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语文 · 九年级下册4.13 曹刿论战课件设计制作 : 十堰竹山实验中学 陈政勇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吴魏赤壁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后发制人曹操大败袁绍 孙刘大败曹操曹刿论战《左传》背景字音翻译探究形象讨论作业学习重点:1.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理解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指挥战争的策略是否得当,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大因素。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了解“之”、“其”的用法。《左传》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长勺之战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齐 鲁长勺之战
战争起因:鲁国小白齐国莒国纠长勺小白(齐桓公)注音、填字 曹刿( ) 又何间( )焉
肉食者鄙( ) fú( )敢专也
小惠未biàn( ) 玉帛( ) 败绩( )
小信未fú( ) 下视其辙( )
登shì( )而望之 遂( )逐齐师
夫( )战,勇气也 望其旗mǐ( )guìjiànbǐ弗徧bójì孚zhé轼suìfú靡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军队准备入见同乡居高位的统治者谋划参与目光短浅凭什么,靠什么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独自享用把通“遍” 普遍听从牛羊等祭祀品以少报多根据为人所信服赐福案件 即使详察根据实情可以凭借类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乘坐战车在击鼓进兵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大败驱车追赶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车前横木追赶齐国部队军队军队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译文: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已经战胜缘故发语词振作第二次衰落枯竭对方旺盛因此预测埋伏车印杂乱倒下所以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译文: 研究性学习(一)一、感知文章结构、详略、人物形象: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第二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第三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详写:
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
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略写: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仅52个字) 曹 刿研究性学习(二)问题四: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战争胜利的因素 战略因素: 战术因素: 论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阵地----战于长勺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研究性学习(三)问题探讨:
1、曹刿请见的理由是( )
2、“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 )
3、“取信于民”指哪件事?
4、有利的返攻时机是( )
5、有利的追击时机是( )
6、文章所论述的战略思想是( )
7、“既克,公问其故。”在结构上起(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取信于民本文通过( )展开故事情节对 话承上启下内 容 及 人 物 形 象 分 析(一) 战
前
准
备 曹刿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求信于臣 求信于神 求信于民 不可
以战 可以
一战 备战条件政治上:取信于民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深谋远虑关心国事、自信鲁庄公曹刿鄙远谋衬托 曹刿形象民弗从也 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内容及人物形象分析(二)战争
经过战后
总结 齐人三鼓下视其辙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登轼望之发动返攻的时机追击敌军时机?埋下
伏笔善于把握战机
杰出的谋略 曹 刿两个“未可”
两个“可矣”稳定果断军事上1、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但他“位卑未敢忘国忧”,热爱自己国家。 2、深谋远虑的品质 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你喜欢曹刿这个人物吗?你喜欢鲁庄公这个人物吗? 一.古今差异 1、牺牲玉帛 2、小大之狱(古: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现代比喻为人民、为正义
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案件)(今:监禁罪犯的地方)讨论与交流3、可以一战古:可以凭借今:能或能够4、再而三古:第二次今: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6、忠之属也
忠于人民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5、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情动人(实情 )(感情 ) 二.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7、何以战 ?
8、夫战,勇气也 。 三. 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2)、必以( )分( )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4)、可以( )一战。
(5)、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
(6)、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绝 。 四.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公与之乘小大之狱登轼而望之公将鼓之故克之(1)(2)其乡人曰
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肉食者谋之公将驰之五.总结:“以”的用法:(1)何以战 凭借(2)必以分人把(3)必以信用(4)必以情根据思 维 迁 移 训 练①如何评价曹刿这个人? ②鲁庄公真是“肉食者鄙”吗? ③你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