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2 时间 位移
1、2018年8月26日晚,雅加达亚运会田径大项结束了男子100米决赛争夺,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2获得冠军!打破了卡塔尔选手费米-奥古诺德在上届亚运会上创造的9秒93的亚运会纪录!
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
2、北京时间9点整
3、各位旅客请注意,由瑞金开往赣州D8936次列车开车时间6点50分,请各位旅客自觉排队等候检票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点来表示.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t/h
8
9
10
上课
上课
下课
下课
45min
45min
10min
t/s
2
3
5
1
4
0
第1秒末
第2秒末
第1秒
第2秒
第3秒
第1秒初
第2秒初
第4秒初
第3秒初
第3秒末
t/s
2
3
5
1
4
0
前1秒
前2秒
前3秒
t/s
2
3
5
1
4
0
思考:在时间轴上如何表示下述几项?
(1)第4秒
(2)第4秒内
(3)第4秒初
(4)第4秒末
(5)4秒内
(6)前4秒
(7)前4秒初
(8)前4秒末
(9)1秒到5秒的中间时刻
(10)第二个2秒内
【典型例题】
例1:小华同学每天早晨6:30起床,整理被褥、洗漱用了10分钟,吃早饭用了15分钟,7:00出发乘公交车去学校,用时25分钟,7:25到达教室上早读课。请思考上述过程中:
(1)哪些时间表示时刻?
(2)哪些时间表示时间间隔?
“6:30” “7:00” “7:25” 表示时刻。
“10分钟”“15分钟”“25分钟”表示时间间隔。
5、时刻与时间间隔的比较
时刻 时间间隔
区别 物理意义 表示某一瞬时 表示两时刻的间隔
时间轴上的表示 点 线段
描述关键词 “初”“末”“时”,如“第1 s末”“第2 s初”“3 s时” “内”“到”“前”,如“第2 s内”“前3 s内”“1 s到3 s内”
联系 两个时刻的间隔为一段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
(1)时间短就是时刻吗?
“一瞬间”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2)t=2s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根据语境确定含义,比如:
①t=2s时,火箭升空;
②火箭上升1000米所用的时间t=2s.
思考讨论
坐标系
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直线坐标系
需要标明: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一维坐标(直线坐标):描述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变化
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时,此时它的位置坐标:
某一物体运动到B点时,此时它的位置坐标:
从A运动到B点,它运动了:
二维坐标(直角坐标):描述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变化
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从北京到重庆,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飞机直达
(2)火车直达
(3)火车转轮船
分析讨论
相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假设从北京到长沙的连线的线段长度和从北京到重庆的连线的线段长度相同,那么这两个位置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分析讨论
答:不相同,因为终点不同,线段的指向不同。
二、位置和位移
1、坐标系
2、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3、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
(2)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_____。
(3)方向:由______指向______。
长度
位置变化
末位置
初位置
力
二、位置和位移
4、标量与矢量
(1)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注意:矢量的特点是有大小有方向,但是有大小有方向的不一定是矢量。
电流
力
时间
路程
质量
5、路程与位移的比较
位移 路程
区别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 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制约因素 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与运动路径有关
标矢性 有方向,是矢量 无方向,是标量
联系 (1)两者单位相同,国际单位制中都是“米”; (2)路程s只能和位移大小x比较,不能和位移比较;且同一运动总有x≤s.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 )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AC
【概念辨析】
【典型例题】
例2、如果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点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B点,然后又向西走了30 m到达C点,则他从A到C点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
提示:如图所示,路程是70 m,位移为从A点指向C点的有向线段,大小为50 m.
【典型例题】
例3、如图所示,一个人晨练,沿着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行走,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为西→东方向,C→A为南→北方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行走,求该过程中:(1)他的路程;(2)他的位移。
提示:(1)路程是标量,路程s应等于半径为R大圆的3/4圆周长与半径为R/2一个圆周长之和; (2)位移是矢量,大小为AD线段长度,方向由A→D,即东南方向。
三、直线运动的位移
如何在坐标轴上表示位置
xA= 1m,xB=4m
如何在坐标轴上表示位移
位移:两个坐标的差值即Δx=xB-xA表示位移。
即Δx=xB xA=4 ( 1)=5m
位置:用点的坐标表示。
位移=末位置坐标 初位置坐标
【典型例题】
例4、某一运动的质点沿一直线做往返运动,如图所示,OA=AB= OC=CD=1 m,O点为原点.质点由A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运动至B点后返回,并沿x轴负方向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质点从A到B再到C的位移为 ,路程为 .
(2)质点从B到D的位移为 ,路程为 .
(3)当质点到达D点时,其位置坐标为 .
(4)当质点到达D点时,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 .
2 m
-3 m
-2 m
4 m
4 m
4 m
【典型例题】
例4、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
(1) 位移最大.
A.1 s内 B.2 s内 C.3 s内 D.4 s内
时刻/s 0 1 2 3 4
位置坐标/m 0 5 -4 -1 -7
D
【典型例题】
时刻/s 0 1 2 3 4
位置坐标/m 0 5 -4 -1 -7
B
(2) 位移最大.
A.第1 s内 B.第2 s内 C.第3 s内 D.第4 s内
(3) 路程最大.
A.1 s内 B.2 s内 C.3 s内 D.4 s内
(4) 路程最大.
A.第1 s内 B.第2 s内 C.第3 s内 D.第4 s内
D
B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正、负”的理解
【要点总结】
在平直的公路旁每隔100米竖立着有标号的电线杆,一观察者坐在汽车上.研究汽车的运动情况.当汽车经过Ⅰ号电线杆按下秒表,做下了如下记录:
时间t/s
0
4.9
10.0
15.1
19.9
位移x/m
0
100
200
300
400
时刻t/s
0
4.9
10.0
15.1
19.9
电线杆号
Ⅰ
Ⅱ
Ⅲ
Ⅳ
Ⅴ
分析讨论
我们能不能把表中的数据用坐标来表示呢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1.作图步骤: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X;
(2)描点法描出数据;
(3)用平滑的曲线尽可能的把绝大部分点连接起来。
四、位移—时间图像
四、位移—时间图像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2、X—t图象中A点表示什么含义?
A
A点表示汽车在5s末时刻处在100m处的位置。
X-t图象中一个点(t,X)的物理意义:
表示运动物体在t时刻所处的位置X.
3、X—t图象中B点表示什么含义?
B点表示汽车在15s末时刻处在300m处的位置。
B
四、位移—时间图像
4、X—t图象中A点和C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什么含义?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A
B
C
表示从5s末时刻到15s末时刻的时间间隔,
Δt=tB tA=15 5=10s。
5、X—t图象中B点和C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什么含义?
表示从100m位置到300m位置的位移,
ΔX=XB XA=300 100=200m。
某两点横坐标的差值:这段过程的时间。
某两点纵坐标的差值:这段过程的位移。
四、位移—时间图像
6、X—t图象中A点和B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什么含义?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A
B
C
表示从5s末时刻到15s末时刻的时间间隔内,物体从100m的位置西东移动到了300m的位置。
θ
某两点(t1,X1)和(t2,X2)连线:表示在该过程中,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时间间隔内,运动物体从X1位置运动到了X2位置,即发生了ΔX=X2 X1的位移。
四、位移—时间图像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A
B
C
θ
斜率(数学概念):表示一条直线相对于横坐标轴的倾斜程度,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
位移—时间图像对比分析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1)运动
物体是在图像(斜线)上运动吗?
图像只能描述一维直线运动。
图像本身并不是运动轨迹,物体是在纵坐标轴上运动。
位移—时间图像对比分析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2)截距
A
B
C
纵截距:初位置
横截距:起始时刻
位移—时间图像对比分析
(3)点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A
图线上一点:某一时刻及所在位置
图线上交点:两质点相遇
位移—时间图像对比分析
(4)斜率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A
B
θ1
θ2
B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沿纵轴正方向,速度大小为20m/s。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沿纵轴正方向,速度大小为40m/s。
位移—时间图像对比分析
(4)斜率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A
B
θ1
θ2
C
D
D
C
质点在X=300m处保持不动。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沿纵轴负方向,速度大小为20m/s。
位移—时间图像对比分析
X/m
400
300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5)线(直线或曲线)
直线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沿纵轴正方向。
曲线
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运动方向沿纵轴正方向;在10-20s内运动方向沿纵轴负方向。
位移—时间图像小结
1、物理意义:
4、图像本身并不是运动轨迹。路程不是图像的长度。
3、图像只能描述一维直线运动
2、图像结构:
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横轴—时间
纵轴—位置
原点—初时刻、位置坐标零点
图像—无数个时刻、位置坐标点
位移—时间图像小结
5、图像的几个重要要素:
(1)纵截距:初位置
(2)横截距:起始时刻
(6)交点: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5)某两点连线的斜率大小:这段过程速度的大小
斜率方向:这段过程速度的方向
(3)某两点横坐标的差值:这段过程的时间
(4)某两点纵坐标的差值:这段过程的位移
位移—时间图像小结
6、常见的图像类型
(1)倾斜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
(2)与横轴平行的直线—静止
(3)曲线—变速运动
0 1 2 3 4 5 t/s
x/m
30
20
10
A
B
C
D
(1)图中OA、AB、BC、CD各表示怎样的运动?
(2)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多少?
(3)图像中曲线表示怎样的运动
(4)曲线说明质点做曲线运动吗
【说一说】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时间 位移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围绕时刻、时间和位置、位移概念的建立展开。首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位置、时间等概念的思考,通过分析,使学生逐步建立描述物体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位置、位移的概念,指出矢量与标量的特征。然后变换物理量的表征方式,借助坐标系和位移—时间图像等数学方法表示时刻、时间、位置、位移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再通过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实验,增加对物理知识及方法的体验。
二、学情分析
本次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学生在初中从未涉及到矢量,虽然学习过速度,但不明确它的方向,没有矢量意识。学生并没有在生活中明确区分时间间隔和时刻的习惯,但已经学习了质点、参考系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建立时间和位移概念,知道时间和时刻、位置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思维:严密的数学思维方法,能用坐标系(直线坐标系)来理解时间和时刻、位置和位移,学会用图像描述运动,掌握位移-时间图像。
科学探究:知道时间和位移的意义,掌握时间和位移的思想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并区别时间与时刻以及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理解位移—时间图像。
难点:(1)正确理解位移的概念及意义;(2)理解位移—时间图像。
五、教学过程
我们要学习运动的描述,其中最基础、最简单的就是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实就是对于物体的一种表述,那么从机械运动的定义上来看,其中还有空间位置、时间这两个量以及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这一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逐步学习这些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情景引入】
我们先来学习时间这个概念,同学们对时间熟悉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与时间打交道,而且在初中的时候也已经对于时间有了一定的学习,那么同学们对于时间真的了解吗?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这样几个情况,思考其中的“时间”,你们是否能够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组情景让同学们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9秒92”与“9秒93”是一段时间,它表示的是在某件事发生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对应着初始和末尾两个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过程量;而“9点”与“6点50”则是一个瞬时值,对应着物体运动的一个确定的状态和位置,是一个状态量。
利用时间数轴上的点和线段所代表的“时间”,来向同学们引出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点来表示。
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之间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在学生对于时刻和时间间隔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带领学生在时间数轴上标出各种时间。例如第1秒、第1秒末、第2秒初、第3秒内、前2秒等,进一步明确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
【课堂练习】
给同学们一个时间数轴,让他们在其上指出一些代表时间的描述具体该如何表示;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于刚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思考讨论】
(1)时间短就是时刻吗? “一瞬间”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答:有些同学会认为时间只要足够短就是时刻,但并不是这样的,时间即使再短也依旧代表的是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就只能是时间间隔,而时刻则是一个瞬时值,在时间数轴只能是一个点,而不能用一段或是“短”来描述。至于“一瞬间”在日常使用中到底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要看具体情况。
(2)t=2s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答:根据语境确定含义,比如: ①t=2s时,火箭升空;在此时t=2s就代表的是时刻。
②火箭上升1000米所用的时间t=2s;在此时t=2s就代表的是时间间隔。
(二)位置和位移
到此处,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中物体和时间的表示,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到目前是还不够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坐标系】
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使用坐标系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标明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对于在一维上也就是在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可以使用一维坐标(直线坐标)来表示物体的位置。那么对于在二维也就是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比如说滑冰运动员的运动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呢?此时就可以建立二维坐标(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情景引入】
在课本上有一个人从北京到重庆的不同的路线的例子,可以乘飞机直达;也可以坐火车,经石家庄、郑州、西安到重庆;还可以先坐火车经石家庄、郑州到武汉,再由武汉乘轮船到重庆,这些不同的路径所走的路程不同,但什么是相同的?那就是出发的起点和到达的终点相同。
那么,我们该如何描述沿不同路径的位置变化呢?将起点和终点用线段相连,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位置变化的多少。
在上述例子中,不管走哪条路,物体位置的变化都是相同的。那么,从北京到重庆位置的变化怎么表示呢?如果从北京到长沙的连线的线段长度和从北京到重庆的连线的线段长度相同,那么这两个位置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当然是不同,因为终点不同,线段指向不同。
所以说仅考虑初末位置间的连线长度,不能把位置的变化描述清楚,还应表明位置变化的指向。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往置的变化也是不同的。物理学中用位移这个物理量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上例中三条不同路径的位移是相同的。
引出路程与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
物理学中把像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作矢量;像路程这样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作标量。请同学们举出其他矢量和标量的例子。
通过表格的形式将路程和位移从物理意义、制约因素、标矢性、单位和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各自的特点,加以区分理解。
【课堂练习】
通过习题来加深学生对于位移的理解。
(三)直线运动的位移
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可以直接使用一维的直线坐标轴来表示。那么该如何在坐标轴上表示位置?又该如何表示位移呢?位移是位置的变化量,直线运动的位移应该是末位置的坐标减去初位置的坐标。
【课堂练习】
通过习题来加深学生对于位移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去学习该如何处理直线运动的位移的相关问题。
【要点总结】
要让学生把握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正、负”各是什么意思。
(1)位置用坐标x表示,x为正时,位置在正半轴;x为负时,位置在负半轴。
(2)位移△x=x2-x1,△x为正时,位移为正方向;△x为负时,位移为负方向。
(四)位移—时间图像
【情景引入】
利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经过电线杆为例子,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将得到的关于时间和位移的数据用坐标表示出来。
对于时间和位移可以分别在时间轴和坐标轴上表示出来,得到的数据只有五组,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相互对应,分别在时间轴上和坐标轴上表示出来,那么如果数据很多那又该如何表示呢?此时,我们可以将表示位置和位移的坐标轴立起来,当作一个纵轴,将时间轴当作一个横轴,两者相交共同构成一个可以同时表示位移和时间的二维直角坐标系。
在构建了坐标系之后,需要将数据在坐标系里表示成图,需要注意作图的基本步骤:(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X;(2)描点法描出数据;(3)用平滑的曲线尽可能的把绝大部分点连接起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之前的位移和时间的信息用两个坐标轴分别去表示,是各自要描一个点,而现在却变成了一个点,那么这一个点就代表两个信息,需要分别对应到横轴和纵轴去判断。
现在已经将数据用图表示出来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学习如何从图中去获取信息,可以根据图来得到物体运动的基本信息。
(1)图中一个点(t,X)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t时刻所处的位置X.
(2)图中某两点横坐标的差值表示这段过程的时间;某两点纵坐标的差值表示这段过程的位移。
(3)图中某两点(t1,X1)和(t2,X2)连线表示在该过程中,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时间间隔内,运动物体从X1位置运动到了X2位置,即发生了ΔX=X2 X1的位移。
这些都是简单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基本信息,之后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图像来得出一些结论。
(1)位移—时间图像只能描述一维直线运动。
(2)图中横截距表示起始时刻;纵截距表示初位置。
(3)图线上一点表示某一时刻及所在位置;图像上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
(4)可以根据图线的斜率判断出物体是沿正方向运动或沿负方向运动,亦或是物体保持静止不动以即物体运动的快慢。
【课堂练习】
通过习题来加深学生对于位移—时间图像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去学习该如何处理位移—时间图像的相关问题。
【课堂小结】
带着学生一起去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让学生的理解更加系统。
板书设计
§1.2 时间 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数轴上用点表示;状态量。 2、时间间隔:指两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数轴上用线段表示;过程量。 二、位置和位移 1、坐标系 2、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标量。 3、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矢量。 三、直线运动的位移 “正”、“负” 四、位移—时间图像 1、“点”:某时刻在某位置。 2、“段”:在一段过程中,时间及位置的变化。 3、斜率:速度。
七、教学反思(二) 时间 位移
1.以下计时数指时间间隔的是(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
B.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
C.老师上物理课超时了,课上了47分钟
D.我得早出发,去赶6:00的头班车
解析:选C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19:00”是时刻,选项A错误;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7:30”是时刻,选项B错误;老师上物理课超时了,课上了47分钟,“47分钟”是时间间隔,选项C正确;我得早出发,去赶6:00的头班车,“6:00”是时刻,选项D错误。
2.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这几种情况如下:
①他的运动轨迹不一样 ②他走过的路程相同 ③他的位置变动是不同的 ④他的位移是相同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 由题图可看出他的运动路径不同,运动轨迹不一样,因此路程不同,①对,②错;起点是北京,终点是重庆,他的位置变动是相同的,位移也是相同的,③错,④对,故选C。
3.对矢量和标量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矢量和标量的区别只是有无方向,运算法则是一样的
B.矢量和标量的区别不仅是有无方向,运算法则也不同
C.位移、时间都是矢量
D.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是标量
解析:选B 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等,矢量相加减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是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时间,路程等,标量相加减遵循算术加减法,故B正确。
4.在400 m标准田径场的跑道上进行跑步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0 m跑比赛,外跑道上的运动员的路程大
B.400 m跑比赛,不同跑道上的运动员的位移相同
C.200 m跑比赛,不同跑道上的运动员的位移相同
D.100 m跑比赛在直道上进行,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
解析:选D 400 m跑比赛,外跑道上的运动员的路程和内跑道上运动员的路程一样大,故A错误;200 m和400 m跑比赛,不同跑道上的运动员的起点不同,终点相同,位移不相同,故B、C错误;100 m跑比赛在直道上进行,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故D正确。
5.某校操场的国旗平台离地面的高度是0.5 m,将坐标系的原点定在平台上,取旗杆所在直线向上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旗杆上固定国旗的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0.9 m和9.4 m,那么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
A.10.9 m,9.4 m B.11.4 m,9.9 m
C.10.4 m,8.9 m D.10.9 m,-9.4 m
解析:选C A点的坐标为xA=10.9 m-0.5 m=10.4 m;B点的坐标为xB=9.4 m-0.5 m=8.9 m,C正确。
6.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以向右为正方向),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则位移最大的时间是( )
t/s 0 1 2 3 4 5 6 7 8
x/m 5 3 1 -3 -5 -3 1 3 5
A.第1 s内 B.前4 s内
C.8 s内 D.第4 s内
解析:选B 根据直线运动中位移与位置的关系可以判断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前4 s内的位移为-10 m,8 s内的位移为0,第4 s内的位移为-2 m,所以前4 s内位移最大,B正确。
7.沿同一直线运动的A、B两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的x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5 s内,A、B的位移均为10 m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
C.在前5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
D.从3 s末开始,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比B运动得快
解析:选D 5 s末A、B到达同一位置,两者相遇,在前5 s内,A通过的位移为10 m,B通过的位移为5 m,A、C错误;A从原点出发,而B从正方向上距原点5 m处出发,A在B运动3 s后开始运动,B错误;在x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从第3 s末开始,两图线的斜率均为正值,说明均沿正方向运动,A的斜率比B的斜率大,说明A运动得比B快,D正确。
8.[多选]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
A.甲运动得总比乙快
B.甲、乙位移相同
C.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
D.甲、乙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
解析:选BD 在x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不变,即甲做匀速运动,乙图线的斜率先小于甲图线的斜率,在某一时刻等于甲图线的斜率,之后大于甲图线的斜率,因此乙运动得先比甲慢,后比甲快,选项A错误;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做单向直线运动,在t1时刻位于同一位置,因此0~t1时间内甲、乙的路程和位移都相等,选项B正确,C错误;甲、乙图线的斜率都始终为正,因此甲、乙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都沿正方向运动,选项D正确。
9.某班级的教室在3楼,每天同学们都要从1楼爬到3楼上课。如图所示,若每层楼的高度都是3 m,楼梯的倾角为45°,某同学从楼梯沿折线从大门走到3楼教室门口,他走过的位移大小是多少?路程是多少?(把某同学爬楼过程等效为物体沿坡滑行)
解析:由题图可知,折线为某同学的运动轨迹,
每个斜梯长为1.5 m,
路程l=4×1.5 m=6 m≈8.485 m。
初位置在大门口,末位置在教室门口,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位移,
所以位移大小为x=2h=6 m。
答案:6 m 8.48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