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15:21:19

文档简介

【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选词填空。
(1)茂盛 茂密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特别   ,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②凤眼兰是一种   的水生绿色植物,在全球热带水域生长极其   。
(2)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
①在我   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颗白丁香。
②夜幕降临,湖边上的渔家灯火   的亮了。
(3)不管……总…… 既……又…… 只要……都…… 虽然……但是……
①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   人累了,   仍咬牙坚持。
②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方向不错,怎么走   可以。
③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唱的是什么,听者   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④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答案】(1)茂盛;茂盛;茂密
(2)断断续续;陆陆续续
(3)虽然;但是;只要;都;不管;总;既;又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使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①前后句表示转折关系,所以用“虽然、但是”;② 前后句表示条件关系,所以用“只要、都”;③ 前后句表示转折关系,所以用“不管、总”; ④前后句表示并列关系,所以用“既、又”。
故答案为:(1)茂盛、茂盛、茂密
(2)断断续续、陆陆续续
(3)虽然、但是、只要、都、不管、总、既、又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将下列词语按要求归类。
恐惧
俏丽 清秀 苍白 清幽 吃惊
紧张
伤心 白皙 潮湿 僻静 静谧
(1)描写心情的:   
(2)描写外貌的:   
(3)描写环境的:   
【答案】(1)恐惧、吃惊、紧张、伤心
(2)悄丽、清秀、苍白、白皙
(3)清幽、潮湿、僻静、静谧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及分类掌握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恐惧、吃惊、紧张、伤心
(2)悄丽、清秀、苍白、白皙
(3)清幽、潮湿、僻静、静谧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3.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一碧千   ②翠色   流
③   芳自赏
④平   无味 ⑤心   神往 ⑥   影自怜
(2)选词填空。(填序号,可多选)
①上面词语有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意思的是   。
②夏天,雨后的草原   ,绿叶上挂满晶莹的水珠,到处   ,美不胜收。
(3)词语①和②都是形容“绿”的,其中词语①形容“绿”的   (范围广 动态美),词语②形容“绿”的   (范围广 动态美)。我还能写出一个形容“绿”的四字词语:   。
【答案】(1)里;欲;孤;淡;驰;顾
(2)③、⑥;①;②
(3)范围广;动态美;青翠欲滴
【知识点】词形;词义;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一碧千里”意思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平淡无味"意思为质性平和无味,后指平平常常;"心驰神往"的意思是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顾影自怜"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书写时注意“心驰神往”不要写成了“心弛神往”。
(2)①"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顾影自怜"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符合语境;②“一碧千里”意思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符合语境。
(3)“一碧千里”形容绿的范围广,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翠色欲滴”形容绿得像要流淌出来一样,是一种动态美;形容绿的四字词语还有青翠欲滴,绿草如茵等。
故答案为:(1)里、欲、孤、淡、驰、顾;(2)③、⑥;①;②;(3)范围广;动态美;青翠欲滴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F.设问
(1)桂子花开,香飘十里。   
(2)每一只虫鸟都是我的朋友,每一丛花草都是我的伙伴,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4)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5)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6)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答案】(1)C
(2)D
(3)E
(4)B
(5)A
(6)F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故答案为:(1)C(2)D(3)E(4)B(5)A(6)F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根据本单元内容填空。
(1)本单元的课文带我们走进了辽阔、美丽的草原:“这种境界,既   ,又叫人舒服,既愿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段文字出自《草原》,作者是我国现代作家   。文中最能体现蒙汉人民情谊深厚,不忍分别的一句话是:“   ,   !”
(2)当父母带你去郊外的农家乐游玩,看到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村庄,村子四周青山横卧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   ,   。”当你们进入农家小屋,打开窗户,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和当地的农人谈论今年庄稼的长势时,你又会吟诵:“   ,   。”当你们要离开,农家人热情地邀请你们再来时,你还会引用诗句“   ,    “,约定秋天再见。
【答案】(1)使人惊叹;久立四望;老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根据“《草原》”和语句“这种境界”可知下一句应该填的是“既使人惊叹”。根据“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可知,上一句应该填的是“既愿久立四望”。《草原》这篇是老舍所写一篇散文,句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离别时不舍的心情。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符合语境。“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符合语境。“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1)使人惊叹;久立四望;老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6.按要求写句子。
(1)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为比喻句)
(2)这是声音。(扩句)
(3)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缩句)
(4)我们必须注意改正并发现自己的缺点。(修改病句)
(5)这种美,惊心动魄。(改为反问句)
【答案】(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3)我想起战友来。
(4)我们必须注意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5)这种美,难道不惊心动魄吗?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4)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本句词序颠倒,应改为我们必须注意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5)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3)我想起战友来。
(4)我们必须注意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5)这种美,难道不惊心动魄吗?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4)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5)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7.语文实践。
学了《丁香结》一课,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最喜欢的花:   
喜欢它的理由:   
【答案】梅花;梅花以其淡雅的香气、婀娜的风姿而深受人们青睐,又以坚贞不屈的品格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严寒中,梅花傲然开放,它这种不畏严寒的高贵品格正如我们中国人一样,不怕风欺雪压,不肯低头折节。梅花是极具气节和灵魂的花,所以,我最喜欢它。
【知识点】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丁香结》是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可以围绕“香味、形状、颜色、品质”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梅花;梅花以其淡雅的香气、婀娜的风姿而深受人们青睐,又以坚贞不屈的品格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严寒中,梅花傲然开放,它这种不畏严寒的高贵品格正如我们中国人一样,不怕风欺雪压,不肯低头折节。梅花是极具气节和灵魂的花,所以,我最喜欢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考查的主题主要围绕花,学生可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
8.课内阅读《草原》,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给选文中加点字选择错误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愉快—    勾勒—    舒服—   
(3)选文中有两个形容“绿”的四字词语,分别是   和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两个,分别是   和   。
(4)选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找出来。
(5)对选文最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抒情,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这是草原景色的特点。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答案】(1)xuān;yíng
(2)快乐;勾画;舒适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4)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5)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只有明确正确读音,才能选出错误读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渲(xuàn)染 低吟(yíng)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愉快——快乐、愉悦、高兴 勾勒——勾画、勾描舒服——舒适、安适
愉快意思是快意;舒畅;勾勒意思是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舒服的意思是身心安恬称意 。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识记、积累能力。解答第一问,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选文中的近义词。第二问考查成语的积累,平时注重积累,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1、一碧千里 2、翠色欲流 3、郁郁葱葱 4、苍翠欲滴
一碧千里: 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苍翠欲滴: 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4)、把握作者感情要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本文描绘了草原美妙静谧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美景,表达作者看到草原的情感的句子就是:”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5)、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最后一句话是作者借物抒情,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故答案为:
(1)、xuān;yíng
(2)、1、快乐 2、勾画 3、舒适
(3)、1、一碧千里 2、翠色欲流 3、郁郁葱葱 4、苍翠欲滴
(4)、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5)、B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此题还考察学生审题的能力,选择错误的读音,平时要养成专注、认真的习惯。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识记、理解及积累。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还要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本题考查鉴赏选文的能力,要能在选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的能力。
(5)、 此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平时阅读文章,要注意多思多想。
课外阅读。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里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印象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北屋前的石榴树会开满火红的花朵,它们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____)着,贪婪地B(____)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我就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我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撞,腹部一鼓一鼓的,淡黄的翅膀不停地振动着,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我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找来清凉油抹上。但我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流水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流过。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参加工作,成了家,虽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⑤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山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倾斜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墙上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想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⑥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有改动)
9.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而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是摇曳多姿的。
D.这绿总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10.画横线句中A、B两处填入哪两个字更合适?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这样选择的理由:   。
11.第③自然段写了作者捉蜜蜂的趣事。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从文章的相关内容想开去,简单写一写。
12.作者的女儿为什么一到暑假或寒假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说说你的理解。
13.关于本文的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写了“我”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写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C.本文主要描写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精神滋养的感激。
D.本文主要描写了故园今日的景色,表达了女儿对故园的喜爱。
【答案】9.B
10.C;填入这两个字后,能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蜜蜂采蜜时的声音和动作。
11.儿时每逢周末我都会和爸爸去公园里捉鱼,然后带回家放在浴缸里喂养,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很自豪。
12.故园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女儿,说明故园依然生机蓬勃,不但始终留在作者的心底,还吸引着下一代。
13.C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记叙文阅读,要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才回顾整体的感知,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遮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是在文章第二段中出现,是对故乡庭院的总体介绍,所以答案应在下文去寻找。根据文中的“转过花墙,东端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由“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探在手里,印到心里,醉到梦里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来分析总结,由此可知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选字填空。结合句子进行分析,“闹”和“吮”这两个字更能形象地描绘出蜜蜂采蜜时的声音与动作,能使句子变为拟人句。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学生自己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故答案为:儿时每逢周末我都会和爸爸去公园里捉鱼,然后带回家放在浴缸里喂养,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很自豪。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从“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加绚丽”可知故园是孩子的乐园,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女儿,让作者的女儿感到快乐;作者的父母在故园,作者的女儿回到故园就可以看到爷爷奶奶了。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故园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女儿,说明故园依然生机蓬勃,不但始终留在作者的心底,还吸引着下一代。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AD项明显不全面,文章的第五六自然段描述了故园今日的景色,最后一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C
三、习作与表达
14.习作展示。
祖国江山美如画,你是不是很想自由自在地饱览祖国山河的秀丽景色?那你就变成一只小鸟吧。请你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成小鸟后的经历。要求:题目自拟,句子通顺,内容完整,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答案】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鸟。我想到处去旅游。我飞啊飞啊,飞到了武夷山看那美丽的景色:险峻的天游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清澈的九曲溪上漂着一排排竹排,不时传来了艄公一阵阵悠扬动听的山歌和精彩的解说,溪水“哗——哗——”地流着,好似在给艄公的山歌伴奏呢。溪水两边的竹子散发着“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豪情气概……我飞遍了整个武夷山,把武夷山的美丽风景尽收眼里。
假如我是鸟。我想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假如我是鸟。我听到了森林里听动物们的各种声音:听狮子威猛的吼声;听啄木鸟打鼓的声音;听鸟儿们清脆的歌声;听狼的嚎叫声;听蚂蚱拉琴的声音……看动物们怎样快活地追逐,怎样生活;看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捕获猎物;看动物们怎样睡觉……
我变成了一只鸟后,看到了很多美景,听到了以前没有听到过的声音,感受到了以前从没感受到的清风……如果我真是一只鸟该多好。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 本题是一篇自拟命题的写景习作,假设自己是一只鸟,把你看到的祖国山河的秀丽景色写出来。多运用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富有活力,写景应注意层次和顺序。注意详略得当。想象自己看到的美景即可。【立意角度】开头:自己变成了鸟,想着趁此机会展翅高飞,领略祖国的美景。正文:飞过山丘、看到什么什么。飞过海洋,看到什么什么,飞过城市,看到什么什么,飞过乡村,看到什么什么,你在途中经历了挫折,也尝尽了美景.......结尾:祖国的强大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祖国的秀美风景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点评】作者以自己作为小鸟的视角写了自己看到的祖国的美丽风光,赞扬祖国的富强美丽。情感真挚,内容充实。
1 / 1【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选词填空。
(1)茂盛 茂密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特别   ,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②凤眼兰是一种   的水生绿色植物,在全球热带水域生长极其   。
(2)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
①在我   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颗白丁香。
②夜幕降临,湖边上的渔家灯火   的亮了。
(3)不管……总…… 既……又…… 只要……都…… 虽然……但是……
①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   人累了,   仍咬牙坚持。
②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方向不错,怎么走   可以。
③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唱的是什么,听者   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④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2.将下列词语按要求归类。
恐惧
俏丽 清秀 苍白 清幽 吃惊
紧张
伤心 白皙 潮湿 僻静 静谧
(1)描写心情的:   
(2)描写外貌的:   
(3)描写环境的:   
3.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一碧千   ②翠色   流
③   芳自赏
④平   无味 ⑤心   神往 ⑥   影自怜
(2)选词填空。(填序号,可多选)
①上面词语有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意思的是   。
②夏天,雨后的草原   ,绿叶上挂满晶莹的水珠,到处   ,美不胜收。
(3)词语①和②都是形容“绿”的,其中词语①形容“绿”的   (范围广 动态美),词语②形容“绿”的   (范围广 动态美)。我还能写出一个形容“绿”的四字词语:   。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F.设问
(1)桂子花开,香飘十里。   
(2)每一只虫鸟都是我的朋友,每一丛花草都是我的伙伴,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4)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5)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6)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5.根据本单元内容填空。
(1)本单元的课文带我们走进了辽阔、美丽的草原:“这种境界,既   ,又叫人舒服,既愿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段文字出自《草原》,作者是我国现代作家   。文中最能体现蒙汉人民情谊深厚,不忍分别的一句话是:“   ,   !”
(2)当父母带你去郊外的农家乐游玩,看到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村庄,村子四周青山横卧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   ,   。”当你们进入农家小屋,打开窗户,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和当地的农人谈论今年庄稼的长势时,你又会吟诵:“   ,   。”当你们要离开,农家人热情地邀请你们再来时,你还会引用诗句“   ,    “,约定秋天再见。
6.按要求写句子。
(1)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为比喻句)
(2)这是声音。(扩句)
(3)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缩句)
(4)我们必须注意改正并发现自己的缺点。(修改病句)
(5)这种美,惊心动魄。(改为反问句)
7.语文实践。
学了《丁香结》一课,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最喜欢的花:   
喜欢它的理由:   
二、阅读与鉴赏
8.课内阅读《草原》,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给选文中加点字选择错误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愉快—    勾勒—    舒服—   
(3)选文中有两个形容“绿”的四字词语,分别是   和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两个,分别是   和   。
(4)选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找出来。
(5)对选文最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抒情,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这是草原景色的特点。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课外阅读。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里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印象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北屋前的石榴树会开满火红的花朵,它们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____)着,贪婪地B(____)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我就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我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撞,腹部一鼓一鼓的,淡黄的翅膀不停地振动着,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我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找来清凉油抹上。但我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流水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流过。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参加工作,成了家,虽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⑤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山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倾斜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墙上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想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⑥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有改动)
9.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而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是摇曳多姿的。
D.这绿总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10.画横线句中A、B两处填入哪两个字更合适?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这样选择的理由:   。
11.第③自然段写了作者捉蜜蜂的趣事。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从文章的相关内容想开去,简单写一写。
12.作者的女儿为什么一到暑假或寒假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说说你的理解。
13.关于本文的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写了“我”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写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C.本文主要描写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精神滋养的感激。
D.本文主要描写了故园今日的景色,表达了女儿对故园的喜爱。
三、习作与表达
14.习作展示。
祖国江山美如画,你是不是很想自由自在地饱览祖国山河的秀丽景色?那你就变成一只小鸟吧。请你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成小鸟后的经历。要求:题目自拟,句子通顺,内容完整,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茂盛;茂盛;茂密
(2)断断续续;陆陆续续
(3)虽然;但是;只要;都;不管;总;既;又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使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①前后句表示转折关系,所以用“虽然、但是”;② 前后句表示条件关系,所以用“只要、都”;③ 前后句表示转折关系,所以用“不管、总”; ④前后句表示并列关系,所以用“既、又”。
故答案为:(1)茂盛、茂盛、茂密
(2)断断续续、陆陆续续
(3)虽然、但是、只要、都、不管、总、既、又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答案】(1)恐惧、吃惊、紧张、伤心
(2)悄丽、清秀、苍白、白皙
(3)清幽、潮湿、僻静、静谧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及分类掌握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恐惧、吃惊、紧张、伤心
(2)悄丽、清秀、苍白、白皙
(3)清幽、潮湿、僻静、静谧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3.【答案】(1)里;欲;孤;淡;驰;顾
(2)③、⑥;①;②
(3)范围广;动态美;青翠欲滴
【知识点】词形;词义;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一碧千里”意思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平淡无味"意思为质性平和无味,后指平平常常;"心驰神往"的意思是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顾影自怜"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书写时注意“心驰神往”不要写成了“心弛神往”。
(2)①"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顾影自怜"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符合语境;②“一碧千里”意思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符合语境。
(3)“一碧千里”形容绿的范围广,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翠色欲滴”形容绿得像要流淌出来一样,是一种动态美;形容绿的四字词语还有青翠欲滴,绿草如茵等。
故答案为:(1)里、欲、孤、淡、驰、顾;(2)③、⑥;①;②;(3)范围广;动态美;青翠欲滴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4.【答案】(1)C
(2)D
(3)E
(4)B
(5)A
(6)F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故答案为:(1)C(2)D(3)E(4)B(5)A(6)F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答案】(1)使人惊叹;久立四望;老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根据“《草原》”和语句“这种境界”可知下一句应该填的是“既使人惊叹”。根据“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可知,上一句应该填的是“既愿久立四望”。《草原》这篇是老舍所写一篇散文,句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离别时不舍的心情。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符合语境。“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符合语境。“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1)使人惊叹;久立四望;老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6.【答案】(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3)我想起战友来。
(4)我们必须注意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5)这种美,难道不惊心动魄吗?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4)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本句词序颠倒,应改为我们必须注意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5)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3)我想起战友来。
(4)我们必须注意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5)这种美,难道不惊心动魄吗?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4)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5)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7.【答案】梅花;梅花以其淡雅的香气、婀娜的风姿而深受人们青睐,又以坚贞不屈的品格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严寒中,梅花傲然开放,它这种不畏严寒的高贵品格正如我们中国人一样,不怕风欺雪压,不肯低头折节。梅花是极具气节和灵魂的花,所以,我最喜欢它。
【知识点】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丁香结》是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可以围绕“香味、形状、颜色、品质”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梅花;梅花以其淡雅的香气、婀娜的风姿而深受人们青睐,又以坚贞不屈的品格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严寒中,梅花傲然开放,它这种不畏严寒的高贵品格正如我们中国人一样,不怕风欺雪压,不肯低头折节。梅花是极具气节和灵魂的花,所以,我最喜欢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考查的主题主要围绕花,学生可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8.【答案】(1)xuān;yíng
(2)快乐;勾画;舒适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4)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5)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只有明确正确读音,才能选出错误读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渲(xuàn)染 低吟(yíng)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愉快——快乐、愉悦、高兴 勾勒——勾画、勾描舒服——舒适、安适
愉快意思是快意;舒畅;勾勒意思是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舒服的意思是身心安恬称意 。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识记、积累能力。解答第一问,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选文中的近义词。第二问考查成语的积累,平时注重积累,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1、一碧千里 2、翠色欲流 3、郁郁葱葱 4、苍翠欲滴
一碧千里: 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苍翠欲滴: 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4)、把握作者感情要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本文描绘了草原美妙静谧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美景,表达作者看到草原的情感的句子就是:”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5)、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最后一句话是作者借物抒情,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故答案为:
(1)、xuān;yíng
(2)、1、快乐 2、勾画 3、舒适
(3)、1、一碧千里 2、翠色欲流 3、郁郁葱葱 4、苍翠欲滴
(4)、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5)、B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此题还考察学生审题的能力,选择错误的读音,平时要养成专注、认真的习惯。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识记、理解及积累。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还要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本题考查鉴赏选文的能力,要能在选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的能力。
(5)、 此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平时阅读文章,要注意多思多想。
【答案】9.B
10.C;填入这两个字后,能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蜜蜂采蜜时的声音和动作。
11.儿时每逢周末我都会和爸爸去公园里捉鱼,然后带回家放在浴缸里喂养,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很自豪。
12.故园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女儿,说明故园依然生机蓬勃,不但始终留在作者的心底,还吸引着下一代。
13.C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记叙文阅读,要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才回顾整体的感知,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遮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是在文章第二段中出现,是对故乡庭院的总体介绍,所以答案应在下文去寻找。根据文中的“转过花墙,东端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由“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探在手里,印到心里,醉到梦里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来分析总结,由此可知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选字填空。结合句子进行分析,“闹”和“吮”这两个字更能形象地描绘出蜜蜂采蜜时的声音与动作,能使句子变为拟人句。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学生自己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故答案为:儿时每逢周末我都会和爸爸去公园里捉鱼,然后带回家放在浴缸里喂养,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很自豪。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从“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加绚丽”可知故园是孩子的乐园,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女儿,让作者的女儿感到快乐;作者的父母在故园,作者的女儿回到故园就可以看到爷爷奶奶了。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故园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女儿,说明故园依然生机蓬勃,不但始终留在作者的心底,还吸引着下一代。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AD项明显不全面,文章的第五六自然段描述了故园今日的景色,最后一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C
14.【答案】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鸟。我想到处去旅游。我飞啊飞啊,飞到了武夷山看那美丽的景色:险峻的天游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清澈的九曲溪上漂着一排排竹排,不时传来了艄公一阵阵悠扬动听的山歌和精彩的解说,溪水“哗——哗——”地流着,好似在给艄公的山歌伴奏呢。溪水两边的竹子散发着“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豪情气概……我飞遍了整个武夷山,把武夷山的美丽风景尽收眼里。
假如我是鸟。我想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假如我是鸟。我听到了森林里听动物们的各种声音:听狮子威猛的吼声;听啄木鸟打鼓的声音;听鸟儿们清脆的歌声;听狼的嚎叫声;听蚂蚱拉琴的声音……看动物们怎样快活地追逐,怎样生活;看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捕获猎物;看动物们怎样睡觉……
我变成了一只鸟后,看到了很多美景,听到了以前没有听到过的声音,感受到了以前从没感受到的清风……如果我真是一只鸟该多好。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 本题是一篇自拟命题的写景习作,假设自己是一只鸟,把你看到的祖国山河的秀丽景色写出来。多运用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富有活力,写景应注意层次和顺序。注意详略得当。想象自己看到的美景即可。【立意角度】开头:自己变成了鸟,想着趁此机会展翅高飞,领略祖国的美景。正文:飞过山丘、看到什么什么。飞过海洋,看到什么什么,飞过城市,看到什么什么,飞过乡村,看到什么什么,你在途中经历了挫折,也尝尽了美景.......结尾:祖国的强大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祖国的秀美风景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点评】作者以自己作为小鸟的视角写了自己看到的祖国的美丽风光,赞扬祖国的富强美丽。情感真挚,内容充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