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浙江精诚联盟返校考高二语文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8月浙江精诚联盟返校考高二语文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16:31:02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题目
1
2
3
7
10
11
12
15
答案D
B
B
D
B
D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道家以黑色为其思想观念的象征色”有误,原文中说“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
“道家就形成了黑色为宗的色彩观”的说法文中并没有。
2.【答案】C
【解析】“儒道两家色彩观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影响截然不同”中“截然不同”太过武断,由原
文中“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
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可知,其影响绘画的方式有不同,但效果有相通之处。
3.【答案】B
【解析】B.项《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甲,用“白”“黑”来比喻品德的高尚与低劣:
《石灰吟》“石灰”为白色,有象征高洁品行之意,符合儒家色彩观中所说的“用色彩暗示人的品
德”:“二者均有色彩‘比德’之意”。A.项“都有赖于道家思想的发展”这一分析有误,结合材
料一二可知,中国画色彩的发展有赖于儒道两家色彩观的综合影响。C.项“他们的做法都讲究对立
互补,体现了道家色彩观的美学追求”中“体现道家色彩观的美学追求”分析不妥。D.项“白练”
“雪”有象征人物心性清白高洁之意,“血”代表生命,色彩对比如此鲜明,符合中国传统色彩观
的特征,映照出窦娥的人格品性,也表达了窦娥洗清冤屈的决心。
4.【答案示例】(1)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形成中受中华“五色体系”的影响较多,(1分)或者写
出“色彩对社会秩序有影响,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等类似意思也可以;(2)以儒道
两家的色彩观为主要内容,记录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1分)(3)对国人日常生活和艺
术创作的影响广泛而深远(1分),或者写出“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出绘画配色的法则”之
类的意思,亦可。(每点1分,共3分,注意概述,抄录原文或表述冗长将适当扣分)
5.【答案示例】
合适:儒家色彩观讲究正色间色的主次搭配,王熙凤头上颈上配饰以金色为主,但配以珠玉之
色;衣服虽然以红绿为主,配以五彩、穿花,比较娇艳,但“外罩石青银鼠褂”则比较雅淡,可以
说“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色调协调适宜,显出与众不同的美丽。而且,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之
色,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明确判断,有理有据阐述两条理由即可得4分)
不妥:儒家色彩观受中庸哲学影响,追求“文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配合适宜”
的审美价值标准,王熙凤妆容服饰色彩过于浓艳;儒家色彩观注重以色彩规范礼制,王熙凤年纪轻、
辈分低,服饰却“彩绣辉煌”,以金色大红为主,虽显其地位特殊,但在贾府这样讲究礼仪的贵族
大家显得很出格。(明确判断,有理有据阐述两条理由即可得4分)
既有合适之处,亦有不妥之处。
合适:儒家色彩观讲究正色间色的主次搭配,王熙凤头上颈上配饰以金色为主,但配以珠玉之
色;衣服虽然以红绿为主,配以五彩、穿花,比较娇艳,但“外罩石青银鼠褂”则比较雅淡,可以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第1页共6页绝密★考试结束前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在早于西方一千多年的西周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五色体系”。《尚
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
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
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
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
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
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
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
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来,
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
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霸
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
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
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
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
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穿黑
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
(改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
材料二: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
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
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
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
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