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综合练习 (1)
一、字词书写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2)“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3)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4)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 纯粹 拈轻怕重
派qiǎn 热chén xùn 职。
二、选择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报道,我才知道今年的电视剧《都挺好》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6.(2021九上·茶陵期末)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三、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chén______。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______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翼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热chén niān 轻怕重 纯粹
(2)选文划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 ”,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3)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 , 。
备选词语:麻木不仁 漠然置之 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
(4)把下面的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拷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xì,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干涸 坍 塌
缝xì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加点的“生气”的意思是 ,“东倒西歪”的意思是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chén。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名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殉 职 热chén 鄙薄
(2)请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
(3)“见异思迁”中“迁”的意思是( )。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纪念白求恩》一文,恰当运用成语,使语言生动、简洁,感彩鲜明,音节整齐均匀,便于诵读。如写白求恩的精神,用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____等成语,写白求恩的逝世,用了“____”这个成语:批评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用了“__ ”(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不拣重的)、“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成语,批评不安心本职工作的人用了“____”这个成语。这些成语使文章言简意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再次捧读毛泽东同志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回顾历史变迁,体悟领袖深遂思想,深感白求恩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跨越时空的穿透力,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____。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2)上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使它与前句衔接自然。
四、综合性学习
11.阅读下面材料,试探究一些早教机构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现在不少家长都认为不报早教班就会有种刚起跑就输掉了的感觉。只要家里经济条件跟得上,家长多会选择参加早教,因为怕孩子被落下。一些早教机构仅仅租借一套住房,打出某个招牌,招若干教师,只要有点经验就行,没有资质也无所谓。一些早教班,几十个家长和孩子挤坐在一间小房子里,空气混浊。有不少早教机构都没有到教育部门报备。一些早教机构设置了英语、运动、音乐、思维训练、绘画等五花八门的课程,通常都是投家长所好,并冠以某些著名的幼教流派,如蒙台梭利早教、奥尔夫早教等。不少培训机构借智力开发提前对孩童进行英语、语文、算术等课程的教学。对于部分艺术课程的开设,有教师抱怨:“不少家长的需求是两年弹得像克莱德曼一样。”有些早教机构按照家长的要求,针对两三岁的孩子开设唐诗、计算等超出年龄阶段的课程,把培养‘小大人’当成是早教的成功。
12.(2018·安顺)语言的实际运用。
周末,王涛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踏青。但不幸的是,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王涛向120 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助,然后电话告知刘明的父亲,王涛应该怎么说?
(1)对120急救中心: 。
(2)对刘明的父亲: 。
五、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训练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3.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1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15.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16.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17.(2020七上·怀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
(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 ;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 。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六、作文
18.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有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 ▲ 》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本处形容几个同行的小朋友一起大笑的样子
(3)此处形容“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4)此处指“我”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意,然后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语境义。⑴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⑵ 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结合语境分析可看出本处形容几个同行的小朋友一起大笑的样子。
⑶ 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此处形容“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⑷ 惊慌失措: 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此处指“我”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故答案为:⑴ 第1空、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⑵ 哄堂大笑:本处形容几个同行的小朋友一起大笑的样子
⑶ 小心翼翼:此处形容“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⑷ 惊慌失措:此处指“我”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2.【答案】ài;cuì;niān;遣;忱;殉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狭隘(ài): 形容心胸、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 。纯粹(cuì): 不掺杂别的成分。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去某处干某项工作。 热忱: 热情 。殉职: (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注意“隘”不要读作“yì”;“粹”不要读作“chuì”等音,“拈”不要读作“zhān”
“遣”不要写作“谴”等字,“忱”不要写作“枕”等字,“殉”不要写作“询”等字。
故答案为:ài;cuì;niān;遣;忱;殉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书写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 戮 -戳 C、 簿 -薄 D、 菏 -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4.【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D:此句属于选择问句,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D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5.【答案】A
【知识点】顿号;逗号;问号
【解析】【分析】B.有误,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C.有误,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有误,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标点符号的考查,除了要根据每一种符号的使用方法分析外,还要根据具体语境仔细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来体会。
6.【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根据结构、语意关系以及语段中提示性的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排到先后顺序。本语段为一个论述类语段。应首先提出观点。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可以作为观点,其余的都是陈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停的原因。所以③为首句。排除A、D。比较BC选项,关键是①的位置。①是②的结果,所以①在句末。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7.【答案】(1)忱;拈;cuì
(2)翼;冀
(3)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4)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释;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热chén”写作“热忱”,“niān 轻怕重”写作“拈轻怕重”“纯粹”的“粹”读“cuì”。
(2)本题考查修改错别字。“晋察翼”应写作“晋察冀”。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在文中指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缺乏热情。漠然置之: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③形容的对象是“群众”,所以选“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 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⑷本题考查将双重否定句变为肯定句。确双重否定句“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表肯定“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很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据此改为肯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故答案为:⑴忱 拈 cuì
⑵翼 冀
⑶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⑷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字音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⑵本题考查修改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⑶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⑷本题考查将双重否定句变为肯定句。“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
“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8.【答案】(1)hé;tān;隙
(2)拷焦;烤焦
(3)活力生命力;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注意“涸”“坍”字不要读半边。
(2)要结合语境,据义定形。“烤焦”指加热过头,被加热的物体碳化。因此应用“火”字旁的“烤”。
(3)一定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词。生气,既有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的意思,也指活力、生命力、生机。结合语境“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理解,这里指“活力、生命力”。东倒西歪:①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②形容物体杂乱地歪斜或倒下的样子。“风吹得人东倒西歪”意思是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故答案为:⑴1、hé2、tān、隙
⑵1、拷焦2、烤焦
⑶1、活力生命力2、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点评】⑴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
⑵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
⑶词语的含义,既要理解其原始意义和引申义,还要结合语境去分析体会。
9.【答案】(1)xùn;忱;bó
(2)“名”改为“明”
(3)改变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薄”是多音字,此处应读bó,不能读 báo;“热忱”的意思是“热情”,因此“忱”不能写成“陈”或“沉”等。
(2)本题考查错别字辨别。“高名”应为“高明”。“高明”指见解、技能高超。
(3)本题考查词义解释。词义为“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故“迁”为“改 变”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xùn、忱、bó
⑵ “名”改为“明”
⑶ 改变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结合语境,据义定音,据义定形。⑵本题考查错别字辨别。结合语境,联系字词意思,逐字逐词排查修改。⑶本题考查词义解释。根据词义推测字义。要注意联系语境来分析词义。
10.【答案】(1)精益求精、以身殉职、拈轻怕重、见异思迁
(2)遂-邃 该-赅
(3)是一块永不倒塌的历史丰碑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衔接仿写;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精益求精 不远万里 满腔热忱”等成语为褒义词,用来赞扬白求恩的精神;“以身殉职”也是褒义词,根据意思是用来写白求恩的逝世;根据“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不拣重的”可知,批评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用了“拈轻怕重,用来批评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见异思迁”也是贬义词,用来批评不安心本职工作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棒”应为“捧”;“遂”应是“邃”。
(3)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此题需要注意句中的比喻修辞。
故答案为:⑴ 精益求精、以身殉职、拈轻怕重、见异思迁
⑵ 遂-邃 该-赅
⑶ 是一块永不倒塌的历史丰碑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认真识记成语,理解其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音字。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句的几个注意点:①话题一致。②句式一致。③修辞一致。④结构一致。⑤衔接一体。⑥情感色彩一致。
11.【答案】要点:完善早教机构的设施;提升整体师资水平;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的借助知名机构的名气;机构的运作要合法规范;课程的设置和开发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迎合家长揠苗助长式的要求。
【知识点】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写出一些早教机构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获得更好发展。由材料“一些早教机构仅仅租借一套住房”“一些早教班,几十个家长和孩子挤坐在一间小房子里,空气混浊。有不少早教机构都没有到教育部门报备”可知,要完善早教机构的设施;“打出某个招牌,招若干教师,只要有点经验就行,没有资质也无所谓”可知,应该提升整体师资水平;从“并冠以某些著名的幼教流派,如蒙台梭利早教、奥尔夫早教等”可知,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的借助知名机构的名气;从“一些早教机构设置了英语、运动、音乐、思维训练、绘画等五花八门的课程,通常都是投家长所好”“有些早教机构按照家长的要求,针对两三岁的孩子开设唐诗、计算等超出年龄阶段的课程,把培养‘小大人’当成是早教的成功”可知,课程的设置和开发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迎合家长揠苗助长式的要求。
故答案为:要点:完善早教机构的设施;提升整体师资水平;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的借助知名机构的名气;机构的运作要合法规范;课程的设置和开发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迎合家长揠苗助长式的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12.【答案】(1)急救中心吗?我同学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请你们赶快来救救他,好吗?
(2)叔叔,您好,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刘明右腿受伤了,我已经拨打了120,请您直接到医院去看他。
【知识点】表述题;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要求语言文明得体,简洁清楚,给120 急救中心的电话,说清事发地点和伤情。
(2)给刘明的父亲的电话,告知自己的身份,刘明的伤情及自己联系120 急救中心的情况。
故答案为:(1)急救中心吗?我同学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请你们赶快来救救他,好吗?
(2)叔叔,您好,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刘明右腿受伤了,我已经拨打了120,请您直接到医院去看他。
【点评】(1)本题考查情境说话和表述的简明得体。答题时应注意,从称呼、自己的身份、事故的地点、伤情、具体的请求等方面表达。
(2)本题考查情境说话和表述的简明得体。答题时应注意,称呼恰当、说清自己和刘明的关系,事情的简要过程和看望地点。
【答案】13.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14.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15.【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16.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分论点;补充论据;对比论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分论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找到中心论点,然后再从这几段话中找到关键语句或中心句,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概括分论点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3)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13.根据第②段关键句"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相,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可得 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根据第④段关键句“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可得: 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故答案为:第1空、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第2空、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14.第③段首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前半部分引用歌德的名言证“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从正面论证,“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从反面论证,因此这段话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符合文章中心论点的事例都可以,合理即可得满分。比如: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故答案为: 【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16.能结合全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责任”的看法 ,言之有理即可。比如:责任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其次对自己的名誉负责,做自尊、自爱、自重、助人为乐的人,受社会谴责,非议的事不做。其三、对自己做的事负责,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实事求是;不怕批评与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故答案为: 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17.【答案】(1)B
(2)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3)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4)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5)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写出了夏天星斗满天的景色,“我困极了”所以对童年此处回忆的记忆没有那么清楚。看四个选项,B项是最准确的。故选B。(2)本题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从第一段可以了解到,我小时候得了一场生病,影响到智力的发育,直到一岁半还不会说话,但这一次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父亲读出的诗句意思,他自然是欣喜若狂。(3)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题缺少的事件可按所给的第二件事概括为: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关注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进行分析,用两字或四字词语进行全方位的概括。“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因为这两位诗人都是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体现了父亲的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我”生病时父亲的担心,“我”会认字他的高兴,“我”理解诗句意思,父亲的激动流泪等都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深爱孩子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读诗,这也是一个善于教育的父亲。据此解答即可。(5)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因为位于结尾,所以这句话体现了主旨,即父亲教“我”读诗的故事,表现了父亲给“我”的巨大影响,影响了我的一生,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感激和思念。
故答案为:⑴B⑵ 1、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⑶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⑷ 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⑸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通读文本,理解文意,仔细阅读语句,准确理解文段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阅读和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段,联系上下文准确提取答案,注意对关键语的把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层次,结合题干的提示,找准答题的区域,对所叙事件进行归纳概括。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本,注意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的语句的理解,结合具体的事件概括人物的性格。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主旨基础上,结合语句的内容、位置进行归纳,注意要结合文本进行阐述。
18.【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携手走进青春岁月
岁月如歌,青春如花。青春就如一支娇艳的花,只开在瞬间,好像昙花,我们还没有看到她的样子,就凋谢了!
青春走过了就流失了,不再回头。如果你在花开的季节,忘记拍摄一些美丽的照片,等到错过了花期,等到我们想起再去追忆的时刻,依然不能回头,时光如水,无法追还。
青春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有许许多多的眷恋,十三四岁的年龄就象一束正在绽放的玫瑰,美丽而清新,让人透彻心肺,感慨万千!但是因为起初的幼稚,我们还没有明白青春的珍贵,还没有来得及珍惜,还没有学会珍惜的时刻,它却慢慢的流走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当我们真正知道珍惜、真正知道留恋的时刻,青春已然老去!明白是一个过程,正如人生是一个过程一样,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历练,可是历练成熟了,也就时光无多了!
人们善于炫耀青春的价值,把它当作一种资本,尽情挥洒,用挥霍生命来证实青春的贵贱,用虚荣来显示它的魅,,用不在意来证明它的潇洒!
当秋风起,当黄花落,当青春不再,当阳光冷暖时,身体的本钱依然亏损,昨日之日无法挽留,才明白,才如梦初醒,原来青春无须炫耀,无须证明,它是我们挥霍不起的,因为青春不独我们所有!
我们的芳华只是自然的造化,只是上天的给予,不是我们自己的资本,我们没有资本来炫耀来挥霍!当成熟来临,才知道,原来青春是一首歌,一首用热情和精力唱出的歌;青春是个梦,美丽的梦,让我们克服虚荣和浮躁,用坚实造就的美梦;青春是一只雄鹰,一只不怕困难,划过长空的秃鹫,让生命充满了力量!
于我们只有,仅仅只有一次,在美丽的花季,当我们在幸福的时刻,要学会珍惜,在困难的时刻,要学会忍耐,在逆境中要学会奋斗!让我们携手走进青春的岁月,去唱一首动听的歌,去画一幅美丽的画!让青春有美丽的回忆,留住我们最美好的时光,让美丽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我们携手走进 ”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携手”指手拉手,这里主要是互相帮助、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参与等意思。此题已经给出了几个补写的示例:操场、考场、校园、晨曦、晚霞、春天,也就是说走进的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场景,还可以是某一个人生阶段等。 要写好此题,必须精于选材、视角独特。选择发生在家庭中、学校里或社会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素材,能体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材料入文,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要工于描写,感情真挚。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综合练习 (1)
一、字词书写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2)“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3)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4)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答案】(1)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本处形容几个同行的小朋友一起大笑的样子
(3)此处形容“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4)此处指“我”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意,然后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语境义。⑴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⑵ 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结合语境分析可看出本处形容几个同行的小朋友一起大笑的样子。
⑶ 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此处形容“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⑷ 惊慌失措: 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此处指“我”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故答案为:⑴ 第1空、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⑵ 哄堂大笑:本处形容几个同行的小朋友一起大笑的样子
⑶ 小心翼翼:此处形容“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⑷ 惊慌失措:此处指“我”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 纯粹 拈轻怕重
派qiǎn 热chén xùn 职。
【答案】ài;cuì;niān;遣;忱;殉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狭隘(ài): 形容心胸、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 。纯粹(cuì): 不掺杂别的成分。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去某处干某项工作。 热忱: 热情 。殉职: (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注意“隘”不要读作“yì”;“粹”不要读作“chuì”等音,“拈”不要读作“zhān”
“遣”不要写作“谴”等字,“忱”不要写作“枕”等字,“殉”不要写作“询”等字。
故答案为:ài;cuì;niān;遣;忱;殉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书写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二、选择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 戮 -戳 C、 簿 -薄 D、 菏 -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报道,我才知道今年的电视剧《都挺好》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D:此句属于选择问句,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D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答案】A
【知识点】顿号;逗号;问号
【解析】【分析】B.有误,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C.有误,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有误,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标点符号的考查,除了要根据每一种符号的使用方法分析外,还要根据具体语境仔细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来体会。
6.(2021九上·茶陵期末)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根据结构、语意关系以及语段中提示性的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排到先后顺序。本语段为一个论述类语段。应首先提出观点。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可以作为观点,其余的都是陈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停的原因。所以③为首句。排除A、D。比较BC选项,关键是①的位置。①是②的结果,所以①在句末。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三、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chén______。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______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翼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热chén niān 轻怕重 纯粹
(2)选文划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 ”,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3)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 , 。
备选词语:麻木不仁 漠然置之 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
(4)把下面的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案】(1)忱;拈;cuì
(2)翼;冀
(3)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4)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释;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热chén”写作“热忱”,“niān 轻怕重”写作“拈轻怕重”“纯粹”的“粹”读“cuì”。
(2)本题考查修改错别字。“晋察翼”应写作“晋察冀”。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在文中指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缺乏热情。漠然置之: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③形容的对象是“群众”,所以选“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 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⑷本题考查将双重否定句变为肯定句。确双重否定句“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表肯定“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很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据此改为肯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故答案为:⑴忱 拈 cuì
⑵翼 冀
⑶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⑷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字音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⑵本题考查修改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⑶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⑷本题考查将双重否定句变为肯定句。“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
“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拷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xì,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干涸 坍 塌
缝xì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加点的“生气”的意思是 ,“东倒西歪”的意思是 。
【答案】(1)hé;tān;隙
(2)拷焦;烤焦
(3)活力生命力;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注意“涸”“坍”字不要读半边。
(2)要结合语境,据义定形。“烤焦”指加热过头,被加热的物体碳化。因此应用“火”字旁的“烤”。
(3)一定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词。生气,既有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的意思,也指活力、生命力、生机。结合语境“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理解,这里指“活力、生命力”。东倒西歪:①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②形容物体杂乱地歪斜或倒下的样子。“风吹得人东倒西歪”意思是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故答案为:⑴1、hé2、tān、隙
⑵1、拷焦2、烤焦
⑶1、活力生命力2、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点评】⑴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
⑵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
⑶词语的含义,既要理解其原始意义和引申义,还要结合语境去分析体会。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chén。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名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殉 职 热chén 鄙薄
(2)请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
(3)“见异思迁”中“迁”的意思是( )。
【答案】(1)xùn;忱;bó
(2)“名”改为“明”
(3)改变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薄”是多音字,此处应读bó,不能读 báo;“热忱”的意思是“热情”,因此“忱”不能写成“陈”或“沉”等。
(2)本题考查错别字辨别。“高名”应为“高明”。“高明”指见解、技能高超。
(3)本题考查词义解释。词义为“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故“迁”为“改 变”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xùn、忱、bó
⑵ “名”改为“明”
⑶ 改变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结合语境,据义定音,据义定形。⑵本题考查错别字辨别。结合语境,联系字词意思,逐字逐词排查修改。⑶本题考查词义解释。根据词义推测字义。要注意联系语境来分析词义。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纪念白求恩》一文,恰当运用成语,使语言生动、简洁,感彩鲜明,音节整齐均匀,便于诵读。如写白求恩的精神,用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____等成语,写白求恩的逝世,用了“____”这个成语:批评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用了“__ ”(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不拣重的)、“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成语,批评不安心本职工作的人用了“____”这个成语。这些成语使文章言简意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再次捧读毛泽东同志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回顾历史变迁,体悟领袖深遂思想,深感白求恩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跨越时空的穿透力,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____。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2)上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使它与前句衔接自然。
【答案】(1)精益求精、以身殉职、拈轻怕重、见异思迁
(2)遂-邃 该-赅
(3)是一块永不倒塌的历史丰碑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衔接仿写;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精益求精 不远万里 满腔热忱”等成语为褒义词,用来赞扬白求恩的精神;“以身殉职”也是褒义词,根据意思是用来写白求恩的逝世;根据“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不拣重的”可知,批评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用了“拈轻怕重,用来批评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见异思迁”也是贬义词,用来批评不安心本职工作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棒”应为“捧”;“遂”应是“邃”。
(3)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此题需要注意句中的比喻修辞。
故答案为:⑴ 精益求精、以身殉职、拈轻怕重、见异思迁
⑵ 遂-邃 该-赅
⑶ 是一块永不倒塌的历史丰碑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认真识记成语,理解其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音字。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句的几个注意点:①话题一致。②句式一致。③修辞一致。④结构一致。⑤衔接一体。⑥情感色彩一致。
四、综合性学习
11.阅读下面材料,试探究一些早教机构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现在不少家长都认为不报早教班就会有种刚起跑就输掉了的感觉。只要家里经济条件跟得上,家长多会选择参加早教,因为怕孩子被落下。一些早教机构仅仅租借一套住房,打出某个招牌,招若干教师,只要有点经验就行,没有资质也无所谓。一些早教班,几十个家长和孩子挤坐在一间小房子里,空气混浊。有不少早教机构都没有到教育部门报备。一些早教机构设置了英语、运动、音乐、思维训练、绘画等五花八门的课程,通常都是投家长所好,并冠以某些著名的幼教流派,如蒙台梭利早教、奥尔夫早教等。不少培训机构借智力开发提前对孩童进行英语、语文、算术等课程的教学。对于部分艺术课程的开设,有教师抱怨:“不少家长的需求是两年弹得像克莱德曼一样。”有些早教机构按照家长的要求,针对两三岁的孩子开设唐诗、计算等超出年龄阶段的课程,把培养‘小大人’当成是早教的成功。
【答案】要点:完善早教机构的设施;提升整体师资水平;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的借助知名机构的名气;机构的运作要合法规范;课程的设置和开发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迎合家长揠苗助长式的要求。
【知识点】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写出一些早教机构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获得更好发展。由材料“一些早教机构仅仅租借一套住房”“一些早教班,几十个家长和孩子挤坐在一间小房子里,空气混浊。有不少早教机构都没有到教育部门报备”可知,要完善早教机构的设施;“打出某个招牌,招若干教师,只要有点经验就行,没有资质也无所谓”可知,应该提升整体师资水平;从“并冠以某些著名的幼教流派,如蒙台梭利早教、奥尔夫早教等”可知,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的借助知名机构的名气;从“一些早教机构设置了英语、运动、音乐、思维训练、绘画等五花八门的课程,通常都是投家长所好”“有些早教机构按照家长的要求,针对两三岁的孩子开设唐诗、计算等超出年龄阶段的课程,把培养‘小大人’当成是早教的成功”可知,课程的设置和开发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迎合家长揠苗助长式的要求。
故答案为:要点:完善早教机构的设施;提升整体师资水平;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的借助知名机构的名气;机构的运作要合法规范;课程的设置和开发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迎合家长揠苗助长式的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12.(2018·安顺)语言的实际运用。
周末,王涛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踏青。但不幸的是,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王涛向120 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助,然后电话告知刘明的父亲,王涛应该怎么说?
(1)对120急救中心: 。
(2)对刘明的父亲: 。
【答案】(1)急救中心吗?我同学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请你们赶快来救救他,好吗?
(2)叔叔,您好,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刘明右腿受伤了,我已经拨打了120,请您直接到医院去看他。
【知识点】表述题;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要求语言文明得体,简洁清楚,给120 急救中心的电话,说清事发地点和伤情。
(2)给刘明的父亲的电话,告知自己的身份,刘明的伤情及自己联系120 急救中心的情况。
故答案为:(1)急救中心吗?我同学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请你们赶快来救救他,好吗?
(2)叔叔,您好,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刘明右腿受伤了,我已经拨打了120,请您直接到医院去看他。
【点评】(1)本题考查情境说话和表述的简明得体。答题时应注意,从称呼、自己的身份、事故的地点、伤情、具体的请求等方面表达。
(2)本题考查情境说话和表述的简明得体。答题时应注意,称呼恰当、说清自己和刘明的关系,事情的简要过程和看望地点。
五、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训练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3.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1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15.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16.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答案】13.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14.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15.【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16.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分论点;补充论据;对比论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分论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找到中心论点,然后再从这几段话中找到关键语句或中心句,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概括分论点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3)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13.根据第②段关键句"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相,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可得 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根据第④段关键句“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可得: 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故答案为:第1空、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第2空、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14.第③段首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前半部分引用歌德的名言证“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从正面论证,“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从反面论证,因此这段话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符合文章中心论点的事例都可以,合理即可得满分。比如: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故答案为: 【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16.能结合全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责任”的看法 ,言之有理即可。比如:责任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其次对自己的名誉负责,做自尊、自爱、自重、助人为乐的人,受社会谴责,非议的事不做。其三、对自己做的事负责,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实事求是;不怕批评与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故答案为: 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17.(2020七上·怀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
(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 ;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 。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1)B
(2)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3)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4)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5)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写出了夏天星斗满天的景色,“我困极了”所以对童年此处回忆的记忆没有那么清楚。看四个选项,B项是最准确的。故选B。(2)本题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从第一段可以了解到,我小时候得了一场生病,影响到智力的发育,直到一岁半还不会说话,但这一次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父亲读出的诗句意思,他自然是欣喜若狂。(3)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题缺少的事件可按所给的第二件事概括为: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关注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进行分析,用两字或四字词语进行全方位的概括。“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因为这两位诗人都是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体现了父亲的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我”生病时父亲的担心,“我”会认字他的高兴,“我”理解诗句意思,父亲的激动流泪等都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深爱孩子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读诗,这也是一个善于教育的父亲。据此解答即可。(5)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因为位于结尾,所以这句话体现了主旨,即父亲教“我”读诗的故事,表现了父亲给“我”的巨大影响,影响了我的一生,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感激和思念。
故答案为:⑴B⑵ 1、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⑶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⑷ 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⑸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通读文本,理解文意,仔细阅读语句,准确理解文段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阅读和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段,联系上下文准确提取答案,注意对关键语的把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层次,结合题干的提示,找准答题的区域,对所叙事件进行归纳概括。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本,注意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的语句的理解,结合具体的事件概括人物的性格。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主旨基础上,结合语句的内容、位置进行归纳,注意要结合文本进行阐述。
六、作文
18.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有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 ▲ 》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携手走进青春岁月
岁月如歌,青春如花。青春就如一支娇艳的花,只开在瞬间,好像昙花,我们还没有看到她的样子,就凋谢了!
青春走过了就流失了,不再回头。如果你在花开的季节,忘记拍摄一些美丽的照片,等到错过了花期,等到我们想起再去追忆的时刻,依然不能回头,时光如水,无法追还。
青春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有许许多多的眷恋,十三四岁的年龄就象一束正在绽放的玫瑰,美丽而清新,让人透彻心肺,感慨万千!但是因为起初的幼稚,我们还没有明白青春的珍贵,还没有来得及珍惜,还没有学会珍惜的时刻,它却慢慢的流走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当我们真正知道珍惜、真正知道留恋的时刻,青春已然老去!明白是一个过程,正如人生是一个过程一样,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历练,可是历练成熟了,也就时光无多了!
人们善于炫耀青春的价值,把它当作一种资本,尽情挥洒,用挥霍生命来证实青春的贵贱,用虚荣来显示它的魅,,用不在意来证明它的潇洒!
当秋风起,当黄花落,当青春不再,当阳光冷暖时,身体的本钱依然亏损,昨日之日无法挽留,才明白,才如梦初醒,原来青春无须炫耀,无须证明,它是我们挥霍不起的,因为青春不独我们所有!
我们的芳华只是自然的造化,只是上天的给予,不是我们自己的资本,我们没有资本来炫耀来挥霍!当成熟来临,才知道,原来青春是一首歌,一首用热情和精力唱出的歌;青春是个梦,美丽的梦,让我们克服虚荣和浮躁,用坚实造就的美梦;青春是一只雄鹰,一只不怕困难,划过长空的秃鹫,让生命充满了力量!
于我们只有,仅仅只有一次,在美丽的花季,当我们在幸福的时刻,要学会珍惜,在困难的时刻,要学会忍耐,在逆境中要学会奋斗!让我们携手走进青春的岁月,去唱一首动听的歌,去画一幅美丽的画!让青春有美丽的回忆,留住我们最美好的时光,让美丽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我们携手走进 ”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携手”指手拉手,这里主要是互相帮助、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参与等意思。此题已经给出了几个补写的示例:操场、考场、校园、晨曦、晚霞、春天,也就是说走进的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场景,还可以是某一个人生阶段等。 要写好此题,必须精于选材、视角独特。选择发生在家庭中、学校里或社会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素材,能体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材料入文,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要工于描写,感情真挚。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