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脸。一切都叫人舒心爽气!西斜的阳光从大玻璃窗户射进来,洒在淡黄色的写字台上,一
片明光灿烂,和他的心境形成了完美和谐的映照。
全部安排好了。在县委的大灶上吃完下午饭,他就悠然自得地出去散步一先到他的母
校县立中学。
正在假期,校园里没什么人。他徜徉在这亲切熟悉的地方,过去生活的全部事情都浮现
在眼前了。手风琴的醉心的声音,学校运动会上的笑语喧哗,也在耳边喧响起来。当年同学
们的脸庞一个个都历历在目。最后,他回忆的风帆在黄亚萍的身边停下来,他和她在哪一块
地方讨论过什么问题,说过什么话,现在想起来都一清二楚。
他在他经常去的几个地方分别按当年的姿势坐了坐,或躺一躺,忍不住热泪盈眶。所有
少年时期经历过的一草一木,在任何时候都会非常亲切地保留在一个人的记忆中,并且一想
起来就叫人甜蜜得鼻子发酸!
从学校里出来,他又去了县体育场一他是体育爱好者,是学校许多项运动队的队员。
尤其是篮球,他和克南都是校队的主力。他曾在这里度过许多个激动人心的傍晚!
他从体育场转出来,从街道上走了过去,像巡礼似地把城里主要的地方都转悠了一遍,
最后才爬上东岗。
东岗长满了一片一片的小树林,有的树还是当年他们在清明节栽下的。山顶上是烈士陵
国,埋葬着一百多名解放这座县城栖牲了的战士。那已经有些班驳的石碑告诉人们,从那时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多个年头。
这是县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一般的市民兴趣都在剧院和体育场上。经常来这里的大部
分是中学教师、医院里的大夫这样一些本城的知识分子。山冈很大,没儿个人来,显得幽静
极了。高加林坐在一棵大槐树下。透过树林子的缝隙,可以看见县城的全貌。一切都和三年
前他离开时差不多,只是街面上新添了几座三四层的楼房,显得“洋气”了一些。县河上新
架起了一座宏伟的大桥,一头连起河对面几个公社通向县城的大路,另一头直接伸到县体育
场的大门上。
西边的太阳正在下沉,落日的红晖抹在一片瓦蓝色的建筑物上。城市在这一刻给人一种
异常辉煌的景象。城外黄土高原无边无际的山岭,像起伏不平的浪涛,涌向了递远的地平
线……
当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城里亮起来的时候,高加林才站起来,下了东岗。一路上,他忍不
住狂热地张开双臂,面对灯火闪闪的县城,嘴里喃喃地说:“我再也不能离开你了…”
(选自《人生·第十四章》,有删改)
【注】①《人生》是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
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站在故事之外,叙述高加林再次回到县城后的行踪,自由灵活地
表现出了高加林的形象特征。
高一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构成:由问句“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答句“就是在潜意识中,对自
己的文化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自觉的传承”组成,
表达效果:运用设问的修辞能提醒注意,引发读者思考“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且
有问有答,突出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含义,还能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7.【答案】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答案】第①句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第⑥句可修改为:这导致(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
第⑨句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评分参考:序号准确,各给1分,修改正确各给1分.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B
【解析】根据原文最后两段中“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的能源也越来越多”“但
是,较低的能源转化效率和较高的初期投入,仍然是困扰这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瓶颈”“在
未来,植物或将再次成为推动世界快速运转的新动力”可知,作者关于未来新能源发展观的
观点是利用植物大规模发展新能源。A.“种植高粱的农四可能变成生物‘油田’”符合作者
的观点。B.“产制少量氢气”不符合作者利用植物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的观点.C.“这种芦竹
可以直接替代燃煤”符合作者的观点.D.“能持续提供大量电能”符合作者的观点。
12.【答案】B
【解析】B.“但他富有才华,因而县里聘用他为通讯干事”理解不准确,高加林的才华如何
文中没有具体体现,他能重回县城是因为“马占胜同志帮助了他”.
13.【答案】C
14.【答案】①“西斜的阳光从大玻璃窗户射进米,洒在淡黄色的写字台上,一片明光灿烂”,
用明光灿烂的阳光烘托出高加林再次回到县城后的喜悦心情。②“县河上新架起了一座宏伟
的大桥,一头连起河对面几个公社通向县城的大路,另一头直接仲到县休育场的大门上”,
这里刀通向县休育场的道路寓意高加林由农村再次走向城订,实现以份转变。③“城外黄土
高原无边无际的山岭,像走伏不半的浪涛,浦向了遥远的地平线…”,用城外起伏的山岭
营造出开阔悠远的意境,引发读者联想.(任选两处)
15.【答案】①《人生》中自我追求以及主体地位追求意识表现在高加林身上,是自我追求
和自我实现热情和欲望,即追求更完美的社会实现和个人实现.②在自我追求上,高加林对
业有很高的向往,在政治上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想好好工作,搞出成绩,计划明年写入党
中请。③在主休地位追求上,高加林主动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都与城紧密地融合
在了一起,从小时候面对城市胆怯而惶恐,到毕业后渴望在县城立足,努力成为县城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