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18晏子治东阿课件+练习(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18晏子治东阿课件+练习(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8 22:11:06

文档简介

语文·必修 4(粤教版)
18 晏子治东阿
社  鼠①
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④,鼠因往托焉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 涂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⑦。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⑧。内则 蔽善恶于君上⑨,外则卖权重于百姓⑩。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注: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②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前517-前490年在位。晏子:即晏婴,齐国大夫。③社:土地庙。④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涂:作动词用,抹泥。 这里指墙壁的结构。⑤托:寄托。⑥败:毁坏。涂:涂抹上的泥,作名词用。⑦以:因为。故:原因。⑧人主:国君。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人主左右,指国君亲近的小人。⑨蔽 :蒙蔽、隐瞒。⑩卖:卖弄。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案据:把持,保护。腹:厚。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之:代词,指上文的“左右”。这句的意思是指人主对他的左右恩礼亲厚。
译文:齐景公问晏子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晏子回答道:“最大的忧患是社庙的老鼠。”齐景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晏子回答说:“社庙的墙壁是把许多木条联结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而成的。老鼠喜欢到那 里寄居。人们想要消灭它们,用火去熏,怕烧坏木头;用水去灌,又怕毁坏泥墙。因此,老鼠凭借这个,作威作福,使人们很难根除。说到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他们在朝中隐瞒善恶,蒙蔽君王;在外卖弄权势,欺压百姓。如果不杀掉这种人,就会酿成祸患,但要杀他们,他们则是国君的宠臣,国君的心腹,人们无可奈何。这些人实在是贻害国家而又难以根除的社鼠啊!”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阿   阿胶   阿房宫   阿谀奉承
B.数落 数量 数一数 数典忘祖
C.眷属 属实 家属院 举酒属客
D.参与 赠与 好与坏 与虎谋皮
解析:A项,都读ē;B项,“数量”的“数”读shù,其余的读shǔ;C项,“举酒属客”的“属”读zhǔ,其余读shǔ;D项,“参与”的“与”读yù,其余读yǔ。
答案:A
2.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屡次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诛:责罚
D.便事左右 便:逢迎讨好
解析:A项,数:责备。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货赂至,并曾赋敛
B.仓库少内
C.再拜便辟
D.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解析:A项,“曾”通“增”;B项,“内”通“纳”;C项,“辟”通“避”。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改道易行 B.仓库少内
C.陂池之鱼 D.属托不行
解析:A项,古义是“更换行事的方法”;今义指改变从事的行业;B项,古义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今义指储存大批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建筑物;C项,古今意义都是“池塘”的意思;D项,古义是“不接纳”,今义是“不可以”“不中用”。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而君反以罪臣
C.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解析:A项,为动用法,为……而死;B、C、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甚矣,汝之不惠
A.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B.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一夫作乱而七庙隳
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主谓倒装句,B、D两项为被动句。C项是判断句。
答案:A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塑造  溯源  宿将  夙兴夜寐
B.点缀  坠落  赘言  椎心泣血
C.讣告  驸马  馥郁  赴汤蹈火
D.整饬  不啻  炽烈  叱咤风云
解析:A项,全读“sù”;B项,前三项读“zhuì”,“椎心”读“chuí”;C项,全读“fù”;D项,全读“chì”。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刘老师写文章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字,常常搜肠刮肚,堪比古人写诗“练字”的境界。
B.他对我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能和这样一位队友供事,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
C.有关部门召开会商会,邀请专家分析今冬明春禽流感疫情趋势,研究布署下一步工作。
D.自主学习和应试学习真的水火不容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学理论中追本溯源。
解析:A项,练―炼;B项,供―共;C项,布―部。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夏天的文坛热闹非凡,文学出版界沸沸扬扬,名家小将的作品纷纷出手。
B.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C.节食控体重的煎熬且不说,为了增加体能她一次又一次地扛起加男孩们也望而生畏的杠铃,长时间地把自己挂在高低杠上拉臂力……
D.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机关主动简化手续,取消了一些繁文缛节,得到群众的好评。
解析:A项,沸沸扬扬:多形容议论纷纷,不是用于形容热闹的场面;B项,亦步亦趋:是个贬义词,比喻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自己没有主见;C项,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D项,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繁琐多余的事项。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解析:A项,“学习”和“素养”搭配不当,应删去“与素养”;B项,“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主客颠倒,应改为“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都弥足珍贵”或“宝玉都弥足珍贵”;C项,第一个分句前后牵连,第二个分句偷换主语,应在“省市领导”后加上逗号,“来到县里”前补充主语“他们”,后面的逗号去掉。
答案:D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解析: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明年上计   上计:献上计谋
B.货赂不至 赂:财物
C.仓库少内 内:通“纳”,纳税
D.再拜便辟 辟:避让
解析:A项,上计通过排除法可得出答案。地方官年终讲境内的户口、赋税、狱讼等事项编造计簿,逐级上报。
答案:A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景公迎而贺之曰   ②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B.①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②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C.①子之治东阿也 ②孤之有孔明……
D.①吾以子为可 ②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解析:A项,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B项,①介词,对;②介词,到;C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①动词,认为;②连词,表目的。
答案:C
8.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的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⑥ D.②⑤
解析:①不是晏子的做法,而是请求。②是齐景公称赞晏子的话。④是错误的做法。⑤是晏子的业绩。
答案:C
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赞扬。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解析:A项,先得到“赞扬”后受到“责怪”错;C、D两项,“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错。
答案:B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2)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涉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 “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取材于《说苑·臣术》)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浮晏子        浮:罚酒
B.是隐君之赐也 隐:隐瞒
C.辞然后饮 辞:推辞
D.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 播:流亡
解析:辞:解释,解说。
答案:C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群臣之爵莫尊于子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 是隐君之赐也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 彼与彼年相若也
D.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A项,都是“不定代词,‘没有谁’”。B项,代词,在这里指晏子,可译为“你”/助词,“的”。C项,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相似。D项,连词,表承接,就/副词表肯定,就是。
答案:A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晏子“彰君之赐”的一组是(  )
①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 ②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 ③兵革不完,战车不修 ④敝车驽马以朝主 ⑤臣父之党无不乘车 ⑥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解析:①“为通君赐”明确表明是为了传播君主的赏赐,②是古之贤君“过之”的,③后面就有“此臣之罪也”,不是“彰君之赐”,④表现的是晏子的俭朴,⑤⑥则是传播君主赏赐的具体行为。
答案:B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穿缁衣、驾驽马上朝,陈桓子认为他“隐君之赐”,请求景公惩罚他。
B.面对陈桓子的指责,晏子从容不迫,援古证今,有理有节地阐明为臣之道。
C.晏子认为,彰君之赐不在于自己丽服华车,而在于将国君的恩赐传播于天下。
D.陈桓子本想搬弄是非陷害晏子,借机夺其爵位,其结果是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解析:D项,陈桓子并没有“夺其爵位”之意,且“陷害”“自取其辱”语义过重。
答案:D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斟酒的人就捧着酒杯送到晏子面前,说:“君王命令罚你饮酒。”晏子说:“是什么缘故呢?”
(2)至于臣乘着不大好的车子驾着劣马来朝见国君,不是臣子的罪过啊!
参考译文:
齐景公饮酒,陈桓子(在一旁)陪着,远远看见晏子来了,就告诉景公说:“请(您)罚晏子饮酒。”景公说:“这是什么缘故呢?”陈桓子回答说:“晏子穿着黑布衣服,披着麋鹿皮做的皮衣,乘着简陋的车子,驾着劣马来上朝,这是隐瞒了您的赏赐啊。”景公说:“是啊。”
斟酒的人就捧着酒杯送到晏子面前,说:“君王命令罚你饮酒。”晏子说:“是什么缘故呢?”陈桓子说:“君王赐给你高官来使你的身份尊贵,赏赐你很多钱财来使你的家庭富足,群臣的爵位没有比你高的,俸禄没有比你多的,现在你穿着黑布衣,披着麋鹿皮做的皮衣,乘着简陋的车子,驾着劣马来上朝,你这是隐瞒了君王的赏赐,所以罚你喝酒。”晏子离开座位(向景公请示)说:“您是让我喝了酒然后再解释呢,还是让我先解释然后喝酒呢?”景公说:“先解释再喝酒。”晏子说:“您赐给高官来使我身分显贵,我却不敢为了显贵而接受官职,而是为奉行您的命令;您赏赐很多钱财来使我家富足,我却不敢为了富足而接受这么多钱财,只是为了传布您的赏赐。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对待那些接受优厚赏赐却不管国家事情的大臣,就要加罪于他;对待那些遇到事情担任职务,却不能胜任工作的臣子,就要加罪于他。国君的内臣,臣子的父兄,如有离散在山乡野外的,这是臣子的罪过;国君的外臣,臣子的属下,如有流亡在四方的,这是臣子的罪过;兵器不够充足,战车没有修理,这是臣子的罪过。至于臣乘着不大好的车子驾着劣马来朝见国君,不是臣子的罪过啊!况且,我用您的赏赐,使我父亲的亲族没有不乘车的,使我母亲的亲族没有不丰衣足食的,使我妻子的亲族没有挨冻受饿的,国中那些未做官的读书人等待我的钱然后才能烧饭的有数百家。像这样子,是隐瞒了您的赏赐呢?还是显扬了您的赏赐呢?”景公说:“好!(你)替我罚陈桓子喝酒。”
三、语言运用
16.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新华网山东频道7月6日电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高密市旅游局获悉,高密市率先抢注“晏子故里”域名,开通“晏子故里”网站,“三贤”名人文化资源实现网上保护。
域名是一种唯一性资源,一旦被占用,其他人再想得到只能等到域名到期后抢注。为保护高密市对外宣传打造的“晏子故里”旅游文化品牌,免使此无形资源流失,高密市抢注了“晏子故里”域名。高密市抽出专人负责网站建设工作,并且聘请专业网络公司的专家制作页面。经过紧张筹备,网站现已正式开通。网站设置了晏子生平、故里简介、故里新闻、晏子研究、晏子史事、晏子形象、故里风光,晏子功绩等10余个栏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晏子故里”亮相因特网,高密网上保护文化品牌
17.下面是一则历史故事,请你读后写出自己的感想。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进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他死。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如果不听他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吃喝玩乐应该有所节制,懂得适可而止。
(2)齐景公知过能改、虚心纳谏值得我们学习。
(3)我们要学习晏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读  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书卷气质的自然流露。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汉代刘向说:“书,药也,可以医愚。”日本的读书节的口号则说:“读书是新发现的旅行。”
当人类穿越了洪荒,走过结绳记事,经历了仓颉借鸟迹兽形造字,进行了龟甲兽骨上的刻刻画画,终于有了记录人类文明的载体——书籍。这一载体在飞速发展,竹简木牍,雕版书籍,活字书籍,胶版书籍,电子书籍,书籍作为人类须臾不可分离的伴侣与人类的发展相始终。人类借以总结思想、交流经验、传播知识,同时作为人类前行的拐杖帮扶人们走过愚昧,奔向现代文明。而书籍自身日益壮大,汇成了浩浩的海洋,读书作为人类继承与接受知识的一种实践活动,更是贯穿于人的人生始终,其地位日愈举足轻重。每个人要想有所建树,有利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就必须读书。
天资聪明是一个人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后天的努力更重要。王安石的《伤仲永》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仲永自小聪明过人,但忽视了后天的学习,天天跟着父亲出游,卖弄小聪明,终于一个天才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最终变成了“泯然众人矣”的平庸之辈。理由很简单,就是“父不使学”,自恃聪明为资本,不去学习,不去读书,由神童变成凡夫,徒给人留下无尽的憾意。
当我们回顾一下世界上伟人的足迹,他们对读书都是情有独钟。马克思是人类思想的导师,为写《资本论》,从早到晚,图书馆里都有他的身影,读书的地面上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毛泽东对书籍的钟爱更是成为佳话,书籍相伴一生,在书房接待客人,在书床上睡觉。枪没摸过,书却看了一生。到了晚年,书不能看了,还要医护人员念给他听。他的卧室摆满了书橱,床上堆满了书。他说:“一天不看书是缺点,三天不看书是错误。”历史上勤奋读书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司马光的“警枕”,李密的“挂角”,孙康的“映雪”,车胤的“囊萤”,匡衡的“凿壁”。还有白居易读书“手足成胝,口舌成疮”;孔子读书至晚年,韦编三绝;范仲淹幼年家贫,“断齑划粥”,借禅院的青灯彻夜苦读……古今中外的例子举不胜举,有一份付出,才会有一份收获,没有一番风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成了多少仁人志士的终生追求。奈一份寂寞,守一份执著,多读一卷书,终会学有所成。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人的思想也变化得很快,很多人认为读书已经不合时宜。正如人们五十年代爱军装,六十年代爱知识,八十年代爱个体,九十年代爱自己,新的世纪多元化。人的喜好人的思想在变换。现在的人活得很自负,宁可看电影,唱卡拉,赏碟片,品美酒,侃大山,也不愿坐下来读点书。浑身名牌多了,腰包里钞票多了,但身上的俗气多了,铜臭味重了,珠光宝气了,书香味典雅气没了。有钱了,不去买书读书,而是去购置高档家具,购置高档楼盘华居。其实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近视病,华居美食要购,书也要读,二者要兼得才行。古时皇帝愿意读书,“七略四库,天子之书”;古时富贵家庭喜欢读书,“汉牛塞屋,富贵家之书”。而事到如今,现在的人为啥偏偏不读书了,真是怪事。“仓廪实知礼节”,现在人们都富了,都有读书的条件。买点书,让书在高档的家具之间有立足之地;读点书,让书籍在你繁忙的应酬之中占点时间;重读书,让富足的家中少点奢华味,多一点书香味。
作为人不要鄙视富裕,穷得叮当响并不光荣,我们倡导的是物质上富裕精神上富足,二者要兼得。富得流油的精神,贫乏的“穷得只剩下钱”的生存状态我们要摒弃,穷得不名一文而学富五车的状态我们也不喜欢。我们倡导和追求的是双赢的理想状态。要富起来,但要富的有品位,有书香味;读书的人,也不可四肢不勤,要在经济上做到自立自强。几千年来,知识分子之所以受到歧视,关键问题就是太穷了,就是经济地位的低下。如果我们能做到学贯古今,又是家财万贯,谁还会看不起你?
(本文来自《百度文库》,有删减)
课件28张PPT。语文·必修4(粤教)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8 晏子治东阿 栏目链接1.走近作者课 文导 读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其中很多篇章类似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 栏目链接2.课文背景课 文导 读晏子,字平仲,名婴,谥号平,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名显于诸侯,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又一个著名国相。
文中写道,齐景公初期,晏子不媚上不欺下,实行了一套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但却遭到了齐景公的斥责;晏子后期欺下媚上,实行了一套竭泽而渔的政策,汇报工作时,齐景公大加赞赏。由此可见晏子实际做得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齐景公如何评价。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注音预 习检 测zhūbēinàliǎnēzēnɡshǔshùshuòshǔzhǔ 栏目链接同音合并法
针对考题辨析读音全相同或不全相同的考查方式,我们可以将一些常见的字按读音合并来记忆,如:
“xùn”可将“殉”“驯”“逊”“徇”等归类记忆,提高识记效率。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2.通假字预 习检 测(1)并曾赋敛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库少内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拜便辟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增增加内纳缴纳,纳税辟避退避 栏目链接3.一词多义预 习检 测责罚,动词讨伐,动词惩罚,动词杀死,动词铲除,动词要求,要别人供给东西,动词治理、管理,动词医治,动词研究,动词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数目、数量,名词规律、必然性,名词天命、命运,名词技艺,名词cù,密,形容词shǔ,计算,动词责备,动词shuò,屡次,副词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改变,动词交换,动词容易,副词轻慢,动词道歉,动词推辞,动词辞别,动词感谢,动词告诉、劝告,动词衰亡、凋落,动词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yù,参与、干预,动词yù,参加,动词给予、授予,动词赞许,动词转折连词,然而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转折连词,却表递进关系,并且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表承接关系,然后表递进关系,并且表转折关系,然而表修饰关系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引出动作的对象,介词两者均为“比,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介词表示呼声或赞叹,叹词 栏目链接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预 习检 测为动用法,为……而死使动用法,使……获利名词作动词,怪罪 栏目链接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预 习检 测自我反省不执行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第二年身边的近臣 栏目链接6.分析句式类型预 习检 测(1)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子”放在中心词“诛”的后面。主谓倒装句,“甚善矣”作谓语,“子之治理东阿”是主语。判断句,用“……着,……也”表判断。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精读探究探 究与 点 拨(1)“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从景公的话中,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与前面的昏暗不明、主观武断形成鲜明对照。这样,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景公毕竟不是一个昏君暴君,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位五十八年之久,晏子的故事也早就结束了。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 (2)“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文章这一开篇是怎样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一开篇气氛就骤然紧张。国君满怀责备,怒气冲冲,臣子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国君貌似一个粗暴之君,臣子貌似一个庸碌之臣。这就为下文作了精彩的铺垫。晏子在国君的盛怒下立下诺言,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3)景公为什么对晏子的评价会出现偏差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齐王一人说了算,缺少严谨的评价机制,即使有左右大臣参议,但还是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能够充分体现民意;二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齐王看似根据“公论”下的结论,但因缺乏深入调查,终为谗言所害。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2.写法赏析(1)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中既有齐景公对晏子前后三次态度变化的对比(前“召而数之”,后“迎而贺之”,再到“下席而谢之”),写出了国君由起初的受蒙蔽到后来的醒悟;又有晏子前后两次治理策略(起初“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后来“改道易行”,“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和治理结果(前“民无饥者”,后“饥者过半矣”)的对比,很容易使国君做出是非曲直的判断。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 (2)巧妙的谈话艺术,写出了晏子的智谋与善辩。
面对齐景公的指责,晏子大胆地提出“改道易行”。主体部分晏子的巧妙论道,更能表现出晏子的智谋与善辩。
(3)故事简单却蕴含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文章简短且所讲的故事浅显,却强烈地讽刺了古代官场欺下媚上这一生存和发展策略,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3.参考译文晏子担任东阿的地方官,三年以后,景公召见他,责备他说:“我以为你还行,让你去管理东阿,现在你却把东阿搞得乱糟糟的。你回去好好自我反省吧。我要对你采取严厉处置措施。”晏子回答说:“我请求改变做法来治理东阿,三年后如果还治理得不好,我请求治我死罪。”景公答应了。于是到第二年又召集地方官员来审查时,景公迎上前对晏子表示祝贺,说:“太好了,你把东阿治理得很好!”晏子回答说:“我以前治理东阿时,对你身边的人不讨好,不送钱财。鱼塘里的鱼都拿来救济贫民。所以那时百姓没有挨饿的。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可是国君你反而怪罪我。我现在管理东阿时,首先讨好你身边的人,送给他们钱财。(没有钱)我就一方面增加百姓的税收,另一方面减少应该交纳给国库的税银。在朝中讨好你身边的人,在地方上把鱼塘里的鱼都用来给权贵送礼。这个时候,东阿有一半的人都在挨饿了。你竟然反过来迎接我、祝贺我。我实在愚蠢,不知道怎样治理东阿,希望你允许我退休,把这个位置让给贤能的人吧。”然后就两次下拜后退到一旁。 景公听了这话,赶快离开座席向晏子道歉,说:“你还是继续努力管理东阿吧。东阿是你的东阿,我不会再去干预你的做法了。” 栏目链接4.结构图解探 究与 点 拨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