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3 14:45:5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赌注 B.邀请 辨论 凋零
C.想象 枯燥 弥蔓 D.鸭蹼 窥探 雾霭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6.下列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B.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C.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D.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7.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  )
A.这件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C.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认错!
D.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8.文学常识填空。
《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   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二、现代文阅读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l00亿只以上。
③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⑧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用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能够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鸡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呜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屋、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一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   、   、   、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鸦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和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的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4月底至5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第②段划线的“其”指代什么?
(2)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3)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11.阅读理解
冬口北国鸟
徐培学
①一日里,北方的麻雀是值得我们把它当作鹰来看待的。
②数九寒天,麻雀用一抹褐色,氤氲着不屈的情怀,在枝头曼妙地摇曳,温暖着我们的心情。它们是寒风中光秃秃的枝梢上印象派的花朵,用小小的身姿,俯仰间点缀着清冷的时光。
③麻雀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鸟儿,它形不惊人,声不迷人,平凡得像坊间的小狗小猫和一大片叫狗蛋的孩子。
④但麻雀又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冬日麻雀最值得称颂的是它的坚守,与生它养它的土地不离不弃。麻雀——孤独的舞者,在北方冬日的天幕下,跳着并不优美但还算是灵动的舞。
⑤麻雀的聒噪,源于它们严寒中坚守的孤独。此时,鸟儿们都在冬日里噤了声,除了麻雀,谁还会来活跃冬日的气氛?
⑥忘记说一句,麻雀也叫北国鸟。
⑦不管首肯与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麻雀是城乡冬日里最活跃的意象,夸张一点说,麻雀几乎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
⑧冬日,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麻雀们如何寻找果腹的东西呢?冬日的麻雀是素食主义者,只能以草籽果腹。这个时候,人,乘虚而入,在雪地里,支上一只箩筐,下面撒上点谷粒,就等着麻雀上钩。那些不幸落入人手中的麻雀,任你威逼利诱,不吃不喝,目不斜视,视死如归。
⑨有人说:麻雀是动物界中最后的烈女。此话不假,麻雀不媚人,特立独行,是公认的唯一不向人类屈服的鸟儿。
⑩今天上午,我正在书房里写字,听到阳台上麻雀们欢快的叫声。抬头,隔了窗上的玻璃,就见十几只麻雀拥拥挤挤地站在窗台上,你挤我挨。像一串跃动的音符。间或一直丛墨自得地梳理着诅毛,还会忙中偷闲地跟伙伴们整理妆容。
饭后外出,走在路上,就有一群麻雀落在我的身前,我往前走,它们就往后退,等到我前进的速度足以大过它们跳跃着后退的速度时,它们便旋风般地飞起来,然后降落,再次在前面迎候着我。
想起去法国巴黎旅游时,在广场上,那几只站在我手上的麻雀,鑫焦惆怅;如果这群麻雀也会站在我的手上,哪怕只有一只。只有短短的一秒,那该多好啊!
它会站在我的手上吗?
鸟类学家亨德森说: “如果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仿佛是突然间,我心里打一冷战:某一天,没有麻雀陪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有些惶恐。
(1)为什么说麻雀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2)体会第⑩段画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及效果。
(3)说说第 段的深层含义。
(4)为什么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B项中“曲线”的“曲”应该读“qū”。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做到准确识记字音,还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曲”是个多音字,读[ qǔ ]时意为: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2.歌的乐调。读[ qū ]时:1.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2.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弯曲的地方:河~。4.偏僻的地方:乡~。5.姓。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中“暄嚷”的“暄”应该是“喧”;
B项中“辨论”的“辨”应该是“辩”;
C项中“弥蔓”的“蔓”应该是“漫”。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做好的方法,如:“喧嚷”意思是: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喧哗。所以偏旁是“口”,不是“日”。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D项用语不当。洗心革面指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D项用来形容刊物不恰当,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词语的使用要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搭配要恰当,更要符合文体、语体及感彩。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常用词语和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写作中学会使用。如B句中“目空一切”指眼睛里除了自己,就什么也没有。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符合B句语境,使用正确。
4.【答案】A
【知识点】大雁归来;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读句子理解语意,凭借语感体会表达是否通顺。还有了解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5.【答案】D
【知识点】大雁归来;比喻;拟人;借代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考查了比喻,拟人和借代。A项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方法;B项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C项用到了借代的修辞方法;D项用“脉搏”做喻体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6.【答案】C
【知识点】顿号;逗号;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C句中顿号应改为逗号。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停顿比逗号小。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停顿比顿号稍长。
故答案为:C
【点评】并列的几个分句之间,要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7.【答案】B
【知识点】大雁归来;语言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祈使句语气较强硬;
B.语言得体,态度较好;
C.反问句语气强烈;
D.对于自尊心强的同学,语气要委婉。
故答案为:B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8.【答案】美
【知识点】大雁归来;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答案】(1)候鸟迁徙的路线;猴年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2)举例子。作用: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逐渐增加。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大雁归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到文中筛选重要句子。根据第④段中的“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可得“路线”。根据第⑤段中的“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可得“智慧”。根据第⑥段中的“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得“困难”。
(2)根据第⑥段中的“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可知,这一段举了英国家燕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一定在它的附近可知,它的作用是为了具体的说明“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3)根据第⑤段中的“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第三项表述有误。
(4)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时,答案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答案的内容要能概括所有材料的内容。据此可概括为: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故答案为:(1)路线、智慧、困难
(2)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点评】(1)本篇说明文第①段提出了说明对象——候鸟;第②段到第⑥段分别介绍了鸟类迁徙的原因、监测、路线、智慧和困难;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筛选信息是要快速浏览文章,根据答案提示筛选,要有目的。
(2)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有一些标志性词语,如、比如等。
(3)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选项正误。迅速浏览选项,结合文章重要句子分析即可。
(4)根据本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对比材料分析,抓住数据对比“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及材料中政府行为分析探究。
10.【答案】(1)酸性或碱性土壤。
(2)总括句
(3)时间顺序
(4)总结全文
【知识点】大雁归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时间顺序
【解析】【分析】(1)根据上文第②段内容“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明显可得。
(2)段落的最后一句,显然是在总结全文。
(3)结合第④段关键词“近年来”表明了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4)结合第⑤段关键词“由此看来”,以及后文明显是在总结全文,因此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1)酸性或碱性土壤
(2)总括句
(3)时间顺序
(4)总结全文
【点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本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11.【答案】(1)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区服的鸟儿。
(2)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
(4)前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知识点】大雁归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细节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此题从以下方面回答。①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②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③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区服的鸟儿。(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第 段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4)此题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因为前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B项中“曲线”的“曲”应该读“qū”。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做到准确识记字音,还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曲”是个多音字,读[ qǔ ]时意为: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2.歌的乐调。读[ qū ]时:1.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2.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弯曲的地方:河~。4.偏僻的地方:乡~。5.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赌注 B.邀请 辨论 凋零
C.想象 枯燥 弥蔓 D.鸭蹼 窥探 雾霭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中“暄嚷”的“暄”应该是“喧”;
B项中“辨论”的“辨”应该是“辩”;
C项中“弥蔓”的“蔓”应该是“漫”。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做好的方法,如:“喧嚷”意思是: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喧哗。所以偏旁是“口”,不是“日”。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D项用语不当。洗心革面指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D项用来形容刊物不恰当,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词语的使用要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搭配要恰当,更要符合文体、语体及感彩。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常用词语和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写作中学会使用。如B句中“目空一切”指眼睛里除了自己,就什么也没有。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符合B句语境,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答案】A
【知识点】大雁归来;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读句子理解语意,凭借语感体会表达是否通顺。还有了解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答案】D
【知识点】大雁归来;比喻;拟人;借代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考查了比喻,拟人和借代。A项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方法;B项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C项用到了借代的修辞方法;D项用“脉搏”做喻体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6.下列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B.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C.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D.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答案】C
【知识点】顿号;逗号;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C句中顿号应改为逗号。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停顿比逗号小。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停顿比顿号稍长。
故答案为:C
【点评】并列的几个分句之间,要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7.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  )
A.这件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C.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认错!
D.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答案】B
【知识点】大雁归来;语言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祈使句语气较强硬;
B.语言得体,态度较好;
C.反问句语气强烈;
D.对于自尊心强的同学,语气要委婉。
故答案为:B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8.文学常识填空。
《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   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答案】美
【知识点】大雁归来;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现代文阅读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l00亿只以上。
③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⑧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用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能够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鸡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呜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屋、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一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   、   、   、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鸦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和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的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4月底至5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答案】(1)候鸟迁徙的路线;猴年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2)举例子。作用: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逐渐增加。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大雁归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到文中筛选重要句子。根据第④段中的“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可得“路线”。根据第⑤段中的“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可得“智慧”。根据第⑥段中的“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得“困难”。
(2)根据第⑥段中的“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可知,这一段举了英国家燕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一定在它的附近可知,它的作用是为了具体的说明“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3)根据第⑤段中的“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第三项表述有误。
(4)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时,答案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答案的内容要能概括所有材料的内容。据此可概括为: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故答案为:(1)路线、智慧、困难
(2)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点评】(1)本篇说明文第①段提出了说明对象——候鸟;第②段到第⑥段分别介绍了鸟类迁徙的原因、监测、路线、智慧和困难;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筛选信息是要快速浏览文章,根据答案提示筛选,要有目的。
(2)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有一些标志性词语,如、比如等。
(3)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选项正误。迅速浏览选项,结合文章重要句子分析即可。
(4)根据本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对比材料分析,抓住数据对比“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及材料中政府行为分析探究。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第②段划线的“其”指代什么?
(2)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3)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答案】(1)酸性或碱性土壤。
(2)总括句
(3)时间顺序
(4)总结全文
【知识点】大雁归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时间顺序
【解析】【分析】(1)根据上文第②段内容“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明显可得。
(2)段落的最后一句,显然是在总结全文。
(3)结合第④段关键词“近年来”表明了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4)结合第⑤段关键词“由此看来”,以及后文明显是在总结全文,因此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1)酸性或碱性土壤
(2)总括句
(3)时间顺序
(4)总结全文
【点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本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11.阅读理解
冬口北国鸟
徐培学
①一日里,北方的麻雀是值得我们把它当作鹰来看待的。
②数九寒天,麻雀用一抹褐色,氤氲着不屈的情怀,在枝头曼妙地摇曳,温暖着我们的心情。它们是寒风中光秃秃的枝梢上印象派的花朵,用小小的身姿,俯仰间点缀着清冷的时光。
③麻雀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鸟儿,它形不惊人,声不迷人,平凡得像坊间的小狗小猫和一大片叫狗蛋的孩子。
④但麻雀又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冬日麻雀最值得称颂的是它的坚守,与生它养它的土地不离不弃。麻雀——孤独的舞者,在北方冬日的天幕下,跳着并不优美但还算是灵动的舞。
⑤麻雀的聒噪,源于它们严寒中坚守的孤独。此时,鸟儿们都在冬日里噤了声,除了麻雀,谁还会来活跃冬日的气氛?
⑥忘记说一句,麻雀也叫北国鸟。
⑦不管首肯与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麻雀是城乡冬日里最活跃的意象,夸张一点说,麻雀几乎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
⑧冬日,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麻雀们如何寻找果腹的东西呢?冬日的麻雀是素食主义者,只能以草籽果腹。这个时候,人,乘虚而入,在雪地里,支上一只箩筐,下面撒上点谷粒,就等着麻雀上钩。那些不幸落入人手中的麻雀,任你威逼利诱,不吃不喝,目不斜视,视死如归。
⑨有人说:麻雀是动物界中最后的烈女。此话不假,麻雀不媚人,特立独行,是公认的唯一不向人类屈服的鸟儿。
⑩今天上午,我正在书房里写字,听到阳台上麻雀们欢快的叫声。抬头,隔了窗上的玻璃,就见十几只麻雀拥拥挤挤地站在窗台上,你挤我挨。像一串跃动的音符。间或一直丛墨自得地梳理着诅毛,还会忙中偷闲地跟伙伴们整理妆容。
饭后外出,走在路上,就有一群麻雀落在我的身前,我往前走,它们就往后退,等到我前进的速度足以大过它们跳跃着后退的速度时,它们便旋风般地飞起来,然后降落,再次在前面迎候着我。
想起去法国巴黎旅游时,在广场上,那几只站在我手上的麻雀,鑫焦惆怅;如果这群麻雀也会站在我的手上,哪怕只有一只。只有短短的一秒,那该多好啊!
它会站在我的手上吗?
鸟类学家亨德森说: “如果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仿佛是突然间,我心里打一冷战:某一天,没有麻雀陪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有些惶恐。
(1)为什么说麻雀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2)体会第⑩段画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及效果。
(3)说说第 段的深层含义。
(4)为什么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
【答案】(1)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区服的鸟儿。
(2)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
(4)前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知识点】大雁归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细节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此题从以下方面回答。①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②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③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区服的鸟儿。(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第 段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4)此题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因为前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