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信息筛选,第二题考查信息筛选,第三题考查内容理解,第四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五题考查内容理解,第六题考查引用的作用,第七题考查信息筛选和观点表达。
15.B.有误,原文是“在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故答案为:B。
16.A.有误,原文是“伴随着歌声,饮着雄黄酒、迈着醉舞步的旗手引领着‘嗦啰嚏’队伍开始表演,舞者抬着造型奇特的木刻龙王头,举着缚挂‘榕枝艾草’的采莲旗,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采莲’”,没提到“佩戴香袋”;故答案为:A。
17.结合“目的是堵住裂缝的天,反映了惧怕久雨成灾,期盼夏季农作物有个好收成的心理”可知,这是“煎堆”的寓意。故答案为:D。
18.“200多年”“800多年”是很长的时间,反映了历史悠久的特点。故答案为:B。
19.A.有误,原文是“石狮的‘闽台对渡’和安海的‘嗦啰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故答案为:A。
20.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引用俗谚证明了“在民俗文化传承良好的泉州,端午节保留着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的特点”,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俗谚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俗谚具有泉州的语言特色,更有地方风味;说明端午节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和气候等也有关系;俗谚是长时间形成的,说明泉州端午节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
故答案为:关于引用俗谚的好处,可从“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等方面去答题,如: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呈现泉州的语言特色,更有地方风味;说明端午节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和气候等也有关系;说明泉州端午节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等。
2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观点表达的能力。
结合“在民俗文化传承良好的泉州,端午节保留着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的特点”可知,泉州端午节风俗的特点是: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节日风俗传承下来的方式很多,例如: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对孩子进行节日风俗引导;社会加大节日风俗宣传等。
故答案为:问题一: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 问题二:学校教育;家长引导;社会宣传等
【答案】22.B
23.D
24.B
25.B
26.A
27.①不可以删去。②理由:这两处“父亲”外貌描写,体现了“父亲”对“我”参加考试比赛的重视,蕴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
28.①去邻村看电影睡着了被父亲抱回家。②上小学时,父亲每学期骑自行车带“我”考试。③崭新的大金鹿。④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
29.示例1:父亲非常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父亲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省下午饭钱给我们买的水果;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站在后车座上,父亲怕我掉下来,一边看电影,一边牢牢地环住我的腰……示例2:父亲十分勤劳。——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乡间的蜿蜒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原则:①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中找出“题眼”,带着问题读文章;②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原则: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答题时,要对具体题目涉及的相关段落反复研读。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
(5)本题考查文章情感梳理。文章以“车后座”为线索,文章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勤劳、肯吃苦、关爱子女的人,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6)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理解。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7)本题考查文章事件概括文章以“车后座”为线索,记叙了父亲载着“我们”去供销社买东西;父亲带着“我”去邻村看电影;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父亲给结婚后的“我”带家里的特产。
(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①结合人物描写;②结合人物所做的事;③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④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我们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可知“我们”喜欢夏天的原因是能吃到各种水果。故答案为:B。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一条土路颠簸下来硌得屁股疼,却挡不住我们的开心与快乐,因为我们的衣兜里揣着父亲给的糖果”可知“我们”开心是因为“父亲”给“我们”买糖果。故答案为:D。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可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故答案为:B。
2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文中的划线句子“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父亲慈爱地看着我吃得满口流油,不忘取笑我:“唉呀呀,这吃相,这闺女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我才不管,骄傲地再咬一大口,鼓着腮帮子对着父亲傻笑”,刻画父亲时运用的描写方法是神态和语言。
故答案为:B。
26.本题考查文章情感梳理。
根据“凝视那张图片,思念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可知首先是对父亲的思念,接着回忆童年时期;根据“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可提取“期盼”;根据“一条土路颠簸下来硌得屁股疼,却挡不住我们的开心与快乐”可提取“开心”;根据“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可提取“感动”;根据“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可提取“骄傲”;根据“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思念您的后车座”可提取“思念”。
故答案为:A。
27.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理解。
结合“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可知父亲打扮得体,穿着气派是为“我”去参加考试感到骄傲,体现了父亲对“我”的重视与爱意,因此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①不可以删去。②理由:这两处“父亲”外貌描写,体现了“父亲”对“我”参加考试比赛的重视,蕴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
28.本题考查文章事件概括。
①根据“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邻村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站在后车座上,父亲怕我掉下来,一边看电影,一边牢牢地环住我的腰”“回来的时候后车座空了,父亲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握车把”可概括为:去邻村看电影睡着了被父亲抱回家;②根据“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可概括为:上小学时,父亲每学期骑自行车带“我”考试;③根据“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可概括为:崭新的大金鹿;④根据“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后车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可概括为: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
故答案为:①去邻村看电影睡着了被父亲抱回家。②上小学时,父亲每学期骑自行车带“我”考试。③崭新的大金鹿。④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我的孩子。
2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从文章第④段“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未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乡间的蜿蜒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可以看出父亲的吃苦耐劳;从第⑥段父亲带“我们”买东西回来不忘给“我们”兜里揣糖果;第⑦段“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邻村看电影”;第⑨段“我”读中学后父亲骑车给“我”送吃的、用的;第⑩段“我”结婚后父亲依然对“我”的冷暖温饱牵肠挂肚等情节,都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深爱。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示例1:父亲非常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父亲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省下午饭钱给我们买的水果;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站在后车座上,父亲怕我掉下来,一边看电影,一边牢牢地环住我的腰……示例2:父亲十分勤劳。——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乡间的蜿蜒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30.【答案】略;略;略;略;略
【知识点】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根据活动目的“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活动,感受童年的快乐”,可以取名为“多彩童年”等表现童年美好的题目。庆祝“六 一”一般在前一天或当天举行文艺活动。活动地点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操场、体育场等地方。活动流程一般分为:致辞、汇报演出、总结颁奖等几个部分。
【点评】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1.【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以“我遇到了 光”为题写一篇文章。根据要求作文,首先要读要求,抓题眼。先理解“光”的含义,本作文中的“光”,是“光”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即积极乐观、希望、正面的等概念,写像“阳光”一样,给人温暖,要把“光”带来的作用明确突出。即“帮助、爱心”等给人带来温暖与关爱、信心与希望的事情。“光”可以是人物:老师、父母、同学等。也可以是事物,如:书籍、诗歌及音乐等。还可以是美好的精神品质,如:自信、鼓励、诚实等。可以把老师看成是生活中的光,引领自己掌握知识,教育我做人,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还可以把书籍看成是生活中的光,写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读书的作用;还可以写自强不息是我心灵中的光,写自己通过自强不息获得了成功,感到欣喜。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在写作时,可以使用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的写法及细节描写。
【点评】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