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城区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学情调研测试试卷
一、看拼音,写字词。(6分)
1.填空题
(1)走在pì jìng 的小巷里,wèi 教授突然来了líng gǎn ,想到了那道难题的正确jiě shì 。
(2)chuī shì yuán 为了救战友xī shēng 了自己。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16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混乱(hùn) 掺和(cān) 缥缈(miǎo) 鸿鹄(hú)
B.尽管(jǐn) 唾沫(tuò) 坚劲(jìng) 蝎子(xiē)
C.初旬(xún) 缰绳(jiāng) 咀嚼(jiáo) 憎恶(wù)
D.榛子(zēn) 野蛮(mán) 抽噎(yē) 鄙夷(bǐ)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截然 维恐 B.倾覆 赤裸裸
C.肿胀 觉察 D.严峻 哀思
4.下列词语的感彩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乌合之众 神通广大 死得其所
B.拔得头筹 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
C.万象更新 纸上谈兵 无济于事
D.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夸夸其谈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____值得欣赏,____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意,____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我们____敞开胸襟,____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A.固然 即使 以及 只有 才
B.固然 但是 甚至 只要 就
C.不仅 而且 以至 只要 就
D.固然 即使 甚至 只有 才
6.下列诗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7.下列情景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情景一(结识新朋友时的自我介绍):我贵姓张,你姓什么?
B.情景二(预祝朋友乔迁之喜):我到时一定光临,一定会让你的寒舍蓬荜生辉。
C.情景三(寻物启事):我昨天在教室丢失了一本《新华字典》,如有拾获,务必从速上交。
D.情景四(作报告时最后的总结):这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喜欢。”
B.世界读书日这天,妈妈给我买了作家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中国太阳》、《超新星纪元》。
C.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D.2022年6月5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直播带货越来越火,能否保证直播带货的质量成了市场监管的一个重点。
B.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浮现的是中国航天不断提升的实力。
C.看到电视剧中于敏独自一个人默默庆祝氢弹爆炸成功的画面,使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D.北京冬奥会“同心”奖牌,既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0.托米说,那不是他们那种类型的学校。(改为直接引语)
11.他的房间很小。(改为夸张句)
1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样子,仿写句子)
小学的时光如 ,
如 , 。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1分)
13.填空题
(1)习总书记善用典,常用典。他用《礼记》中的“ 新, 新, 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他用《游子吟》中的“ , ”来倡导孝道;他用范仲淹的“ 而忧, 而乐”强调我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本学期,我认识了许多人物,如 的李大钊、 的张思德等;我从《匆匆》一文中明白了 ;我知道了科学家们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的道理——真理 。
五、小古文阅读。(11分)
阅读
拔树凿井
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②水于河。一佐领③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汲:打水。③佐领:清朝官名。④苟:如果。
14.下列句中的“故”字,与“故草木不生”中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
B.西出阳关无故人。
C.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的位置在高山上。
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C.佐领很聪明,从城中仍存活有众多的老树推断出水源的位置。
17.这篇文言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六、课外阅读。(13分)
阅读
生命的补丁
不久前,女儿新买的一双磨砂皮鞋中的一只不小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她难过得哭了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修补,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去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大理解,但是“死马当活马医”吧。我把鞋留下来就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了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细麻绳缝合,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这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有观赏性。
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挂着,后背上撕出老大一道口子。妻子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一样,美极了!一件被撕毁的衬衫,现在却变得比原先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妻子说:“都是那位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的启示。”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妻子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示: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这也不符合规律。“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就像人的一生,免不了遭遇不幸——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然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体现在这里——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不完美的生命打上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有删改)
18. 文中分别讲了 和 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表明了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的道理。
19. 文中第3自然段说“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体现在这里”,句中的“这里”指的是
20.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的“伤口”是指人生中遭遇的不幸,如伤害、残疾、病痛等等。
B.这句话中的“补丁”指的是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品上面的东西。
C.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我们不能悲观消极,要乐观坚强,用行动战胜困难,只要有信心,就有希望,就会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
21. 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生命的补丁”的理解。
22. 下列的事例中,不能验证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虽然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成为作家,是无数青年的偶像。
B.霍金因为疾病终生被禁锢在轮椅上,但他不向命运屈服,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C.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七、整本书阅读。(7分)
阅读
爸爸打算让我学法律,但是我除了航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种倾向和我爸爸的意愿和命令,还有我妈妈和亲友们的建议及劝说,形成了严重的冲突。看来我那天生的倾向带有宿命的意味,它预示了将来直接降落到我头上的痛苦命运。
23.这段话节选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 》。 我能推断出这段话在小说的 (开头 中间 结尾)部分。
24. 画线的句子中,“我”“天生的倾向”指的是 , “痛苦命运”指的是 。
25. 这部小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 ,我的感受是
八、习作展示。(30分)
26.写作
有人说,小学生每天演奏着四部曲:起床、上学路上、一天的学习、晚上的复习和预习。但是就在这也许令你乏味的四部曲中也有“小插曲”,因为有了这些“小插曲”,你品尝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请以“令人 的小插曲”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要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的细节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僻静;魏;灵感;解释
(2)炊事员;牺牲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本题注意“僻静”“炊”的书写。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掺和(cān)——chān;
B无误。
C.咀嚼(jiáo)——jué;
D.榛子(zēn)——zhēn;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
3.【答案】A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
A唯恐。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
4.【答案】B
【知识点】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感彩。
A.“乌合之众”是贬义词,“神通广大、死得其所”是褒义词;
B.都是褒义词;
C.“万象更新”是褒义词,“纸上谈兵”是贬义词,“无济于事”是中性词;
D.“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是褒义词,“夸夸其谈”是贬义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词语褒贬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每个选项,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中的词语,最后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含义判定词语的感彩。
5.【答案】B
【知识点】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运用。
第一空,“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与“值得欣赏”间要用连词,“固然”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转折或否定到另一方面去的,用在此处最恰当;
第二空,“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意”与“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是转折关系,要用“但是”;
第三空,“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与前面是递进关系,要用“甚至”;
第四、五空,“敞开胸襟”与“会发现”是条件关系,因此要用“只要”“就”来联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出现的特点,如果随意改换或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上和关系上的混乱。
6.【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运用讽喻的手法,暗含着对唐代专权的官宦制度的讽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赞美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表现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以及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暗用典故,把山水化为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人品格的高洁;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借景抒情,明写月光、桂花等,暗写诗人望月。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寄意于物”,即通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来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继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一种写作方法。
7.【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贵姓:询问他人之姓的敬语,不能用于自己;
B.光临:是请别人到己方的敬词。蓬荜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用于宾客到自己家来时说的客套话。这两个词语都不能用于自己到别人处;
C.“务必从速上交”有强迫意味,不得体。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8.【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
A.当说话人前后都有说话的内容时,说的后面应该用逗号。所以“张老师说”后面应该用逗号;
B.“三体”是书名,应该用书名号;连续书名中间不用顿号。因此,选项句子应改为:世界读书日这天,妈妈给我买了作家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中国太阳》《超新星纪元》;
C.“冬天麦盖三层被”与“来年枕着馒头睡”是连续的上下句,应包含在一个引号里面;引述完整语句,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前。因此,选项的句子应改为: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9.【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一面对两面,可删掉“能否”;
B.搭配不当,“浮现”可改为“展现”;
C.成分残缺,删掉“使”。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10.【答案】托米说:“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
【知识点】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转换。
间接引语改直接引语,要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再加上冒号和引号。“托米说”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和前引号,“他们”改为“我们”,句末加后引号。
故答案为:托米说:“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
【点评】 此题考查句式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句意,再是要注意句式的形式的变化引起的句意改变,然后结合具体要求作答,常见题型有: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转换;直接叙述与转述的转换;改为比喻句;改为拟人句等。
11.【答案】示例:他的房间很小,只有巴掌那么大。
【知识点】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注意夸张要合理。本句从形容词“小”上进行夸张,小到什么程度?如:他的房间小的像一个火柴盒。
故答案为:示例:他的房间很小,只有巴掌那么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12.【答案】涟漪;被春风抚平了;积雪;被暖阳融化了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对给出的例句加以分析可知,例句的形式是“什么如什么,被什么怎么样”,然后照着例句的样子补写。可把句子补充为:小学的时光如流水,被岁月淹没了;如彩虹,被风儿吹走了。
故答案为:涟漪 被春风抚平了 积雪 被暖阳融化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
13.【答案】(1)苟日;日日;又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2)坚贞不屈;为人民服务;不能虚度年华;要珍惜时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他常识;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苟、晖、忧”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内容,可用“沉着镇定”“临危不惧”“英勇就义”“坚贞不屈”等来评价李大钊。
第二空,根据《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可用“无私奉献”“勤恳努力”“为人民服务”等来形容张思德。
第三空,《匆匆》一文提示了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道理。
第四空,可直接用课文名“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填空。
故答案为:(1)苟日 日日 又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
(2)坚贞不屈 为人民服务 不能虚度年华,要珍惜时间
【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答案】14.A
15.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木怎么能存活下来?
16.C
17.事物之间往往有内在的联系,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2)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林怎么能存活下来?”于是(他)拔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
“故草木不生”中的“故”是连词,“所以、因此”的意思。A.连词,所以、因此;
B.形容词,旧的、原先的;
C.名词,原因;
故选A。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苟,如果;其,它们,代指树;安,怎么。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根据“戈壁皆积沙无水”,可知伊犁城在沙漠中;
B.根据“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可知,伊犁城中地下并不缺水;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故事中的佐领从“城中多老树”这一现象中得出城的“地下有水”这一结论,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有因必有其果。根据佐领通过分析最后打井成功,可知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观察。
【答案】18.老师傅将划了长口子的皮鞋修补得独特、有趣;妻子将衬衫上的大口子修补得完美、独特 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19.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
20.B
21.“生命的补丁”指的是在遭遇不幸后,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困难,弥补遗憾。以“生命的补丁”为题,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C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梳理与概括。解答此类题,要阅读所示文段、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5)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18.本题考查内容梳理与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①段“不久前,女儿新买的一双磨砂皮鞋中的一只不小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可知事情的起因是:皮鞋中划了一道口子。结合“老师傅接过去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大理解,但是‘死马当活马医’吧。我把鞋留下来就走了”,可知,事情的经过是:老师傅提出修鞋的建议。结合“这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有观赏性”,可知,事情的结果是: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有观赏性。由此,第一空可概括为:老师傅将划了长口子的皮鞋修补得独特、有趣。
第二空。结合第②段“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挂着,后背上撕出老大一道口子”,可知,事情的起因是:妻妹的白衬衫撕出一道口子。结合“妻子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一样,美极了”,可知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是:妻子将衬衫上的大口子修补得完美、独特。
第三空。表明道理的句子往往在叙述事情之后,尤其注意议论的语句。第②段最后一句话阐明了道理,即: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故答案为:老师傅将划了长口子的皮鞋修补得独特、有趣
妻子将衬衫上的大口子修补得完美、独特 补丁,
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这里”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到靠近的前面去找。结合“命之所以有意义就体现在这里”句子可知,“这里”应该阐述的“补丁”的意义。有前文可知,“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揭示了“补丁”的意义。
故答案为: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结合第③段““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就像人的一生,免不了遭遇不幸”、“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不完美的生命打上一个最完美的‘补丁’”,可知,这句话中的“补丁”指的比喻义,即:在遭遇不幸后,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困难,弥补遗憾。
故答案为:B。
21.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结合第①段“不久前,女儿新买的一双磨砂皮鞋中的一只不小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她难过得哭了起来”、“这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有观赏性”,第②段“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挂着,后背上撕出老大一道口子”、“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一样,美极了”,第③段“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这也不符合规律。‘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就像人的一生,免不了遭遇不幸——伤害、残疾、病痛等等”,可知,“生命的补丁”指的是在遭遇不幸后,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困难,弥补遗憾。以“生命的补丁”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22.本文考查内容理解。A.选项中“海伦·凯勒虽然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成为作家”,海伦·凯勒虽然残疾,但凭借顽强的毅力成为作家,与文中“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观点相一致。
B.选项中“霍金因为疾病终生被禁锢在轮椅上,但他不向命运屈服,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霍金虽然患有疾病,但不向命运屈服,与文中“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观点相一致。
C.“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事例与“遭遇不幸”但取得成功无关;
故答案为:C。
【答案】23.鲁滨逊漂流记;开头
24.喜欢航海;流落荒岛二十八年
25.鲁滨逊救“星期五”;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所给语段中的“爸爸打算让我学法律,但是我除了航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与题干信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可知,本段话选自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的开头,此时的鲁滨逊要违背家人们的期望,放弃法律,选择出海航行。
故答案为: 鲁滨逊漂流记开头
2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所给语段“爸爸打算让我学法律,但是我除了航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可知,这里“天生的倾向”指的是喜欢航海;
联系《鲁宾逊漂流记》全书可知:鲁滨逊想外出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去了伦敦,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着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遭遇了一系列磨难。这里“痛苦命运”指的是鲁滨逊流落荒岛二十八年等在航海过程中遭受的磨难。
故答案为:喜欢航海流落荒岛二十八年
25.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具体情节来谈谈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即可。示例: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在岛上畜养山羊,种植麦子,积极创造生活条件。
感受:鲁滨逊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勇于用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同困难作斗争,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故答案为:鲁滨逊救“星期五” 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26.【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认真审视题目,从题目中找写作思路,确定题材和主题。“小插曲”指事情发展中插入的特殊片段。插曲原用于穿插在电影、话剧中较有独立性的乐曲,是为点染戏曲中的特定情绪,比喻事情发展过程中临时发生的小事件。这个小插曲给人的感受,即为题所要补充的词语,如“感动”“惊喜”“快乐”“不满”“愤怒”等。补充完整的题目即是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过对小插曲的叙述,表达出你对此事的感受。
2.构思选材。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在写作时可以选取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小插曲”进行描述,首先确定“小插曲”发生地点,具体环境,如,课堂上的小插曲;考试中的小插曲;家庭生活中的小插曲等,这个插曲可以让人感到快乐、惊喜,或是懊恼、悲伤,更可以是愤怒、不满,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描述这一插曲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这一插曲给你带来的体验以及启示。在写作时,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会突出作文主题,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范文:
令人惊喜的小插曲
又是一节枯燥的自习课,沉闷、平静,毫无生气。
班长还是老样子,端坐在讲台上写着作业,目光偶尔呆滞地扫视一圈,还时不时地打一两个哈欠。倦意像是会传染一般席卷了每个人,再加上学业所带来的压力,大家看起来都无精打采的只有几个“学霸”还在那里“奋战”,也有几个“活跃分子”在小声议论着自己昨天晚上打出的“辉煌”战绩。
“啊,下雪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而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打破了自习课的安静。这句话像兴奋剂般激起了同学们埋在心底的那份活力,大家不约而同地瞅向窗外。“就是啊,下雪了!”“好久不见了呢!”一时间,一度沉闷又安静的教室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连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霸”们也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了几句。忽然,角落传来的一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又一次引爆了全场。同学们就像《咏雪》中的谢道韫般吟诵出有关“雪”的诗句,彰显才华。大家都攒足了劲儿讨论起了这场雪,关于雪的歌曲大家都唱得不亦乐乎。
突然一句“大家都别说话啦”一下子把同学们从“咏雪’的气氛中拉了回来,班级又恢复了沉闷和安静。但倘若仔细观察,又会发现与原来有些许不同:原来目光呆滞的班长眼神中好像多了几分光彩,原本昏昏欲睡的同桌也开始认真地看起了手中的卷子。班上弥漫已久的倦意被这竞如其来的一场雪一扫而空,同学们个个精神起来,班级里时不时地传来翻阅书本的声音和唰唰的写字声。
突如其来的一场雪,无疑成为这节自习课上的美丽小插曲,它驱散了课堂上枯燥沉闷的氛围,缓解了同学们心中的那座“成绩”大山带来的压力,消除了教室上空弥漫着的丝丝倦意。五彩缤纷的生活,就像美丽的乐章,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美丽的小插曲还是会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
【点评】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1 / 1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城区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学情调研测试试卷
一、看拼音,写字词。(6分)
1.填空题
(1)走在pì jìng 的小巷里,wèi 教授突然来了líng gǎn ,想到了那道难题的正确jiě shì 。
(2)chuī shì yuán 为了救战友xī shēng 了自己。
【答案】(1)僻静;魏;灵感;解释
(2)炊事员;牺牲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本题注意“僻静”“炊”的书写。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16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混乱(hùn) 掺和(cān) 缥缈(miǎo) 鸿鹄(hú)
B.尽管(jǐn) 唾沫(tuò) 坚劲(jìng) 蝎子(xiē)
C.初旬(xún) 缰绳(jiāng) 咀嚼(jiáo) 憎恶(wù)
D.榛子(zēn) 野蛮(mán) 抽噎(yē) 鄙夷(bǐ)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掺和(cān)——chān;
B无误。
C.咀嚼(jiáo)——jué;
D.榛子(zēn)——zhēn;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截然 维恐 B.倾覆 赤裸裸
C.肿胀 觉察 D.严峻 哀思
【答案】A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
A唯恐。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
4.下列词语的感彩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乌合之众 神通广大 死得其所
B.拔得头筹 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
C.万象更新 纸上谈兵 无济于事
D.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夸夸其谈
【答案】B
【知识点】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感彩。
A.“乌合之众”是贬义词,“神通广大、死得其所”是褒义词;
B.都是褒义词;
C.“万象更新”是褒义词,“纸上谈兵”是贬义词,“无济于事”是中性词;
D.“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是褒义词,“夸夸其谈”是贬义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词语褒贬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每个选项,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中的词语,最后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含义判定词语的感彩。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____值得欣赏,____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意,____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我们____敞开胸襟,____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A.固然 即使 以及 只有 才
B.固然 但是 甚至 只要 就
C.不仅 而且 以至 只要 就
D.固然 即使 甚至 只有 才
【答案】B
【知识点】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运用。
第一空,“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与“值得欣赏”间要用连词,“固然”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转折或否定到另一方面去的,用在此处最恰当;
第二空,“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意”与“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是转折关系,要用“但是”;
第三空,“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与前面是递进关系,要用“甚至”;
第四、五空,“敞开胸襟”与“会发现”是条件关系,因此要用“只要”“就”来联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出现的特点,如果随意改换或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上和关系上的混乱。
6.下列诗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运用讽喻的手法,暗含着对唐代专权的官宦制度的讽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赞美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表现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以及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暗用典故,把山水化为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人品格的高洁;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借景抒情,明写月光、桂花等,暗写诗人望月。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寄意于物”,即通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来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继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一种写作方法。
7.下列情景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情景一(结识新朋友时的自我介绍):我贵姓张,你姓什么?
B.情景二(预祝朋友乔迁之喜):我到时一定光临,一定会让你的寒舍蓬荜生辉。
C.情景三(寻物启事):我昨天在教室丢失了一本《新华字典》,如有拾获,务必从速上交。
D.情景四(作报告时最后的总结):这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贵姓:询问他人之姓的敬语,不能用于自己;
B.光临:是请别人到己方的敬词。蓬荜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用于宾客到自己家来时说的客套话。这两个词语都不能用于自己到别人处;
C.“务必从速上交”有强迫意味,不得体。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喜欢。”
B.世界读书日这天,妈妈给我买了作家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中国太阳》、《超新星纪元》。
C.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D.2022年6月5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
A.当说话人前后都有说话的内容时,说的后面应该用逗号。所以“张老师说”后面应该用逗号;
B.“三体”是书名,应该用书名号;连续书名中间不用顿号。因此,选项句子应改为:世界读书日这天,妈妈给我买了作家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中国太阳》《超新星纪元》;
C.“冬天麦盖三层被”与“来年枕着馒头睡”是连续的上下句,应包含在一个引号里面;引述完整语句,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前。因此,选项的句子应改为: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直播带货越来越火,能否保证直播带货的质量成了市场监管的一个重点。
B.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浮现的是中国航天不断提升的实力。
C.看到电视剧中于敏独自一个人默默庆祝氢弹爆炸成功的画面,使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D.北京冬奥会“同心”奖牌,既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一面对两面,可删掉“能否”;
B.搭配不当,“浮现”可改为“展现”;
C.成分残缺,删掉“使”。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0.托米说,那不是他们那种类型的学校。(改为直接引语)
【答案】托米说:“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
【知识点】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转换。
间接引语改直接引语,要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再加上冒号和引号。“托米说”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和前引号,“他们”改为“我们”,句末加后引号。
故答案为:托米说:“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
【点评】 此题考查句式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句意,再是要注意句式的形式的变化引起的句意改变,然后结合具体要求作答,常见题型有: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转换;直接叙述与转述的转换;改为比喻句;改为拟人句等。
11.他的房间很小。(改为夸张句)
【答案】示例:他的房间很小,只有巴掌那么大。
【知识点】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注意夸张要合理。本句从形容词“小”上进行夸张,小到什么程度?如:他的房间小的像一个火柴盒。
故答案为:示例:他的房间很小,只有巴掌那么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1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样子,仿写句子)
小学的时光如 ,
如 , 。
【答案】涟漪;被春风抚平了;积雪;被暖阳融化了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对给出的例句加以分析可知,例句的形式是“什么如什么,被什么怎么样”,然后照着例句的样子补写。可把句子补充为:小学的时光如流水,被岁月淹没了;如彩虹,被风儿吹走了。
故答案为:涟漪 被春风抚平了 积雪 被暖阳融化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1分)
13.填空题
(1)习总书记善用典,常用典。他用《礼记》中的“ 新, 新, 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他用《游子吟》中的“ , ”来倡导孝道;他用范仲淹的“ 而忧, 而乐”强调我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本学期,我认识了许多人物,如 的李大钊、 的张思德等;我从《匆匆》一文中明白了 ;我知道了科学家们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的道理——真理 。
【答案】(1)苟日;日日;又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2)坚贞不屈;为人民服务;不能虚度年华;要珍惜时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他常识;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苟、晖、忧”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内容,可用“沉着镇定”“临危不惧”“英勇就义”“坚贞不屈”等来评价李大钊。
第二空,根据《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可用“无私奉献”“勤恳努力”“为人民服务”等来形容张思德。
第三空,《匆匆》一文提示了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道理。
第四空,可直接用课文名“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填空。
故答案为:(1)苟日 日日 又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
(2)坚贞不屈 为人民服务 不能虚度年华,要珍惜时间
【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五、小古文阅读。(11分)
阅读
拔树凿井
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②水于河。一佐领③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汲:打水。③佐领:清朝官名。④苟:如果。
14.下列句中的“故”字,与“故草木不生”中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
B.西出阳关无故人。
C.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的位置在高山上。
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C.佐领很聪明,从城中仍存活有众多的老树推断出水源的位置。
17.这篇文言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4.A
15.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木怎么能存活下来?
16.C
17.事物之间往往有内在的联系,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2)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林怎么能存活下来?”于是(他)拔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
“故草木不生”中的“故”是连词,“所以、因此”的意思。A.连词,所以、因此;
B.形容词,旧的、原先的;
C.名词,原因;
故选A。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苟,如果;其,它们,代指树;安,怎么。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根据“戈壁皆积沙无水”,可知伊犁城在沙漠中;
B.根据“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可知,伊犁城中地下并不缺水;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故事中的佐领从“城中多老树”这一现象中得出城的“地下有水”这一结论,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有因必有其果。根据佐领通过分析最后打井成功,可知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观察。
六、课外阅读。(13分)
阅读
生命的补丁
不久前,女儿新买的一双磨砂皮鞋中的一只不小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她难过得哭了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修补,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去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大理解,但是“死马当活马医”吧。我把鞋留下来就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了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细麻绳缝合,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这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有观赏性。
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挂着,后背上撕出老大一道口子。妻子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一样,美极了!一件被撕毁的衬衫,现在却变得比原先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妻子说:“都是那位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的启示。”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妻子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示: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这也不符合规律。“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就像人的一生,免不了遭遇不幸——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然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体现在这里——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不完美的生命打上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有删改)
18. 文中分别讲了 和 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表明了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的道理。
19. 文中第3自然段说“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体现在这里”,句中的“这里”指的是
20.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的“伤口”是指人生中遭遇的不幸,如伤害、残疾、病痛等等。
B.这句话中的“补丁”指的是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品上面的东西。
C.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我们不能悲观消极,要乐观坚强,用行动战胜困难,只要有信心,就有希望,就会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
21. 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生命的补丁”的理解。
22. 下列的事例中,不能验证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虽然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成为作家,是无数青年的偶像。
B.霍金因为疾病终生被禁锢在轮椅上,但他不向命运屈服,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C.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答案】18.老师傅将划了长口子的皮鞋修补得独特、有趣;妻子将衬衫上的大口子修补得完美、独特 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19.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
20.B
21.“生命的补丁”指的是在遭遇不幸后,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困难,弥补遗憾。以“生命的补丁”为题,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C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梳理与概括。解答此类题,要阅读所示文段、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5)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18.本题考查内容梳理与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①段“不久前,女儿新买的一双磨砂皮鞋中的一只不小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可知事情的起因是:皮鞋中划了一道口子。结合“老师傅接过去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大理解,但是‘死马当活马医’吧。我把鞋留下来就走了”,可知,事情的经过是:老师傅提出修鞋的建议。结合“这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有观赏性”,可知,事情的结果是: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有观赏性。由此,第一空可概括为:老师傅将划了长口子的皮鞋修补得独特、有趣。
第二空。结合第②段“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挂着,后背上撕出老大一道口子”,可知,事情的起因是:妻妹的白衬衫撕出一道口子。结合“妻子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一样,美极了”,可知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是:妻子将衬衫上的大口子修补得完美、独特。
第三空。表明道理的句子往往在叙述事情之后,尤其注意议论的语句。第②段最后一句话阐明了道理,即: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故答案为:老师傅将划了长口子的皮鞋修补得独特、有趣
妻子将衬衫上的大口子修补得完美、独特 补丁,
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这里”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到靠近的前面去找。结合“命之所以有意义就体现在这里”句子可知,“这里”应该阐述的“补丁”的意义。有前文可知,“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揭示了“补丁”的意义。
故答案为: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结合第③段““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就像人的一生,免不了遭遇不幸”、“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不完美的生命打上一个最完美的‘补丁’”,可知,这句话中的“补丁”指的比喻义,即:在遭遇不幸后,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困难,弥补遗憾。
故答案为:B。
21.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结合第①段“不久前,女儿新买的一双磨砂皮鞋中的一只不小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她难过得哭了起来”、“这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有观赏性”,第②段“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挂着,后背上撕出老大一道口子”、“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一样,美极了”,第③段“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这也不符合规律。‘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就像人的一生,免不了遭遇不幸——伤害、残疾、病痛等等”,可知,“生命的补丁”指的是在遭遇不幸后,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困难,弥补遗憾。以“生命的补丁”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22.本文考查内容理解。A.选项中“海伦·凯勒虽然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成为作家”,海伦·凯勒虽然残疾,但凭借顽强的毅力成为作家,与文中“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观点相一致。
B.选项中“霍金因为疾病终生被禁锢在轮椅上,但他不向命运屈服,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霍金虽然患有疾病,但不向命运屈服,与文中“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观点相一致。
C.“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事例与“遭遇不幸”但取得成功无关;
故答案为:C。
七、整本书阅读。(7分)
阅读
爸爸打算让我学法律,但是我除了航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种倾向和我爸爸的意愿和命令,还有我妈妈和亲友们的建议及劝说,形成了严重的冲突。看来我那天生的倾向带有宿命的意味,它预示了将来直接降落到我头上的痛苦命运。
23.这段话节选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 》。 我能推断出这段话在小说的 (开头 中间 结尾)部分。
24. 画线的句子中,“我”“天生的倾向”指的是 , “痛苦命运”指的是 。
25. 这部小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 ,我的感受是
【答案】23.鲁滨逊漂流记;开头
24.喜欢航海;流落荒岛二十八年
25.鲁滨逊救“星期五”;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所给语段中的“爸爸打算让我学法律,但是我除了航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与题干信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可知,本段话选自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的开头,此时的鲁滨逊要违背家人们的期望,放弃法律,选择出海航行。
故答案为: 鲁滨逊漂流记开头
2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所给语段“爸爸打算让我学法律,但是我除了航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可知,这里“天生的倾向”指的是喜欢航海;
联系《鲁宾逊漂流记》全书可知:鲁滨逊想外出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去了伦敦,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着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遭遇了一系列磨难。这里“痛苦命运”指的是鲁滨逊流落荒岛二十八年等在航海过程中遭受的磨难。
故答案为:喜欢航海流落荒岛二十八年
25.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具体情节来谈谈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即可。示例: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在岛上畜养山羊,种植麦子,积极创造生活条件。
感受:鲁滨逊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勇于用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同困难作斗争,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故答案为:鲁滨逊救“星期五” 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八、习作展示。(30分)
26.写作
有人说,小学生每天演奏着四部曲:起床、上学路上、一天的学习、晚上的复习和预习。但是就在这也许令你乏味的四部曲中也有“小插曲”,因为有了这些“小插曲”,你品尝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请以“令人 的小插曲”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要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的细节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认真审视题目,从题目中找写作思路,确定题材和主题。“小插曲”指事情发展中插入的特殊片段。插曲原用于穿插在电影、话剧中较有独立性的乐曲,是为点染戏曲中的特定情绪,比喻事情发展过程中临时发生的小事件。这个小插曲给人的感受,即为题所要补充的词语,如“感动”“惊喜”“快乐”“不满”“愤怒”等。补充完整的题目即是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过对小插曲的叙述,表达出你对此事的感受。
2.构思选材。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在写作时可以选取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小插曲”进行描述,首先确定“小插曲”发生地点,具体环境,如,课堂上的小插曲;考试中的小插曲;家庭生活中的小插曲等,这个插曲可以让人感到快乐、惊喜,或是懊恼、悲伤,更可以是愤怒、不满,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描述这一插曲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这一插曲给你带来的体验以及启示。在写作时,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会突出作文主题,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范文:
令人惊喜的小插曲
又是一节枯燥的自习课,沉闷、平静,毫无生气。
班长还是老样子,端坐在讲台上写着作业,目光偶尔呆滞地扫视一圈,还时不时地打一两个哈欠。倦意像是会传染一般席卷了每个人,再加上学业所带来的压力,大家看起来都无精打采的只有几个“学霸”还在那里“奋战”,也有几个“活跃分子”在小声议论着自己昨天晚上打出的“辉煌”战绩。
“啊,下雪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而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打破了自习课的安静。这句话像兴奋剂般激起了同学们埋在心底的那份活力,大家不约而同地瞅向窗外。“就是啊,下雪了!”“好久不见了呢!”一时间,一度沉闷又安静的教室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连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霸”们也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了几句。忽然,角落传来的一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又一次引爆了全场。同学们就像《咏雪》中的谢道韫般吟诵出有关“雪”的诗句,彰显才华。大家都攒足了劲儿讨论起了这场雪,关于雪的歌曲大家都唱得不亦乐乎。
突然一句“大家都别说话啦”一下子把同学们从“咏雪’的气氛中拉了回来,班级又恢复了沉闷和安静。但倘若仔细观察,又会发现与原来有些许不同:原来目光呆滞的班长眼神中好像多了几分光彩,原本昏昏欲睡的同桌也开始认真地看起了手中的卷子。班上弥漫已久的倦意被这竞如其来的一场雪一扫而空,同学们个个精神起来,班级里时不时地传来翻阅书本的声音和唰唰的写字声。
突如其来的一场雪,无疑成为这节自习课上的美丽小插曲,它驱散了课堂上枯燥沉闷的氛围,缓解了同学们心中的那座“成绩”大山带来的压力,消除了教室上空弥漫着的丝丝倦意。五彩缤纷的生活,就像美丽的乐章,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美丽的小插曲还是会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
【点评】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