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1.2.1 探索生命的器具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发现视野中的血细胞较模糊,则他应该调节显微镜的哪一结构( )
A.目镜 B.物镜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A.目镜用来观察前方光学系统所成图像的目视光学器件,是显微镜等目视光学仪器的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由物镜放大所得的实像再次放大,A不符合题意。
B.物镜是由若干个透镜组合而成的一个透镜组,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主要取决于物镜,物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显微镜映像质量,它是决定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成像清晰程度的主要部件,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上的大螺旋称为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像,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上的小螺旋称为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微调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D符合题意。
2.要想观察到更多数目的细胞,下列各组显微镜镜头中,应选择的是( )
A.10× 10× B.5× 10× C.16× 40× D.5× 40×
【答案】B
【解析】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
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A组合中,细胞被放大了10×10=100倍;显微镜B组合中,细胞被放大了5×10=50倍;显微镜C组合中,细胞被放大了16×40=640倍;显微镜D组合中,细胞被放大了5×40=200倍。因此,B组合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
3.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bq”,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
A.qb B.bq C.dp D.pd
【答案】B
【解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将字母“bq”写好,旋转180°后得到的是字母“bq”。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答案】A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光线很弱,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5.如图为显微镜的四种镜头,要想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图中①②目镜、③④物镜,目镜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所以要想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②短目镜和③长物镜,放大了400倍,放大倍数最大。
6.透明玻片上的“6<9”,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 B.6<9 C.6>9 D.9<6
【答案】C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所以在透明玻片上的“6<9”,旋转180度后得到的6>9,即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6>9,C符合题意。
7.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的图像,要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
A.左上方移动 B.左下方移动 C.右上方移动 D.右下方移动
【答案】A
【解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在视野左上方,因此应将装片往左上方向移动才能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8.下图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上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因此,题图中③④是目镜,①②是物镜。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低倍目镜④和低倍物镜①组合。
9.一台显微镜配有如下图所示的镜头,其中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一台显微镜配有如下图所示的镜头,其中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①物镜是10倍,④目镜是5倍。
10.显微镜是科学研究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先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装好物镜和目镜;再利用低倍镜、大光圈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然后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看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最清晰。最后是整理,擦拭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将显微镜放回镜箱。因此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③对光,直到整个视野呈白色→①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④左眼向目镜内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收镜并放回原处。
二、综合题
11.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据图回答:
(1)题图中6是 ,5是 。
(2)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1] 和[4] ;可以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镜筒的是 。(写部件名称)
(3)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 (平面镜/凹面镜)来对光。
(4)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了“b”,请问玻片标本上的是( )
A.b B.p C.d D.q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干燥的 B.新鲜的 C.厚而不透明 D.薄而透明
【答案】(1)反光镜;载物台
(2)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
(3)凹面镜
(4)D
(5)D
【解析】(1)图中6是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5遮光器,下面有大小不一的光圈。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1目镜和4物镜。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3)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4)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了“b”,请问玻片标本上的是“q”。故答案为:D。
(5)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果材料厚而不透光,那么光线无法透过样品,就无法观察。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的生物材料只要是薄而透明的,就能观察清晰。故答案为:D。
12.如图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见的观察器具。请据图回答:
(1)图1是光学显微镜。实验时如实验室内光线较暗,要转动 ,以收集更多光线。实验过程中,小明看到物像有些模糊,要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转动[ ] 。
(2)图2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观察时, (填名称)应放在镜筒上,要想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物像,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3)图3是小明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移动玻片。从图上分析,小明放在显微镜下的玻片上的字母应为 。
(4)发现视野中有污点时,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变化,因此污点应该在 上。
(5)图4A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操作为 。
(6)进行图4B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 。
(7)图4中三个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填字母)。
【答案】(1)6反光镜;3;细准焦螺旋
(2)目镜;②和③(顺序可换)
(3)左下方;P
(4)物镜
(5)对光
(6)避免物镜压碎装片
(7)ABC
【解析】(1)图1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能使光线汇聚,使视野亮度变亮,因此实验室内光线较暗时,6反光镜,以收集更多光线,是视野变亮,实验过程中,小明看到物像有些模糊,要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图中的3。
(2)目镜上没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的上端有螺纹,可旋转固定在镜筒下端连接的转换器的三个开口上,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即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图中,①②是目镜,③和④是物镜, 要想在视野中看到较大
的物像,应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组合,即短的目镜和长的物镜,即图中的②和③。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在实验中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题干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从而移动到中央。
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从图上分析,小明放在显微镜下的玻片上的字母应为P。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有污点出现,污点一般只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根据题干所述,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污点没有发生移动,因此污点应该在物镜上。
(5)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一个明亮视野,所以,题干中,图4A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操作为对光。
(6)进行图4B所示操作时,即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着物镜避免物镜压碎装片。
(7) 在使用显微镜时,先进行对光,对光完成后,眼睛注视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下降,物镜和装片的距离大约到2mm时,眼睛注视着目镜,寻找物象即可,所以,图4中三个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A、B、C。
13.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请回答下列有关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 (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倍。
(3)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填“右上”或“左下”)方向移动。
【答案】(1)平面
(2)100
(3)右上
【解析】(1)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
(3)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物象在在视野的右上方,故载玻片应向右上方向移动。
14.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所滴的液体应是 。
(2)图乙、丙、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
(3)进行图丙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所指部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
(4)在图丁状态下观察时找到相关物像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操作的步骤应该是先把要观察的物像调整到 中央,然后转动
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不清晰时可用 调节。
(5)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 擦。
(6)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7)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的 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
(8)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边圆形物,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发现该物移动,则该物是 。
(9)制作临时装片时,一般都要染色,染色最深的是 。
【答案】(1)生理盐水
(2)对光
(3)撞碎镜头和装片
(4)视野;转换器;细准焦螺旋
(5)擦镜纸
(6)右下方
(7)一侧;防止产生气泡
(8)气泡
(9)细胞核
【解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体细胞的浓度一致,为了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失水而皱缩,所以往装片上滴加浓度为0.9%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为了维持细胞保持正常状态。(2)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如下: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3)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了避免损坏玻片,眼睛要看着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反方向转到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时,眼睛看着目镜内寻找物象;找到物像并调至清晰后,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绘图.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了避免损坏玻片,眼睛一定要看物镜。(4)在图丁状态下观察时找到相关物像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操作的步骤应该是先把要观察的位于左上方的物像调整到视野中央,调整的方法是:首先要将移动玻片向左上方移动,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5)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6)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上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就能移到视野的中央(7)制作玻片标本,盖盖玻片时要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就会发现水滴沿着盖玻片边缘向两边散开,再缓慢放平,这样水就会从一侧赶向另一侧,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8)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是气泡。(9)由于细胞是无色透明的,染色可以使细胞的各个结构对比明显,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15.请根据显微镜结构图(图1)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示意图(图2)回答问题。
(1)图1中决定放大倍数的结构是 和 ,如果二者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那么所观察的标本将被放大 倍。
(2) 通常与遮光器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
(3)用序号和箭头将图2中的步骤进行排序: 。
(4)图2步骤③滴加的是 。(选填“清水”或“生理盐水”)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应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 的中心。
(6)为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转动 。
(7)若将下图中的细胞移到视野的左侧,应将标本向 侧移动。
【答案】(1)目镜;物镜;400
(2)反光镜
(3)③→④→②→①
(4)清水
(5)通光孔
(6)细准焦螺旋
(7)右
【解析】(1)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都能对物体放大,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因此图1中决定放大倍数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标本被放大400倍。
(2)显微镜上调节光线的2个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所以反光镜和遮光器配合使用,调节视野内的亮度。
(3)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因此图中步骤是:③→④→②→①。
(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这样才能保持洋葱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5)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中,放置玻片标本时,要把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以便光线穿过标本,形成物像。
(6)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7)因为显微镜下物体的像是倒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若将图中的细胞移到视野的左侧,应将标本向右侧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1.2.1 探索生命的器具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发现视野中的血细胞较模糊,则他应该调节显微镜的哪一结构( )
A.目镜 B.物镜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2.要想观察到更多数目的细胞,下列各组显微镜镜头中,应选择的是( )
A.10× 10× B.5× 10× C.16× 40× D.5× 40×
3.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bq”,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
A.qb B.bq C.dp D.pd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5.如图为显微镜的四种镜头,要想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透明玻片上的“6<9”,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 B.6<9 C.6>9 D.9<6
7.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的图像,要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
A.左上方移动 B.左下方移动 C.右上方移动 D.右下方移动
8.下图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一台显微镜配有如下图所示的镜头,其中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显微镜是科学研究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二、综合题
11.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据图回答:
(1)题图中6是 ,5是 。
(2)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1] 和[4] ;可以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镜筒的是 。(写部件名称)
(3)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 (平面镜/凹面镜)来对光。
(4)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了“b”,请问玻片标本上的是( )
A.b B.p C.d D.q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干燥的 B.新鲜的 C.厚而不透明 D.薄而透明
12.如图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见的观察器具。请据图回答:
(1)图1是光学显微镜。实验时如实验室内光线较暗,要转动 ,以收集更多光线。实验过程中,小明看到物像有些模糊,要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转动[ ] 。
(2)图2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观察时, (填名称)应放在镜筒上,要想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物像,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3)图3是小明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移动玻片。从图上分析,小明放在显微镜下的玻片上的字母应为 。
(4)发现视野中有污点时,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变化,因此污点应该在 上。
(5)图4A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操作为 。
(6)进行图4B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 。
(7)图4中三个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填字母)。
13.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请回答下列有关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 (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倍。
(3)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填“右上”或“左下”)方向移动。
14.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所滴的液体应是 。
(2)图乙、丙、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
(3)进行图丙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所指部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4)在图丁状态下观察时找到相关物像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操作的步骤应该是先把要观察的物像调整到 中央,然后转动
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不清晰时可用 调节。
(5)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 擦。
(6)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7)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的 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
(8)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边圆形物,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发现该物移动,则该物是 。
(9)制作临时装片时,一般都要染色,染色最深的是 。
15.请根据显微镜结构图(图1)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示意图(图2)回答问题。
(1)图1中决定放大倍数的结构是 和 ,如果二者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那么所观察的标本将被放大 倍。
(2) 通常与遮光器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
(3)用序号和箭头将图2中的步骤进行排序: 。
(4)图2步骤③滴加的是 。(选填“清水”或“生理盐水”)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应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 的中心。
(6)为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转动 。
(7)若将下图中的细胞移到视野的左侧,应将标本向 侧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