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20: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春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语言。
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第一课时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难点: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特征。
导入
元素构成:
草木——生机(一草知春,一叶知秋)
太阳——暖和(春风送暖入屠苏)
嫩芽——万物复苏
·理解了“春”字的演变,再提到这个字你会有什么感受?
预习检测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7年报考北大本科时,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改其志,始终保持清白觉醒,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朱自清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作,诗歌是著名的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在清华大学任教,致力于诗歌与散文创作,潜心于古典文学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穷得买不起棉衣,在饥寒交迫中不幸,得了严重的胃病,抗日战争结束见于朱自清的学识与声望,一些政客曾经以高官厚禄拉拢他,他都不屑一顾。1984年由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腐败,物价飞涨,而朱自清每月薪金只购买三袋面粉,一家人常常缺吃少穿,他本人更是骨瘦如柴。当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他毅然签下自己的名字,此后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病情恶化,于1948年8月12日(50岁)与世长辞。
创作背景
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朱自清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齐白石徒弟)缔结美满婚姻,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所以文笔没有作者创作初期诗文的哀愁(亡妻),而是呈现欢快清新的格调。
· 这篇距今已有九十近百年的文章,为什么还没有被时代淘汰呢?今天让同学们来评一评,请快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及不熟悉的字词。
字词过关
嗡( wēnɡ):象声词,飞机~~响
朗润( lǎnɡ rùn):明朗润泽
酝酿( yùn niànɡ):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 mài nonɡ):炫耀或骄傲的显示
喉咙( hóu lonɡ)
应和( yìnɡ hè):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 liáo liànɡ):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 hōnɡ tuō):中国画的一种画法;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 jìnɡ mò):人不说话,不出声音;恭敬庄严地肃立,哀悼
风筝( fēnɡ zhēnɡ)
抖擞( 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 jiàn zhuànɡ):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 hū pénɡ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花枝招展( 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是指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掌握了字词,相信大家能更流利地阅读,请同学们分析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理清写作思路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1-2)盼春(3-7)绘春(8-10)赞春
·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哪些景物,用“春天美在 ,你看/听/闻 ”的句式说一说。
明确:(春草图)春天美在小草,你看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春花图)春天美在五颜六色的花,你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风图)春天美在春风,你闻风里还夹杂着新番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春雨图)春风美在雨,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了灯,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迎春图)春天美在精神抖擞的人们,你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绘春”的五幅春景图已经将春天展现在我们面前,那“盼春”“赞春”又有什么意义呢?
明确:第一自然段——点题,为下文奠定了喜悦的情感基调
第二自然段——为下文做铺垫(从春山、春水、春日着笔勾勒春天的整体轮廓)
最后三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新、美、力)
指导朗读
1、重音:对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一般用“.”标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停顿和连接(停连),用“v”和“^”标示
自由诵读课文
小结
第二课时
重点: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修辞手法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导入
人人都说他的文笔至真至诚至美,他写“河”,引用如诗如乐的叠词,“追逐水中月,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沈沈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出自《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写“绿”,就赠绿以人气,仙气,灵气,幻化成一池婀娜多姿的“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昧了。”(出自《温州的踪迹·绿》)朱自清的散文满贮着诗意。这节课我们着重欣赏《春》的诗意之美。
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盼春
指名朗读第一段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语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到来?
明确:急切、喜悦,“近”(两个“盼望着”表达急切)
全班齐读第一段(急切、喜悦之情)
回顾第二段“总分结构”。先总写“一切”后分写山、水、日。内容上勾画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结构上,为下文绘春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写法上,从大处着笔,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春的轮廓。
·用“我喜欢(文中词句),因为(手法、特点),我觉得应该读出 的感情”句式说说你对第2段的理解。
明确:我喜欢“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一个刚睡醒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睡饱,醒来时的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情态应该读出轻松喜悦的情感。
我喜欢“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山水日等大处着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新气象,应该读出越来越欢喜的情感。
绘春
全班齐读第三段
·这段文字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明确:嫩、绿、多
·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由点到面、由近到远、从正面到侧面
·本段在词语运用和修辞方面有何特色?
明确:词语运用上,由“钻”和“偷偷”两个动词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几进,及其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修辞上运用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形象,再现了春草勃发带给人的欢快心情。
自由诵读第4-7段,完成表格
春草图 由点到面、由近到远、从正面到侧面 拟人、排比
春花图 由上到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 拟人、比喻、排比
春风图 由触觉到嗅觉再到听觉 引用、比喻、拟人
春雨图 由近到远、由景及人 比喻、拟人
迎春图 由点到面 引用
赞春
全班齐读最后三段
·最后这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排比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春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初春——“新”(万物复苏,新的开始);仲春——“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暮春——“力”(充满活力)
·那这三个比喻句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明确:不能,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作业布置
《学法大视野》第1课
【教学反思】
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组织学生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很难控制时间,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有些琐碎,有的同学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所以在今后设计时还要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