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教案(3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教案(3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5 19: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审核教师
授课时间 年级科目 八年级地理 课 时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 2、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地势特征对中国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确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可以结合此多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体现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启发式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讨论、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这是最自信的,也是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环节,要多表现哦!) 读课本P19图2.1完成: 1、地势是指 。 2、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 、 。所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 3、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 米以上,主要地形类型是 和 ;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 之间,主要地形类型是 和 ;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 米以下,主要地形类型是 和 。 我国的地势 ,自 向 逐级下降。 二、【合作探究】(这是最给力,也是最容易形成能力的环节,要开动脑筋哦!) 读图2.2以及P21图认识并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在认识我国地势的同时观察P21图示,我国大多数江河的流向为: 最终注入海洋。而地势向海洋倾斜又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内地,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丰富的 ,同时,在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地带河流落差大,形成丰富的 资源。
课堂小结 西高东低的地势 1、地势特征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地势特点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第一课时基础自测、巩固训练
教后反思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 我是通过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的数值差来说明我国地势呈“阶梯状”的。如果能用投影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出来,更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后要制作一幅较直观的地形剖面图。
课 题 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审核教师
授课时间 年级科目 八年级地理 课 时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以及三大平原的具体位置并加以识记,同时找出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 2、说出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牢记我国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情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 识记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情况。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可以结合此多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体现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法、学生讨论、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这是最自信的,也是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环节,要多表现哦!) 阅读课本P22的信息传递,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是指: ,山脉的走向是指: 2.我国重要的山脉有: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读图2.3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完成课本P23填表题。 3.山脉在我国地形区中的作用 。 二、【合作探究】(这是最给力,也是最容易形成能力的环节,要开动脑筋哦!) 多种多样的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2、地形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第二课时基础自测、巩固训练
教后反思 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然后由五个组的同学在黑板的空白同上以不同的图例标画出相应的地形区。这样比老师标画效果相对要好,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 题 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审核教师
授课时间 年级科目 八年级地理 课 时 第三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山区面积广大的利弊以及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 山区面积广大的利弊。山区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山区面积广大的利弊。山区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可以结合此多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体现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学习、学生讨论、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这是最自信的,也是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环节,要多表现哦!) 读图2.4和图2.5完成下列题目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 。加上丘陵、高原,三者约占 ,所以山区面积广大。 二、【合作探究】(这是最给力,也是最容易形成能力的环节,要开动脑筋哦!) 问题: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山区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资料一:我国某一县属于贫困的山区,县政府要求当地老百姓把山上的森林砍光,有价值的中草药全部采光。结果,老百姓都有了钱,盖起了高楼,过上了好生活,但是环境越来越差,森林不见了,绿草没有了,清澈的小溪干涸了,崩塌、滑波、泥石流频繁发生。 资料二:我国某一县属于贫困的山区,县政府要求当地老百姓集资修公路,架桥梁,保护环境,结果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有的当导游、开旅馆、做生意,生活水平提高,接着政府又进行招商引资,办工业。几年时间就超过了周围的县市,过上了小康生活。 山区在发展 业、 业方面优势较大。 山区地表比较崎岖,交通 ,因此开发和利用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是:崩塌、 、 。
课堂小结 1、山区的开发和利用 2、地形地势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常见的地质灾害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第三课时基础自测、巩固训练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为主,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观看我国的五种地形面积比例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形区所占的面积比例,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的特点,知道山区的概念与所占的比例,并分析结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学生小组讨论: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与劣势,并联系实际让学生分析家乡这种地形的优劣势。 我们认为较好的地方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活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味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探究的问题不够深度,有些分析还不到位。 2、在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方面还不够紧密,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