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基本掌握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阅读策略,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赏析作者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描写的语言,抓住关键词,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赏析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课题引入:
出示谜语:弯弯的脊背不说话,静静的溪水脚边流,不论风吹和雨打,坚持工作就数它。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没错,就是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看一座不一样的桥,它没有坚硬的脊背,没有宏伟的身躯,甚至搭建的非常简陋,如果雨水太大还可能把它冲毁,可是这样一“座”桥却成了一道意蕴非凡的风景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快跟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一探究竟吧!(出示课题:《搭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以后说一说关于“走搭石”的印象深刻的画面。
2.好,接下来老师和你一起看看答案,看看老师印象深刻的画面和你觉得精彩的部分是否一样。
摆搭石,调整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互相谦让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些环节印象深刻呢?其实并不仅是因为搭石奇妙,家乡景色美丽,更多的是因为乡亲们美好的品质与深厚的情感。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搭石这座神奇的桥能够流传千古,意蕴深刻。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那么课文中的情节既然写出了乡亲们的美好品质与真挚情感。你能详细说一说是什么品质吗?又是怎样的感情呢?你请再默读课文,可以稍微读慢一点儿,在关键的句子下面画线,并在旁边作批注。
(出示课件:相亲相爱、友好互助、谦让……)
为了说明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作者举了四个例子,我们借助表格来看一看。
什么时候 乡亲们是怎么处理的
搭石松动时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会去找合适的石头搭上,并踏实
一行人走搭石时 不抢路,也不突然止步,协调有序
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时 会互相谦让
有老人走搭石时 年轻人会去背老人过去
2.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石头与石头紧密连接成故乡的路,小路默默无闻的任人踩踏,由物想到人,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相亲相爱,就像故乡的小石路。
3.是呀,正是因为作者想写出乡亲们美好的品质和情感,所以整篇文章都特别美,每一幅画面都特别美,尤其是一行人走搭石时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读出美的感受。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四)、拓展提升
同学们,正是有了乡亲们互帮互助、团结奉献的精神,搭石才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假如乡亲们谁都不愿意搭石,又会发生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试着写一写吧。
(五)、畅谈收获,知识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语文微课堂到这里就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