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1时评两篇课件+练习(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1时评两篇课件+练习(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8 22:17:17

文档简介

语文·必修 4(粤教版)
1 时评两篇
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节选)
冯雪梅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
爱国和害国,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理性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越(yú)        赋予(yù)
畅通(chànɡ) 申奥(shēn)
B. 动辄(zhé) 烙印(lào)
档次(dànɡ) 潜规则(qián)
C. 咋舌(zà) 奢华(shē)
问津(jīn) 阖家(hé)
D. 摆谱(pǔ) 扰民(yǎo)
渊源(yuán) 酽茶(yàn)
解析:A项,“予”应读yǔ;C项,“咋”应读zé;D项,“扰”应读rǎo。
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内需  源远流长  毕竟  眼花燎乱
B.惯例  如雷灌耳  和谐  青山绿水
C.开幕  暮鼓晨钟  镀金  忠贞不渝
D.精致  细致入微  时尚  礼上往来
解析:A项,燎—缭;B项,灌—贯;D项,上—尚。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说企业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但名牌大学或热门专业,的确是一块有分量的敲门砖。
B.8月30日,中超第20轮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客战深圳的上海申花队在经历了匪夷所思的窘况后,及时调整,最终以2∶1战胜了深圳队,终结了本赛季客场不胜的尴尬局面。
C.我们的一些惯例,一些司空见惯的潜规则,往往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
D.而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老百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在月圆之日阖家吃饼赏月。
解析:A项,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B项,匪夷所思: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到的。C项,潜规则:指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惯例。强调“潜”而不能“见”,与句中“司空见惯”矛盾。D项,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特别深受网民追捧的郑奎飞,在被《新民周刊》评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后,被推到了新闻舆论的中心。
B.各地要本着“在流入地政府管理,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原则,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C.10月16日,广东省副省长、全运会广东代表团团长林木声在济南慰问并看望了采访全运会的广东媒体采访团,鼓励记者们要多拿新闻报道的“金牌”。
D.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
解析:A项,“特别”与“深”重复,应删去“特别”;B项,“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可改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看望并慰问”。
答案:D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样做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民意。
②“变化”是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已经从温饱有余向更宽裕的小康迈进。
③在生活方面,追求高档,追求铺张,甚至竞豪赛奢,实在是很不应该的。
④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体小康,有不少城乡居民生活还很困难。
⑤“时尚”,则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
⑥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
A.⑥②⑤③④① B.⑥②④⑤③①
C.⑥②⑤④③① D.④①⑥②⑤③
解析:首先要确定话题。可以考虑③和⑥。再从下文的衔接考虑,开头只能是⑥,下文解说“变化”和“时尚”两点,应接②⑤。接下来展开分析,按照从因到果的顺序,先从原因说 “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体小康”,再说到具体表现“生活方面”,思路清晰,所以应该接④③,最后小结,接①。
答案:C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摭(zhí)拾       哄(hōng)笑
擎(qín)天柱 钻(zuān)木取火
B. 屏(bǐng)息 包扎(zhā)
夹(jiā)克衫 言之凿凿(záo)
C. 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铩(shā)羽而归
D. 吟哦(é) 皲(jūn)裂
胳(gā)肢窝 蜚(fēi)声中外
解析:A项,“擎”应读“qíng”;B项,“扎”应读“zā”;C项,“孱”应读“chán”。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解析:A项,萃-粹;C项,泊-舶;D项,奇-其。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_的天职。
(2)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3)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解析: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1)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2)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3)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古希腊哲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广泛载入中国文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解析:A项,“充满”与“辩证法”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C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解析:第一横线处,①和②选项有关联词的区别,语境强调的是悲观人的片面性和悲观性,所以选②更合适,“只”有排他性。第二横线处,③和④选项只有语序的差别,③中的“它”指代上文的“机会”,使陈述的主体一致,并与后文形成顺承关系;第三横线处,⑤和⑥选项中,“发挥潜能”是“发现机会的存在”的前提,所以选⑥。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小小的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变化”,是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已经从温饱有余向更宽裕的小康迈进。“时尚”,则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体小康,有不少城乡居民生活还很困难。在生活方面,追求高档,追求铺张,甚至竞豪赛奢,实在是很不应该的。这样做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民意。诚然,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有买的就有卖的,买卖两便。特别是扩大内需也需要促进消费。但消费要讲文明。我们应该记住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的道理。我们提倡的,是物尽其用,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但绝不是提倡花钱越多越好,物耗越多越好。我国是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浪费那么多的纸张、木材、金属……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越是在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越是要牢记“两个务必”,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教育。现在要坚持这样做,将来生活更好了,仍然要坚持这样做。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
6.文中说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月饼越来越奢华的包装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B.从月饼“变味”可以反映出社会上对月饼用意的变化。
C.月饼“变味”反映出社会上的一种不良的风气正在形成。
D.一个社会的风尚应该遵循健康文明的原则,但月饼现象却在引导着一种不良的社会风尚。
解析:A项,应是“从月饼现象折射出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仅仅从月饼的包装看出来。
答案:A
7.作者认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变化”是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时尚”不是追求高档,追求铺张,而是健康向上的生活。在社会变化发展的大前提下,我们的时尚生活也要讲文明。
8.作者为什么说“消费要讲文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正常合理的消费是健康文明的标志之一,竞豪赛奢既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不符合民意。②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样的民族才是有远大前程的民族。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不要活在新闻里
熊培云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不妨先想想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许多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甚至大屠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而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地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些官员腐败了,侵占了大量民脂民膏;某地又发生了屠杀婴幼的惨案,而此前其他地方的相同罪恶早已经令人发指;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房屋;某地有人在政府门前集体下跪了,为了解决问题;某人遭遇了巨大的不公正,而你对此无能为力……
天天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这世界、我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么?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人得学会积极生活,化解悲情,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要说人性的坏话的。就像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要在生活中维权,不要在维权中生活”,那好,也请你不要活在新闻里。
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
就个人而言,如果你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里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的生活全部,并由此得出一个“形势一片大坏”的结论,正如当年“形势一片大好”的宣传不能够遮蔽现实的贫困一样。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就政府而言,同样应该具有的媒介素养是,负面新闻并不构成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投以同情之理解,毕竟,那也算是个人自治的一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去搞管理,去执政,难免脱离实际,而且显得公私不分。生活不是童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又必须承认的是,媒体大张旗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除了商业上的考虑外,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国家与社会运行是否正常。
伴随着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频繁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的相关报道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在过去的文章中,我曾经批评中国的一些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境。但另一方面,公众或者政府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
作为一种平衡,其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而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然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安保,更要消除“深层次原因”,而不是嘴上说说;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如果一个工厂接二连三发生跳楼事件,这已经不是个体的绝望,而是集体性的绝望。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后继的勇气。说一个人以死“唤醒社会”,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够让社会去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体起了坏作用,并大加讨伐,实在是用错了力。
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许多人都在讨论“维特效应”。据说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说“风潮”,显然是言过其实了。事实上,《少年维特之烦恼》也让很多人活了下来,帮他们消解了内心的绝望与忧愁,其中包括歌德本人。
(选自熊培云《自由在高处》,新星出版社)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媒介素养,是指各大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修养。
B.作为媒介受众,人们要在各种负面新闻中学会独立思考,认识到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
C.媒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完全出于媒体所肩负的一种社会责任。但不在这种新闻里丧失判断力,则关系到媒介素养问题。
D.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并不是消除社会上自杀现象的根本途径。因为自杀往往有其更深层的原因,停留于对媒体的指责是不正确的。
E.对政府而言,如果某些媒体经常报道一些负面新闻,就应该调查这些媒体所包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解析:A项,“媒介素养”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C项,“完全”过于绝对,还有“商业上的考虑”。E项,“负面新闻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
答案:BD
10.根据文意,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让人们通过新闻了解社会运行是否正常,这也是媒体肩负的一种社会责任,所以政府和个人都应理智接受“说人性坏话的新闻”。
B.如果媒体报道了一些负面新闻,结果引起很多人的悲观绝望情绪,这说明媒体将个体的绝望变成了集体性的绝望,应该受到责备。
C.如果一个工厂接二连三发生跳楼事件,我们不能指责媒体起了坏作用,只能让社会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
D.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发表,使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产生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解析:B项,并非媒体将“个体性的绝望变成了集体性的绝望”,而是社会的原因。C项,原文是“不能停留于指责”,并非“不能指责”。D项,“极坏的负面影响”有误,原文讲了正反两面的影响。
答案:A
11.结合全文,谈谈“不要活在新闻里”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说人性的坏话的; ②就个人而言,如果能积极独立地思考,我们就能对现实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③就新闻事件而言,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 ④就政府而言,负面新闻并不意味着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
12.回想近几年,国国内外频发校园砍杀事件,例如2010年,从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血案,到4月30日发生在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血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媒体在这些恶性事件中的责任呢?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些媒体需要反省。对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不厌其烦地描述确实会起到极坏的影响。②公众或者政府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③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更多地去了解死亡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不是停留于指责媒体起了坏作用。
三、语言运用
13.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划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14.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
谁该紧盯“虚假大学排行榜”?
邓海建
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发布,今年的招生季迅速进入高潮,各种以假乱真的“李鬼大学”盯上了高考低分生,忽悠他们花钱买学历。最近,上大学网发布2014年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共60所“李鬼大学”被曝光,其中北京地区上榜15所。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大学”不仅名字以假乱真,而且都建有空壳网站,甚至还打出招生广告。(7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建有空壳网站,而无实体校址。60所“李鬼大学”榜上有名,涉及全国19个省市。加上2013年上大学网先后两次公布虚假大学榜单共计150所,仅北京,就占83个席位。这些高校或存在虚假宣传或学校早已不再办学,但仍然在以各种名目“招生”。记者就2013年百所虚假大学榜单北京地区学校进行过逐一核实,发现不少虚假大学死灰复燃,僵尸网站忽然正常运营。
这些“克莱登大学”,说白了就是皮包公司,趁着招生旺季招摇撞骗。不过,在商业网站发布“虚假大学排行榜”的时候,公众还是有些疑问如鲠在喉。常识上说,高考季过后,就是招生旺季,私改志愿、野鸡大学等乱象也不是一天才有,无论是教育或工商等行政部门,有必要在履职范围内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风险提示,二是专业打假。这就像外交部会在地区局势动荡时发布出国风险警示、消协会在商业事件后发布消费警示一样——名正言顺,话语铿锵,效果更为彰显。遗憾的是,《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2014年)》尽管也有拨云见月的功效,但毕竟发布于商业网站,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家网站上的介绍中,提到其是“国内最专业的一站式选大学平台,提供大学咨询、评价和比较,为高中生找大学、选专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边推介信用客户,一边高调打假,“百度竞价排名”等故事还不足以成为前车之鉴吗?
这当然不是说商业网站不能做公益指导,也不是要否认“虚假大学排行榜”的现实价值,但其代偿的效用,恰恰是职能部门所忽视与失责的部分。
这就像卖面包的搞出“十大虚假面包作坊”一样,身份难以中立、利益难以独立,在市场规则面前,这榜单迟早有被污染的风险。或者说,这事儿,商业网站可以偶尔客串,但绝不能成为“主演”。遗憾的是,这些年来,“3000元豪华套餐保证本科文凭”等虚假招生风生水起,高校、教育部门在招生环节也不是缺乏商业创意,譬如2013年媒体曝“甘肃部分高校新生入学不办电话卡不给录取通知书”——从走出高考考场,银行卡、电话卡、谢师宴、优惠券,各种商业推销不胜枚举,但在雪花似的宣传单中,职能部门很少正儿八经发布过“风险提示”。结果,每年都有不少落榜考生上当受骗。
虚假大学只做一季买卖,盯的就是低分考生,利用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各地各类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审批、监管、招生、宣传、收费、办学、就读和颁证,确实较为混乱和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教育主管等行政部门疏于严打与防范,甚至懒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提醒工作,这恰恰也是“虚假大学排行榜”年年有新货的重要原因。
谁该紧盯“虚假大学排行榜”?这个问题也许比榜单本身更值得思考。
(本文来自《人民网》)
语文·必修 4(粤教版)
1 时评两篇
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节选)
冯雪梅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
爱国和害国,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理性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越(yú)        赋予(yù)
畅通(chànɡ) 申奥(shēn)
B. 动辄(zhé) 烙印(lào)
档次(dànɡ) 潜规则(qián)
C. 咋舌(zà) 奢华(shē)
问津(jīn) 阖家(hé)
D. 摆谱(pǔ) 扰民(yǎo)
渊源(yuán) 酽茶(yàn)
解析:A项,“予”应读yǔ;C项,“咋”应读zé;D项,“扰”应读rǎo。
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内需  源远流长  毕竟  眼花燎乱
B.惯例  如雷灌耳  和谐  青山绿水
C.开幕  暮鼓晨钟  镀金  忠贞不渝
D.精致  细致入微  时尚  礼上往来
解析:A项,燎—缭;B项,灌—贯;D项,上—尚。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说企业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但名牌大学或热门专业,的确是一块有分量的敲门砖。
B.8月30日,中超第20轮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客战深圳的上海申花队在经历了匪夷所思的窘况后,及时调整,最终以2∶1战胜了深圳队,终结了本赛季客场不胜的尴尬局面。
C.我们的一些惯例,一些司空见惯的潜规则,往往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
D.而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老百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在月圆之日阖家吃饼赏月。
解析:A项,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B项,匪夷所思: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到的。C项,潜规则:指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惯例。强调“潜”而不能“见”,与句中“司空见惯”矛盾。D项,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特别深受网民追捧的郑奎飞,在被《新民周刊》评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后,被推到了新闻舆论的中心。
B.各地要本着“在流入地政府管理,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原则,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C.10月16日,广东省副省长、全运会广东代表团团长林木声在济南慰问并看望了采访全运会的广东媒体采访团,鼓励记者们要多拿新闻报道的“金牌”。
D.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
解析:A项,“特别”与“深”重复,应删去“特别”;B项,“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可改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看望并慰问”。
答案:D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样做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民意。
②“变化”是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已经从温饱有余向更宽裕的小康迈进。
③在生活方面,追求高档,追求铺张,甚至竞豪赛奢,实在是很不应该的。
④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体小康,有不少城乡居民生活还很困难。
⑤“时尚”,则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
⑥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
A.⑥②⑤③④① B.⑥②④⑤③①
C.⑥②⑤④③① D.④①⑥②⑤③
解析:首先要确定话题。可以考虑③和⑥。再从下文的衔接考虑,开头只能是⑥,下文解说“变化”和“时尚”两点,应接②⑤。接下来展开分析,按照从因到果的顺序,先从原因说 “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体小康”,再说到具体表现“生活方面”,思路清晰,所以应该接④③,最后小结,接①。
答案:C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摭(zhí)拾       哄(hōng)笑
擎(qín)天柱 钻(zuān)木取火
B. 屏(bǐng)息 包扎(zhā)
夹(jiā)克衫 言之凿凿(záo)
C. 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铩(shā)羽而归
D. 吟哦(é) 皲(jūn)裂
胳(gā)肢窝 蜚(fēi)声中外
解析:A项,“擎”应读“qíng”;B项,“扎”应读“zā”;C项,“孱”应读“chán”。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解析:A项,萃-粹;C项,泊-舶;D项,奇-其。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_的天职。
(2)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3)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解析: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1)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2)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3)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古希腊哲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广泛载入中国文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解析:A项,“充满”与“辩证法”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C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解析:第一横线处,①和②选项有关联词的区别,语境强调的是悲观人的片面性和悲观性,所以选②更合适,“只”有排他性。第二横线处,③和④选项只有语序的差别,③中的“它”指代上文的“机会”,使陈述的主体一致,并与后文形成顺承关系;第三横线处,⑤和⑥选项中,“发挥潜能”是“发现机会的存在”的前提,所以选⑥。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小小的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变化”,是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已经从温饱有余向更宽裕的小康迈进。“时尚”,则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体小康,有不少城乡居民生活还很困难。在生活方面,追求高档,追求铺张,甚至竞豪赛奢,实在是很不应该的。这样做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民意。诚然,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有买的就有卖的,买卖两便。特别是扩大内需也需要促进消费。但消费要讲文明。我们应该记住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的道理。我们提倡的,是物尽其用,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但绝不是提倡花钱越多越好,物耗越多越好。我国是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浪费那么多的纸张、木材、金属……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越是在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越是要牢记“两个务必”,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教育。现在要坚持这样做,将来生活更好了,仍然要坚持这样做。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
6.文中说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月饼越来越奢华的包装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B.从月饼“变味”可以反映出社会上对月饼用意的变化。
C.月饼“变味”反映出社会上的一种不良的风气正在形成。
D.一个社会的风尚应该遵循健康文明的原则,但月饼现象却在引导着一种不良的社会风尚。
解析:A项,应是“从月饼现象折射出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仅仅从月饼的包装看出来。
答案:A
7.作者认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变化”是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时尚”不是追求高档,追求铺张,而是健康向上的生活。在社会变化发展的大前提下,我们的时尚生活也要讲文明。
8.作者为什么说“消费要讲文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正常合理的消费是健康文明的标志之一,竞豪赛奢既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不符合民意。②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样的民族才是有远大前程的民族。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不要活在新闻里
熊培云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不妨先想想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许多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甚至大屠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而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地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些官员腐败了,侵占了大量民脂民膏;某地又发生了屠杀婴幼的惨案,而此前其他地方的相同罪恶早已经令人发指;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房屋;某地有人在政府门前集体下跪了,为了解决问题;某人遭遇了巨大的不公正,而你对此无能为力……
天天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这世界、我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么?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人得学会积极生活,化解悲情,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要说人性的坏话的。就像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要在生活中维权,不要在维权中生活”,那好,也请你不要活在新闻里。
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
就个人而言,如果你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里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的生活全部,并由此得出一个“形势一片大坏”的结论,正如当年“形势一片大好”的宣传不能够遮蔽现实的贫困一样。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就政府而言,同样应该具有的媒介素养是,负面新闻并不构成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投以同情之理解,毕竟,那也算是个人自治的一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去搞管理,去执政,难免脱离实际,而且显得公私不分。生活不是童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又必须承认的是,媒体大张旗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除了商业上的考虑外,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国家与社会运行是否正常。
伴随着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频繁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的相关报道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在过去的文章中,我曾经批评中国的一些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境。但另一方面,公众或者政府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
作为一种平衡,其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而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然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安保,更要消除“深层次原因”,而不是嘴上说说;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如果一个工厂接二连三发生跳楼事件,这已经不是个体的绝望,而是集体性的绝望。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后继的勇气。说一个人以死“唤醒社会”,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够让社会去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体起了坏作用,并大加讨伐,实在是用错了力。
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许多人都在讨论“维特效应”。据说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说“风潮”,显然是言过其实了。事实上,《少年维特之烦恼》也让很多人活了下来,帮他们消解了内心的绝望与忧愁,其中包括歌德本人。
(选自熊培云《自由在高处》,新星出版社)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媒介素养,是指各大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修养。
B.作为媒介受众,人们要在各种负面新闻中学会独立思考,认识到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
C.媒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完全出于媒体所肩负的一种社会责任。但不在这种新闻里丧失判断力,则关系到媒介素养问题。
D.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并不是消除社会上自杀现象的根本途径。因为自杀往往有其更深层的原因,停留于对媒体的指责是不正确的。
E.对政府而言,如果某些媒体经常报道一些负面新闻,就应该调查这些媒体所包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解析:A项,“媒介素养”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C项,“完全”过于绝对,还有“商业上的考虑”。E项,“负面新闻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
答案:BD
10.根据文意,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让人们通过新闻了解社会运行是否正常,这也是媒体肩负的一种社会责任,所以政府和个人都应理智接受“说人性坏话的新闻”。
B.如果媒体报道了一些负面新闻,结果引起很多人的悲观绝望情绪,这说明媒体将个体的绝望变成了集体性的绝望,应该受到责备。
C.如果一个工厂接二连三发生跳楼事件,我们不能指责媒体起了坏作用,只能让社会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
D.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发表,使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产生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解析:B项,并非媒体将“个体性的绝望变成了集体性的绝望”,而是社会的原因。C项,原文是“不能停留于指责”,并非“不能指责”。D项,“极坏的负面影响”有误,原文讲了正反两面的影响。
答案:A
11.结合全文,谈谈“不要活在新闻里”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说人性的坏话的; ②就个人而言,如果能积极独立地思考,我们就能对现实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③就新闻事件而言,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 ④就政府而言,负面新闻并不意味着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
12.回想近几年,国国内外频发校园砍杀事件,例如2010年,从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血案,到4月30日发生在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血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媒体在这些恶性事件中的责任呢?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些媒体需要反省。对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不厌其烦地描述确实会起到极坏的影响。②公众或者政府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③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更多地去了解死亡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不是停留于指责媒体起了坏作用。
三、语言运用
13.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划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14.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
谁该紧盯“虚假大学排行榜”?
邓海建
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发布,今年的招生季迅速进入高潮,各种以假乱真的“李鬼大学”盯上了高考低分生,忽悠他们花钱买学历。最近,上大学网发布2014年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共60所“李鬼大学”被曝光,其中北京地区上榜15所。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大学”不仅名字以假乱真,而且都建有空壳网站,甚至还打出招生广告。(7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建有空壳网站,而无实体校址。60所“李鬼大学”榜上有名,涉及全国19个省市。加上2013年上大学网先后两次公布虚假大学榜单共计150所,仅北京,就占83个席位。这些高校或存在虚假宣传或学校早已不再办学,但仍然在以各种名目“招生”。记者就2013年百所虚假大学榜单北京地区学校进行过逐一核实,发现不少虚假大学死灰复燃,僵尸网站忽然正常运营。
这些“克莱登大学”,说白了就是皮包公司,趁着招生旺季招摇撞骗。不过,在商业网站发布“虚假大学排行榜”的时候,公众还是有些疑问如鲠在喉。常识上说,高考季过后,就是招生旺季,私改志愿、野鸡大学等乱象也不是一天才有,无论是教育或工商等行政部门,有必要在履职范围内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风险提示,二是专业打假。这就像外交部会在地区局势动荡时发布出国风险警示、消协会在商业事件后发布消费警示一样——名正言顺,话语铿锵,效果更为彰显。遗憾的是,《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2014年)》尽管也有拨云见月的功效,但毕竟发布于商业网站,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家网站上的介绍中,提到其是“国内最专业的一站式选大学平台,提供大学咨询、评价和比较,为高中生找大学、选专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边推介信用客户,一边高调打假,“百度竞价排名”等故事还不足以成为前车之鉴吗?
这当然不是说商业网站不能做公益指导,也不是要否认“虚假大学排行榜”的现实价值,但其代偿的效用,恰恰是职能部门所忽视与失责的部分。
这就像卖面包的搞出“十大虚假面包作坊”一样,身份难以中立、利益难以独立,在市场规则面前,这榜单迟早有被污染的风险。或者说,这事儿,商业网站可以偶尔客串,但绝不能成为“主演”。遗憾的是,这些年来,“3000元豪华套餐保证本科文凭”等虚假招生风生水起,高校、教育部门在招生环节也不是缺乏商业创意,譬如2013年媒体曝“甘肃部分高校新生入学不办电话卡不给录取通知书”——从走出高考考场,银行卡、电话卡、谢师宴、优惠券,各种商业推销不胜枚举,但在雪花似的宣传单中,职能部门很少正儿八经发布过“风险提示”。结果,每年都有不少落榜考生上当受骗。
虚假大学只做一季买卖,盯的就是低分考生,利用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各地各类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审批、监管、招生、宣传、收费、办学、就读和颁证,确实较为混乱和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教育主管等行政部门疏于严打与防范,甚至懒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提醒工作,这恰恰也是“虚假大学排行榜”年年有新货的重要原因。
谁该紧盯“虚假大学排行榜”?这个问题也许比榜单本身更值得思考。
(本文来自《人民网》)
课件27张PPT。语文·必修4(粤教)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1 时评两篇 栏目链接1.走近作者课 文导 读徐勤,著名媒体从业者。善写时评类文章,主要作品有《从尊重保姆做起》。
江南客,《人民日报》著名记者。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其中《向任长霞学什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等评论广受好评。 栏目链接2.课文背景课 文导 读车队与红灯
2003年3月1日,新华社消息: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作者关注了这一关涉民主与平等意识的社会现象,及时评论。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在传统节日上大做文章,利用民俗节日作为载体,给各种节令食品附上“文化”包装,追求高额利润。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写的一篇时评。 栏目链接3.相关知识课 文导 读时评,是一种对时事进行评论的文章。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有感而发,做出评论。它既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事物的赞颂、褒扬,也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的批评、鞭挞,还可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时评的特点:①针对性;②时效性;③群众性。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注音预 习检 测rǎoshēnyúyànhéfěishēzézhéjīnkānzézǎzhāyàoyuèzhuózhāozháozhe 栏目链接2.写对字形预 习检 测烙络 洛申审缭潦燎撩伦沦纶轮 栏目链接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车”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中间一条长的竖线是车辕,车辕的上端是“衡”(驾马处),两侧的两个圆形是车轮。到了小篆,只保留了一个车轮。“车”的本义在上古专指战车,后来,扩大为一般的车子。
“车”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车”的字大都与车和车轮的转动有关,如“轨”“轿”“转”“辗”等。 栏目链接3.解释词义预 习检 测(1)敲门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锣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本文比喻拉关系的前提或工具。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要行人让路。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指政治通明,人们和睦相处。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 (4)摆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令人咋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敢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匪夷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摆门面或摆架子。形容使人吃惊、害怕,说不出话。不敢探询渡口,比喻不敢探问价格或情况。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到的。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 栏目链接4.近义词辨析预 习检 测(1)法制·法治
辨析:“法制”是名词,指法律制度。“法治”既可以作名词,指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又可以作动词,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________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②在当今________社会,每个人都要增强________观念。法制法治法制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2)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辨析:“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谈行动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带有较强烈的“超乎正常想象”的感彩。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维、言语所不能达到的神妙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①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________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②这个人从前很不认真学习知识,现在却成为一个商界的枭雄,真是令人________。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3)艰苦·坚苦
辨析:“艰苦”艰难地过日子。也指生活困苦。“坚苦”意志坚强刻苦。
①近日,中山市主要媒体的记者应约体验了中山消防部队紧张而又________的警营生活,感受颇为深刻。
②瑞朗经过七年________卓绝的发展,已成为智能行业具有相当实力和良好公众形象的知名企业。艰苦坚苦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精读探究探 究与 点 拨(1)“今年的全国‘两会’,未开幕就透出了一些新的气息。据新华社3月1日消息: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从结构上讲,文章开头采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说是“新”的气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两会”车队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的惯例,不再一路绿灯,有新的改变,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法制意识的加强。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2)从表面看,詹姆士一世的事例与标题“车队与红灯”有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作者列举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事例与中心的内在联系。作者列举这一事例是为了证明法律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则人人必须遵守。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3)“然而,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修辞方面讲,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表面上看似说月饼变味,实际上是说人们对待月饼的态度、观念、意识等发生了变化。从结构上讲,这句话设置悬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4)《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如果去掉前两段,开篇就列举现象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掉前两段不好。因为这两段的内容是为了引出话题,先说人们重视吃月饼,然后话题一转谈月饼“变味”,接着列举月饼消费的不文明现象,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若开篇就列举现象则显得太突兀,行文令人感觉不自然。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5)《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深远的社会意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联系的眼光,把月饼不仅仅当作一种食品,而是当作一种消费观念和时尚变化来论述。这样,使文章的写作处于一个更高的高度:这种消费的危害之一是大量浪费国家资源,这种时尚变化的消极意义与国情民意不符,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2.写法赏析车队与红灯
(1)关注社会,以小见大。
作者以高度的敏感抓住了社会生活中参加全国“两会”的车队不再一路绿灯这件小事,给予及时的评论,透过生活中的小现象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小中见大。
(2)具体分析,说理透彻。
写时评要对所评论的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摆现象、揭实质、挖根源、得结论。作者逐一道来,阐述严密而透彻,以理服人。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3)结构灵活,语言晓畅。
本文结构没有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表现形式,先摆现象,再分析论证,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观点。论证有条不紊,语言晓畅,自然而缜密。 栏目链接3.结构图解探 究与 点 拨 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