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短歌行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本诗表达了曹操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为明证。
了解背景
文学常识
歌行体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的,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能借助意象、手法等理解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和人生追求。
1
赏析诗中的用典、白描等表达技巧。
2
背诵本诗。
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结构层次
“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
“月明星稀”至“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至“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至“心念旧恩”
求贤不得
岁月流逝
求贤急切
求贤而愁
待贤以礼
全诗的升华
通读全诗,思考作者究竟 忧 什么?
人生短暂
功业未就
贤才难求
初读思考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赏析诗歌
设问开头,先声夺人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忧:人生苦短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出自《薤露》,《薤露》为古乐府“相和曲”名,相传原是齐国东部的歌谣,为出殡时挽柩人所唱的挽歌。其意为生命短促,有如薤叶上的露水,瞬间即逝。
到了孝武皇帝朝,歌工李延年破薤露歌为“薤露”“蒿里”,成为汉送葬的挽歌。薤露哀雅伤绝,非后世复有。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如何表达“忧”的?
比喻:譬如朝露。
借代:唯有杜康。
设问:何以解忧?
直接抒情:去日苦多。
第三、四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 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思考: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态度:礼待、谦逊)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第七、八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思考: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
思考:
明确:在前面的章节,曹操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也流露出希望贤才主动寻择良主之意。但是良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既是贤才的艰难选择,也能看出当时社会的复杂动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看似英杰辈出,但这也是人民的深重苦难。作者这一句,不仅是对贤才的渴望,也是对社会状况的悲叹,所以,他才会立志一统天下,荡平四海。但是现在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天下依然分裂混战,他的功业还没有成就,那么如何成就?就需要广招贤才,助其成就功业。这里面既充满对人才的渴盼,有一片谦恭之气,又有心怀天下的一种霸气。作者在最后一节是如何表达这种霸气的?
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思考:
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他想一统天下,但是目前没有实现,也正是有这种功业未就之忧,才有了前面对时光短暂的忧心,对贤才难得的忧心。
曹操忧的根源是——功业未就。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学习了《短歌行》之后,你觉得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胸怀大志的人
心胸开阔的人
英雄豪杰
有志之士
求贤若渴
……
《短歌行》一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的抱负,诗中引用了很多典故来表达诗人的决心。请找出诗中用典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链接——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另外,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从而表达了自己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自《诗经·小雅·鹿鸣》,原句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曹操借用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礼遇贤才的态度,意在告诉贤才们,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原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无论治国还是治学,都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曹操化用了这几句,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周鲁公世家》,书中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引用此事,是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并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除了用典,《短歌行》一诗还用到了比兴手法。请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链接——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总结归纳
人生苦短(忧)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忧愁
激昂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总结
情感:
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
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
展现了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沉郁悲凉+慷慨激昂
下列对诗歌《短歌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
功业无成。属于乐景乐情。
B.“呦呦鹿鸣”四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描写了主宾欢宴的情景,表达了诗
人欢迎贤才们的到来并热情款待、融洽相处的心情。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殷勤接待人
才,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这两句卒章显志,是画龙点睛之笔。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上,都给
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
A项应是“乐景哀情”,在欢乐中隐含着深沉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