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4 灯笼

文档属性

名称 (锁定)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4 灯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2 18:00:3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锁定)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4 灯笼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焚身(fén) 神龛(kān) 斡旋(wò) 可悯(mǐ)
B.岁梢(shāo) 溺炕(niào) 静穆(mù) 霍骠姚(piào)
C.皎洁(jiǎo) 司马懿(yì) 联珑(lóng) 裴公(féi)
D.怅惘(wǎng) 锵然(jiāng) 争讼(sòng) 熙熙然(xī)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灯蛾 咕噜 领域 夜深星澜
B.掌故 静穆 退色 翠羽流苏
C.怅惘 油坊 点缀 斗方大字
D.幽悄 霄夜 思慕 意味深长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
B.焦裕禄以改变兰考县贫困的面貌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D.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二、名著导读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   ,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   的私语;想起祖父   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   ;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   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三、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2)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
(3)“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
7.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灯笼
【解析】【分析】A.“悯”应读“mǐn;
C.“裴”应读“péi”;
D.“锵”应读“qiāng”。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灯笼
【解析】【分析】A.“澜”应为“阑”;
B.“退”应为“褪”;
D.“霄”应为“宵”。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3.【答案】D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灯笼
【解析】【分析】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桃树。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答案】B
【知识点】比喻;灯笼
【解析】【分析】B.“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中,将“记忆”比作“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等。
5.【答案】犬吠;咕咕噜噜;雪白;谈吐;闹嚷嚷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灯笼
【解析】【分析】注意“吠、咕、噜、嚷”几个易错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犬吠;咕咕噜噜;雪白;谈吐;闹嚷嚷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6.【答案】(1)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2)“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严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热爱。
(3)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4)①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
②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③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理的。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灯笼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拪中心意思。仔细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根据问题“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梳理文章,找到作者写村人重视喜爱燕子所表现的行为的句子一一概括即可。回答此题时应注意从原文的开头到结尾一点点来概括,不要漏掉一点。文章第一自然段可概括出: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文章第四自然段可概括出: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文章第七自然段可概括出:晚上给燕子留着门。文章第八自然段可概括出: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⑵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回答此题时,先要说出词语的原义(“仪式”一词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再说出该词语用在句子的浅层意思(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重和认真),最后答出该词语用在句子的深层意思(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⑶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从“燕子离去”和“人与燕子共处的场景成为回忆”两个点上进行回答即可,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⑷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主观评析。回答该题先要表明态度:赞同或者不赞同,再说明理由。要从人类和鸟类的关系回答,也可与人类的发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答。
故答案为:⑴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⑵“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严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热爱。
⑶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⑷①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
②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③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理的。
【点评】⑴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⑵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仔细阅读文章,在文中找到词语所在句子的位置,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再根据语境,来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⑶理解句子含义:①联系语言环境。②结合作品背景。③抓住关键性词语。④分析句子的写作手法。⑤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特定情境,理解句子含义。
⑷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作答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否同意。
7.【答案】(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知识点】广告标语;活动设计;文化特色;材料探究;灯笼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⑴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⑶此题解答,内容以鼓励为主,按要求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故答案为:⑴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⑵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⑶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点评】⑴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⑵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⑶看清题目要求,注意使用修辞手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锁定)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4 灯笼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焚身(fén) 神龛(kān) 斡旋(wò) 可悯(mǐ)
B.岁梢(shāo) 溺炕(niào) 静穆(mù) 霍骠姚(piào)
C.皎洁(jiǎo) 司马懿(yì) 联珑(lóng) 裴公(féi)
D.怅惘(wǎng) 锵然(jiāng) 争讼(sòng) 熙熙然(xī)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灯笼
【解析】【分析】A.“悯”应读“mǐn;
C.“裴”应读“péi”;
D.“锵”应读“qiāng”。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灯蛾 咕噜 领域 夜深星澜
B.掌故 静穆 退色 翠羽流苏
C.怅惘 油坊 点缀 斗方大字
D.幽悄 霄夜 思慕 意味深长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灯笼
【解析】【分析】A.“澜”应为“阑”;
B.“退”应为“褪”;
D.“霄”应为“宵”。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
B.焦裕禄以改变兰考县贫困的面貌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D.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答案】D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灯笼
【解析】【分析】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桃树。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答案】B
【知识点】比喻;灯笼
【解析】【分析】B.“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中,将“记忆”比作“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等。
二、名著导读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   ,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   的私语;想起祖父   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   ;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   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答案】犬吠;咕咕噜噜;雪白;谈吐;闹嚷嚷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灯笼
【解析】【分析】注意“吠、咕、噜、嚷”几个易错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犬吠;咕咕噜噜;雪白;谈吐;闹嚷嚷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三、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2)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
(3)“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2)“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严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热爱。
(3)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4)①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
②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③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理的。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灯笼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拪中心意思。仔细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根据问题“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梳理文章,找到作者写村人重视喜爱燕子所表现的行为的句子一一概括即可。回答此题时应注意从原文的开头到结尾一点点来概括,不要漏掉一点。文章第一自然段可概括出: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文章第四自然段可概括出: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文章第七自然段可概括出:晚上给燕子留着门。文章第八自然段可概括出: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⑵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回答此题时,先要说出词语的原义(“仪式”一词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再说出该词语用在句子的浅层意思(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重和认真),最后答出该词语用在句子的深层意思(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⑶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从“燕子离去”和“人与燕子共处的场景成为回忆”两个点上进行回答即可,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⑷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主观评析。回答该题先要表明态度:赞同或者不赞同,再说明理由。要从人类和鸟类的关系回答,也可与人类的发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答。
故答案为:⑴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⑵“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严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热爱。
⑶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⑷①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
②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③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理的。
【点评】⑴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⑵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仔细阅读文章,在文中找到词语所在句子的位置,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再根据语境,来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⑶理解句子含义:①联系语言环境。②结合作品背景。③抓住关键性词语。④分析句子的写作手法。⑤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特定情境,理解句子含义。
⑷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作答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否同意。
四、综合性学习
7.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知识点】广告标语;活动设计;文化特色;材料探究;灯笼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⑴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⑶此题解答,内容以鼓励为主,按要求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故答案为:⑴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⑵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⑶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点评】⑴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⑵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⑶看清题目要求,注意使用修辞手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