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锦绣育才七年级上册语文新生素质测试卷(3)
一、基础知识(30分)
1. 用横线画出注音有误的词语,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游弋(yì) 亲昵(nì) 摩(mā)平 玲珑剔(tī)透
B.阻挠(náo) 肖(xiāo)像 着(zháo)迷 大病新愈(yù)
C.刚劲(jìn) 骨髓(suǐ) 水泵(bànɡ) 悄(qiǎo)声细语
D.瘦削(xuē) 歧(qǐ)途 勉强(qiǎnɡ) 嫦娥奔(bèn)月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和辨析。
B:肖:读作xiào
C:劲:读作jìng 泵:读作bèng
D:歧:读作qí 奔:读作bē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 下列词语共有5个错别字,请圈出来并将正确字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A 橱窗 破害 纷至踏来 集思广益
B 赔礼 坚毅 震耳欲聋 蜂涌而至
C 张皇 按摩 德高望众 走投无路
D 抱怨 气概 浮想连翩 别出心裁
【答案】破害(迫)纷至踏来(沓);蜂涌而至(拥);德高望众(重);浮想连翩(联)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
A: 破害(迫) 纷至踏来(沓)
B:蜂涌而至(拥)
C:德高望众(重)
D:浮想连翩(联)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在各组词语中,用横线画出带点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个的词语。
A 翠色欲流 随心所欲欲速则不达 B 意料之中 无价之宝 取之不尽
C 饱食终日 饱经风霜 酒足饭饱 D 一事无成 一碧千里 一窍不通
【答案】翠色欲流;取之不尽;饱经风霜;一碧千里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象的理解。
A:好像,将要/想要/想要 故选:翠色欲流
B:助词,的/助词,的/代词 故选:取之不尽
C:吃饱/充分/吃饱 故选:饱经风霜
D:数词,一/全,都/数词,一 故选:一碧千里
故答案为:翠色欲流;取之不尽;饱经风霜;一碧千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识记和积累,解答时要求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进行正确的判断。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男子体操队正式成立,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十八岁,正值豆蔻年华。
B.先进教育工作者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C.奥运冠军郭晶晶成功的背后,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艰苦训练。
D.汶川大地震后,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恢复上学,他四处奔波,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流泪了。
【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不能用来形容男子。使用不恰当;
B: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的语境里。使用不恰当;
C: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语境中“冬残奥会冠军们成功的背后,经历了多少艰苦训练",不能说是为了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使用不恰当;
D: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5. 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____。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⑤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A.⑤②④③① B.③①④②⑤
C.①④③⑤② D.②⑤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有关描绘"月夜景色"的文段。②句紧跟上句"满月"一词,描绘月亮的美丽,故置于首位。⑤句是月亮出来后,海面的景色。①③句描写的是海滩的景色,描写海滩上的人群,这与划线后面"说话声、欢笑声"等内容相符。①句视野从海面到海滩,故置前;③句写的是海滩上的人影,写出了乘凉的人多,与④句人的描写内容衔接流畅。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⑤①③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学习中的问题的情景。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B:"发扬自身水平”搭配不当,应把“发扬"改为“发挥”;
C:否定不当,应把“不再”改为“再次";
D:"纠正并指出"语序不当,应改为“指出并纠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2023八下·莱阳期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答案】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片段主要形容阅读古诗的美妙感受。第一行是形容读故事如同领略山的风采;第二行形容读古诗如同聆听水的旋律;第三行形容读古诗如同欣赏花的姿容。所以第1空的内容应描写水的旋律特点,第2空内容应描写花的姿容,并保持“有的……”的句式。答案不唯一,符合句意和格式要求即可。
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分析并参考例句句式,注意题目要求(主题、手法、格式、字数)等。
8.结合提示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提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大型国际汉语比赛,从2002年到2009年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
(1)请用70以内的文字说明右面图标的内容。
(2)请用一句简明的话阐述右面图标的含义。
【答案】(1)例1:右图是“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图标。图标的主体部分是没有完全打开的竹简(或说简书),竹简上画着一幅世界地图。例2:图标的主体部分是半卷半舒的竹简,竹简上画着一幅世界地图,竹简(或说主体部分)下方标有“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例1:汉语沟通世界。例2:汉语是座桥,联结世界青年。
【知识点】图表信息;漫画释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型的试题要观察图片,把握图片中的信息,包括画面、人物、文字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示例:例1:右图是“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图标。图标的主体部分是没有完全打开的竹简(或说简书),竹简上画着一幅世界地图。例2:图标的主体部分是半卷半舒的竹简,竹简上画着一幅世界地图,竹简(或说主体部分)下方标有“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本题考查漫画释义的能力。解答时要阐明“汉语”与“世界”这两个关键元素间的关系,注意语言简洁。例1:汉语沟通世界。例2:汉语是座桥,联结世界青年。
【点评】(1)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书释义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握图片中的信息,抓关键语进行理解漫画蕴含的寓意。
二、积累和运用(15分)
9.带“而”字的成语填空。
临泽而( ) 择善而( ) 向隅而( )
不言而( ) 不寒而( ) 一概而( )
【答案】临泽而渔 ;择善而从 ;向隅而泣 ;不言而喻 ;不寒而栗 ;一概而论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临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
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相拥而泣:意思是一个人面对墙角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地哭泣,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根据词义掌握字形。
10.默写或按提示填写名句。
(1)枯藤老树昏鸦, 。
(2)天时不如地利, 。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上海世博会以博大的胸怀喜迎八方宾客,正所谓“ ,
。”
【答案】(1)小桥流水人家
(2)地利不如人和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故答案为:小桥流水人家地利不如人和长风破浪会有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1.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案】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考查名著拓展知识的积累。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不仅要熟悉《三国演义》还要多读其它书籍,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进行各种文化知识的积累。注意尽量写自己熟悉的故事歇后语,避免人物错误与书写错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如: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故答案为: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拓展阅读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歇后语知识,结合名著的经典情节进行作答。
12.鲁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 ;为救好友林冲,大闹 。
【答案】镇关西(郑屠);野猪林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鲁智深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接受招安后,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立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根据题干提示“三拳打死”,联想到情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其具体内容为::鲁智深与史进李忠喝酒遇到卖唱两父女,金老汉和女儿金翠莲。金翠莲被迫嫁与郑屠为妾,后来被其妻赶出门,到酒楼卖唱还钱给郑屠;鲁智深打抱不平,先帮忙两人脱身,然后到集市找到正在卖肉的郑屠,故意挑唆并一切肉为名耗其体力,最后郑屠不堪忍受与鲁智深冲突,鲁智深边骂边打三拳将其打死,急中生智称其诈死,扬长而去,恐此地不宜久留,后出城,最终投奔五台山。
根据题干提示“为救好友林冲,大闹”,联想到情节“大闹野猪林";其具体内容为: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霸、董超将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
故答案为:镇关西(郑屠);野猪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考生要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经典情节,结合提示进行作答。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四书五经是我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其中“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礼记》,“五经”指《周易》、《尚书》、《中庸》、《诗经》、《春秋》。
B.《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进行讽喻,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C.司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北宋史学家,编有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D.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展开联想、想象,让牛郎织女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E.《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答案】B,D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A:《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 《周易》、《尚书》、《礼记》、《诗经》、《春秋》。
C:《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E: 《故乡》出自于小说《呐喊》
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三、nbsp;阅读(30分)
文言文阅读
枭①将东徙
枭逢鸠②,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①一种凶猛的鸟。 ②鸟鸣,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 )( )
② 我将东徙。 ( )
③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 )
15.用现代文解释句子。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16.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17.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呢?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答案】14.①安:哪里。 之:到,去。 ②徙:迁徙。 ③更:改变。 之:的
15.乡村里的人都讨厌我叫,(我)因为这个缘故才向东迁徙。
16.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7.例1:赞成斑鸠的观点: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就事论事,回避矛盾;例2:赞成枭的东徙:枭鸣是本性使然,它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本质属性,只有更换环境。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收到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语句。
(4)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的拓展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能力。考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表达观点,论述自己的看法。
参考译文:
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说:“你要到哪里去 "猫头鹰说:“我要搬到东边去。"斑鸠问:“因为什么原因 "“猫头鹰说:“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因为这个缘故才向东迁移的。"斑鸠说:“你要是能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向东边搬,(东边的人)仍然讨厌你的声音。”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① 句意: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说:“你要到哪里去 " 安:哪里。 之:到,去。
② 句意:我要搬到东边去。 徙:迁徙
③句意: 不能改变叫声,向东边搬,(东边的人)仍然讨厌你的声音。 更:改变。 之:的
1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字顺和重点词语的理解。重点词语:恶:讨厌;以:因为;故:缘故、原因;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中的“以"可以看出,枭东渡的原因是:乡人皆恶我鸣,即乡里的人都讨厌我叫的声音。鸠对枭东徙的态度是:你要是能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向东边搬,(东边的人)仍然讨厌你的声音。即: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拓展和个性化阅读能力。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首先要摆明观点,结合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例1:赞成斑鸠的观点: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就事论事,回避矛盾;例2:赞成枭的东徙:枭鸣是本性使然,它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本质属性,只有更换环境。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
现代文阅读
意 外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①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18. 在小说情节中,先后出现了哪些“意外”?请至少简要陈述三点。
19.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与第①句相照应的句子。
20.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
21.威廉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结合小说情节尽你所想,分若干点陈述。
22.根据小说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佐林说自己是“讨人喜欢的人”,是为了让塔玛拉消除紧张的情绪。 ( )
B.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是为吸引警察的注意进而抓捕佐林。( )
C.警察来到加油站测试胎压,巧遇塔玛拉和越狱犯佐林。 ( )
D.警察之所以决定中途停车抓捕佐林,是担心佐林趁红灯时机逃跑。 ( )
23.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小说中的哪个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理由。
24.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阿 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你认为这篇微型小说除了篇幅短小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陈述理由。
【答案】18.塔玛拉在去丹佛的路上,意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当塔玛拉救助“病人”时,却意外地遭到此人的劫持;塔玛拉意外地发现劫持她的正是电台里说的越狱杀人犯佐林;在行车途中接到丈夫威廉的电话,意外地获得传达求救信息的机会;他们根本没有孩子,塔玛拉却意外地要丈夫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警察利用借火点烟的机会,抓住了杀人犯佐林,解救了塔玛拉;塔玛拉意外获得了一笔赏金,这正是他们家所需要的。
19.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
20.他们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孩子;所以,当威廉先生听到妻子塔玛拉要他“好好地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时,他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
21.他与塔玛拉为债务吵架(从小说末句可以得知);塔玛拉的目的地或行车路线(小说开头有交代);被劫持地点(通电话时有透露);汽车款型、颜色,或者汽车牌号,或太太的服饰特点等(这是生活常识)。
22.A×;B√;C×;D×
23.例1:敬佩塔玛拉。她善良、镇定、机智、勇敢。看到有人躺在路边,她毫不犹豫地采取救助行动,在受到杀人犯佐林劫持时,她利用与丈夫通电话的机会巧妙地传达出自己遭劫持的信息,既保护了自己,又让警察顺利地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例2:敬佩威廉。聪明、冷静。他从塔玛拉的通话中能立即意识到塔玛拉遭劫持了,但他没有在通话中流露出惊慌,而是在通话后沉着、冷静地将情况报告给警察,从而使警察能够将塔玛拉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例3:敬佩警察。有智谋,解救及时。警察在接到威廉的报警后,立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协作开展营救和抓捕行动,先在加油站侦察塔玛拉被谁劫持,再巧妙地利用借火点烟的时机,不费一枪一弹,将塔玛拉毫发无损地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
24.例1:构思新颖。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制造一个个的“意外”,使情节一波三折。例2:结局奇巧,出人意料。不但获救,解除危险;还解决了债务困扰的难题,具有喜剧效果。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小说
四、看图写作。(25分)
25.作文
仔细观察漫画《树:这并不是胜利!》,细致生动地描述画面情景。提出观点,联系生活实际,阐发感想。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答案】示例: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漫画的正中间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上面长出几片小叶。画面的左上角有“这并不是胜利”的字样。从漫画中我不由的想到我们的身边,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盲目的挖掘矿石,虽然经济指标上去了,但青山不再存在,以损毁青山绿水为代价的胜利,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抓住漫画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漫画画面进行描述,同理解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感想。示例: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漫画的正中间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上面长出几片小叶。画面的左上角有“这并不是胜利”的字样。从漫画中我不由的想到我们的身边,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盲目的挖掘矿石,虽然经济指标上去了,但青山不再存在,以损毁青山绿水为代价的胜利,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信息,把握骂脏话的寓意,结合生活,写出自己的感想。
1 / 1浙江省锦绣育才七年级上册语文新生素质测试卷(3)
一、基础知识(30分)
1. 用横线画出注音有误的词语,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游弋(yì) 亲昵(nì) 摩(mā)平 玲珑剔(tī)透
B.阻挠(náo) 肖(xiāo)像 着(zháo)迷 大病新愈(yù)
C.刚劲(jìn) 骨髓(suǐ) 水泵(bànɡ) 悄(qiǎo)声细语
D.瘦削(xuē) 歧(qǐ)途 勉强(qiǎnɡ) 嫦娥奔(bèn)月
2. 下列词语共有5个错别字,请圈出来并将正确字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A 橱窗 破害 纷至踏来 集思广益
B 赔礼 坚毅 震耳欲聋 蜂涌而至
C 张皇 按摩 德高望众 走投无路
D 抱怨 气概 浮想连翩 别出心裁
3.在各组词语中,用横线画出带点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个的词语。
A 翠色欲流 随心所欲欲速则不达 B 意料之中 无价之宝 取之不尽
C 饱食终日 饱经风霜 酒足饭饱 D 一事无成 一碧千里 一窍不通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男子体操队正式成立,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十八岁,正值豆蔻年华。
B.先进教育工作者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C.奥运冠军郭晶晶成功的背后,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艰苦训练。
D.汶川大地震后,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恢复上学,他四处奔波,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流泪了。
5. 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____。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⑤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A.⑤②④③① B.③①④②⑤
C.①④③⑤② D.②⑤①③④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学习中的问题的情景。
7.(2023八下·莱阳期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8.结合提示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提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大型国际汉语比赛,从2002年到2009年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
(1)请用70以内的文字说明右面图标的内容。
(2)请用一句简明的话阐述右面图标的含义。
二、积累和运用(15分)
9.带“而”字的成语填空。
临泽而( ) 择善而( ) 向隅而( )
不言而( ) 不寒而( ) 一概而( )
10.默写或按提示填写名句。
(1)枯藤老树昏鸦, 。
(2)天时不如地利, 。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上海世博会以博大的胸怀喜迎八方宾客,正所谓“ ,
。”
11.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12.鲁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 ;为救好友林冲,大闹 。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四书五经是我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其中“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礼记》,“五经”指《周易》、《尚书》、《中庸》、《诗经》、《春秋》。
B.《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进行讽喻,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C.司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北宋史学家,编有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D.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展开联想、想象,让牛郎织女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E.《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nbsp;阅读(30分)
文言文阅读
枭①将东徙
枭逢鸠②,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①一种凶猛的鸟。 ②鸟鸣,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 )( )
② 我将东徙。 ( )
③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 )
15.用现代文解释句子。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16.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17.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呢?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现代文阅读
意 外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①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18. 在小说情节中,先后出现了哪些“意外”?请至少简要陈述三点。
19.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与第①句相照应的句子。
20.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
21.威廉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结合小说情节尽你所想,分若干点陈述。
22.根据小说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佐林说自己是“讨人喜欢的人”,是为了让塔玛拉消除紧张的情绪。 ( )
B.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是为吸引警察的注意进而抓捕佐林。( )
C.警察来到加油站测试胎压,巧遇塔玛拉和越狱犯佐林。 ( )
D.警察之所以决定中途停车抓捕佐林,是担心佐林趁红灯时机逃跑。 ( )
23.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小说中的哪个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理由。
24.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阿 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你认为这篇微型小说除了篇幅短小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陈述理由。
四、看图写作。(25分)
25.作文
仔细观察漫画《树:这并不是胜利!》,细致生动地描述画面情景。提出观点,联系生活实际,阐发感想。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和辨析。
B:肖:读作xiào
C:劲:读作jìng 泵:读作bèng
D:歧:读作qí 奔:读作bē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破害(迫)纷至踏来(沓);蜂涌而至(拥);德高望众(重);浮想连翩(联)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
A: 破害(迫) 纷至踏来(沓)
B:蜂涌而至(拥)
C:德高望众(重)
D:浮想连翩(联)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答案】翠色欲流;取之不尽;饱经风霜;一碧千里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象的理解。
A:好像,将要/想要/想要 故选:翠色欲流
B:助词,的/助词,的/代词 故选:取之不尽
C:吃饱/充分/吃饱 故选:饱经风霜
D:数词,一/全,都/数词,一 故选:一碧千里
故答案为:翠色欲流;取之不尽;饱经风霜;一碧千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识记和积累,解答时要求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进行正确的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不能用来形容男子。使用不恰当;
B: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的语境里。使用不恰当;
C: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语境中“冬残奥会冠军们成功的背后,经历了多少艰苦训练",不能说是为了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使用不恰当;
D: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5.【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有关描绘"月夜景色"的文段。②句紧跟上句"满月"一词,描绘月亮的美丽,故置于首位。⑤句是月亮出来后,海面的景色。①③句描写的是海滩的景色,描写海滩上的人群,这与划线后面"说话声、欢笑声"等内容相符。①句视野从海面到海滩,故置前;③句写的是海滩上的人影,写出了乘凉的人多,与④句人的描写内容衔接流畅。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⑤①③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6.【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B:"发扬自身水平”搭配不当,应把“发扬"改为“发挥”;
C:否定不当,应把“不再”改为“再次";
D:"纠正并指出"语序不当,应改为“指出并纠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答案】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片段主要形容阅读古诗的美妙感受。第一行是形容读故事如同领略山的风采;第二行形容读古诗如同聆听水的旋律;第三行形容读古诗如同欣赏花的姿容。所以第1空的内容应描写水的旋律特点,第2空内容应描写花的姿容,并保持“有的……”的句式。答案不唯一,符合句意和格式要求即可。
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分析并参考例句句式,注意题目要求(主题、手法、格式、字数)等。
8.【答案】(1)例1:右图是“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图标。图标的主体部分是没有完全打开的竹简(或说简书),竹简上画着一幅世界地图。例2:图标的主体部分是半卷半舒的竹简,竹简上画着一幅世界地图,竹简(或说主体部分)下方标有“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例1:汉语沟通世界。例2:汉语是座桥,联结世界青年。
【知识点】图表信息;漫画释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型的试题要观察图片,把握图片中的信息,包括画面、人物、文字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示例:例1:右图是“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图标。图标的主体部分是没有完全打开的竹简(或说简书),竹简上画着一幅世界地图。例2:图标的主体部分是半卷半舒的竹简,竹简上画着一幅世界地图,竹简(或说主体部分)下方标有“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本题考查漫画释义的能力。解答时要阐明“汉语”与“世界”这两个关键元素间的关系,注意语言简洁。例1:汉语沟通世界。例2:汉语是座桥,联结世界青年。
【点评】(1)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书释义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握图片中的信息,抓关键语进行理解漫画蕴含的寓意。
9.【答案】临泽而渔 ;择善而从 ;向隅而泣 ;不言而喻 ;不寒而栗 ;一概而论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临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
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相拥而泣:意思是一个人面对墙角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地哭泣,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根据词义掌握字形。
10.【答案】(1)小桥流水人家
(2)地利不如人和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故答案为:小桥流水人家地利不如人和长风破浪会有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1.【答案】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考查名著拓展知识的积累。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不仅要熟悉《三国演义》还要多读其它书籍,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进行各种文化知识的积累。注意尽量写自己熟悉的故事歇后语,避免人物错误与书写错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如: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故答案为: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拓展阅读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歇后语知识,结合名著的经典情节进行作答。
12.【答案】镇关西(郑屠);野猪林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鲁智深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接受招安后,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立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根据题干提示“三拳打死”,联想到情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其具体内容为::鲁智深与史进李忠喝酒遇到卖唱两父女,金老汉和女儿金翠莲。金翠莲被迫嫁与郑屠为妾,后来被其妻赶出门,到酒楼卖唱还钱给郑屠;鲁智深打抱不平,先帮忙两人脱身,然后到集市找到正在卖肉的郑屠,故意挑唆并一切肉为名耗其体力,最后郑屠不堪忍受与鲁智深冲突,鲁智深边骂边打三拳将其打死,急中生智称其诈死,扬长而去,恐此地不宜久留,后出城,最终投奔五台山。
根据题干提示“为救好友林冲,大闹”,联想到情节“大闹野猪林";其具体内容为: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霸、董超将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
故答案为:镇关西(郑屠);野猪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考生要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经典情节,结合提示进行作答。
13.【答案】B,D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A:《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 《周易》、《尚书》、《礼记》、《诗经》、《春秋》。
C:《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E: 《故乡》出自于小说《呐喊》
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答案】14.①安:哪里。 之:到,去。 ②徙:迁徙。 ③更:改变。 之:的
15.乡村里的人都讨厌我叫,(我)因为这个缘故才向东迁徙。
16.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7.例1:赞成斑鸠的观点: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就事论事,回避矛盾;例2:赞成枭的东徙:枭鸣是本性使然,它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本质属性,只有更换环境。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收到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语句。
(4)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的拓展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能力。考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表达观点,论述自己的看法。
参考译文:
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说:“你要到哪里去 "猫头鹰说:“我要搬到东边去。"斑鸠问:“因为什么原因 "“猫头鹰说:“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因为这个缘故才向东迁移的。"斑鸠说:“你要是能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向东边搬,(东边的人)仍然讨厌你的声音。”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① 句意: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说:“你要到哪里去 " 安:哪里。 之:到,去。
② 句意:我要搬到东边去。 徙:迁徙
③句意: 不能改变叫声,向东边搬,(东边的人)仍然讨厌你的声音。 更:改变。 之:的
1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字顺和重点词语的理解。重点词语:恶:讨厌;以:因为;故:缘故、原因;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中的“以"可以看出,枭东渡的原因是:乡人皆恶我鸣,即乡里的人都讨厌我叫的声音。鸠对枭东徙的态度是:你要是能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向东边搬,(东边的人)仍然讨厌你的声音。即: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拓展和个性化阅读能力。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首先要摆明观点,结合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例1:赞成斑鸠的观点: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就事论事,回避矛盾;例2:赞成枭的东徙:枭鸣是本性使然,它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本质属性,只有更换环境。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
【答案】18.塔玛拉在去丹佛的路上,意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当塔玛拉救助“病人”时,却意外地遭到此人的劫持;塔玛拉意外地发现劫持她的正是电台里说的越狱杀人犯佐林;在行车途中接到丈夫威廉的电话,意外地获得传达求救信息的机会;他们根本没有孩子,塔玛拉却意外地要丈夫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警察利用借火点烟的机会,抓住了杀人犯佐林,解救了塔玛拉;塔玛拉意外获得了一笔赏金,这正是他们家所需要的。
19.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
20.他们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孩子;所以,当威廉先生听到妻子塔玛拉要他“好好地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时,他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
21.他与塔玛拉为债务吵架(从小说末句可以得知);塔玛拉的目的地或行车路线(小说开头有交代);被劫持地点(通电话时有透露);汽车款型、颜色,或者汽车牌号,或太太的服饰特点等(这是生活常识)。
22.A×;B√;C×;D×
23.例1:敬佩塔玛拉。她善良、镇定、机智、勇敢。看到有人躺在路边,她毫不犹豫地采取救助行动,在受到杀人犯佐林劫持时,她利用与丈夫通电话的机会巧妙地传达出自己遭劫持的信息,既保护了自己,又让警察顺利地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例2:敬佩威廉。聪明、冷静。他从塔玛拉的通话中能立即意识到塔玛拉遭劫持了,但他没有在通话中流露出惊慌,而是在通话后沉着、冷静地将情况报告给警察,从而使警察能够将塔玛拉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例3:敬佩警察。有智谋,解救及时。警察在接到威廉的报警后,立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协作开展营救和抓捕行动,先在加油站侦察塔玛拉被谁劫持,再巧妙地利用借火点烟的时机,不费一枪一弹,将塔玛拉毫发无损地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
24.例1:构思新颖。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制造一个个的“意外”,使情节一波三折。例2:结局奇巧,出人意料。不但获救,解除危险;还解决了债务困扰的难题,具有喜剧效果。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小说
25.【答案】示例: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漫画的正中间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上面长出几片小叶。画面的左上角有“这并不是胜利”的字样。从漫画中我不由的想到我们的身边,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盲目的挖掘矿石,虽然经济指标上去了,但青山不再存在,以损毁青山绿水为代价的胜利,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抓住漫画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漫画画面进行描述,同理解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感想。示例: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漫画的正中间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上面长出几片小叶。画面的左上角有“这并不是胜利”的字样。从漫画中我不由的想到我们的身边,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盲目的挖掘矿石,虽然经济指标上去了,但青山不再存在,以损毁青山绿水为代价的胜利,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信息,把握骂脏话的寓意,结合生活,写出自己的感想。
1 / 1