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阅读
《桥》选段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④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⑧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⑨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属于小说中的 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
2.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①“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②“哦?什么时候?”
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⑤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⑥“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⑦“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3.这个片段选自《 》,作者是 (国家)的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 》等。
4.片段描写了渔夫语言、动作、神态,请用“_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5.文中标点的使用别有用意,请你选择一处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在忧虑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熬”字,可以让人感受到渔夫 的品质。
阅读《失去的金币》,回答问题。
失去的金币
刘春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故乡。勒布因为中了毒气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勒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有一年,他们在格兰登家里聚会。格兰登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待格兰登想起来时,金币不见了。
一时间满容厅里都是盘问声和否认声。最后,村里的律师建议搜身检查。客人们全都同意了,只有勒布不从。同伴们全都惊讶地盯着他。
“您意识到拒绝意味着什么吗?“格兰登问道。
“我没偷金币,我不会同意搜身的。”勒布回答
尽管如此,搜身照样进行。客人们逐一把自己的口袋翻过来,金币仍然无影无踪。众人的目光再次投射到可怜的勒布身上。
“你一定不会再拒绝了吧?”律师问道。勒布闭口不答。格兰登怒气冲冲地走出客厅,勒布则在众目暌睽之下,常着自觉有罪的神情离开宴会,怏怏地回家了。
自此以后,勒市成了个名誉不好的人,人人都对他侧目而视,他变得越来越穷。不久,妻子也在贫困和屈辱交加中去世了。
数年之后,格兰登家里装修,一位工人在地板板条中发现了那枚盖满灰尘的金币。
格兰登尽管自以为是,却是个正直的人。既然事实证明勒布无辜受冤,他便马上去向他赔罪。他匆匆赶到勒布家,把发现金币的经过告诉勒布,为自己的轻疑赔礼道歉。
“但是,”他最后问道,“你明明知道金币不在自己身上,为什么不同意搜身呢?”
衣衫褴褛、未老先衰的勒布呆呆地望着格兰登,“因为我口袋里有不好见人的东西。”他伤心欲绝地回答,“我一家大小连续几个星期都饿着肚子——我的衣袋里装满了从桌子上拿来的食物,准备带回家去给老婆和饥肠辘辘的孩吃。”
7.勒布穷困潦倒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哪一项( )
A.自尊心强 B.身体残疾 C.不接受接济 D.好吃懒做
8.勒布为什么不同意搜身( )
A.因为他偷了金币。 B.因为他没偷金币.
C.因为他不愿在众人面前呈现他的贫穷。 D.因为他讨厌格兰登。
9.“则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自觉有罪的神情离开宴会,快快地回家了。”这句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理
10.从“自此以后,勒布成了个名誉不好的人,人人都对他侧目而视”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勒布抱着( )的心理。
A.鄙视 B.同情 C.害怕 D.愤怒
11.“金币事件”之后,勒布更加不幸,这说明了( )
A.金钱的重要性 B.诚信的重要性 C.理解的重要性 D.勤劳的重要性
12.文章最后才揭示故事的真相,你认为这种写法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 ) 鲜艳——( )
锐利——( ) 注视——( )
14.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例:翠鸟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1)小雨( )下个不停。
(2)小鱼( )把头露出水面。
(3)翠鸟( )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15.用加下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抄写下来,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欣赏,学习方法。
采花
五月,暖暖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花坛里的丁香花开得正艳,整个校园都飘着花儿的清香。走在这样的校园里,任谁都会心情愉悦。
可校园花坛西边的丁香丛里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身影,这个身影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在做什么。
雷厉风行的六(4)班班长王寒冰正好经过这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这不是和自己同班的淘气包张明吗?他居然在采丁香花。王寒冰怒喝一声:“张明!住手!”张明被吓了一跳,等看清楚来人是谁,他长吁了一口气,恢复了平时淘气捣蛋的模样。“我以为谁呢,班长大人有何指教?”王寒冰看他一点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顿时气得眉毛倒竖,脸绷得紧紧的。张明看班长生气了,连忙从花坛上跳下来说:“我是觉得花香,所以忍不住闻了闻,我先走了啊。”王寒冰怎么可能让张明这么轻易地走呢,他拽着张明的衣袖,直接去了班主任李老师的办公室。
“为什么要采花呢?”老师问。张明红着脸说:“我听说丁香花泡茶能润喉,我想送给老师保护嗓子。”“你早说呀,”王寒冰喊起来,“早说我帮你一起采啊!”李老师感动之余,又忍不住教导他们:“老师谢谢你们,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采花都是不对的。再说,新鲜的丁香花是不能泡茶的哟。”
“啊……”
这件出于好心却荒诞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留下的是弥漫在空中的花香和浓浓的师生情。
17.请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画上“ ”。这处环境描写抓住 、 ,写出了校园之美,为下文的故事做了铺垫。
18.班长王寒冰的形象特点是 。
19.作者为了突出班长王寒冰的形象特点,运用了(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20.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淘气包张明还会有哪些表现?请你补充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不合身,但并不能影响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有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按下自己要去的楼层。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按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按,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 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口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 层呢?”她主动接过话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 层,一位匆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按下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让人倍感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马上按了关门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有删改)
21.在第①段中,作者对“她”进行了 和 描写,表现了 。
22.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凸显主旨,重点描写了坐电梯过程中的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④⑤段中,“她”与周围人的表现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说以“病人”为题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环境 烘托当时紧张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人物描写做铺垫,升华了老汉的人格,突出了老汉作为党员的在危险关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揭示谜底,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画线中对“水”、“木桥”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由第①段的“水渐渐蹿上来”和第⑤段的“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可知小说的背景,洪水来临,情况非常凶险。而文中描写桥“发抖”“呻吟”突出环境恶劣,而在这种情况下,老汉没有退缩,让所有人先走,儿子也在最后过桥。衬托老汉的无私无畏,升华了老汉的人格,突出了老汉作为党员的在危险关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结合第②段“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和第⑦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可以理解上文中老汉对小伙走两次吼的原因源自对儿子的爱。结合文中的 段的“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可知,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思考,也与上文内容照应,使情节更加生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3. 穷人 俄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他搔搔后脑勺
“嗯,是个问题!”“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5.“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中省略号表示语言的中断,“另一个刚会爬……”中省略号表示未说完,语意未尽,省略号体现桑娜的善良,她觉得这两个孩子很可怜,就把他们抱回来了,但是又怕自己的丈夫责骂所以说话声断断续续。
6. 忧虑孩子同死人待在一起是个问题,以后能不能养活这么多人是个问题 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解析】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读选段,可知出自《穷人》,《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第④自然段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可知是描写渔夫的神情的;从第④自然段句子“他搔搔后脑勺”可知是描写渔夫的动作的;从第④自然段“嗯,是个问题!”“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可知是描写渔夫语言的。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选择一处自己觉得有用意的标点符号,说说自己的体会即可。
如:从第④自然段渔夫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感叹号很多,说明渔夫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内心也有担忧,但最终还是坚定了收养邻居西蒙的孩子的决心。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严肃忧虑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渔夫的正直。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渔夫选择了收养孤儿。但他也不得不为孩子今后的生活而担心、忧虑,原因是,渔夫在收不收养西蒙的孩子的问题上做思想斗争,从而使他脸色变得严肃,忧虑。“熬”字用来形容日子,可知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辛,未来可能还会更艰苦,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渔夫还是决定收养两个孩子,说明了渔夫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
7.D 8.C 9.C 10.A 11.B 12.这种写法好。结尾虽出人意料,但联系前文,仔细分析作者埋下的伏笔,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使文章结构精巧,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强化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让读者对故事主人公的命运更加同情。
【解析】7.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结合第一自然段中“勒布因为中了毒气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勒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几句可以得知:勒布丧失了劳动能力,自尊心很强,不接受救济。
综上所述可知本题选D.好吃懒做。
8.本题考查对关键语段的理解。
结合最后一自然段“衣衫褴褛、未老先衰的勒布呆呆地望着格兰登,“因为我口袋里有不好见人的东西。”他伤心欲绝地回答,“我一家大小连续几个星期都饿着肚子——我的衣袋里装满了从桌子上拿来的食物,准备带回家去给老婆和饥肠辘辘的孩吃。”可以得知勒布拒绝搜身是因为他口袋里装满了食物。
综上所述可知本题选C因为他不愿在众人面前呈现他的贫穷。
9.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理解。
结合题干中的句子可知本句话是表情的描写。
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本题选C神态。
10.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
结合上下文内容可知题干中的描述是发生在“格兰登想起来金币不见了,村里的律师建议搜身检查。客人们全都同意了,只有勒布不从。同伴们全都惊讶地盯着他。”之后的事情。
故结合上下文可知从“自此以后,勒布成了个名誉不好的人,人人都对他侧目而视”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勒布抱着鄙视的心理。
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金币事件”之后大家都认为是勒布偷了金币,勒布则在众目暌睽之下,常着自觉有罪的神情离开宴会,怏怏地回家了。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本题选B诚信的重要性。
12.本题考查最后一段的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通常有以下作用:出人意料的结尾。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13. 灵敏 艳丽 锋利 凝视 14. 淅淅沥沥地 悄悄地 一动不动地 15.尽管我坐在树荫下,但还是热。 16.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解析】13.本题考查近义词。
灵活:敏捷而不死板;毫不拘泥而善于随机应变。近义词:机敏、敏捷
鲜艳:鲜明美丽。近义词:瑰丽、美艳
锐利:形容刃锋等尖而快。近义词:尖锐、锋锐
注视:集中精力看。近义词:凝望、凝视
14.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合事物的动作,补充句子。如:
(1)小雨滴滴答答地下个不停。
(2)小鱼慢慢地把头露出水面。
(3)翠鸟认真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15.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用“尽管……还是……”的句式,结合生活实际,写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如:尽管这两天下大雪,爷爷还是坚持晨练。
16.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是“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写出翠鸟的颜色鲜艳,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的特点。
17.五月,暖暖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花坛里的丁香花开得正艳,整个校园都飘着花儿的清香。
暖暖的阳光 盛开的丁香花 18.雷厉风行、纪律严明 19.ABCD 20.淘气包张明紧跟在班长身后,央求道:“班长大人,你就饶了我吧,这要是到了老师那里,就不好解释了。”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五月,暖暖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花坛里的丁香花开得正艳,整个校园都飘着花儿的清香。”可知,这是环境描写。
从“暖暖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和“花坛里的丁香花”可知,句子抓住阳光和丁香花,写出了校园之美,为下文的故事做了铺垫。
18.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雷厉风行的六(4)班班长王寒冰正好经过这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这不是和自己同班的淘气包张明吗?”“王寒冰看他一点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顿时气得眉毛倒竖,脸绷得紧紧的。”可知,班长王寒冰的形象是一个雷厉风行、纪律严明的人。
19.本题主要考查对 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
从王寒冰怒喝一声:“张明!住手!”可知,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从“王寒冰看他一点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顿时气得眉毛倒竖,脸绷得紧紧的。”可知,这是人物的神态描写。
从“王寒冰怎么可能让张明这么轻易地走呢,他拽着张明的衣袖,直接去了班主任李老师的办公室。”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
从“王寒冰看他一点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知,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
20.本题主要考查补充句子。
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淘气包张明的表现写出来即可。如: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淘气包张明神情凝重,用力拉住班长的手,恳切地说“班长,我再不敢了,就饶我这一次吧!”
21. 动作 外貌 “她”的外在美 22. 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挤出来,等下一趟。 “她”把坐错了电梯的大伯送到楼梯口。 “她”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位置。 “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却被人关在电梯外。 23.善良、友爱的可贵品质。 24.将极富爱心的“病人”和“她”周围的“正常人”形成对比,引起读者对“谁是病人”的思考。
【解析】2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根据“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可知是对她的动作描写;根据“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不合身,但并不能影响她典雅的气质。”可知是对她的外貌描写。从“虽然病号服不合身,但并不能影响她典雅的气质。”可知,表现出了“她”的外在美。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按顺序说清楚文中描述的的几件事。四个场面分别在第④、⑤、⑥、⑦、⑧自然段。
根据第④自然段“发出“受不了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等下一趟。”可概括为: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挤出来,等下一趟。
根据第⑤自然段“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 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可概括为:“她”把坐错了电梯的大伯送到楼梯口。
根据第⑥自然段“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 层呢?”她主动接过话说:“是的,往左拐。””可概括为:“她”主动给小伙子指路。
根据第⑦自然段“一位匆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按下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可概括为:“她”主动捡起姑娘丢下的一枝玫瑰,走出电梯送给姑娘。
23.本题考查段落的含义与作用。
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发明还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突出了“她”善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
2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病人”指生病的人,在文中揭示“她”的身份。她虽然身患疾病,但内心阳光、澄澈,与那些没有疾病的人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以“戴眼镜的女士”为代表的那些人,冷漠、焦躁,自以为是,从精神层面来说,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病人。将极富爱心的“病人”和“她”周围的“正常人”形成对比,引起读者对“谁是病人”的思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