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某同学在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细铁丝表面的油污擦净
2.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无色气体中,能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 )
A.氮气(符号:N2) B.空气
C.二氧化碳(符号:CO2) D.氧气(符号:O2)
3.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
A.氮气 B.木炭 C.红磷 D.铁
4.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B.乙同学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木条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C.丙同学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D.丁同学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5.能说明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淡黄色固体熔化
C.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产生大量热量
6.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D.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7.我们在做“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放入A、B、C三瓶氧气中燃烧。A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C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则对此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为硫,并且A瓶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乙物质为铁,B瓶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固体
C.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同时C瓶中会生成一种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在A、B瓶中还得加入一些细沙或少量的水以保护集气瓶
8.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的时候,在跑道的起点,裁判员高举发令枪,一声“预备——跑!”,只见发令枪周围一股白烟冒出,产生白烟的物质是( )
A.硫黄 B.红磷 C.铁 D.木炭
9.能作为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光 B.火星四射
C.有黑色固体生成 D.放出大量的热
10.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这是因为( )
A. 空气中氧气没有助燃性,纯氧才有助燃性
B. 纯氧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
C. 空气中不含氧气
D. 铁丝不与氧气反应
11.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粉: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木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红磷: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白烟
二、非选择题
12.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
(1)A、B、C、D各是什么物质 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A是 ;B是 ;
C是 ;D是 。
(2)写出B在A中燃烧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13.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各步操作完全正确,打开止水夹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量为瓶中原有空气体积的 。
(2)(多选)实验一中,选择红磷需考虑的因素有 (填字母)。
A.可以在空气中消耗氧气
B.除氧气外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C.生成物不是气体
D.与氧气反应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3)实验二中,将木炭由上至下 (填“迅速”或“缓慢”)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
(4)实验三中,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 。
(5)实验一、三、四中都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是实验 (填编号);实验三中水的作用是 ,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4.分析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光,在空气中发出______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灰水____________。木炭为何要缓慢伸入集气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________色,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________色。在集气瓶底留一些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__________,生成________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火柴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铁丝为何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和硫在氧气中燃烧都有明亮的火焰。请结合下表分析: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 535 2 750 约1 800
钠 97.8 883 约1 400
(1)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
(2)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参考答案
C 2.D 3.A 4.B 5.C 6.B 7.C 8.B 9.C 10.B 11.D
12.
氧气(或“O2”) 硫(或“S”) 二氧化硫(或“SO2”) 二氧化碳(或“CO2”)
S+O2 SO2
13.
P+O2 P2O5 1/5
ABC
缓慢
氧气的浓度不同
四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能溶于水
14.
白 红 变浑浊 使木炭能与氧气充分接触
淡蓝 蓝紫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火星四射 黑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引燃铁丝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的持续燃烧
15.
沸点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