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阅读材料。
不贪财的小偷
(美)艾萨·贝思克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把我送来参加这个农场夏令营。我承认,我从未到过这样大型的农场,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农作物……可是,这里并不如我想象中好玩。尤其是当农场主肖恩大叔宣布,我们第一天的任务是帮他摘棉花时,所有人都流露出一丝不满的表情,剩下的全是不屑。
一大早,肖恩大叔就给我们分配了任务,每人摘10磅棉花。天哪!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气很热,只是站在那里就难以忍受。况且,要让我们一直弯下腰或者跪下来摘棉花,这简直是一种折磨。
分配完任务后,肖恩大叔严肃地说:“我需要提醒一点,你们要提防小偷,他会偷走你们最宝贵的东西。”
我们看了下四周,又看了看彼此,并没有发现可疑之人。但每个人还是把自己的贵重物品放在了肖恩大叔提供的保险箱里。肖恩大叔走后,我们也悄悄地回到了宿舍。我们无所事事地在宿舍里度过了一天,听歌、玩游戏,或者干脆睡觉。虽然无聊,但比在棉花田里舒服得多。
肖恩大叔一整天都没有出现,直到第二个清晨,肖恩大叔来到宿舍把我们叫醒。他的表情看起来很 :“小伙子们,我不得不说,你们最宝贵的东西已经被偷走了。”
什么?这不可能!我们确定,昨天一天,没有任何人进入我们的宿舍,更不可能偷走我们的任何东西。
肖恩大叔摇了摇头:“他穿着隐身衣,悄悄地进入每个房间,从你们每个人身边走过,然后拿走了你们最宝贵的东西。”
听到肖恩大叔的话,每个人都迅速检查了自己的保险箱,手机、现金……所有东西都在里面,一样不少。
“不,小伙子们。”肖恩大叔摆摆手说,“他并不是一个贪财的小偷,他对你们的任何物品都不感兴趣。”
“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少呀!”我忍不住说。
肖恩大叔看着我们每个人,认真地说:“不,你们少了你们生命中宝贵的一天。这个小偷无时不在,随时打算偷走你们的时间,如果你们无所事事的话。但是,他没能偷走我的时间,因为我的时间留在了那里。”肖恩大叔指着门口,那里放着他昨天摘下来的20磅棉花。
来这里之前,我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珍惜的。但现在,我知道了。是的,那就是时间。即使你什么都没有少,只要你一无所获,你就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选自《意林·少年版》2021年第23期)
1.文中“最宝贵的东西”指的是哪一项?( )
A.手机 B.现金 C.保险箱 D.时间
2.第二自然段中,“我”认为“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下不是其中原因的是哪一项?( )
A.要提防小偷 B.天气很热
C.弯腰摘棉花 D.跪下摘棉花
3.填入第五自然段“ ”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慎重 B.郑重 C.凝重 D.器重
4.第一自然段“所有人都流露出一丝不满的表情,剩下的全是不屑。”下文中我们的行为与之相呼应是哪一项?( )
A.把贵重物品放在了保险箱里 B.无所事事地在宿舍里度过了一天
C.在棉花田里舒服度过 D.不相信最宝贵的东西被偷走
5.文章以“不贪财的小偷”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为什么要把“我”送来这个农场参加夏令营?请结合文本说一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即使你什么都没有少,只要你一无所获,你就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夏天里的成长》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水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8.这段话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9.选文第一自然段都写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在夏天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什么都在长”具体指的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闯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地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接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哺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地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⑤自然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第⑤自然段和第⑧自然段都写到了老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14.“改变一生的闪念”中“闪念”指的是 。
15.文中的这位老师善良、高尚、善解人意和有责任心,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能表现老师这些品质的描写,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例子。一位画家拜访门采尔时向他诉苦道:“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劝他倒过来试试看————花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那么只需一天便可把它卖出。这位画家照办了,果然他获得成功。这位画家不是天才,否则他卖一张画无须等一年。但是,经过一整年的努力,经过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下的苦功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便是他的画获得了成功,而他从创作这幅画中悟出的将是更多。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都在验证着这条朴实无华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下苦功夫,铁杵都能磨成针,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居里夫妇经过无数次的称量、提取、实验、计算,才发现了镭元素;伴随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的斗室里堆着数麻袋的稿纸……科学史册里记叙着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艺术殿堂里镌刻着艺术家们创作的历程。这些都重复着一个事实:没有谁能轻易成功。即使真有所谓天才,不努力,也有天才泯灭的一天。而机遇,也只对能把握它、利用它的人而言,能称其为机遇,那些庸人在机遇与之擦肩而过时,或许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
著名作家冰心曾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美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让我们用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去培育成功的花吧。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17.文中画家成功的原因在于
18.作者列举了 、 、 等事例来说明观点,其中 的事例写得最详细。三个事例都写了成功与 的关系。
19.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冰心的名言,请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你要补充一个事例说明观点,你会写什么事例?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检阅台。
夏之韵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四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色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披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似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 )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 )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 )。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21.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标志 标记 迸发 爆发 蒸发 蒸腾 冲刺 冲击
22.第①段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夏天,请在该段中用“ ”画出一句视觉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一句听觉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一句嗅觉描写的句子。
23.用“ ”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24.短文围绕全文第一句话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的?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个观点并不正确。请试着写出一句古代文人描写夏天的诗句反驳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写“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列对短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的第三句话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的特点。
B.第③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表明夏天的生机勃勃。
C.第④段结尾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阅读欣赏,学习方法。
暖
岁月像小河的流水,带着欢笑声远去。但学校生活中的美好回忆,却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我记得,入学那天傍晚,当放学铃响了以后,同学们陆陆续续被家长接走,可是,我的妈妈却还不见踪影。站在楼前的大杨树下,看着偶尔走过的陌生面孔,我不禁伤心地哭了。这时,数学老师恰好撞见了我,她轻轻擦去我眼角的泪水,安慰我说:“别着急,爸爸妈妈一定很忙,再等一会儿,老师陪着你。”老师的手那么温暖,老师的话那么亲切,老师就像我的妈妈。
我还记得,两年前的那次运动会上,我是接力赛的第四棒,前三棒我们都领先,可一到我接棒时,我却跌倒了,接力棒被甩了出去,我捡起接力棒,拼命追赶,但还是无力扭转局势。赛后,我惭愧极了,可是同学们一点儿都没有埋怨我,他们有的问我摔疼了没有,有的给我递水、递毛巾,眼里流露出真诚的关怀。我虽然输掉了比赛,但收获了宝贵的真情,那一刻,我感到很温暖。
我更记得,上个学期的朗诵比赛,我紧张地站在演讲台上,面对全校师生,竟把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了。我不知所措,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语文老师坐在观众席上向我投来鼓励、信任的目光。这目光让我镇定下来,早已记下的演讲词脱口而出。结束时,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让我感到温暖。
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在学校温暖的怀抱里,我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真心地感谢,我的学校!
28.用“——”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语句。
29.本文中“暖”的含义不包含( )
A.父母的叮咛 B.老师的关爱
C.同学的友谊 D.老师的鼓励
30.小作者围绕着“暖”这一中心意思,按顺序列举了校园生活中的几件事情,请概括一下。
(1)
(2)
(3)
31.从小作者运用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好。①“不贪钱”与“小偷”形成矛盾冲突,迅速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了读者的思考。②不贪钱的小偷贯穿全文,是文章的行文线索。③暗示了对这个小偷的防不胜防,体现了珍惜时间的主题。 6.因为农场主肖恩的教育方法很独特,他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巧妙地通过“被偷”的后果,让孩子受到教训,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所以父亲把“我”送来这个农场参加夏令营。 7.(示例)我得到的启示是:时间是比钱财更最宝贵的东西。它给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如果你不有效利用时间,碌碌无为,就浪费了时间,就会两手空空,一事无成。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解析】1.本题考查关键词的理解。
由文中“不,你们少了你们生命中宝贵的一天。这个小偷无时不在,随时打算偷走你们的时间,如果你们无所事事的话。”可知,这里的“最宝贵的东西”指的是时间。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文中“天气很热,只是站在那里就难以忍受。况且,要让我们一直弯下腰或者跪下来摘棉花,这简直是一种折磨。”可知,“我”认为“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因为天气很热,并且弯腰或者跪着摘棉花。文中第二自然段并没有提到要提防小偷。
故选A。
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慎重:意思为谨慎持重,谨慎认真。
B.郑重:指庄严,庄重,其形容词(郑重的)指严肃的样子、副词(郑重地)指严肃地干某事。
C.凝重:指庄重,稳重。一般表示神态的动词。
D.器重:意思是上因才能对下看重;重视。
联系上下文可知,肖恩大叔说“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已经被偷走了。此时的表情很庄重,故选C。
4.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
由文中“我们第一天的任务是帮他摘棉花时,所有人都流露出一丝不满的表情,剩下的全是不屑。”可知,当宣布今天的任务是摘棉花时大家满脸的不愉快。与下文中“我们无所事事地在宿舍里度过了一天,听歌、玩游戏,或者干脆睡觉。虽然无聊,但比在棉花田里舒服得多。”相呼应,表明“我们”因为不想去摘棉花,在宿舍无所事事地度过一天。
故选B。
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时先说明“好”与“不好”,并分析原因。
好。“不贪财的小偷”紧扣主题,“不贪财”“小偷”什么样的小偷不贪财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农场主主肖恩的独特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并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文中“这个小偷无时不在,随时打算偷走你们的时间,如果你们无所事事的话。”“来这里之前,我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珍惜的。但现在,我知道了。是的,那就是时间。”可知,通过农场主主肖恩的独特的教育方式,使“我”懂得了什么是最珍贵的,并且懂得了要如何珍惜时间,所以父亲要把“我”送来这个农场参加夏令营。
7.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理解。
由“即使你什么都没有少,只要你一无所获,你就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体会到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即使你毫无收获,就会失去最高贵的东西——时间。我们要珍惜时间。
8.A 9.瓜藤、竹子、高粱、苞蕾、苔藓和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10.具体指的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没有生命的山水、大地、铁轨、柏油路,它们在夏天都在长。
【解析】8.本题考查了文章结构。
文章是围绕中心句“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来写的,其后列举了瓜藤,竹子、高粱、苔藓、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事物的生长和生物生长的事例,来突出夏天是事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可知文段结构是总一一分。选A。
9.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你在棚架上看瓜藤,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可知,选段中描写了瓜藤、竹子、高粱、苞蕾、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飞快生长的状态。
从“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一夜可以多出半节”、“几天不见”、“个把月不过来”等词语可知这些事物都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10.本题考查了对语句的理解。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结合句子“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水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和句子“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可知“什么都在长”具体指的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没有生命的山水、大地、铁轨、柏油路,它们在夏天都在长。
11.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12.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或: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13. 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 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14.闪念是指这位女老师接到电话犹豫了片刻之后,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决定过去帮助偷书的小女孩这一举动。 15.(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2)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解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结合“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概括为:老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12.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对象。
解答此题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这样”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那样”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本文内容来看,“她所料到的那样”指的就是后一句: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中第⑤自然段“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分析,她看到小女孩恐惧的脸,没有批评她偷书,因此第一次笑是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
第⑧自然段第二次“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分析,女孩说如果当时如果她不帮助自己,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所以她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改变一生的闪念》记叙了女教师在一次不经意中救助了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十几年后女孩回来看望教师的时候,教师才明白,如果当初不是她救助,自己可能会做出傻事,甚至会去死,这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闪念”指的是老师的“闪念”,当年老师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因为她的善念,拯救了那个女孩。女大学生就是当年那个小女孩,她感激女老师当年把她从书店救了回来,如果不是女老师当年的行为,或许小女孩就不会有今天。
“改变一生的闪念”中“闪念”指的是冒充小女孩的母亲,帮小女孩走出了困境。
15.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
细读文本可知,文中表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的地方有很多,比如:①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②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③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④“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等。
16.功夫不负有心人 17.他长时间的修改,专心致志地用了一年时间画一幅画。 18. 画家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获得了成功 居里夫妇经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镭元素 陈景润经过长期努力摘取数学皇冠 画家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获得了成功 下苦功夫 19.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20.祖逖小时候闻鸡起舞,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解析】16.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
论点就是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一般来说,议论文题目就是文章的论点,如果题目不是的话,就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来找。本文题目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开头做了交代,同时也能表明作者的观点。全文也正是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的。
17.本题考查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从第②自然段门采尔劝画家“倒过来试试看——花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那么只需一天便可把它卖出”以及画家的具体做法“照办了,果然他获得成功”可知道,这位画家成功的原因在于他长时间的修改,专心致志地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
18.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从第②自然段看,作者举出了“画家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获得了成功”的事例。
第③自然段举出了“居里夫妇经过无数实验发现了镭元素”“陈景润经过长期努力摘取数学皇冠”的事例。其中“画家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获得了成功”的事例写得最详细。作者列举的事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因此这些事例都论述了成功和“下苦功夫”之间的关系。
19.本题考查评价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引用了冰心的名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作为道理论据,论述了“下苦功夫”对成功的重要性,有很强的说服力以及感染力。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文章论点,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本文论点为“功夫不负有心人”,所以我们列举名人、身边人或自己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事例都可以。
例如: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经常跟在马后面观察,即使摔倒也不在乎,最后他成为一代画马专家。
21.标志 迸发 蒸腾 冲刺 22.(1)视觉: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2)听觉: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3)嗅觉: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四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23.夏天的色彩是金色的。 24.从事物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及人们的活动三个方面叙述的。 2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6.不矛盾。前者猜测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夏季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所以作者赞美夏季。 27.A
【解析】21.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结合语境,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标记:记号。
迸发:由内向外猛然喷发。结合语境,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披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似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猛然喷发出来,向四周迸射。
蒸发: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腾:(气体)往上升。结合语境,这时它们已不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冲刺:赛跑接近终点时竭尽全力向前冲。结合语境,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冲击:(水流等)撞击物体。
2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可知,这是视觉描写的句子。
从“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可知,这是听觉描写的句子。
从“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四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可知,这是嗅觉描写的句子。
23.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掌握。
从“夏天的色彩是金色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可知,本段主要写夏天的色彩,故本段的中心句为夏天的色彩是金色的。
2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可知,本段主要写事物的成长变化;
从“夏天的色彩是金色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可知,本段主要写夏天的颜色;
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可知,本段主要写人们的农作活动。
短文围绕全文第一句话从从事物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及人们的活动三个方面叙述的。
25.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杨万里《小池》意思: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诗句反驳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个观点并不正确。
26.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是写历代文人的想法,“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是因为夏季忙碌的,人们要辛苦的劳作,等待收获,介于春秋之间,是个具有生命交替的旺季。因此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
2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不正确。从“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可知,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夏的特点,没有运用排比的手法。
B.正确。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可知,第③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表明夏天的生机勃勃。
C.正确。从“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可知,结尾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28.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29.A 30. “我”在大杨树下哭,数学老师安慰“我”。 “我”运动会中输掉比赛,同学们安慰“我”。 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我”完成了演讲比赛。 31.中心意思确立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典型事例来全面、充分地表达中心意思。
【解析】28.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中心句。
根据文段的内容可以得出全文是围绕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展开描写的。所以文章的中心句是“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2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我虽然输掉了比赛,但收获了宝贵的真情,那一刻,我感到很温暖。”“语文老师坐在观众席上向我投来鼓励、信任的目光。这目光让我镇定下来,早已记下的演讲词脱口而出。结束时,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让我感到温暖。”“语文老师坐在观众席上向我投来鼓励、信任的目光。这目光让我镇定下来,早已记下的演讲词脱口而出。结束时,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让我感到温暖。”可以得出本文中“暖”的含义不包含父母的叮咛。
3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本题考查的是文段内容的概括,注意概括的时候不要写错别字,语言完整流畅即可。结合原文的内容:这时,数学老师恰好撞见了我,她轻轻擦去我眼角的泪水,安慰我说:“别着急,爸爸妈妈一定很忙,再等一会儿,老师陪着你。”老师的手那么温暖,老师的话那么亲切,老师就像我的妈妈。可以得出第一件事:“我”在大杨树下哭,数学老师安慰“我”。根据原文的内容:赛后,我惭愧极了,可是同学们一点儿都没有埋怨我,他们有的问我摔疼了没有,有的给我递水、递毛巾,眼里流露出真诚的关怀。我虽然输掉了比赛,但收获了宝贵的真情,那一刻,我感到很温暖。可以得出第二件事:“我”运动会中输掉比赛,同学们安慰“我”。根据原文的内容:我更记得,上个学期的朗诵比赛,我紧张地站在演讲台上,面对全校师生,竟把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了。我不知所措,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语文老师坐在观众席上向我投来鼓励、信任的目光。这目光让我镇定下来,早已记下的演讲词脱口而出。结束时,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让我感到温暖。可以得出这件事是: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我”完成了演讲比赛。
3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即可,注意得到的启示是要全面充分的表达中心思想等,围绕这个方面来展开。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