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kuì) 小信未孚(fú) 下视其辙(zhé)
B.登轼而望之(shì) 遂逐齐师(suí) 彼竭我盈(yíng)
C.望其旗靡(mí) 玉帛(bó) 肉食者鄙(bǐ)
D.又何间焉(jiàn) 小惠未遍(biàn) 弗敢专也(fú)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凭借)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遍及,普遍)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神弗福也 B.公将鼓之
C.下视其辙 D.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必先/苦/其心志。
C.公将/战。曹刿请见。
D.行/拂乱/其所为。
6.《曹刿论战》选自《 》,旧传是 时期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
7.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②必以信
③公问其故
(2)翻译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大小之狱 C.故克之 D.公与之乘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8.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jiān)焉 B.牺牲玉帛(bó)
C.下视其辙(zhé) D.望其旗靡(mǐ)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咏雪》) ②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B.①尝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C.①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②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书信)。”(《曹刿论战》)
D.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陋室铭》) ②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10.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遍
③再鼓之,必走
④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11.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字。
(2)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本周五下午三点,特邀知名作家来我校做报告,与广大师生分享读书心得。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报告会。
校办公室2017年4月19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曹刿论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错误应改为:
A项,曹刿 guì ;
B项,遂逐齐师 suì;
C项,望其旗靡 m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间、遂”是多音字,“鄙、靡、刿 、孚 ”容易和形近字混淆。
2.【答案】C
【知识点】曹刿论战;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A间:动词,参与;B可以:可凭借;C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D徧:通假字,通“遍”,遍及,普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3.【答案】B
【知识点】曹刿论战;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代词,代指齐军;
B结构助词,的;
C代词,代指齐军;
D代词,代指齐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4.【答案】D
【知识点】曹刿论战;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B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C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下。
D 虽不能察,必以情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虽:即使,古今异义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解释。答题时应注意,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 形容词作动词。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
5.【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曹刿论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C项有误,应改为:公/将战。曹刿/请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答题时应注意,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停顿)。
6.【答案】左传;春秋;左丘明;编年;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后;齐人辙乱、旗靡时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曹刿论战;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理解内容。《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丘明相传著有《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齐人三鼓后。开始追击的时机:齐人辙乱、旗靡时。
故答案为:①左传;②春秋;③左丘明;④编年;⑤取信于民;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⑦齐人三鼓后;⑧齐人辙乱、旗靡时。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7.【答案】(1)参与;实情;原因、缘故
(2)①小处守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②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3)B
(4)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①间:动词,古今异义词,参与;②信:名词,实情;③故:名词,原因、缘故。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①关键词:信、孚、弗、福。句意是:小处守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②关键词:鼓、作、再。句意是: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⑶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A:肉食者谋之,之:作战这件事,代词;B:大小之狱,之:结构助词,的;C:故克之,之:代词,指齐军;D:公与之乘,之:代词,指曹刿。故选B。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故答案为:⑴①参与;②实情;③原因、缘故。
⑵①小处守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②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⑶B
⑷①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②双方交战的过程。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①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再:第二次。三:第三次。
⑶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8.【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曹刿论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A项应该是:间(jià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9.【答案】C
【知识点】曹刿论战;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C项有误,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信:言语真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10.【答案】(1)鄙陋,目光短浅;遍及、普遍;击鼓进军;快,急速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②句意: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徧:通“遍”,遍及、普遍。③句意:如果再次击鼓进军,他们一定会逃跑。鼓:击鼓进军。④句意:攻打的速度如同急雷来时来不及遮住耳朵一样。疾:快,急速。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狱:案件;虽:即使;情:按实情。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在理解全篇大意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能体现这一方针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任选一句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段的比较阅读。解答时要注意审清题意,是对两文详略的安排进行比较,不要弄错方向。通过通读全文,会发现【甲】文详写的是曺刿在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而【乙】文没有“论战”的内容,只是对战争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
故答案为:(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遍及、普遍;③击鼓进军;④快,急速。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狱:(诉讼)案件。察:明察。情:实情。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鲍叔牙听说鲁庄公率兵前来,于是摆好阵势等待着.鲁庄公也是摆好阵势相持不动.鲍叔牙因在亁时获胜,就十分轻视鲁军,下令击鼓进攻,谁先攻陷对方会有重赏.鲁庄公听到外面鼓声震天,也下令击鼓迎敌.曺刿制止他说:“齐军的鼓声正锐气十足,应当安静地等待.”于是在军中下令:“谁敢擅自大声喧哗,立斩.”齐后向鲁军的阵列冲来,鲁军的阵列像铁桶一样,无法坆进,齐军只得后退.一会儿,齐军的鼓声又响起,鲁军安静一片好像什么也听不见,齐军又退了回去.鲍叔牙说:“鲁军对打仗有怯意呀.如果再次击鼓进军,他们一定会逃跑.”曺刿又一次听到鼓响,对鲁庄公说:“打败齐军就在这个时候了,你可以快速下令击鼓进军!”从鲁军这方来说,这是第一次击鼔进军,从齐军来说这已是第三次击皷进军了.齐军看鲁军两次都是按兵不动,以为这次也不会出兵迎战,心里都没有把这次进军当回事.谁知鼓声一响,对方的士兵一下冲了过来,又是刀砍,又是射箭,攻打的速度如同打雷时来不及遮住耳朵一样,杀得齐军是七零八落,大败而逃.鲁庄公想要追赶,曺刿说:“不可以,我要仔细的观察一下.”于是下车,对齐后列阵的地方四周都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登上车轼向远处眺望,很久后说:“可以追赶了.”鲁庄公于是驱赶战车追赶,追赶了有三十多里才返回,所缴获的战车武器士兵等没有具体统计。
11.【答案】(1)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2)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
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知识点】漫画释义;应用文;曹刿论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徽标。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2)本题考查拟写通知。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 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问题是,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故答案为:(1)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2)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徽标。答题时应注意,具体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描述画面内容,注意顺序要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在描述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所给的图标或者徽章的名称,先把画面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有什么,然后按照由整体到局部也就是先说总的外形的内容,然后再具体的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2)本题考查拟写通知。答题时应注意,通知的一般格式是:第一行居中写“通知”二字。第二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加冒号(如果正文已明确了通知的对象,被通知方的名称也可略去)。下行空两格起写正文,如果正文内容较多,可分条写,以便读者把握内容要点。署名和日期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kuì) 小信未孚(fú) 下视其辙(zhé)
B.登轼而望之(shì) 遂逐齐师(suí) 彼竭我盈(yíng)
C.望其旗靡(mí) 玉帛(bó) 肉食者鄙(bǐ)
D.又何间焉(jiàn) 小惠未遍(biàn) 弗敢专也(fú)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曹刿论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错误应改为:
A项,曹刿 guì ;
B项,遂逐齐师 suì;
C项,望其旗靡 m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间、遂”是多音字,“鄙、靡、刿 、孚 ”容易和形近字混淆。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凭借)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遍及,普遍)
【答案】C
【知识点】曹刿论战;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A间:动词,参与;B可以:可凭借;C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D徧:通假字,通“遍”,遍及,普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答案】B
【知识点】曹刿论战;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代词,代指齐军;
B结构助词,的;
C代词,代指齐军;
D代词,代指齐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4.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神弗福也 B.公将鼓之
C.下视其辙 D.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案】D
【知识点】曹刿论战;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B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C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下。
D 虽不能察,必以情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虽:即使,古今异义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解释。答题时应注意,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 形容词作动词。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必先/苦/其心志。
C.公将/战。曹刿请见。
D.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曹刿论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C项有误,应改为:公/将战。曹刿/请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答题时应注意,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停顿)。
6.《曹刿论战》选自《 》,旧传是 时期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
【答案】左传;春秋;左丘明;编年;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后;齐人辙乱、旗靡时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曹刿论战;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理解内容。《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丘明相传著有《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齐人三鼓后。开始追击的时机:齐人辙乱、旗靡时。
故答案为:①左传;②春秋;③左丘明;④编年;⑤取信于民;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⑦齐人三鼓后;⑧齐人辙乱、旗靡时。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7.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②必以信
③公问其故
(2)翻译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大小之狱 C.故克之 D.公与之乘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答案】(1)参与;实情;原因、缘故
(2)①小处守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②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3)B
(4)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①间:动词,古今异义词,参与;②信:名词,实情;③故:名词,原因、缘故。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①关键词:信、孚、弗、福。句意是:小处守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②关键词:鼓、作、再。句意是: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⑶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A:肉食者谋之,之:作战这件事,代词;B:大小之狱,之:结构助词,的;C:故克之,之:代词,指齐军;D:公与之乘,之:代词,指曹刿。故选B。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故答案为:⑴①参与;②实情;③原因、缘故。
⑵①小处守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②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⑶B
⑷①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②双方交战的过程。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①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再:第二次。三:第三次。
⑶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8.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jiān)焉 B.牺牲玉帛(bó)
C.下视其辙(zhé) D.望其旗靡(mǐ)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曹刿论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A项应该是:间(jià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咏雪》) ②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B.①尝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C.①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②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书信)。”(《曹刿论战》)
D.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陋室铭》) ②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C
【知识点】曹刿论战;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C项有误,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信:言语真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10.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遍
③再鼓之,必走
④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鄙陋,目光短浅;遍及、普遍;击鼓进军;快,急速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②句意: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徧:通“遍”,遍及、普遍。③句意:如果再次击鼓进军,他们一定会逃跑。鼓:击鼓进军。④句意:攻打的速度如同急雷来时来不及遮住耳朵一样。疾:快,急速。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狱:案件;虽:即使;情:按实情。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在理解全篇大意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能体现这一方针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任选一句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段的比较阅读。解答时要注意审清题意,是对两文详略的安排进行比较,不要弄错方向。通过通读全文,会发现【甲】文详写的是曺刿在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而【乙】文没有“论战”的内容,只是对战争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
故答案为:(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遍及、普遍;③击鼓进军;④快,急速。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狱:(诉讼)案件。察:明察。情:实情。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鲍叔牙听说鲁庄公率兵前来,于是摆好阵势等待着.鲁庄公也是摆好阵势相持不动.鲍叔牙因在亁时获胜,就十分轻视鲁军,下令击鼓进攻,谁先攻陷对方会有重赏.鲁庄公听到外面鼓声震天,也下令击鼓迎敌.曺刿制止他说:“齐军的鼓声正锐气十足,应当安静地等待.”于是在军中下令:“谁敢擅自大声喧哗,立斩.”齐后向鲁军的阵列冲来,鲁军的阵列像铁桶一样,无法坆进,齐军只得后退.一会儿,齐军的鼓声又响起,鲁军安静一片好像什么也听不见,齐军又退了回去.鲍叔牙说:“鲁军对打仗有怯意呀.如果再次击鼓进军,他们一定会逃跑.”曺刿又一次听到鼓响,对鲁庄公说:“打败齐军就在这个时候了,你可以快速下令击鼓进军!”从鲁军这方来说,这是第一次击鼔进军,从齐军来说这已是第三次击皷进军了.齐军看鲁军两次都是按兵不动,以为这次也不会出兵迎战,心里都没有把这次进军当回事.谁知鼓声一响,对方的士兵一下冲了过来,又是刀砍,又是射箭,攻打的速度如同打雷时来不及遮住耳朵一样,杀得齐军是七零八落,大败而逃.鲁庄公想要追赶,曺刿说:“不可以,我要仔细的观察一下.”于是下车,对齐后列阵的地方四周都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登上车轼向远处眺望,很久后说:“可以追赶了.”鲁庄公于是驱赶战车追赶,追赶了有三十多里才返回,所缴获的战车武器士兵等没有具体统计。
11.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字。
(2)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本周五下午三点,特邀知名作家来我校做报告,与广大师生分享读书心得。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报告会。
校办公室2017年4月19日
【答案】(1)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2)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
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知识点】漫画释义;应用文;曹刿论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徽标。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2)本题考查拟写通知。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 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问题是,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故答案为:(1)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2)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徽标。答题时应注意,具体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描述画面内容,注意顺序要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在描述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所给的图标或者徽章的名称,先把画面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有什么,然后按照由整体到局部也就是先说总的外形的内容,然后再具体的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2)本题考查拟写通知。答题时应注意,通知的一般格式是:第一行居中写“通知”二字。第二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加冒号(如果正文已明确了通知的对象,被通知方的名称也可略去)。下行空两格起写正文,如果正文内容较多,可分条写,以便读者把握内容要点。署名和日期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