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复习卷(二)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恶(zèng) 明媚(mèi) 避免(bì) 烈火焚烧(fén)
B.苍劲(jìn) 薄雾(bó) 焖饭(mèn) 头晕目眩(xuàn)
C.军阀(fá) 追悼(dào) 鸿鹄(hú) 见微知著(zhù)
D.阶梯(jiē) 剥削(xuē) 徘徊(huí) 鄙夷不屑(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含糊 通宵 侵袭 翻箱到柜 B.恐怖 寄托 清脆 五湖四海
C.流落 书藉 苦闷 焉知非福 D.慌凉 偏僻 葬礼 心平气和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知:见微知著 孰为汝多知乎
B.盈:盈盈一水间 笑脸盈盈
C.因:因风飞过蔷薇 前因后果
D.值:游园不值 正值佳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黄海公园里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真是栩栩如生。
B.同学们自制的竹节人可真是别出心裁,大家都拍手叫绝。
C.科学家们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D.在紧急关头舍身炸暗堡,壮烈牺牲的董存瑞死得其所。
5.结合情境,选择恰当的语句( )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一代代航天人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挑重担,不辜负祖国母亲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和人民。“_______”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下列句子中的描述,与传统习俗无关的是( )
A.抓周礼是家人在庆贺幼儿周岁生日时寄予梦想、祝福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礼仪。
B.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C.传统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北方人的饺子、南方人的馄饨是必备的,取其形状如同元宝,寓意来年财源滚滚;“鱼”谐音“余”,也是年夜饭桌上年年有余的吉祥菜品。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您的熏陶下,我的书写越来越漂亮。
B.中国是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经过此事,这家企业应当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提高市民的素质。
8.赵孟頫是 代著名的书法家, 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A.宋 《兰亭集序》 B.元 《三门记》
C.唐 《多宝塔碑》 D.明 《玄秘塔碑》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高尔基 B.《好的故事》——臧克家
C.《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戈洛芙 D.《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二、填空题
10.根据拼音写字词。
快过年了,家里开始忙活过节的食物,一天到晚chuī( )烟缭绕。妈妈áo( )完了là bā zhōu( ),接着准备蒸馒头;爸爸今天采购油yán( )酱cù( ),明天张罗宰鸡割肉;我在无liáo( )地烧火;只有年幼的妹妹,yī wēi( )在奶奶的怀里,摆弄着新玩具………
11.回忆所学,按要求填空。
(1)《十五夜望月》中有“ ,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月下景色;《马诗》中有“大漠沙如雪, ”的边疆战场景色。
王维在雨中送别好友:“渭城朝雨浥轻尘, 。”韩愈在雨中欣赏:“天街小雨润如酥, ”苏轼在雨中聆听:“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 。”
(2)《两小儿辩日》中,“一儿”为了证明“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举出的证据是“日初出 , ”。(填原文)
(3)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①
,不必法古;② ,不必循旧。”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句子训练
12.按要求写句子。
(1)带领着全班战士到车站去做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都默默地为里面正在和死神作着最后搏斗的长霞祈祷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位妇女说:“我可怎么感谢雷锋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这样的队伍还经受不起这样的考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3.口语交际。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现在很多小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呢?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宇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材料二】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壮士们的牺牲,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14.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的“汉字危机”包含有( )
A.汉字的识字量下降。 B.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 C.汉字的拼读能力下降。
15.细读材料二,简要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
②
③
16.下面是一些有错别字的广告语,请你把正确的词语写在相应的表格里。
药品广告 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
补品广告 鳖来无恙
17.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文化做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赔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中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亦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决不能是移团、没有挤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呀?”“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啜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受。
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18.根据“我”的经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买泥塑,急离开→ →
19.对第②自然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主要运用了环境描写,借用优美的景色,体现“我”用假钞并成功脱逃的愉快心情。
B.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我”买到“泥人曾”的泥塑后的快乐心情。
C.主要运用了环境描写,借用优美的景色,体现“我”买泥塑时的慷慨大度和愉快心情。
D.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我”用假钞买到真品后的得意心理。
20.第 自然段运用了 和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 。
21.题目“赔偿”有哪些含义?( )(多选)
A.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 B.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
C.得知真相“我”承认用假钞并赔偿。 D.“我”用真钞赔偿假钞。
六、书面表达
22.习作。(以下题目二选一)
(1)有你,真好
提示:“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
(2)题目:我的心愿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字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憎恶(zèng)——zēng;
B.苍劲(jìn)——jìng;
D.徘徊(huí)——huái。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A.翻箱到柜——翻箱倒柜;
C.书藉——书籍;
D.慌凉——荒凉。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的能力。
A.不同。“见微知著”的“知”是知道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的“知”指知识。
B.不同。“盈盈一水间”的“盈盈”是形容清澈的样子。“笑脸盈盈”的“盈盈”是神情快乐的样子。
C.不同。“因风飞过蔷薇”的“因”是借着的意思。“前因后果”的“因”是因为的意思。
D.相同。“游园不值”的“值”是遇到的意思。“正值佳节”的“值”是恰逢、遇到的意思。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的能力。
A.“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画的一样。用在此处,指公园的百花,与语境不符。可改为“光彩夺目”。
B.“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C.“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用在此处,与语境相符。
D.“死得其所”,形容死得很有意义,有价值。用在此处,与语境相符。
5.D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同情心就是仁的开端。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别》,意思是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你能不能回来呢?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和希冀重逢之意。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表达出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分析可知,结合句中“不辜负祖国母亲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和人民”可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符合语境。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对节日风俗和传统文化的掌握。
B.“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抒发了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与传统习俗无关。
故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两面对一面,前半句有“能否”,后半句没有,把“能否”改为“能够”。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书法作品有《三门记》《妙严寺记》《汲黯传》《洛神赋》《胆巴碑》等,其中《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B.《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创作的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恶。
故选B。
10. 炊 熬 腊八粥 盐 醋 聊 依偎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字音写出字词,再结合句子语境检查书写是否正确。书写要做到工整、规范、美观。
“熬”的笔画较多,书写时需注意。
“粥”是左中右结构,部首是“米”,书写时要注意布局匀称。
“盐”的字形较复杂,书写时需注意。
“醋”的笔画较多,书写时需注意。
“偎”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畏”,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11. 中庭地白树栖鸦 燕山月似钩 客舍青青柳色新 草色遥看近却无 暮雨子规啼 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庭”“栖”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燕”“钩”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舍”“柳”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遥”“却”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暮”“啼”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盖”“盂”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利”“周”的正确写法;
12. 雷锋带领着全班战士到车站去做好事。 大家都祈祷着。 那位妇女说,她可怎么感谢雷锋呀。 这样的队伍能经受起这样的考验。
【详解】略
13.我认为小学生不该使用手机。因为手机上有很多不适合小学生看或者玩的内容,学生自制力差,长期使用,会沉迷于游戏或短视频中,静不下心来学习,所以小学生不应该使用手机。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对于“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这一问题的看法,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再说说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如:我认为可以带手机,因为有了手机,可以与父母保持联系,减少父母的忧虑;合理利用手机查询资料,有助于学习进步。
14.B 15. 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 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 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 16. 山地车广告 骑乐无穷 其乐无穷 别来无恙 17.①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认真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②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做到不写错别字,不滥用网络语言。
③敢于指出在生活中遇到写错别字的广告牌。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一句子“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可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的“汉字危机”包含有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
故选B。
1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结合材料二句子“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壮士们的牺牲,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可知汉字危机表现在: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
16.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从第一行的信息可知,第一列写的是广告来源,第二列写的是带错别字的词语,第三列写的是正确的词语,按照示例填写表格即可。
第二行可以写出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有错别字的广告语,如:胃药广告,无胃不至,无微不至。
第三行的“鳖来无恙”的“鳖”错误,正确的词语为“别来无恙”。别来无恙:自从离别以来没有任何坏的事情发生。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想想自己可以为捍卫汉字文化做些什么,组织语言表达,如:①打好汉字基础,多练习拼音和汉字。②多看优秀文章,积累好词好句。③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做到不写错别字,把字写端正、美观。④在生活中,多向身边人宣传汉字文化,遇到他人写错别字,要勇于督促其改正。
18. 泥塑被摔,知真相 得赔偿,付真钞
19.A 20. 语言 动作 诚实守信,温文尔雅 21.ABD
【解析】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可知老人摔碎泥塑;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决不能是移团、没有挤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可知老人告知我真相,可以概括为:泥塑被摔,得知真相;
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可知获得赔偿;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可知“我”支付真钞;因此可以概括为:获得赔偿,支付真钞。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句子“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可知描写了周围的环境。这句画描写的是我用假钞买下泥塑,迅速离开,拐进小巷后看到的景色。这里用优美怡人的景色,烘托“我”用假钞买泥塑成功逃脱的愉快心情。
故选A。
20.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第 自然段句子,抓住关键词“我结结巴巴道”“笑道”“说”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抓住关键词“放进”“扎好”“站起来”“递给我”“拍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从老人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诚实守信,温文尔雅。
2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可知“赔偿”指的是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我”用真钞赔偿假钞,老人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
故选ABD。
22.例文:
有你,真好
妈妈,你像冬日里的暖阳,寒冷中给我温暖;妈妈,你像暗夜里一盏明灯,为我点亮前行的路;妈妈,你像风雨中的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
妈妈,有你,真好。
你有一头乌黑的长发,但现在却夹有几根银丝,这是你为我日夜操劳留下的痕迹;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现在眼角却多了细细的鱼尾纹,从中,我看到了你的劳累与辛苦。
妈妈,因为你的严格要求,让我喜欢上了阅读。记得那是一个临近期末考试的日子,因为你担心一个学期的知识我已经忘了大半,就让我好好复习,我不但不听你的话,还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玩着手机。你看见了,就对我说:“好好复习,不要只顾着玩手机了,再玩我就要没收了。”说完这句话后你就走了,而我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只当作没听见,继续玩着手机。
没过一会,你又进来了,见我还在看着手机,就快步走了过来。我把手机顺手藏了起来,你说:“别藏了,我都看到了,自己交出来吧。”我不但不交,还不让你碰我的手机,那时你生气极了:“在今天,别再让我看到你的手机!”可当你走后没多久,我又拿出了手机,小心翼翼地看着,生怕被你发现。没料到你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了房间,一把夺过了我的手机,对我说:“好好看书。”
手中没了手机,我只好拿起了书本。但为了你没收手机的事,我几天没和你说话。但看着书中的故事,我发现了书中也有乐趣,渐渐地,我竟也喜欢上阅读的感觉。
妈妈,要不是你,现在捧在我手心的恐怕不是书本,而是手机了。妈妈,谢谢你,让我喜欢上了阅读。妈妈,有时候我可能不理解你的做法,与你顶嘴,误解你,但是你对我的爱却没有因此有所消减,而是与日俱增。
妈妈,谢谢你对我的宽容和理解,有你,我真的好幸福。
我的心愿
在我的心底,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开一家小小的书屋。
我会把书屋开在一条幽静的街区里,取名“书香”。在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亲自制作四五排精致的书架,放上小说、散文、诗歌等书刊,墙上贴一些大文豪们的肖像画,再摆上两排桌椅,就算是“阅览区”吧。我呢,既当店长又当服务员。
你问我为什么想开书屋?我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我爱读书,我也想让周围的人和我一样,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每天早晨,我会先到书屋,把书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书香气扩散开来。早上八点钟,我的书屋开始营业。每当有顾客光顾书屋的时候,我会微笑地迎接,耐心细致地帮顾客选书。当顾客离去时,我会用微笑送走每一位顾客。当有的顾客拿着书,坐在阅览区细细地“咀嚼”时,我会送上一杯浓浓的绿茶,为他们消疲提神。当没有顾客光顾的时候,我会找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端坐在我的书桌前,细细品味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到了晚上,我会等那些“品”书的人们心满意足地离开之后再悄悄地收拾好书屋,关好店门。
我决不让盗版书和不健康的书进入我的小书屋,影响书屋的纯净。我的书屋里飘着的书香之气永远是纯洁的、高雅的,永远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朋友。”是的,一本好书既能让人解除忧虑又能使人振作精神;既能使人获取知识和力量,又能使人迸发创造的灵感。
我开的这个小书屋,就是为人们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让人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这里静静地读书,细细地品味,陶冶心灵,结交朋友。
开一间这样的小书屋,并且按我的想法去经营,这就是我美丽的心愿。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1)题目要求我们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这个主题的关键词是“真好”,“你”是本次习作的对象,我们要通过事情写出这个“你”的“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就是选择一个人,向他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时,你想到了谁,哪些具体的事例可以体现他“真好”,然后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真好”。可以是父母无私的关爱,给我自由成长的空间;可以是老师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是同学帮我改掉坏毛病,陪我锻炼等;可以是陌生人,清洁工起早贪黑扫地,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医生护士在疫情期间勇于担当,坚守岗位的保安,志愿者等。
开头:直入主题,简洁明了。
中间:选取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突出“好”。
结尾:表达对人物的情感。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内容是写自己的心愿。可以从自己、家庭、社会等不同的角度来写,可以选择的材料很多。对自己的: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有机会去看看高山、草原、大海;对别人的:奶奶的病赶快好起来,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希望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对社会的:科学家发明新药,治愈癌症,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人们之间充满友爱,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
写作时,可以从四个方面打开思路:有什么样的心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有了这样的心愿后会带来什么好的影响?为了实现这样的心愿应该如何去做?
开头:点明自己的心愿是什么。
中间:写自己会有这个心愿的原因;点明实现心愿的办法。
结尾:再次点明自己的心愿,首尾呼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