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博硕学校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年级期初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共 20 题,每题 3 分,合计 60 分) 1.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杭州良诸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琮 (如图),在其后全国多个文化遗 址中也出土了不少造型风格类似的玉琮,如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琮其造型和纹饰都与良渚玉琮
高度一致。这表明 ( )
A .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B .早期中华文明存在一定联系
C .金沙文化是良渚文化的延续 D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公元 659 年,武后颁布《姓氏录》,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武后去世后,无论是官方还是 私家的族谱编写活动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这说明当时 ( )
A .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B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C .武后政治改革失败 D .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3.宋朝新建,天下尚四分五裂。宋太祖制定战略方针,开展了削平诸政权的统一战争。963 年出兵两 湖,964 年平定后蜀,971 年平定南汉,974 年平定南唐,978 年平定福建,979 年最后攻下北汉。宋 太祖采取这一战略次序旨在 ( )
A .避免统一南方前与辽冲突 B .防止党项威胁北部边防
C .与辽争夺南方富庶之地 D .控制南方的水陆交通要道
4.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说:“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不知吾今兹 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 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材料
第 1 页 共 6 页
反映出严复 ( )
A .主张以进化论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
B .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 .认为科学与民主是西方富强的根本
D .批评洋务派存在“遗其体而求其用”的错误
5.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 (氐族) 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
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 ( )
A .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 B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C .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 D .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6.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
A .决定军国大事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7.下图为隋朝主要粮仓分布图。图中粮仓投入使用主要得益于 ()
A .大运河的开凿与江南经济发展
B .统治者个人喜好及北方农业发展
C .全国统一格局形成与社会稳定
D .造船业发达与粮食储备技术进步
8.电影《长津湖》重现了 70 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长津湖战役之后,“联合 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 战争的胜利,其价值在于 ()
A .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第 2 页 共 6 页
B .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C .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和平建设环境
D .极大地改变了联合国内力量对比 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 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 革命”史实的是 ( )
A .流通铜贝
B .“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0.清代著作《啸亭杂录》记载:“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
不谙世务。”为克服这一情况,清王朝 ( )
A .废除宰相制度 B .强化行省制
C .增强内阁权力 D .设立军机处
11.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 (指洋务运动时期) 还讲什么自强、求富,
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 )
A .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 .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 .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12.下表是 1941 年- 1946 年美国对华租借统计 (单位亿美元) 。据此可知 ( )
年份项目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对华租借金额 0.26 1.00 0.49 0.53 11.07 210
占当年对外租借比重 (%) 1.7 1.5 0.4 0.4 8.0 12.0
A .中国抗日战争的胶着与艰难
B .中国在美国亚太战略地位的变化
C .美国逐渐垄断中国资本市场
D .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与利益交织
13.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下列关于古代文字的表述 正确的是 ( )
① 梵文是古印度最有代表性文字
② 阿兹特克人使用图画文字记录
③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第 3 页 共 6 页
④越南谚文在中国汉字基础上创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 博罗4 县,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 (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
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B .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15.《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
A .查阅了《黄帝内经》 B .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C .使用了外科手术 D .参考了《本草纲目》
16.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家族变成
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化家为国” 。下列朝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 ( )
A .秦 B .汉 C .曹魏 D .北宋
17.《夏书》记载:“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石、钧都是度量衡规制。夏墟考古中也发现有陶、骨等 制成的规格等级强严的量器和少量青铜制成的量器。这表明夏朝 ( )
A .着力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B .史书记载与事实完全一致
C .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 .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18.1915 年 3 月 31 日,英国《泰泰晤士报) 的记者说:“袁世凯的情形变得不容乐观。广东爆发反叛, 都督对中央政府的效忠正开始变得愈来愈有中立的色彩。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 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也至少维持中立的立场,以图斡旋于各方之间。”这一报道
( )
A .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有关
B .为北洋政府的国政治理进行辩护
C .反映了中国国内政治力量趋向重组
D .反映出当时中国面临严重外患
19.1938 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 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 。这反映出国民政 府 ( )
A .放弃了片面抗军事路线
第 4 页 共 6 页
B .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 .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D .企图压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20.1801 年到 1851 年,英国新增城市数量为 119 个,但同时也有 40 个城市消失了,这时期英国城市 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国家建设新城 B .圈地运动
C .城市环境恶劣 D .工业革命
二、非选择题 (共 2 题,21 题计 24 分,22 题计 16 分,合计 40 分)
21. (24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末到北宋初五十多年时间里,教育逐渐衰退。学校教育流于形式,从中央到地方,没有 完备的教育体系。宋初荫补之制度充斥朝野。只要一族有显赫之人,即可显耀整个家族。从文献记载看, 仁宗以前,州县兴学寥寥无几,到庆历时不仅诏令全国州县兴学,且规定各州“选部属官员为教授,员不 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充任。北宋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子监为主导、以中央太学为主体、诸多专科学校 及地方学校配套的全国多层次官学系统。庆历改革主要是变原来先诗赋后策论为先策论后诗赋。熙丰改革 时规定,诗赋及明经诸科罢而不用,专以经义策论试士。在太学内采用三舍法的升级制度,打破了科举对 选士的垄断。著名的《春秋》大师孙复就是范仲淹一手栽培,同时又作为兴学时的名师被朝廷召到太学讲 学;大思想家张载、石介也是在兴学之下成长起来的。熙宁八年颁发王安石撰的《三经新义》作为取士之 准绳。三次兴学为解决宋初养士取士制度弊端进行了不少合理的改革,但结果并无多大逊色。
——摘编自金仁经《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12 年 1 月 5 日,学贯中西、刚从德国留学归国不久的蔡元培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 长。蔡元培任民国教育总长后,对教育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培养少数官吏的教育改为以广大人民为 施教对象的国民教育。为实施国民教育,废止了中小学读经讲经课,同时加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 国文、算数、历史、地理、理化等科目。蔡元培提出“国民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主张以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代替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五项封建教育宗旨,同时强调五育不可偏废。民国成立后颁布的癸丑学制明确宣布教育为男女共享的权利 与义务,女学不别立系统,与男子同。但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很多仅停留在形式上。
——摘编自张延华《蔡元培与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三次兴学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主要影响。(12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蔡元培兴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宋兴学与蔡元培
教育改革成效有限的共同原因。(12分)
第 5 页 共 6 页
22. (16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地方向朝廷缴纳赋税是以布匹和粮食为主。因为路远、物重、易损失,为便于运输,就将这些 东西折合成等价的银饼或银铤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提取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怀集庸调银饼”和“东市库银饼”对研究唐代历史的史料价值。
长春博硕学校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年级期初考试 历史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 (共 20 题,每题 3 分,合计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C C D A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A D D A C B D
二、非选择题 (共 2 题,21 题计 24 分,22 题计 16 分,合计 40 分)
21.【答案】(24 分)
(1) 背景:宋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宋初教育基础薄弱;科举制等原有选官制度弊端显现。(6 分) 主要影响:奠定了全国性官学系统的基础;促进了选士制度的完善;扩大了社会教育面,有利于培养国家 所需的人才。(6 分)
(2) 内容:订正教育性质,变“官吏教育”为“国民教育”;提倡五育并举,塑造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格; 首创男女同校,变男女有别的教育为男女平权的教育。(6 分)
共同原因:保守势大,积重难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财政困迫;政局及社会环境的影响。(6 分)
22.【答案】(16 分)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银饼属于出土实物史料; 是研究唐朝金融、赋税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一手史料。
材料内容 “怀集县” ,唐时属于岭南 道广州; 可用来研究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等 问题; 综上所看,银饼内容丰富, 为研究唐朝的金融赋税制 度、职官制度、坊市制、 历法、手工业制度等提供 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是唐 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
“庸调银”反映了当时实行 租庸调制; 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赋税制度等问 题;
“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 反映了唐朝粮仓管理官员的 设置情况; 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等问 题;
“匠高童”“郝景”反映了 银匠高童、郝景铸造银饼; 可用来研究唐朝治金铸造技术、手 工业劳作制度等问题;
东市库,东市是唐朝长安城 著名的两市之一。 可用来研究唐朝的坊市制等问题。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就将这些东西折合成等价的银饼或银铤了” ,可知材料中的银饼主要用于缴纳赋税,而 且属于唐朝时期当时的实物史料,对研究唐朝的赋税、金融制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属于一手史料;根 据银饼中的文字资料“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 ,可知怀集在唐代属于岭南地区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可以 用于研究唐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根据银饼中的文字资料“庸调银拾两” ,结合当时唐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实行 的是租庸调制,可以用于研究唐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和货币单位;根据银饼中的文字资料“专当官令王文乐 典陈友” ,可知二人属于当时粮仓的管理者,可以用于研究当时唐朝的官职设置问题;根据银饼中的文字 资料“匠高童”“郝景” ,可知二人是当时铸造银饼的工匠,可以用来研究当时唐朝的金属冶炼技术和手工业 制度;根据银饼中的文字资料“东市库” ,可知唐朝实行坊市分离制度,东市属于唐朝著名的两市之一,可 以用于研究唐朝的坊市制度。总之,两块银饼对于研究唐朝当时的赋税制度、官职制度、坊市制度、手工 业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