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1黄山记课件+练习(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1黄山记课件+练习(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9 15:58:53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必修 3(粤教版)
1 黄 山 记
描写黄山诗词五首
游 黄 山
(宋)朱彦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清)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云 外 峰
(清)程之鵕(jùn)
飘渺离奇峙碧空,浑疑云外复云中。
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
鲫 鱼 背
(清)许全治
无意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
游人尽是批鳞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黄山小诗
(近现代)老舍
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煞费心机(shà) 瞬息万变(shùn) 悭吝(qiān)
B.自出机杼(zhù) 前拥后簇(cù) 菡萏(hàn dàn)
C.绮丽多彩(qǐ) 倏来倏去(shū) 凝眸(móu)
D.扑朔迷离(shuò) 喘息甫定(fǔ) 虔诚(qiān)
解析:D项,虔qián。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最近新开的一家超市,开出五路汽车,专接送购物的顾客,是挣钱心切,煞费心机?还是一心为民,方便群众?
B.汽车顺从地按着自己的意志,或缓行,或疾驶,虽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两三次有惊无险的事,但都一一化险为夷。
C.我家门前的两座大山,陡峭险峻,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D.是什么,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绝处逢生的希望?干细胞!它好比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让将枯的生命重新点燃,让病变的脏器重获新生。21cnjy.com
解析:A项,煞费心机: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思。B项,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C项,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句中说的只有两座大山,不能用“鼎足而立”。D项,绝处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2·1·c·n·j·y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博快速浏览新闻、发布信息,在冲击传统纸质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快更鲜活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21*cnjy*com
解析:A项说“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当;C项偷换主语,冲击纸质媒体的是微博;D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不当,应该是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然后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
答案:B
4.与下面的语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梯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____________。
A.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是不为不宽阔的
B.是不为不宽阔的,中间挂铁索,两旁还有石栏,保护你
C.中间挂铁索,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保护你
D.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
解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两旁到中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答案:D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创建/创伤 亵渎/案牍 裨益/稗官野史21世纪教育网
B.隽永/隽秀 剽悍/缥缈 妊娠/莘莘学子
C.呕吐/吐露 胸脯/逮捕 慰藉/浑身解数
D.应届/应酬 虹膜/女红 令嫒/方兴未艾
解析:A项,chuàng/chuāng,d ( http: / / www.21cnjy.com )ú,bì/bài;B项,juàn/jùn,piāo,shēn;C项,tù/tǔ,pú/bǔ,jiè/xiè;D项,yīng/yìng, hóng/gōng,ài。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__在我的周围。
(3)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  弥漫  违反
B.创立 弥留 违反
C.创新 弥留 违犯
D.创立 弥漫 违犯
解析:(1)创新,重点强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造新的。创立,重点强调首次建立。(2)弥漫,(烟尘,雾气,水)充满;布满。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指病重将死。表示病危将死。(3)从字意上来说,违反:不符合;不遵守。 违犯:违背和触犯。“违反”与“违犯”意思相近,但“违犯”情节较为严重。一般来说,违反的是规章,违犯的是法律。
答案:A
3.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的小说作品泥沙俱下的大环境中,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网络小说错字连篇,内容恶俗,让很多读者斥之为不刊之论。相比之下,当代作家陈忠实的 《白鹿原》不孚众望,凭借着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成为了长篇小说中的经典。近期,由《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台湾金马奖4项题名。21教育网
A.泥沙俱下    B.不刊之论
C.不孚众望 D. 题名
解析:A项,泥沙俱下: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B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 精准得当,无懈可击。C项,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D项,题名:①题目名称,写作、印刷品、讲述或影印作品名称;②写上姓名作为标记。 www-2-1-cnjy-com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媒体的价值在于运用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推动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包容、借鉴中共同提高。
B.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吃富含叶酸含量高的蔬果能延缓跟老化有关的记忆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衰退。
C.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2013年1月1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停止使用。目前,仍有少数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他们主要是老人、外出务工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出处:21教育名师】
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B项,语意重复,“富含”与“含量高”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C项,不合逻辑,“老人、外出务工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概念交叉。D项,句式杂糅,要么用“原因是……”,要么用“……所致”。
答案:A
5.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__。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水边石草杂置,山坡上树木茂密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解析:①③句与上文的“相通的水”衔接好;②④句与文章所写的景色不合;⑥与下文渲染的意境不合。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上有平台,可以观海。但见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峰,蛇行经过更险的悬崖,踏进更深的波浪。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游兴更浓了,我又踏上云层,到那黄山图上没有标志,在任何一篇游记中无人提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云中。仅在岩缝间,松根中,雪浪褶皱里,载沉载浮,我到海外去了。浓云四集,八方茫茫。忽见一位药农,告诉我,这里名叫海外五峰。他给我看黄山的最高荣誉,一枝灵芝草,头尾花茎俱全,色泽鲜红如珊瑚。他给我指点了道路,自己缘着绳子下到数十丈深谷去了。他在飞腾,在荡秋千。黄山是属于他的,属于这样的药农的。我又不知穿过了几层云,盘过几重岭,发现我在炼丹峰上,光明顶前。大雨将至,我刚好躲进气象站里。黄山也属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邀我进他们的研究室。倾盆大雨倒下来了。【来源:21cnj*y.co*m】
6.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小径,没有航线,根本没有石级,没有方向
B.根本没有石级,没有小径,没有航线,没有方向
C.没有方向,根本没有石级,没有航线,没有小径
D.没有航线,没有小径,没有方向,根本没有石级
答案:B
7.“琉璃宝灯一盏”比喻什么?“散花坞如大放焰火”中的“大放焰火”又是比喻什么?
(1)“琉璃宝灯一盏”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2)“大放焰火”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1)升到空中的太阳。(2)霞光四射。
8.作者写“一位药农”“气象工作者”,不是闲笔。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他们是黄山的真正主人,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人类攀登探索黄山,征服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目的: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张 家 界
卞毓方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左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21世纪教育网
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作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是日,当我乘缆车登上黄狮寨的峰顶,沐着蒙蒙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云拂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像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为,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勇试它一试。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9.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10.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山峰的形态;②峰顶的松柏;③山壑山涧的气象。
11.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章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采用了“乍读……”“再读……”“反复吟味……”的形式,反映出张家界风景的百看不厌。②“读”“吟味”等词语表明张家界风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1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
(1)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四段各举一例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2)第三段:“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或“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或“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等。
第四段:“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三、语言运用
13.请概括下面一段描写黄山的文字的信息要点。(要求不超过30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文以文学的笔法描写了黄山的壮美雄奇,从黄山的特点出发,主要应把握如下信息: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山体特征等。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答案: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14.根据下面的介绍,以“宣传黄山”为内容,写两则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世界游览胜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千峰竞秀,拔地极天,气势磅礴,景色奇丽。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古人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1)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用比喻句:黄山,中国的一张名片;黄山,地球上的人间仙境。
(2)用对偶句: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②走进皖南黄山,领略魅力安徽;③登临黄山,天下无山。
黄山三天(节选)
叶圣陶
九龙瀑曲折而下,共九截,第二截最长。形式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致,可惜瘦些。山泉大的时候,应该更可观。附带说一说人字瀑。人字瀑在温泉旅馆那儿。高处山泉流到大石壁顶部,分为左右两道,沿着石壁的边缘泻下,约略像个人字。也嫌瘦,瘦了就减少了瀑布的意味。
云谷寺没有寺了,只留寺基, 台阶前有一棵异萝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说是树上长着两种不同形状的叶子。我们仔细察看,只见一枝上长着长圆形的小叶子,跟绝大部分的叶子不同。就绝大部分的叶子形状和翠绿色看来,那该是柏树,不知道为什么叫它松。年纪总有几百岁了。
清凉台和始信峰的顶部都是稍微向外突出的悬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边是树木茂密的深壑。站脚处很窄,只能容七八个人,要不是有石栏杆,站在那儿不免要心慌。如果风力猛,恐怕也不容易站稳。文殊院前边的文殊台比较宽阔,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 留在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只能容两三个人。光明顶虽是黄山最高处,却比较平坦开阔,到那里就像在平地上走一样。
我们就在前边说的几处地方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海”。望出去全是云,大体上可以说铺平,可是分别开来看,这边荡漾着又细又缓的波纹,那边却涌起汹涌澎湃的浪头,千姿百态,尽够你作种种想象。所有的山全没在云底下,只有几座高峰露顶,作暗绿色,暗到几乎黑,那自然可以想象作海上的小岛。2-1-c-n-j-y
在光明顶看天都峰和莲花峰, 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平视,看得最清楚。就岩石的纹理看,用中国画的术语就是就岩石的皱法看,这两个峰显然不同。天都峰几乎全部是垂直线条,所有线条排得相当密, 引起我们一种高耸挺拔的感觉。莲花峰的岩石大略成莲花瓣的形状,一瓣瓣堆迭得相当整齐,就整个峰看,我们想象到一朵初开的莲花。莲花峰这个名称不知道是谁给取的,居然形容得那么切当。21*cnjy*com
前边说我们绕过莲花峰的西半边到文殊院,这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很不容易走。道上要经过螯鱼背。鳌鱼背是巨大的岩石, 中部高起,坡度相当大。凿在岩石上的石级又陡又窄,右手边望下去是绝壁。下了鳌鱼背穿过整鱼洞,那是个天然的洞,从前人修山路就从洞里通过去。出了洞还得爬百步云梯,又是很陡很险的石级。这才到达文殊院。
从文殊院绕过天都峰的西南脚,这条路也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易走。极窄的路介在石壁之间,石壁渗水,石级潮湿,立脚不稳就会滑倒。有几处石壁倾斜,跟对面的石壁构成个不完整的山洞,几乎碰着我们的头顶,我们就非弓着身子走不可。
走完了这段路,我们抬头望爬上天都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路,陡极了,大部分有铁链条作栏杆。我们本来不准备上去,望望也够了。据说将要到峰顶的时候有一段路叫鲫鱼背,那是很窄的一段山脊,只容一个人过,两边都没依傍,地势又那么高,心脏不强健的人是决不敢过的。一阵雾气浮过,顶峰完全显露,我们望见了鲫鱼背,那里也有铁链条。我想,既然有铁链条,大概我也能过去。
我们也没上莲花峰。听说登莲花峰顶要穿过几个洞,像穿过藕孔似的。山峰既然比作莲花, 山洞自然联想到藕孔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1张PPT)
语文·必修3(粤教版)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1 黄 山 记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走近作者
课 文导 读
徐迟(1914-1996),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1933年开始写诗。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的人》。1960年调湖北文联,曾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作品背景
课 文导 读
黄山,古称黟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明代徐霞客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 文导 读
《黄山记》写于1962年,当时处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学者认为,《黄山记》没有反映当时的苦难,而是歌颂人们的幸福与时代的自豪感,目的在于给人们以精神的鼓励。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文体常识
课 文导 读
游记是一种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也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郦道元的《三峡》、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游记。
(1)游记的分类。游记可以分为记叙型游记、抒情型游记、写景型游记、说理型游记等。
(2)游记四要素。从内容上看,游记有四个要素:时间、游踪、风貌、游感。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 文导 读
(3)游记的文题特征:①有明显的词语标志,如常冠以“游”“漫游”“记”“游记”“杂记”“小记”“漫记”“散记”“游录”“行”等词语;②以客体为题,如《北固亭》《镜泊湖》等;③以嵌入客体方位的短语为题,如《峨眉山下》《在草原上》等;④以客体的某一特色为题,如《沧海日出》《崂山降雪》等;⑤以游历的中心事件为题,如《雨中登泰山》《重阳节游灵隐》等。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 文导 读
(4)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存在交叉关系。作者在抒情散文中常常通过写景状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景常常只是一个引发感情的触发点。而游记则不论抒彩如何浓郁,总要摹山拟水,描述自然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注音
预 习检 测
shū
qiān lìn
hàn dàn
yīn yūn
yīn wū
zhà

shà
shuò
zhǐ

zhǒnɡ
zhě
shè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预 习检 测


yūn
yùn
tāi
tái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写对字形
预 习检 测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玉”在《说文解字》中立为部首,作偏旁时写作“王”。“玉”,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为绳子贯串三片玉之形,后来的楷体在“王”字右边加一点,以示与君王的“王”的区别,古人常以“玉”喻美德,后由“玉”引申出“美”的象征义,如“玉貌”“玉颜”“玉手”等。
字形小贴士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解释词义
预 习检 测
(1)扑朔迷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瞬息万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
形容变化快而多。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预 习检 测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4.辨析近义词
预 习检 测
(1)绚丽·瑰丽
[辨析]绚丽:侧重表示色彩华丽丰富,鲜明夺目;瑰丽:侧重表示十分美丽壮观,达到珍贵奇特的地步。
①朝霞________。
②江边夜景________。
绚丽
瑰丽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预 习检 测
(2)美不胜收·琳琅满目
[辨析]两者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美不胜收:偏重于好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琳琅满目:偏重于满眼都是,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①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
②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__。
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精读探究
探 究与 点 拨
(1)给课文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写黄山的?着重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胜景自然成;②古人登山史;③攀登天都峰;④峰顶赏奇观。
第一部分想象大自然是怎样创造形成黄山这处胜境的,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三、四部分作铺垫。它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分三阶段(史前、唐宋、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第一部分黄山的“险”,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表明时代不同,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
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探 究与 点 拨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
本文着重突出了黄山的“险、奇”的特点。
探 究与 点 拨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探 究与 点 拨
(2)“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这几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黄山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创造”黄山的伟力,交代了黄山多“奇峰”“怪石”的特点,侧面烘托出黄山的神奇瑰丽。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探 究与 点 拨
(3)第二部分,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②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作用: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探 究与 点 拨
(4)“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这两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赞美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赞美了这能使“绝处已经逢生”,能让“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的伟大时代,激起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通过“历代”与“这时代”的对比,歌颂了新时代的伟力和功绩。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探 究与 点 拨
(5)作者面对这样的美景道出了“直上,直上,直上”,为什么要用三个“直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了作者勇往直前,征服自然的豪情。因为如今黄山开发得很好,石路不仅宽阔,而且还有石栏铁索保护。登黄山已不像历史上那样“不可上,乃止”。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写法赏析
探 究与 点 拨
(1)语言明快、奔放,有气势,多以短句行文。
如“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120公里,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把复杂的长句子,分成若干短句,来加强行文的节奏感,使其简洁明快。
(2)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式。
如第二段,“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探 究与 点 拨
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稀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排偶句式的运用,使整篇文章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的感觉。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探 究与 点 拨
(3)全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主旨。
①结构上采用“总—分”式,突出了黄山的特点。②描写的角度: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对比。③表现手法:运用了对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并且引用了大量史料,材料丰富。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结构图解
探 究与 点 拨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