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0.再塑生命的人
sù
截
混
niǎn
绽
恍
nòng
慨
簇
2.据义填词
(1) :有所感触而感叹。
(2)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3)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3.文学、文体常识
《再塑生命的人》 的作者是 , 国著名女作家、 家。著作有《我生活的世界》《 》。
感慨
不求甚解
美不胜收
海伦·凯勒
美
教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
2.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3.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
B.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C.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D.由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我”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并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
B
二、阅读理解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4.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教“water”一词。
5.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6.通过这几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7.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B
9.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B.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
C
10.下面的片段出自作文《读〈海伦·凯勒传〉有感》,画横线的三个地方都有语病,请改正。
《海伦·凯勒传》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在出生19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她丧失了宝贵的听力和视力。
①她的声带因为没有受损,却无法受其他感官的刺激,以至也不会说话。读完这本书,我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所感动,并深深地喜欢她。她是那么执着、坚毅、顽强,尽管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
,②但她拼命地摸读盲文,指头都摸出了血,甚至书写单词和句子。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哈佛大学。
③从海伦·凯勒身上,使我看到了她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理想的坚持,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1)第①处关联词“因为”用得不当,可以改为“ ”。
(2)第②处语序不当,
可以改为“ ”。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 。
虽然
书写单词和句子,甚至指头都摸出了血。
删去“使”
11.综合性学习。
(1)请你为自己心中的一位好老师写几句赞美的话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王老师,您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记我心!
(2)曾经的你,也许觉得老师眼里没有自己。可细细思量,初中以来,老师给予我们的关爱太多了,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请捕捉下这一美好的瞬间,用饱含感情的文字将它描述出来。(1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无关紧要,特别是在老师的眼里。有天早读迟到,站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门外,有点恐慌。老师发现了我,目光从着急化成了惊喜:“小A,你来啦,我还准备往你家打电话呢。”慈爱的面容,暖心的话语,谁说老师不在乎我呢?从前的疑惑烟消云散。__示例二:有天放学下雨,站在校门口的我还找不到爸爸的身影,内心无比焦急,老师回家的时候看见了我,着急地看着我说:“你的衣服都湿透了,我送你回家吧,以免让家人担心。”老师那和蔼的笑容和暖心的话语使我感动,谁说老师不在乎我呢?我终于放下了从前的疑惑。
二、类文阅读
把“不能”埋葬起来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越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
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
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到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挖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的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念出一段悼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 ”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来,向前迈进。阿门!”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己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
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
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
12.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
13.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
告诉学生老师也有“做不到”的事。或:老师也想埋葬自己的“做不到”。作用是老师的行动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14.唐娜为什么没有让学生们把所有的“做不到”写完之后再上交?为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
写得越多越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实验活动的开展。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切身感受“做不到”已被埋葬了。
15.你认为这种活动有无意义?简要谈谈你真实的想法。
有。现代生活愈来愈注重心理调节。它能给人积极的帮助。这是一种很有创意又带有幽默感的活动方式,它能起到奇特的效果。我们应多开展类似的实验活动。或:没有。它仅仅是一种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自卑感和其他心理疑惑。形式上太假,含太多做戏的成份,达不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