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真题分类汇编:12 现代中国的制度、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 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 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
【答案】D
【知识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50年”、“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和图片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澄海火柴厂的火柴盒贴画将普通的水上人家女孩作为主人公,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普通女性受到关注,彰显了男女平等的新气象,D项正确;
材料只是涉及水上人家女孩,“贫苦大众”的说法范围过广,A项错误;
1953年我国才开始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BC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0年”、“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和图片信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3·浙江)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时间 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史实
1955年 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
1976年 全国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79年 《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发布,拉开了改革序幕
1980年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1991年 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
2003年 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
2008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
2016年 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
②农村合作医疗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
③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时间长,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①正确;依据“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信息可知,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③正确,A项正确;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55年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不断完善中,“已健全”的说法绝对化,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过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3·海南)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
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
【答案】C
【知识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可知,反映的是当时婚姻习俗的简化和开放性,破除了古代封建迷信、习俗,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新中国成立后;依据材料“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可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土地比较重视。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重视土地。由此可知,材料现象出现于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C项正确;
1912—1927年、1927—1937年,中国处于旧中国时期,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新婚姻习俗,AB两项错误;
1978—1992年处于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可能出现只陪嫁耕牛的现象,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婚俗的变迁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2023·北京) 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这说明国家强调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现了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
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增强体质,更好的工作和学习,而非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A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并不是“社会各行业”,而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体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2023·浙江)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A.人痘接种法 B.青霉素 C.牛痘接种法 D.青蒿素
【答案】D
【知识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D项正确;
ABC三均与疟疾这一疾病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医学成就,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青蒿素的创制及其目的和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6.(2023·浙江)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 政治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 “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法治。演变:秦朝:法家思想。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
(2)关系: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魏徵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原因: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作为蓝本创制法律;古代亚洲一些国家的立法以此为鉴。
(3)地位:基础性。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三省六部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1)主张:根据材料“‘为政以德’”可知,孔子主张德治;根据材料“‘无为而民自化’”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根据材料“‘故以法治国’”可知,韩非主张法治。演变:结合秦汉时期的治国思想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汉初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家思想为主流地位。
(2)关系:根据材料二“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并结合所学可知,魏徵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可知,《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根据材料二“《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古代亚洲一些 国家的立法以此为鉴;结合所学从《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作为蓝本创制法律角度进行补充。
(3)地位:根据材料三“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可知,是基础性地位。必要性:根据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根据材料三“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知,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根据材料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可知,依法治国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根据材料三“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可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法律制度以及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 。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以及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三省制的内容和《唐律疏议》的影响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和背景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真题分类汇编:12 现代中国的制度、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 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 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
2.(2023·浙江)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时间 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史实
1955年 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
1976年 全国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79年 《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发布,拉开了改革序幕
1980年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1991年 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
2003年 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
2008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
2016年 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
②农村合作医疗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
③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海南)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
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
4.(2023·北京) 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5.(2023·浙江)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A.人痘接种法 B.青霉素 C.牛痘接种法 D.青蒿素
二、非选择题
6.(2023·浙江)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 政治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 “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50年”、“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和图片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澄海火柴厂的火柴盒贴画将普通的水上人家女孩作为主人公,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普通女性受到关注,彰显了男女平等的新气象,D项正确;
材料只是涉及水上人家女孩,“贫苦大众”的说法范围过广,A项错误;
1953年我国才开始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BC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0年”、“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和图片信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时间长,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①正确;依据“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信息可知,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③正确,A项正确;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55年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不断完善中,“已健全”的说法绝对化,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过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可知,反映的是当时婚姻习俗的简化和开放性,破除了古代封建迷信、习俗,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新中国成立后;依据材料“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可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土地比较重视。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重视土地。由此可知,材料现象出现于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C项正确;
1912—1927年、1927—1937年,中国处于旧中国时期,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新婚姻习俗,AB两项错误;
1978—1992年处于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可能出现只陪嫁耕牛的现象,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婚俗的变迁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这说明国家强调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现了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
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增强体质,更好的工作和学习,而非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A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并不是“社会各行业”,而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体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D项正确;
ABC三均与疟疾这一疾病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医学成就,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青蒿素的创制及其目的和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法治。演变:秦朝:法家思想。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
(2)关系: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魏徵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原因: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作为蓝本创制法律;古代亚洲一些国家的立法以此为鉴。
(3)地位:基础性。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三省六部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1)主张:根据材料“‘为政以德’”可知,孔子主张德治;根据材料“‘无为而民自化’”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根据材料“‘故以法治国’”可知,韩非主张法治。演变:结合秦汉时期的治国思想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汉初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家思想为主流地位。
(2)关系:根据材料二“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并结合所学可知,魏徵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可知,《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根据材料二“《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古代亚洲一些 国家的立法以此为鉴;结合所学从《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作为蓝本创制法律角度进行补充。
(3)地位:根据材料三“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可知,是基础性地位。必要性:根据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根据材料三“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知,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根据材料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可知,依法治国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根据材料三“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可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法律制度以及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 。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以及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三省制的内容和《唐律疏议》的影响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和背景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