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检测卷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选文描写了边疆小学的学生( )的两个情景。
A.安静与热闹 B.上课与下课 C.窗外与树下
2.用“——”画出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写了鸟儿、蝴蝶和猴子等小动物,对描写这些小动物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①突出边疆小学欢快、活泼的校园气氛。
②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
③为了表现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
④为了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 )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 )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4.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整体感知能力训练)
5.请在上文中找出有新鲜感的四字词,你能找到几个呢?把它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7.霍金小时候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表现在哪?请用“ ”画出来。(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8.联系上下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霍金能成为物理学界大师级人物的两个原因。(形成解释能力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我的同学
张扬帆是我的同学。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他的长相,让人见了一次就能记住他。
他呀,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搞笑大王。他的搞笑本领多得很,每天下课,和他一起玩,总会被他幽默搞笑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
他的幽默还曾解决了一次“战争”了。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两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争吵起来了,吵着吵着,还打起来了。有一位同学急了,抓起讲台上的戒尺就想打同学,其他人看见了。怕被打,都躲得远远的。这时,张扬帆从教室外进来,看见这种情形,立刻冲到两人中间,大声叫道:“停停停,别打啦!你们两打残了没关系,可别把这小身板尺子打残了。打坏了尺子,老师指黑板怎么办?”她的话一出,同学们都被逗笑了,那两位同学也停下了手,一场“战争”就这样解除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他的幽默给大家带来快乐,用他的幽默劝慰别人。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9.照样子写词语。
滴溜溜
10.用横线画出描写同学外貌的句子。
11.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带给了你新鲜感,抄一句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我的学校
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每当星期一早晨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见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我们庄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
站在走廊上俯视,瞧,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槌,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 ”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
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13.根据画“ ”的内容,从文中找出合适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越回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
(2)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让我自然地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
14.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画上“﹏﹏﹏”。
15.第二自然段写的是 。
16.“我”的学校在星期三有哪两种校园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表达了作者 之情。
阅读。
升旗
今天是星期一,早晨,我们穿着干净、整齐的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准备升旗。
八点整,升旗仪式开始了。升旗手小心翼翼地把国旗拴在绳子上,伴着国歌,伴着朝阳,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肃立在国旗下,将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向鲜艳的国旗,向神圣的国旗致敬。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国旗,只见它迎风招展,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像一团火焰,映红了我的双眼,也映红了我的心灵。此时,我便想起为祖国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想起奋力拼搏的奥运健儿们,想起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劳动者……
我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自豪。国旗越升越高。我心里默默祝愿我们的国旗在21世纪会升得更高!
接着,我们三年级大队辅导员袁老师给我们作国旗下的讲话,那简短而深刻的话语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双肩上担负的责任。
升旗仪式结束了,但我觉得它已成了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因为它教会了我什么是祖国,什么是责任……
18.词语巧搭配。
穿着( ) 佩戴着( ) 站在( ) 举过( )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20.找出文中的排比句,画上“ ”。
21.“只见它迎风招展,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像一团火焰。”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句中的“它”指的是 。
22.文中“责任"指的是( )
A.好好学习,长大后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B.每次升旗时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
23.升国旗时,望着鲜艳的国旗,我想说:“ ”
课外阅读。
四颗糖果
①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②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③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呀!”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果,我没有多余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24.男生被叫到校长室是因为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当男生看到校长给自己糖果时很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这是因为 。
26.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陶行知没有糖果了,他怕男生再向他要,所以结束了谈话。
B.因为陶行知无话可说了,所以借没有糖果来结束谈话。
C.陶行知用特别的教育方式让男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7.读了这则故事,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评价陶行知校长?(至少写出三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学习认真,读书声音好听 3.①②④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读句子“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可知,选文主要描写了“上课”和“下课”两个场景。
故选B。
2.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句和句子的理解。
读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可知,这句话描写的是窗外十分安静的场景。从这句话中,能感受道同学们认真读书,读书的声音很好听。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读句子“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可知,这句话突出了教室里的同学们读书认真,边疆小学欢乐的校园气氛。读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可知,这句话突出了课后同学们做游戏的开心自在的场景。
故选①②④。
4.科学家霍金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5.无可救药 毫不出众 追根究底 束手无策 6.虽然 但是 7.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8.(1)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喜欢追根究底,并且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2)十三四岁的霍金对物理学感兴趣,认为物理学是最基础的科学,并开始了科学探索。
【解析】4.本题考查拟标题。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诱发了学习兴趣,从此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据此可以给短文命题为:小霍金的科学科学探索启蒙。
5.本题考查四字词语积累。
通读全文,找出平时不多见甚至没见过的四字词语,抄写下来即可。
例如:无可救药、毫不出众 、追根究底、束手无策、万事万物、追根究底等。
6.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与“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两个分句之间存在转折关系;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可知,应使用关联词“虽然……但是……”。
7.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第①自然段的中心句“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可知这句话是总写霍金小时候学习能力不强,后面的内容具体描述了霍金小时候能力不强的表现,即: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短文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过渡句,引出下文霍金成为物理界大师级人物的原因,因此概括第③、④两个自然段的段意即可。
第③自然段: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喜欢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并且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第④自然段:十三四岁的霍金对浅显的物理学感兴趣,认为物理学是最基础的科学,并开始了科学探索。
9. 胖乎乎 冷冰冰 笑哈哈 10.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11.张扬帆用幽默的语言劝阻了同学打架。 12.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解析】9.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滴溜溜”是ABB式词语,此类词语还有:红彤彤、孤零零、沉甸甸、香喷喷等。
10.本题考查找寻关键句子。
“外貌”指的是人的外表,容貌;外部形象。故文中描写同学外貌的句子是“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11.本题考查段落概括。
首先需要理解整个段落的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阅读第三段“他的幽默还曾解决了一次‘战争’了。”“她的话一出,同学们都被逗笑了,那两位同学也停下了手”可知,本段主要写了张扬帆用幽默的语言劝阻了同学打架。
1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找出文中带给了你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抄下下来即可,答案不唯一。如:这时,张扬帆从教室外进来,看见这种情形,立刻冲到两人中间,大声叫道:“停停停,别打啦!你们两打残了没关系,可别把这小身板尺子打残了。打坏了尺子,老师指黑板怎么办?”
13. 回味无穷 油然而生 14.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15.升国旗仪式 16.腰鼓队训练、舞蹈队训练。 17.对学校生活的赞美和喜爱
【解析】1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回味无穷:越回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2)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
14.本题考查寻找中心句。
中心句位置及作用:①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作用:总括全文、揭示中心);②文章或自然段的结尾,又称总结句(作用:点明主旨,总结全文或全段);③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作用:承上启下);④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通读全文,可知“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是文章中心句。
1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段落。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从“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可知文章第②自然段讲述的是升国旗仪式。
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从“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和“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可知介绍了星期三的腰鼓队训练、舞蹈队训练两种校园活动。
17.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短文主要描写了学校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令人回味。表达了作者对学校生活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8. 校服 红领巾 操场上 头顶 19.国旗被升旗手小心翼翼地拴在绳子上。 20.此时,我便想起为祖国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想起奋力拼搏的奥运健儿们,想起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们…… 21. 比喻 国旗 22.A 23.祖国,我爱您!
【解析】18.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
从“我们穿着干净、整齐的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准备升旗。”“我们肃立在国旗下,将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向鲜艳的国旗,向神圣的国旗致敬。”可知答案。
19.本题主要考查了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
首先,找出“事物1”、“事物2”与“怎么样”;其次,把、被两字互换;再次,“事物1”和“事物2”交换位置;最后,“怎么样”不变,照搬下来。本句“国旗”和“升旗”交换位置,把、被两字互换,即:国旗被升旗手小心翼翼地拴在绳子上。
20.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排比句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从“此时,我便想起为祖国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想起奋力拼搏的奥运健儿们,想起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可知,句子用三个“想起”,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21.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只见它迎风招展,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像一团火焰。”句子把国旗比作火焰,运用比喻的手法。
从“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国旗,只见它迎风招展,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像一团火焰,映红了我的双眼,也映红了我的心灵。”可知,句子的“它”指的是国旗。
2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从“接着,我们三年级大队辅导员袁老师给我们作国旗下的讲话,那简短而深刻的话语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双肩上担负的责任。升旗仪式结束了,但我觉得它已成了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因为它教会了我什么是祖国,什么是责任……”可知,句子的责任指的是好好学习,长大后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3.本题为开放式题。
将自己面对国旗时,内心想表达的话,表达出来即可,可从对国家或者国旗的敬佩之情。如:升国旗时,望着鲜艳的国旗,我想说:“现今局势,能生长在繁荣昌盛的中国而感到无比幸福,珍惜自己的现在的生活。”
24.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 25. 惊疑 他以为校长会训斥他,但校长没有那样做,反而给了他糖果 26.C 27.和蔼可亲、教育有方、充满人情味。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从第①段的句子“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可知答案。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
从语句“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中我们知道,男生被叫到校长室去是因为“他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从语句“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男生更惊疑了”看出男孩的态度是“惊疑”。“惊疑”是因为我犯了错误,校长却给了糖果,这个事情有点反常。
26.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语句的意思。
从语句“我没有多余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中,我们可以知道了谈话结束了,从语句“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中,我们可以知道男生已经知道了错误,并决心改正,所以是C项“陶行知用特别的教育方式让男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教育目的”是正确的。
2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中的陶行知面对犯错的男孩,不是训斥批评他,而是表扬他没有迟到,说明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用四块糖果这种特别的教育方式让男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教育目的,说明他是个教育有方的人;从他对男孩循循善诱可知他是个充满人情味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