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真题分类汇编:09 近代中国的制度、经济与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真题分类汇编:09 近代中国的制度、经济与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5 17:30:2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真题分类汇编:09 近代中国的制度、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据此可知(  )
A.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
B.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
C.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
D.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2.(2023·山东)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
比重年份 货物 甲 乙 丙 丁
1871~1873 2.8 30.2 0.9 0.9
1881~1883 58 22.8 03 1.1
1891~1893 14.6 20.5 5.9 1.8
1901~1903 18.6 19.7 4.2 1.7
1909~1911 12.8 16.7 4.8 3.0
1919~1921 9.6 18.4 2.4 5.0
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
3.(2023·新课标卷)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4.(2023·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5.(2023·全国乙卷)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6.(2023·浙江)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  )
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 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
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浙江)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 B.与外商争夺利权
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非选择题
8.(2023·广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漆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 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可知,在近代的中外经济交往中,外商最终接受了庄票,说明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B项正确;
外商接受了庄票并不代表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结算,A项说法绝对化,错误;
材料信息没有明确钱庄资本的来源,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错误;
依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深,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商业贸易对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71~1921年,甲从2.8%逐渐上升到18.6%,然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由此可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
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较小,因此丙是钢铁,丁是米,AC两项错误;
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棉布的进口量是最高的,因此乙是棉布,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注意甲从1871~1921年占比变化,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94年—1936年,在中国民族资本构成中,产业资本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结合表格中的时间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多次发展机会,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表格反映出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A项正确;
表格中商业资本所占比重在下降,但不能就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商业贸易日益萎缩,B项错误;
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臻于完善,C项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了中国民族资本构成,不能得出经济结构是否失衡的结论,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表格时间,注意表格中民族资本构成比重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材料并未强调绅士阶层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尊士贱商”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体现的是尊崇士人,打压商人的态度。材料无法得出“尊士贱商”观念遭到遗弃的信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社会阶级结构仍然主要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可知,体现了绅商阶层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绅商阶层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说明绅商阶层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说明绅商阶层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传统。由此可见,绅商阶层的特征印证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近代绅商阶层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D
【知识点】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无法直接得出中国茶叶出口衰落的结论,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还未最终形成,其次通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情况无法得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表述不准确,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世界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中国的茶叶价格逐渐失去了市场优势,这在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理解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并结合所学可知, “煤气灯”的使用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①正确;根据“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可知,“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③正确,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②错误;材料无法得出“开启了”的结论,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及其原因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可知,盛宣怀打算创办银行,抵制洋行的经济侵略,与外商争夺利权,B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其目的垄断对外贸易,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抵制洋货,C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就产生了,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答案】评述:赞成该观点。
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主要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匠、手工业主等。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主要是地主。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奖励技术发明。而中国19世纪中后期,仍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鼓励扩大再生产,而是疯狂买房购地。
因此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身份:依据材料“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可知,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主要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匠、手工业主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主要是地主。评述:依据材料“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赞成学者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一、二,结合近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分析,即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奖励技术发明。而中国19世纪中后期,仍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鼓励扩大再生产,而是疯狂买房购地。最后得出结论是因此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解答;第二问,首先发表态度,赞成学者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中国专制制度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真题分类汇编:09 近代中国的制度、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据此可知(  )
A.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
B.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
C.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
D.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可知,在近代的中外经济交往中,外商最终接受了庄票,说明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B项正确;
外商接受了庄票并不代表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结算,A项说法绝对化,错误;
材料信息没有明确钱庄资本的来源,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错误;
依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深,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商业贸易对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2023·山东)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
比重年份 货物 甲 乙 丙 丁
1871~1873 2.8 30.2 0.9 0.9
1881~1883 58 22.8 03 1.1
1891~1893 14.6 20.5 5.9 1.8
1901~1903 18.6 19.7 4.2 1.7
1909~1911 12.8 16.7 4.8 3.0
1919~1921 9.6 18.4 2.4 5.0
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71~1921年,甲从2.8%逐渐上升到18.6%,然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由此可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
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较小,因此丙是钢铁,丁是米,AC两项错误;
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棉布的进口量是最高的,因此乙是棉布,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注意甲从1871~1921年占比变化,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2023·新课标卷)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94年—1936年,在中国民族资本构成中,产业资本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结合表格中的时间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多次发展机会,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表格反映出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A项正确;
表格中商业资本所占比重在下降,但不能就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商业贸易日益萎缩,B项错误;
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臻于完善,C项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了中国民族资本构成,不能得出经济结构是否失衡的结论,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表格时间,注意表格中民族资本构成比重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2023·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材料并未强调绅士阶层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尊士贱商”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体现的是尊崇士人,打压商人的态度。材料无法得出“尊士贱商”观念遭到遗弃的信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社会阶级结构仍然主要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可知,体现了绅商阶层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绅商阶层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说明绅商阶层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说明绅商阶层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传统。由此可见,绅商阶层的特征印证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近代绅商阶层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2023·全国乙卷)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无法直接得出中国茶叶出口衰落的结论,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还未最终形成,其次通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情况无法得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表述不准确,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世界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中国的茶叶价格逐渐失去了市场优势,这在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理解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2023·浙江)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  )
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 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
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并结合所学可知, “煤气灯”的使用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①正确;根据“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可知,“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③正确,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②错误;材料无法得出“开启了”的结论,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及其原因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3·浙江)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 B.与外商争夺利权
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可知,盛宣怀打算创办银行,抵制洋行的经济侵略,与外商争夺利权,B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其目的垄断对外贸易,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抵制洋货,C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就产生了,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8.(2023·广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漆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 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答案】评述:赞成该观点。
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主要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匠、手工业主等。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主要是地主。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奖励技术发明。而中国19世纪中后期,仍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鼓励扩大再生产,而是疯狂买房购地。
因此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身份:依据材料“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可知,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主要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匠、手工业主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主要是地主。评述:依据材料“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赞成学者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一、二,结合近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分析,即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奖励技术发明。而中国19世纪中后期,仍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鼓励扩大再生产,而是疯狂买房购地。最后得出结论是因此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解答;第二问,首先发表态度,赞成学者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中国专制制度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