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一单元
1
对接课标 单元架构
2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3
典题自测 迎战中考
目
录
对接课标 单元架构
1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1 沁园春·雪/毛泽东
2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3 我爱这土地/艾青
4乡愁/余光中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
6 我看/穆旦
自由朗诵
尝试创作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7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9* 论教养/利哈乔夫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写作 观点要明确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期中复习
11 岳阳楼记/范仲淹
12 醉翁亭记/欧阳修
13* 湖心亭看雪/张岱
14 诗词三首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毛泽东
2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3 我爱这土地/艾青
4乡愁/余光中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
6 我看/穆旦
自由朗诵
尝试创作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2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一、初读体验
请独立阅读每首诗,不参考任何资料,随手记下你的初读感受。
诗歌 初读感受(内心感觉、感情基调)
《沁园春·雪》 豪迈、雄壮、激情、激昂……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深沉、缓慢、深情、难过……
深沉、悲怆、忧郁、悲愤……
忧郁、深沉、忧伤、惆怅……
喜悦、欢快、轻灵、温馨……
欢快、激昂、惆怅、灵动……
二、比读分类
分类标准:诗体 诗歌 理由
第一组 《沁园春·雪》
第二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结合注释、旁批和其他资料,再读诗歌,依照范例尝试从诗体、用韵、句式、情感等不同角度,对教材中的六首诗歌进行分组。
古体词
现代诗
分类标准:押韵 诗歌 理由
第一组 不押韵
第二组 小节或整篇押韵
分类标准:句式 诗歌 理由
第一组 《沁园春·雪》 符合词牌的限制;以四字短句为主。
第二组
第三组 《我爱这土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句式整齐,回环往复
句式自由流畅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
《沁园春·雪》《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周总理,你在哪里》《乡愁》
积累意境用词:
冷色调:幽僻冷寂、孤寂空旷、萧瑟凄凉、荒凉单调、萧索冷清、空寂冷清
暖色调:清新秀美、清新明快、富丽繁华、华美绚丽、华美雅致、宁谧美好、简朴淳厚、闲适恬淡、温馨平和、浅淡柔和、和谐柔曼、安宁祥和、欢快热闹……
其他:雄浑壮阔、高远开阔、高远深邃、苍茫辽远、苍凉悲壮、清幽深邃、清幽淡远、宁静淡远、朦胧缥缈
诗歌 意象 意象特点(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 意境特点 情感
《沁园春·雪》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
洋溢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必将创造空前伟大业绩的坚定自信。
歌颂了周总理为人民、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赞扬了周总理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
表达了作者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冰、雪、大河、 山、原、晴日、 帝王……
千里、万里、顿失滔滔、 舞蹈、奔驰、妖娆、稍 逊、略输……
壮阔、生气勃 勃、生动活泼……
高山、大地、谷 穗、森林、大海、 足迹、天安门、 周总理……
回音、轰鸣、沉甸甸、 辽阔、深深……
雄壮磅礴、高 大宽阔、日理 万机、鞠躬尽 瘁……
鸟、土地、暴风 雨、河流、风、 黎明……
嘶哑、腐烂、击打着的、 汹涌、悲愤的、无止息 地吹刮着的激怒的、无 比温柔的…
拼尽全力、饱 受磨难、满目 疮痍、悲愤、 满怀希望……
诗歌 意象 意象特点(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 意境特点 情感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吟诵大自然春天的坦荡和飘逸,吟诵生命的丰润和勃发,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表达了对爱的赞颂和对新生命的希望、依恋。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沉重、浑厚、 哀伤、苦闷、 无奈……
我、你、四月天、 四面风、光艳、 云烟、星子、细 雨点、百花、月圆、燕、……
笑响点亮的、轻灵、交 舞着变、早天里、软、 闪、洒、娉婷、鲜妍、 天真……
温暖明媚、欢 快轻灵、充满 生机、轻盈自 在…
我、你、春风、 春草、飞鸟、晴 空、流云、大 地……
向晚的、丰润的、平展、 红晕、凝望……
轻柔温和、充 满生机……
分类标准:情感 诗歌 理由
第一组
第二组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
《周总理,你在哪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个人情感
家国情怀
诗歌语言赏析策略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1
独特的句式——排比、假设、反复、递进、颠倒等。
2
意蕴独特的动词、形容词
3
副词、助词、量词、人称词
4
3
典题自测 迎战中考
捷
乏
B
A
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jié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fá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那( )醒他的/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过于殷切的想望。
(选自《艾青诗选 吹号者》)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轻jié( ) 困fá( )
(2) 加点字“埋”在文中的读音是(1分)( )
A. mái B. mán
(3) 填入文中“( )”内的汉字,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 惊 B. 警
.
C
2. (泰州中考)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星光璀璨,汉字是它的基石。
B.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C.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
味、香,令人流连忘返。
D. 高明的画家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给
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
.
.
.
.
.
.
.
.
.
.
.
.
.
.
.
.
3. (淮安中考)在学校组织的“阅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主题活动中,小文
同学写了一段读书心得,其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① 这学期我读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繁星 春水》
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小王子》让我明白了爱就是责任,《我与地坛》
让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② 为了避免自己以后不懈怠,我已制订好新的
读书计划。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和文学作品”删去,或将“和”改为“等”。
删去“避免”或“不”。
4. 默写句子。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
《我爱这土地》)
(2) 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3)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点明主题,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5. 名著阅读。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艾青《煤的对话》)
(1) 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
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6.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
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
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
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2018年5月2号,习近平主席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引用了辛弃疾的词句: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
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1) 请同学们谈谈习近平主席引用辛弃疾词句对北京大学学生提出了怎么
样的希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2) 这段话阐述了国家、____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2分)
希望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
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在奋斗中梦想成真!
人才
教育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