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总质量是否相等?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大于?小于?等于? 活动探究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追寻科学家们的足迹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讨论:1、实验一中玻璃管的作用2、气密性要好1、瓶底要放细沙3、要等冷却室温后再称量2、实验一成功的关键:实验现象:反应原理: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m(Fe)+ m(CuSO4) = m(FeSO4) + m(Cu)天平平衡?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这种规律呢?有没有特殊的情况? 活动探究二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反应原理: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天平平衡情况: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思考:1、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同时还有白烟产生思考:2、该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天平?思考3: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结果?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1、为什么上面两组实验中,天平发生了倾斜呢?
2、如果把上面两组实验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结果?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3、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4、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
温情提示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前失后鉴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 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HHHH=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水电解图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你发现了吗?原子种类变了吗?原子数目变了吗?原子质量呢?合作小结元素种类呢?各元素质量呢?都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呢?分子数目变了吗?物质种类变了吗?分子种类呢?可能改变一定改变合作小结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1、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则可推断蔗糖
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
A.碳、氧 B.碳、氢、氧 C.碳、氢 D.氢、氧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
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加热 a g高锰酸钾固体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b g,那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
4、化学反应A+B → C,现有 10 g 的A和5 g的B反应,反
应结束时还剩余 3 g的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
为________。
B碳、氢氧(a-b)g12 g活学活用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感受成功谢谢!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不利因素: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 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通过课件展示波义耳与拉瓦锡的争议,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
1、通过教师设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2、预习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实验
第一组:红磷的燃烧反应
第二组: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汇报后果。
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整体感知定义内容体会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
师生一起巩固定义并总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具备相同的实验结果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并观察结果:
第一组盐酸与碳酸钠
第二组镁条的燃烧
为什么天平失去平衡呢?
学生讨论,分析找出原因
我们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2、定律研究的内容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
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呢?(不失时机发问)
接受新问题
请一名同学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完成化学反应表达式
H2O →H2+O2
电解水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
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教具展示,H2O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设疑:这对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有什么帮助吗?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师生总结: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教师扩展:这些原子在数量、种类、质量上的守恒必然导致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物质在质量上存在着守恒关系。
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学生讨论:对守恒定律内容里的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再次加深理解
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为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质量守恒定律,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习题: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
进行学生分层练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