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回顾课文,想想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
第2课时
群众入场
典礼仪式
阅 兵 式
群众游行
走入会场
读一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看
看你了解到典礼前的哪些情况?
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人员总数、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为什么要写参加大典的人员和人数?
国家主要领导及外宾参加典礼,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参加人数之多来自各行各业,说明参加参加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视。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中来参加大典的群众特别多。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心情急切
直接奔向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的海洋”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聚焦“典礼”
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边读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
默读课文5—10节,按顺序排序。
(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 )礼炮响起来。
( )下午三点整,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1
2
3
4
5
6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排山倒海”是什么意思?
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A.三十万人有多少?你能想象得到吗?
B.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有人指挥吗?
C.没有人指挥,却做了相同的动作,这说明什么?
D.一齐投向主席台,看谁?
E.终于见到毛主席了,心情怎样?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
“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一齐投向”一方面表现了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缔造者毛主席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另一方面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伟大形象。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你从两个“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人多,场面壮观。
全中国人的心是一样的。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表达了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反复
震撼人心的效果。
“庄严的宣告”和“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
“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人们之所以欢呼起来是因为这一宣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
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为什么欢呼起来?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你从“瞻仰”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恭恭敬敬地看。
表达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崇敬之情。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划线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和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翻身得到了解放,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在当时,五星红旗升起有着怎样和含义?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你知道这掌声想要表达什么吗?
尽管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热爱领袖的心却是相同的。
三次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次写了掌声?
从这几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次,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表达人民对主席的无比热爱
第二次,当国旗升起时、礼炮响起时,表达人民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比热爱
第三次,宣布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表达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和爱戴。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是当时的统计数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观看“阅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面,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自豪的感情。
文中对阅兵式的哪些兵种进行了具体描写?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
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人民军队威风凛凛、纪律严明,以及人民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自豪的情感。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的介绍这些部队的突出表现?
这样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渗透着人民对军队的赞美和自豪的感情!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你在这段话中读出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表达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无比信赖与无比热爱的感情,也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夸张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此处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当中,从侧面描写了人民当家做主无比的兴奋之情!
环境描写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代指游行队伍,表明了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双关
读课文第14、15自然段。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也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光明。
课堂小结
回首往昔,我们不禁感叹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的艰辛努力!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