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6.狼牙山五壮士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体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4. 学习课文个体与群体相映衬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悟英雄之壮举,习得狼牙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
沈重(1915——1986) 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介绍作者
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北临易水。海拔1105米,上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五个山峰。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1941年抗日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日军在此英勇战斗。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狼牙山
1941年的秋天,日寇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由于我军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打击敌人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决定转移,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任务。《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可歌可泣、传诵至今的英雄故事就是在完成这次掩护任务的过程中发生的。
创作背景
日寇 奋战 险要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悬崖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攀登
居高临下 山涧 粉身碎骨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 惊天动地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山涧:山间的水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形或傲视他人。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文中指班长毫不犹豫做出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决定。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2、描写日寇,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的词语是。
1、描写五壮士,使我们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的词语是。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全神贯注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昂首挺胸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全神贯注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昂首挺胸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2)梳理课文思路
课文
先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再写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最后写壮烈跳崖。
(4)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3)概括小标题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英勇跳崖。
简略
详细
简略
详细
详细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跳崖的事。
主题概括
课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跳崖的事。表现了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3.本文中的标题“壮士”是否可以改成“战士”?
作业布置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