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08: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慷慨: 滥用:
3.“再生”的意思是 ,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4.文段中哪一个关键句概括了这两段话的主要内容?请用“ ”画出来。
5.读完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飞机的舷窗为什么是圆的
黄沛然
为什么飞机的舷窗是圆的?这要从飞机的演变历程说起。
其实,最初的飞机舷窗并不是圆角的,而是方形的。1952年,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彗星”喷气式客机横空出世,本以为乘坐这架飞机可以扶摇直上,但是结果惨不忍睹。
从1952年10月到1954年4月这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在17架投入飞行的“彗星”中,竟有6架相继发生事故,有99名旅客和机组人员遇到此类事件。
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让大家不得不加速寻找原因。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海军舰队,不惜一切代价来查明真相。
经过分析,技术人员发现了事故的原因:“彗星”号的方形舷窗在多次起降后,舷窗拐角处出现了因金属疲惫而导致的裂痕,从而在内外压差所产生的强大外推力作用下造成机身解体。原来,方形的窗户放在飞机上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舷窗的问题,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尝试后发现曲形设计舷窗没有焦点,能够平均分散重量和压力,从而大大降低窗户破碎和裂缝的可能性。
历史的演进总是需要付出代价,今天的安全出行也归功于科学家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最终,飞机舷窗就变成了今天这“圆胖圆胖”的样子啦。
(选自2020.5《读者》)
6.派出海军,不惜一切代价来查明飞机事故真相的是哪一项?(  )
A.德·哈维兰 B.戴高乐 C.斯大林 D.丘吉尔
7.圆形舷窗的最大优点是哪一项?(  )
A.不容易疲惫
B.有焦点
C.易于分散重量和压力
D.会破碎和裂缝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
A.1952年,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彗星”喷雾式客机横空出世。
B.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让大家不得加速寻找原因。
C.方形的窗户放在飞机上是不合适的!
D.曲形设计舷窗没有焦点,能够分散重量和压力,从而大大降低窗户破碎和裂缝的可能性。
9.“从1952年10月到1954年4月这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在17架投入飞行的‘彗星’中,竟有6架相继发生事故,有99名六旅客和机组人员遇到此类事件。”这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为什么飞机的舷窗是圆的?这要从飞机的演变历程说起。”为开头,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零碳的一天》,完成习题。
零碳的一天
今天是2060年4月10日。
清晨,你在手机共享办公软件上接到同事的拼车订单,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沿着智能规划路线载着你们一同前往公司。你的工位紧靠窗口,窗外爬满墙面的景观绿植正对着阳光,落座后,太阳能空调启动的声响将你的视线拉回电脑屏幕。就这样,你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临近午饭时间,手机里弹出一条消息,你点开一看,是公司“零碳生活”活动推送的通知:“恭喜您参与的碳减排活动积分已达标!一张午餐券已自动存入您的零碳钱包,请到员工餐厅兑换使用!”午休时间,你一边享用着“免费”午餐,一边将下一个零碳活动设为“待办”。
下午的线上会议结束后,你突然想起,智能手表上的电动汽车低电量提醒还没处理。你通过智能手表发出消息,通知电动汽车自行开到办公楼外配套的智能充电桩充电。随后,你收到了光伏机器人配送的快递。
忙碌了一天终于可以喘口气。下班后,你回到小区停好车,电梯“已到达地面”的提示音将发呆的你拉回现实,你迟疑了一下,本该径直回家的你拎着电脑包走向了小区公园的长椅。你转过头,瞥见刚下班的邻居正从小区门口的公共电动接驳车站点走来。你顺着他踱步回家的身影望向自己住的那栋楼,高耸的节能装配式建筑外墙爬满绿植,你眯着眼,在藤蔓缝隙中努力找到自己家的窗户,此时,智能家居系统已将电动窗帘拉起。太阳下山了,座椅旁的光伏储能照明灯亮了起来,万事万物都在屏息等待夜幕的降临。
你家里采用的是节水循环系统。晚饭后,洗漱完毕,你倚在床头,打开手机准备为明天出差乘坐的航班提前值机。屏幕上飞机型号后面紧跟的“氢能飞机”标签提示了这次飞行可为你累积的碳减排积分。
夜深了,智能家居系统自动调暗了灯光。伴着些许困意,你开始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天,一幅零碳路径图缓缓浮现在脑海……
(选自《读者》2022.6)
11.“你”办公室使用的空调是哪一种?(  )
A.变频极速空调 B.光能空调
C.太阳能空调 D.移动空调
12.“你”能享用“免费”午餐的原因是下列哪一项?(  )
A.公司奖励 B.同事请客
C.“零碳生活”活动推送 D.碳减排活动积分兑换
13.本文写作顺序是哪一项?(  )
A.时间顺序 B.事情发展顺序 C.方位顺序 D.先总后分
14.依据文中零碳路径顺序,填入下面横线恰当的是哪一项?(  )
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 →公共电动接驳车站点→节能装配式建筑外墙→智能家居系统→“氢能飞机”
A.免费午餐 B.光伏储能照明灯 C.光伏机器人 D.节水循环系统
15.对文本主题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文章通过现今人们一天的“零碳”生活,展现了生活中节能减排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人们生活的美好。
B.文章通过未来人们一天的“零碳”生活,展现了生活中节能减排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人们自然、健康、和谐的生存理念。
C.文章通过未来人们一天的“零碳”生活,展现了科技的发达以及人们生活的美好。
D.文章通过未来人们一天的“零碳”生活,展现了未来人生活的忙碌与不易。
16.你喜欢文中这样的“零碳”生活吗? 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创建美好家园,需要我们节能环保,倡导“零碳”生活。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流浪地球
冯小宝
《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18.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2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 →② →太阳烤焦地球
课外阅读。
①越来越多的餐馆、咖啡馆开始提供Wi-Fi服务,但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Wi-Fi的工作原理。
②Wi-Fi与无线电信号都借助波传输数据,但是两者所借助的波具有不同的频率、振幅和周期。
③如何区分无线电信号和Wi-Fi呢?很简单,利用两者频率存在的差异。Wi-Fi的频率为2.4吉赫或者5吉赫,远高于无线电频率,后者在88兆赫到108兆赫之间。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调到Wi-Fi的频率,就像收音机调到电台的频率一样。所不同的是,Wi-Fi信号所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无线电信号。
④Wi-Fi信号最新标准每秒可传输1300兆位,足以在喝一杯咖啡的功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快速度,实际网络下载速度在每秒5兆位到20兆位之间或者更快些,具体取决于服务提供商。
⑤Wi-Fi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微波炉、无绳电话、地基的混凝土板、墙壁,甚至于水都能影响Wi-Fi连接。使用Wi-Fi时,远离巨大的水泥柱或者靠近Wi-Fi路由器便可增强信号。
20.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21.用波浪线画出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句子。
2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Wi-Fi与无线电信号是借助不同频率、振幅、周期的波传输数据的。( )
⑵Wi-Fi每秒可传输1300兆位,足以在喝一杯咖啡的功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
⑶Wi-Fi信号差时,远离水泥柱或者靠近Wi-Fi路由器便可增强信号。( )
23.本文介绍了Wi-Fi的哪些方面?请分点简要概述。
(1) (2)
(3) (4)
24.Wi-Fi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请试着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滩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25.下面对本文“湿地”功能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滋养生命 B.生产氧气 C.调节水分平衡 D.净化水体
26.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画“ ”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阅读本文,结合实际,请你提出保护湿地的三条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是……而是…… 不但……还…… 2. 大方,不吝啬。 胡乱或过度地使用。 3. 重新生长。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4.地球所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5.保护地球,首先就得保护环境和资源,这得从我们做起。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合“谁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是……而是……”。
结合“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递进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但……还……”。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可知,“慷慨”的意思:指地球的大方,无私。
结合“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可知,“滥用”的意思:乱用,过度地使用。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可知,“再生”的意思是:重新生长。
结合“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知,不能再生的原因。
4.本题考查中心句。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的矿产资源的有限及其原因;第二自然段是写再生资源变为有限的原因。关键句是“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短文中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来谈即可。
如:水是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在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不要让水浪费掉,不知不觉流掉、渗透掉。
6.D 7.C 8.A 9.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的数据说明了最初的飞机出事故的情况很严重,很有说服力,令人印象深刻。 10.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中,点明了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结合“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海军舰队,不惜一切代价来查明真相。”可知答案选D。
7.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结合“为了解决舷窗的问题,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尝试后发现曲形设计舷窗没有焦点,能够平均分散重量和压力,从而大大降低窗户破碎和裂缝的可能性。”可知圆形舷窗”可以“均分散重量和压力,从而大大降低窗户破碎和裂缝的可能性。”故选C。
8.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A.结合短文“1952年,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彗星”喷气式客机横空出世”可知A项“喷雾式客机”说法错误。
B.结合短文“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让大家不得不加速寻找原因。”可知B项说法正确。
C.结合短文“原来,方形的窗户放在飞机上是不合适的!”可知C项说法正确。
D.结合短文“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尝试后发现曲形设计舷窗没有焦点,能够平均分散重量和压力,从而大大降低窗户破碎和裂缝的可能性。”可知D项说法正确。
故不符合文意的选A。
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18个月”“17架”“99名”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飞机出现事故的后果很严重,有力地说明了“方形的窗户放在飞机上是不合适的”这一观点。
10.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这样的开头方式点明了说明对象,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1.C 12.D 13.A 14.C 15.B 16.喜欢。这样的“零碳”生活真正实现了节能环保,体现了人们自然、健康、和谐的生存理念。如“太阳能空调”“智能家居系统”等,既让人们享受了生活,又节约了能源,还不产生污染。 17.我节能,我零碳,我健康!
【解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落座后,太阳能空调启动的声响将你的视线拉回电脑屏幕。”可知,“我”办公室使用的空调是太阳能空调。
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是公司“零碳生活”活动推送的通知:“恭喜您参与的碳减排活动积分已达标!一张午餐券已自动存入您的零碳钱包,请到员工餐厅兑换使用!””可知,“我”能用“免费”的午餐是参与碳减排活动积分已达标。
故选D。
13.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由文中“清晨”“临近午饭时间”“下午的线上会议结束后”“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夜深了”可知,文中运用了时间顺序来描写“零碳”生活。
故选A。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沿着智能规划路线载着你们一同前往公司。”“你通过智能手表发出消息,通知电动汽车自行开到办公楼外配套的智能充电桩充电。”“随后,你收到了光伏机器人配送的快递。”“你转过头,瞥见刚下班的邻居正从小区门口的公共电动接驳车站点走来。”“你顺着他踱步回家的身影望向自己住的那栋楼,高耸的节能装配式建筑外墙爬满绿植”“智能家居系统自动调暗了灯光。”“屏幕上飞机型号后面紧跟的“氢能飞机”标签提示了这次飞行可为你累积的碳减排积分。”可知,零碳路径顺序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光伏机器人 →公共电动接驳车站点→节能装配式建筑外墙→智能家居系统→“氢能飞机”。
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沿着智能规划路线载着你们一同前往公司。”“你通过智能手表发出消息,通知电动汽车自行开到办公楼外配套的智能充电桩充电。”“随后,你收到了光伏机器人配送的快递。”“你转过头,瞥见刚下班的邻居正从小区门口的公共电动接驳车站点走来。”“你顺着他踱步回家的身影望向自己住的那栋楼,高耸的节能装配式建筑外墙爬满绿植”“智能家居系统自动调暗了灯光。”“屏幕上飞机型号后面紧跟的“氢能飞机”标签提示了这次飞行可为你累积的碳减排积分。”可知,本篇文章主要描写未来人们“零碳”的日常生活,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节能环保,体现了人们自然、健康、和谐的生存理念。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解答此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喜欢。“零碳”生活如:智能充电桩、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光伏机器人,既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又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7.本题考查写宣传语。
拟写宣传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语言简洁,朗朗上口。②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素高情感。
如:节约能源保护资源,源源不绝。
18.引出下文对“恒星”的相关介绍,同时起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9. 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 吞噬水星金星
【解析】18.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
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本文也不例上,作者首段写的是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流浪地球》,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地球流浪的原因”这一话题,引出下文对“恒星”的相关介绍,同时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9.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梳理与信息的筛选概括。
解答此题先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提示内容,可以看出就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根据“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可知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缩,根据“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可知然后是吞噬水星金星。
20. 列数字 作比较 21.Wi-Fi信号最新标准每秒可传输1300兆位,足以在喝一杯咖啡的功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22. √ × √ 23. Wi-Fi数据的传输方式。 Wi-Fi与无线电信号的区别。 Wi-Fi的传播速度。 Wi-Fi信号易受干扰。 24.Wi-Fi不需要布线,可供多人同时使用。
【解析】20.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识记、理解能力。
首先需要记忆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再抓住关键句的要点,体会句子想表达的内容,再加以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将Wi-Fi和无线电进行对比,列举出了“2.4吉赫"88兆赫到108兆赫之间"等科学具体的数字,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1.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识记、理解能力。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
本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是“Wi-Fi信号最新标准每秒可传输1300兆位,足以在喝一杯咖啡的功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Wi-Fi信号传输速度之快。
2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1)由“Wi-Fi与无线电信号都借助波传输数据,但是两者所借助的波具有不同的频率、振幅和周期”可知本句话正确。
(2)由第四段中“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快速度,实际网络下载速度在每秒5兆位到20兆位之间或者更高些,具体取决于服务提供商”可知这句话错误,在喝一杯咖啡的工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只是理论上的说法。
(3)由第五段中“远离巨大的水泥柱或者靠近Wi-Fi路由器便可增强信号”可知本句话正确。
2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文章首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Wi-Fi”,后面几段每段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仔细阅读文章,从每段中抓住关键点进行概括即可。
24.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Wi-Fi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进行作答。例如:可供多用户同时使用;传输速度更快,便于人们接收、下载文件等。
25.B 26.示例: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
这个句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的内容,又开启下文。 27.不能删。因为“几乎”是副词,表范围,“接近”的意思,如果删除就是“全部”的意思,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8.列数字。用详实的数字具体地说明了湿地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表现了湿地的作用之大。 29.示例:①建设湿地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②政府加大力度建人工湿地公园;③制定人均湿地面积达标措施;④学校开设湿地科普课程
【解析】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可知,“湿地”功能有:滋养生命、调节水分平衡、净化水体。概括有误的是:B。
26.本题考查对过渡句的理解。
过渡句就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文章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读短文可知,在第五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中的“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是对前面三四自然段内容的承接,“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又引起了五自然段的内容。故是过渡句。这样,既总结了上文的内容,又开启了下文的作用。
2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解答此题要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答案时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几乎”在句中用来表示范围,意思是说只有极少数的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如果删去,意思则变为没有一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这就明显与事实不相符。
28.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可知,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就简单直观地说明了湿地的作用之大。
2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
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给出的湿地面临的危机,有针对性的给出三条有效保护措施即可。
如:针对“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可提出建设湿地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针对“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可提出在政府在加大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环保工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