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06 15: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认识并学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2、通过生活体验、探索活动,使学生感知并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通过回忆、观察、思考、自学、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尝试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4、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学习重点: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认识、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能用直尺画线段、射线、直线。另外,还有“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方法与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讨论、交流、反思等方法与能力。这都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知识与能力背景。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学生尺(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生成新知。
师:自从第一次龟兔赛跑之后,小兔子一直想再找个机会和小乌龟重新比试比试,机会终于来了,它在路口遇到了小乌龟,提出了再比一次的请求,并一口气说出了比赛的方式与方法:(课件出示下图)还是从这儿到那棵大树,不过,这次是谁走的路近就是谁赢。小兔子先选择路线。



师:同学们说说小兔子是选择了哪条路线?
生:第二条路线。
师:为什么?
生:在这三条路线中第二条最近。
师:没错。在这三条路线中第二条是比较近。聪明的小兔子和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可是,结果呢?还是小乌龟获胜了,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小乌龟是怎么走的呢? (学生有点莫名其妙,也有的开始窃窃私语。)
生1:小乌龟是沿着直线走的。
生2:小乌龟走的是两点之间的线段。
师:对,小乌龟走的是两点之间的线段。(出示线段)



师:小兔子还想耍赖,想重走一次,你们认为小兔子能比小乌龟走的更近吗?
为什么?
生3:恐怕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两点之间,好象就是线段最短。
生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是的,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出示)
这两点之间的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出示)
师:小兔子这次是输在哪儿了?(几个学生先说了自己的看法)
生:缺乏数学知识。
【评析】故事导入,学生兴趣盎然,激起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探索、获取知识的欲望,轻松生成新知,并获取知识。同时在潜意识里使学生意识到拥有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积极诱导,再生新知。
(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特征)
师:说到“线段”,(板书:线段)就自然而然的要想到另外两种在小学学过的,与“线段”密切相关的“线”,它们都是哪些线呢?
生:射线、直线。
师:(板书:射线、直线)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都还记得、还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哪些知识?先在组内说说,再推一位代表发言。
(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
生1:线段、射线、直线都是直的。
生2: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生3:线段有限长,射线、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生4:我还会画线段、射线、直线。
师:那请你到黑板上来分别画一条线段、射线、直线,好吗?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 (生4到前面演示。)
师:(让生4)你能把你画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4:线段要先画两个端点,再连结两个端点。
射线是先画一个端点,再由这个端点画出一条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只要用直尺画出一条直直的线就可以了。
师:谁能说说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哪些线可以看作是线段、射线或直线呢?
(学生举例)
师:以一点为端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老师在黑板上点上一点“O”。)
生:无数条。
师:(在黑板上用三角板作“无数条”的演示,并范画三条)
O ·
师:经过一点(在黑板上画上点“A”)可以画一条直线吗?谁到黑板上来画试试。
(一生演示,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师:你可以多画几条吗?你能画多少条就画多少条。
(有学生说: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师: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不同角度的摆放直尺,示意“无数条”。)
师: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呢?试一试。(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师: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是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师:是的,数学家就是这样观察、发现的,你们也发现了一条真理: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出示)
师: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评析】由故事引出“线段”,再由“线段”引出“射线”、“直线”,设计合理而又别具一格。由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激起学生表现、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布鲁姆所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已有的、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必去讲,老师在这里只是引导者、辅助者,让学生由旧知生成新知,水到渠成,何乐而不为?
一句“数学家”称谓,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激励,更会成为学生探索、求知道路上的不竭动力。
练习:
1、出示生活中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应用了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
(在墙上钉长排衣勾至少要钉几根钉子、木工墨斗打线、
建造过山隧道、优秀运动员百米跑小技巧)
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评析】通过生活实物、图片展示与学生举例,进一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体现了“学数学有用”和“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三、尝试自学,探究新知。
(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学的真不少,很扎实。并且能依据已有知识探索出更多、更新的知识来,数学家也不过如此。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的内容,有没有我们刚才没讲到、没学到的。有没有存在疑问的地方,找出来在小组里先说说。
(学生看书、交流、讨论)
【评析】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并生成相关新知之后,老师并不急于继续讲解,而是让学生看书自学。这里贯彻了一条原则:凡是学生能自己弄懂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弄懂,老师绝不代替包办。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自学、大胆质疑,更进一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重要原则。
师:书上讲了哪些我们刚才没说到的知识?
生1:数线段。
生2:线段、射线、直线的记作方法。
师:好。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
大家可以再看看书,想一想:怎样用符号表示我们黑板上的线段、射线、直线呢? 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再看书、思考、讨论。)
师:谁到前面来用符号表示这条线段?
生:(把线段的两个端点加重,又用A、B表示两个端点,又在上面写上a。)
师:我们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可以把这条线段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a表示,记作线段a。(画线部分板书在线段图后面)
师:怎样用符号来表示老师刚才画的这些射线呢?

生1:(到黑板前,在三条射线上分别点上三点:A、B、C。)
师:大家同意吗?那么这三条射线分别记作什么呢?
生1:(写出:OA、OB、OC。)
生2:不对。应当是射线OA,射线OB,射线OC。
师:为什么要加上“射线”这两个字呢?
生2:因为O是端点,A也是一点,要不说射线的话,OA也可以是线段,还有可能是直线,所以一定要注明“射线”这两个字。另外两条也是一样的。
师: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师:所以我们在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还有直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明线的名称。
(分别注明:射线OA,射线OB,射线OC。)


O · ·
C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下:射线OA、OB、OC可以表示为射线AO、BO、CO吗?为什么?小组商量商量。(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作代表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生:不行。因为点O是端点,而A、B、C只是射线上的任意一点,必须把表示端点的字母放在前面,另一个字母写在后面。
师:说的真好!其他各组同意吗?(全部“同意”了)
师:在用符号表示射线时一定要把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另一个字母写在后面。
师:下面的这条射线怎样用符号来表示呢?(课件出示)
· · · ·
O A B C
生:射线OA,射线OB,射线OC,都可以的。
生:射线OC最好,这样就把A、B都包括了。
师:大家都同意吗?你们是什么意见啊?
(得到:射线OA,射线OB,射线OC,都可以的。)
师:能不能说成射线AB或射线BC、AC呢?
(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在组内辩论。慢慢的都认为“不能”。)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不能,谁来说说你的理由呢?
生:(跑到前面,指着射线。)射线OA,端点是O,要说射线AB的话,端点就是A了。一定要端点。
师:是啊,我们在表示射线时,一定要用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的一点来表示。
师:直线怎么表示?谁来用符号表示黑板上的直线?
(一生在直线上点上A、B两点,并注明:直线AB或直线BA。)
师:真不错!写的非常好!直线还可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直线l。(板书)
师:同学们会用字母符号来表示线段、射线、直线了吗?
谁来小结一下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时,要怎么做?要注意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小结。)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小组讨论(辩论),促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有正确、清晰的理解与把握。学习过程清晰、紧密而实在。
练习1:
(课件出示) 点B、C在线段AD上
· · · ·
A B C D
师: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哪几条?以B为端点的线段有哪几条?
以C为端点呢?以D为端点呢?
生: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3条:线段AB、线段AC、线段AD。
(其他略去)
师:那么,图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生1:6条。
生2:12条。
生3:不对。这里有重复的。
师:你先说说,你是怎样数出6条的?
生1:(陈述自己的数法。)
师:怎样才不会数漏、数重复呢?
生:(略)
师:(演示)从A点数有3条,从B点数有2条,从C点数有1条,从D点数没有。一共有3+2+1=6条。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有12条,3×4=12条,也很有道理啊,为什么不对呢?
生4:这里所有的线段都重复了一次,比如:线段AB和线段BA表示的就是同一条线段。
生5:再除以2就对了,是6条。
师:只要两个端点相同,表示的就是相同的线段。换句话说,在线段的两个端点中,只要有一个端点是不同的,表示的线段就不同。
想一想:线段上如果有5个端点呢?有10个端点呢?
小结规律:1、1+2+……+(n-1)。
2、n×(n-1)÷2。
【评析】教学时立足于巩固“线段的表示法”这一基本要求,又敢于跳出去,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关注学生细致观察、有条理的思考的能力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数学的眼睛、数学的头脑,能数学的观察与思考,探索数学规律。
练习2:
(课件出示)你可以找出图中哪些线段、射线和直线?
· · ·
A B C
【评析】题目虽小,但很具综合性与灵活性。
课堂练习
【评析】“练后无评等于没练”。所以在学生练习后,先由学生进行交流互评,然后老师再重点讲评。
四、课堂总结,反思新知。
师: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对照黑板上的板书或者课本,进行反思与回顾,告诉自己这节课学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学会了什么?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就老师刚才的三个问题,做一个课堂口头小作文?
【评析】“懂得不等于已知,理解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必须进行思考”。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反思新教材的时间,才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教材。
【总评】
关于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的论述: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本节课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探索的问题情境,老师只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去激励、引导学生大胆的自学与探索。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节课,就尊重、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没有拘泥于教材而照本宣科,而是大胆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打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沿着学生学习的思路与需要去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与交流,促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不仅把握了教材的重点(两个结论),更把握、突出了学生学习上的重点(“三线”的表示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并充分依托教材、利用教材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